(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课本基础实验题
展开专题08 课本基础实验题
一.实验探究题
1.(2021•苏州)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少量氧气。
(1)配制6%的H2O2稀溶液
①计算:市售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0%。配制100g 6%的H2O2溶液,需要30%的H2O2溶液质量为 g。
②配制:量取所需H2O2溶液和水于烧杯中,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混合。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①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②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则C中盛放的试剂为 。
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3)拓展延伸
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所示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 (填字母)。
2.(2021•宿迁)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原料为 (填物质名称)。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其优点是 。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3)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写出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②某同学用D、E、F装置组合收集H2S。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 (填“甲”或“乙”,请从图2中选择);F装置的作用是 。
3.(2020•苏州)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1。
(1)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
(3)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 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已知反应原理为:2KClO32KCl+3O2↑)
①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
②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 (填字母)。
a.5mL
b.10mL
c.20mL
d.30mL
③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
4.(2020•无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 | 催化剂 |
实验1 | 5mL 4% | 粉末状MnO20.2g |
实验2 | 5mL 4% | 粉末状CuO 0.2g |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 。
③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 。
④结论: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5.(2020•徐州)请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是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
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 (填字母),收集SO2的装置可用 (填字母)。
②如图2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 且液体变为红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 (填物质的化学式)。
6.(2020•泰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和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可选用F和 (填序号)组装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还可用 方法收集氧气。
②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达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目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和 (填序号);为除去氢气中的水分,用B、C组装成一套装置,向B中加入液体试剂 ,气体通过此装置达到目的。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量取水,应选择 (填“10mL”或“50mL”)量筒。
②下列操作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序号)。
a.取用潮湿的氯化钠
b.称量时,所用砝码表面已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转移溶液后,烧杯内还有少量氯化钠固体
7.(2019•苏州)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2)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 [产氧率=×100%,结果精确到0.1%]。
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MnO2用量/g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所用时间/s | 17 | 8 | 6 | 3 | 2 | 2 | 2 | 2 | 2 |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8.(2019•无锡)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9.(2019•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色火焰;装置C中的现象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10.(2019•徐州)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收集少量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若实验室采取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少量O2,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二氧化锰固体的颜色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
①NO与O2反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 (填字母)。
二.解答题
11.(2021•盐城)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为 ,②为 。
(2)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室制取H2可选用装置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 作用。
(4)实验室可用 (填物质名称)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选填“a”“d”)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2020•南京)研究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气体的性质。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同学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在如图装置的橡胶塞上添加了一个注射器,该同学发现,这样做的优点还有 (写出其中一点)。
(4)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 ;
②选择合适的 ;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5)请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专题08 课本基础实验题
一.实验探究题
1.(2021•苏州)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少量氧气。
(1)配制6%的H2O2稀溶液
①计算:市售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0%。配制100g 6%的H2O2溶液,需要30%的H2O2溶液质量为 20 g。
②配制:量取所需H2O2溶液和水于烧杯中,用 玻璃棒 (填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混合。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
①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
②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则C中盛放的试剂为 浓硫酸 。
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 a (填“a”或“b”)端通入。
(3)拓展延伸
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所示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 G (填字母)。
【答案】解:(1)①20;②玻璃棒;
(2)①2H2O22H2O+O2↑;B;②浓硫酸;③a;
(3)G。
【解析】
解:(1)①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配制100g 6%的H2O2溶液,需要30%的H2O2溶液质量为=20g,故填:20;
②为了让溶液混合均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填:玻璃棒;
(2)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即B装置,故填:2H2O22H2O+O2↑;B;
②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故填:浓硫酸;
③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D装置收集时,气体应该从a端通入,故填:a;
(3)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用分液漏斗,并且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水中,可以起到稀释作用,减缓反应速率,因此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G,故填:G。
2.(2021•宿迁)如图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装置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原料为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填物质名称)。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其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3)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写出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FeS+H2SO4═FeSO4+H2S↑ 。
②某同学用D、E、F装置组合收集H2S。E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 乙 (填“甲”或“乙”,请从图2中选择);F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硫化氢 。
【答案】(1)分液漏斗;
(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a;
(3)①FeS+H2SO4═FeSO4+H2S↑;②乙;吸收硫化氢。
【解析】
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将装置A改为装置B,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装置C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口a端通入。
(3)①FeS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FeS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
②防倒吸选乙,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a;
(3)①FeS+H2SO4═FeSO4+H2S↑;②乙;吸收硫化氢。
3.(2020•苏州)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回收部分药品。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1。
(1)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2)用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用 D或F (填字母)。
(3)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 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已知反应原理为:2KClO32KCl+3O2↑)
①发生装置应选用 A (填字母)。
②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欲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 (填字母)。
a.5mL
b.10mL
c.20mL
d.30mL
③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蒸发结晶 。
【答案】(1)分液漏斗;
(2)2H2O22H2O+O2↑;D或F;
(3)①A;②b;③蒸发结晶。
【解析】
解:(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故填:2H2O22H2O+O2↑;D或F;
(3)①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故填:A;
②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残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4.8g﹣1.5g=3.3g,设完全溶解3.3g氯化钾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x
x≈9.7g
水的体积合9.7mL
故选b;
③由氯化钾的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所以从氯化钾溶液中获取氯化钾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4.(2020•无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仪器a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E (填序号)。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填序号),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对比实验来比较MnO2、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序号 | 过氧化氢溶液 | 催化剂 |
实验1 | 5mL 4% | 粉末状MnO20.2g |
实验2 | 5mL 4% | 粉末状CuO 0.2g |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 收集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 。
③实验时,分别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测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 反应放热 。
④结论: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 。
【答案】(1)集气瓶。
(2)2KMnO4K2MnO4+MnO2+O2↑;AE。
(3)Zn+H2SO4═ZnSO4+H2↑;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4)①2H2O22H2O+O2↑。
②收集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
③反应放热。
④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
【解析】
解:(1)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
故填: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应该用A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E收集。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AE。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利用D装置收集氢气的理由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故填:Zn+H2SO4═ZnSO4+H2↑;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4)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2H2O22H2O+O2↑。
②实验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有:氧气体积和收集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
故填:收集等体积气体需要的时间。
③实验过程中发现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反应放热。
故填:反应放热。
④结论: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
故填:收集等体积氧气时,利用二氧化锰比利用氧化铜需要时间短。
5.(2020•徐州)请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
(3)已知: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SO2。
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 (填字母),收集SO2的装置可用 C (填字母)。
②如图2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 液面上升 且液体变为红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 H2SO3 (填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1)B;CaCO3+2HCl=CaCl2+H2O+CO2↑。
(2)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①B;C。②液面上升;H2SO3。
【解析】
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是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3)①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可用B,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收集SO2的装置可用C,是因为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
故填:B;C。
②如图2所示,把充满SO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可看到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且液体变为红色,其中液体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液体中产生了亚硫酸。
故填:液面上升;H2SO3。
6.(2020•泰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和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该实验可选用F和 EH (填序号)组装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还可用 向上排空气的 方法收集氧气。
②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为达到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目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和 D (填序号);为除去氢气中的水分,用B、C组装成一套装置,向B中加入液体试剂 浓硫酸 ,气体通过此装置达到目的。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①量取水,应选择 50mL (填“10mL”或“50mL”)量筒。
②下列操作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序号)。
a.取用潮湿的氯化钠
b.称量时,所用砝码表面已生锈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转移溶液后,烧杯内还有少量氯化钠固体
【答案】(1)①2KMnO4K2MnO4+MnO2+O2↑;EH;向上排空气的;
②Zn+H2SO4═ZnSO4+H2↑;D;浓硫酸;
(2)①50mL;②b。
【解析】
解:(1)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氧气不易溶于水,该实验可选用F和H组装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氧气密度大,和空气不反应,还可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氧气;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EH;向上排空气的;
②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为达到控制反应生和停止的目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和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为除去氢气中的水分,用B、C组装成一套装置,向B中加入液体试剂浓硫酸,气体通过此装置达到目的;
故填:Zn+H2SO4═ZnSO4+H2↑;D;浓硫酸;
(2)①称量: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量取:需要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合42..5mL,所以应该用50mL量筒量取水;故填:50mL;
②a.称量时,取用潮湿的氯化钠,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称取的氯化钠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倒入烧杯时,转移后烧杯内还有少量固体,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故选:b。
7.(2019•苏州)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AE (填字母)。
(2)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②上述反应的理论产氧率为 10.1% [产氧率=×100%,结果精确到0.1%]。
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 K2MnO4或MnO2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MnO2用量/g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所用时间/s | 17 | 8 | 6 | 3 | 2 | 2 | 2 | 2 | 2 |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
【答案】(1)AE;
(2)①2KMnO4K2MnO4+MnO2+O2↑;
②10.1%;
③K2MnO4或MnO2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
(3)bc;
(4)①2H2O22H2O+O2↑;
【解析】
解:(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用E;
(2)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理论上氧气的产率==10.1%;
③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上述数值,则可能的原因有:K2MnO4或MnO2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
(3)a.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误;
b.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等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故b正确;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故c正确;
d.为了防止水槽中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4)①双氧水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②通过题干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故答案为:
(1)AE;
(2)①2KMnO4K2MnO4+MnO2+O2↑;
②10.1%;
③K2MnO4或MnO2在加热的条件分解产生氧气;
(3)bc;
(4)①2H2O22H2O+O2↑;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8.(2019•无锡)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 D (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 ,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振荡 。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 ac (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1)①试管;
②CaCO3+2HCl=CaCl2+H2O+CO2↑;D;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③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④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①CO2+Ca(OH)2=CaCO3↓+H2O;
②二氧化碳溶于水;振荡;
③ac。
【解析】
解:(1)①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②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D;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由于装置内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变大,会观察到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填: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②曲线1变化幅度最小,则是装置甲,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振荡烧瓶使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加快,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压强变小,所以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振荡;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振荡;
③a.CO2能溶于水;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故填:ac。
9.(2019•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蓝紫 色火焰;装置C中的现象是 溶液褪色 ;
(3)装置D的作用是 2NaOH+SO2═Na2S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5)实验时加入6%的过氧化氢溶液51g,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氧气?(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分液漏斗;(2)蓝紫;溶液褪色;(3)2NaOH+SO2═Na2SO3+H2O;(4)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5)1.44g
【解析】
解:(1)仪器a是分液漏斗;
(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闻到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4)要排除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可以在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与氧气无关;
(5)过氧化氢的质量为51g×6%=3.06g
设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3.06g X
X=1.44g
答:理论上可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44g。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2)蓝紫;溶液褪色;(3)2NaOH+SO2═Na2SO3+H2O;(4)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5)1.44g
10.(2019•徐州)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 ;② 锥形瓶 。
(2)实验室收集少量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 D (填字母)。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3)若实验室采取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少量O2,则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二氧化锰固体的颜色是 黑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4)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
①NO与O2反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
②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 E (填字母)。
【答案】(1)铁架台;锥形瓶;
(2)D(或E);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A; 黑色(或灰黑色);2KClO32KCl+3O2↑;
(4)①2NO+O2=2NO2;②E。
【解析】
解:(1)①是铁架台;②是锥形瓶;
(2)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少量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D(或E);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其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若实验室采取加热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少量O2,反应条件需要加热,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二氧化锰固体的颜色是黑色;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4)①NO与O2反应生成NO2,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②因为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选E。
故答案为:
(1)铁架台;锥形瓶;
(2)D(或E);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3)A; 黑色(或灰黑色);2KClO32KCl+3O2↑;
(4)①2NO+O2=2NO2;
②E。
二.解答题
11.(2021•盐城)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为 酒精灯 ,②为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MnO2和双氧水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制取H2可选用装置 BC或BD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混有MnO2的KClO3固体制取O2,MnO2在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4)实验室可用 浓硫酸 (填物质名称)干燥CO2。用装置E进行CO2的部分性质实验: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 a (选填“a”“d”)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H2O+CaCO3↓ 。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2H2O22H2O+O2↑;检查装置气密性;BC或BD;
(3)催化;
(4)浓硫酸;a;CO2+Ca(OH)2=H2O+CaCO3↓。
【解析】
解:(1)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了防止更换仪器造成药品损失,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装置C或D收集氢气;
(3)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因此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a处,并与b处现象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H2O+CaCO3↓。
故答案为:
(1)酒精灯;集气瓶;
(2)2H2O22H2O+O2↑;检查装置气密性;BC或BD;
(3)催化;
(4)浓硫酸;a;CO2+Ca(OH)2=H2O+CaCO3↓。
12.(2020•南京)研究气体的制备及相关气体的性质。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3)某同学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在如图装置的橡胶塞上添加了一个注射器,该同学发现,这样做的优点还有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得到平稳的气流等 (写出其中一点)。
(4)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
②选择合适的 实验装置 ;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5)请设计实验验证制得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检验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②检验二氧化碳:把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 | 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瓶内气体是氧气 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
【答案】(1)2H2O22H2O+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得到平稳的气流等;
(4)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②实验装置;
(5)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检验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②检验二氧化碳:把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 | 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瓶内气体是氧气 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
【解析】
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加入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或得到平稳的气流等;
(4)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们的检验方法分别如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检验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②检验二氧化碳:把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 | 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瓶内气体是氧气 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
故答案为:
(1)2H2O22H2O+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得到平稳的气流等;
(4)①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②实验装置;
(5)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检验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②检验二氧化碳:把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注入集气瓶中,振荡 | 木条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瓶内气体是氧气 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
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⑤全国通用docx、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①全国通用docx、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②全国通用docx、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③全国通用docx、实验的基础-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化学100题分项汇编④全国通用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探究性压轴实验题: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探究性压轴实验题,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工业流程题: 这是一份(2019-2021)江苏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工业流程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硝酸钙可用于无土栽培等,制取Fe3O4的一种流程如图,制备钛的一种流程如下,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为原料制备MgCO3•3H2O,2]的一种流程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