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02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展开预测02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专题
概率预测 | ☆☆☆☆☆ | |
题型预测 | 选择题☆☆☆☆☆ | 简答题☆☆☆ |
考向预测 | ①常见仪器的构造特点和使用方法 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③物质的制备、净化和收集 | ①填写指定仪器的名称 ②根据不同的基本操作选择适当的仪器 ③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考查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题中既有常见仪器(如量筒、托盘天平等)规格和使用方法的认识,又有正误操作(如溶液的配制)的辨析或处理,还有具体实验操作(如气密性检查、溶解、过滤等)方法的叙述等。根据实验要求恰当地选用仪器,将常见仪器另作他用(如干燥管用于防倒吸装置等),根据物质的性质,在特殊装置、特定条件下进行非常规操作,这些也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1.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
(1)直接加热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 主要用途 |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或装配成小型气体发生器等 | 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 |
浓缩溶液、蒸干固体 | 浓缩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 | |
灼烧少量固体 | 移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夹取 |
(2)间接加热的仪器(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 主要用途 |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固—液或液—液反应器 | 给液体加热时,要放入一些碎瓷片,防止暴沸 | |
常用于中和滴定,也可作反应器 | 酸碱中和滴定时,不需要干燥,不能用待装液润洗 | |
配制溶液、作反应器、给试管水浴加热 | 配制溶液时,溶解固体、转移液体均需要玻璃棒 |
(3)计量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 主要用途 |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称量药品(及仪器)的质量(精度0.1 g) | (1)称前先调零点 (2)托盘上应垫纸,腐蚀性药品应盛于玻璃容器内称量; (3)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 (4)1 g以下用游码 | |
量取液体的体积(精度0.1 mL) | (1)不可加热; (2)不可用于配液或作反应容器; (3)应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用合适的规格,规则为“大而近”; (4)无0刻度线 | |
用于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1)根据要求选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2)溶液转入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3)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4)不能贮存配好的溶液,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 (5)不能配制冷或热的溶液 | |
(1)滴定操作的精确量器; (2)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精度0.01 mL) | (1)使用前,首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 (2)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3)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 | |
(1)分馏时测量馏分的沸点; (2)测量反应液温度; (3)测量水浴温度 | (1)不可用于搅拌; (2)根据用途将水银球插在不同部位: ①蒸馏——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②测反应液温度——反应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 ③测水浴温度——水浴加热容器中的水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 |
(4)分离提纯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 主要用途 |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①漏斗加滤纸后,可过滤液体 ②长颈漏斗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 | ①可用于试剂注入;过滤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②装配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防止气体逸出 | |
萃取、分液;向反应器中滴加液体 | 分离液体时,下层液体从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 |
用于干燥或吸收某些气体 | ①气体一般“粗进细出” ②干燥剂为粒状,常用CaCl2、碱石灰、P2O5等 | |
蒸馏时,用于冷凝蒸气 | 上口出水,下口进水,使用时应有夹持仪器 |
(5)其他常用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 | 主要用途 |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①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②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 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 ②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置和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 | |
①用于贮存固体药品,瓶口内壁磨砂,并配有磨砂的玻璃塞 ②用于贮存液体药品,有无色和棕色,棕色的常用于存放见光易分解的药品 | ①不宜盛放易挥发物,盛碱性物质时还应改用软木塞或橡胶塞 ②盛放氧化性药品时一定要用玻璃塞 | |
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 不能加热 |
2.常见药品的保存
(1)均应密封保存在低温干燥处。
(2)固态试剂应存放在广口瓶中,液态试剂应存放在细口瓶中,少量常用液态试剂可存放在滴瓶中。
3.数据的测量和记录(质量、体积、温度)
量筒 | 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准确度为0.1 mL,无“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
滴定管 |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至0.01 mL,“0”刻度在上方 |
温度计 | 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置于液体中;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水银球应放在分馏烧瓶的支管口处。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其量程 |
托盘天平 | 称量固体物质,精确度为0.1 g |
4.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5.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 | 处理方法 |
少量浓H2SO4溅到皮肤上 | 大量水冲洗,涂稀NaHCO3溶液 |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 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
浓NaOH溶液洒到皮肤上 | 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 |
液溴洒到皮肤上 | 用酒精清洗 |
误食重金属盐 | 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 |
水银洒到桌面上 | 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
6.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7.几种操作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8.熟记常见基本操作
操作名称 | 操作方法 |
浓H2SO4的稀释 | 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将烧杯取下,停止加热 |
萃取分液 |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用右手心顶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玻璃塞,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最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焰色反应 |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
测定溶液pH |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干燥的表面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只保留整数) |
滴定管排气泡 | 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 |
物质从稀溶液中结晶 | 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蒸发→结晶→过滤 |
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物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 |
装置气密性检查 |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或酒精灯微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②有漏斗的装置:如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解题时首先明确题干信息,选择题要逐项分析:①“仪器识别”要明确各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②“操作问题”要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习惯;③“制备问题”要从教材中类比迁移。非选择题审题要仔细,计算要准确,绘图要规范,简答要精炼,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得高分。
1.(2020•新课标Ⅲ卷)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 气体 | 溶液 |
A. | H2S | 稀盐酸 |
B. | HCl | 稀氨水 |
C. | NO | 稀H2SO4 |
D. | CO2 | 饱和NaHCO3溶液 |
【答案】B
【解析】能够发生喷泉实验,需要烧瓶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产生压强差可以通过气体溶于水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发生反应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A项,由于硫化氢气体和盐酸不发生反应且硫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烧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不会出现喷泉现象,A错误;B项,氯化氢可以和稀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发生反应,使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能够出现喷泉实验,B正确;C项,一氧化氮不与硫酸发生反应且不溶于水,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现象,C错误;D项,二氧化碳不会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烧瓶内外不会产生压强差,不能发生喷泉实验,D错误;故选B。
2.(2020•浙江1月选考)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液不慎溅到手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B.KCl和MnO2的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MnO2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可检验火柴头是否含有氯元素
【答案】C
【解析】A项,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避免皮肤受损,故A正确;B项,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所以混合物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MnO2,故B正确;C项,滴管吸出的液体中含有溶质,因此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正确操作应该是重新配制,故C错误;D项,火柴头中含有KClO3,检验氯元素,应把ClO3-还原为4Cl-,酸性条件下,NO2-具有还原性,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加AgNO3、稀HNO3和NaNO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lO3-+3NO2-+Ag+═AgCl↓+3NO3-,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有氯元素,故D正确;故选C。
3.(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萃取Br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
B.做焰色反应前,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C.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易被引燃,使用时须远离明火,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D.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区分NaCl、NaNO2和NaNO3
【答案】A
【解析】A项,CCl4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萃取Br2时,向盛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打开旋塞,先将CCl4层放出,A操作错误;B项,做焰色反应前,先将铂丝用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无色的目的是排除铂丝上粘有其它金属元素,对待检测金属元素的干扰,B操作正确;C项,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属于易燃物品,故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防止失火,C操作正确;D项,氯化银、亚硝酸银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所以硝酸银滴入氯化钠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而亚硝酸银溶于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滴入硝酸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故D操作正确。故选A。
4.(2020•江苏卷)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2并获得CaCl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CO2 B.收集CO2
C.滤去CaCO3 D.制得CaCl2﹒6H2O
【答案】D
【解析】A项,碳酸钙盛放在锥形瓶中,盐酸盛放在分液漏斗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B项,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B正确;C项,加入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后,部分碳酸钙未反应完,碳酸钙是难溶物,因此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项,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因此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皿得到,可由氯化钙的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析出六水氯化钙结晶物,故D错误。故选D。
5.(2020•山东卷)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冷水贮存白磷 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
C.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答案】D
【解析】A项,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然,且密度比水大,常保存在冷水中,A正确;B项,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SO2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SO2,B正确;C项,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操作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C正确;D项,K燃烧有K2O2、KO2生成,K2O2、KO2和CO2反应产生O2助燃,所以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D错误。故选D。
6.(2020•山东卷)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目的 | 操作 |
A |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 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
B | 证明酸性:碳酸>苯酚 |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
C |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 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
D |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 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CuSO4溶液,振荡 |
【答案】BC
【解析】A项,苯酚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最后与苯混合后互不相溶,分层,该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项,盐酸易挥发,若将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可能挥发的HCl会与苯酚钠反应生成常温下难溶于水的苯酚,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与其发生的反应,达不到实验目的,应该先除去二氧化碳中可能挥发的HCl再进行实验操作,故B错误;C项,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气泡时,尖嘴不应该垂直向下,应向上挤压橡胶管,利用空气排出,该实验操作达不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D项,为检验醛基,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碱需过量,保证醛基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该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BC。
7.(2021•浙江1月选考)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A |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NO2-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盐酸酸化,再加入FeCl2溶液 | 若溶液变黄色且试管上部产生红棕色气体,则该溶液中含有NO2- |
B | 探究KI与FeCl3反应的限度 | 取5 mL 0.1 mol·L-1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 若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
C | 判断某卤代烃中的卤素 | 取2 mL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 mL 20% KOH水溶液混合后加热,再滴加AgNO3溶液 | 若产生的沉淀为白色,则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
D | 探究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 取2mL20%的蔗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 H2SO4后水浴加热5 min;再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 | 若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则蔗糖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 |
【答案】B
【解析】A项,原溶液中存在硝酸根可以和Fe2+反应生成Fe3+,故不能验证原溶液中含有亚硝酸根,A错误;B项,向KI溶液中滴加FeCl3,若FeCl3没有剩余说明反应是完全的,因此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反应是有限度的,B正确;C项,溶液中加入KOH后体系中剩余大量的OH-,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后OH-也可以使Ag+生产白色沉淀,C错误;D项,蔗糖为二糖,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产单糖,验证单糖中是否存在拳击,应向水解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体系呈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D错误;故选B。
1.(2021·江苏苏州市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B.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时,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或正对容器口吸气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D.实验结束后,先将产生的废液直接倒入洗手池中,再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答案】D
【解析】A项,有毒化学药品使用应注意安全,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防止发生一些的安全问题,故A正确;B项,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避免出现中毒,正确方法为:用手轻轻在试剂瓶口煽动,让少量的药品气味进入鼻孔,故B正确;C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若液体量太多,容易造成迸溅,故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一,故C正确;D项,有些实验废液会腐蚀下水道、造成地下水污染,故应先倒入废液缸做无害化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故D错误。故选D。
2.(2021·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质量检测)用下列实验器材(夹持仪器省略),能够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 实验器材 | 相应实验 |
A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
B | 烧杯、玻璃棒﹑滤纸 |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少量碳酸钡 |
C | 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 mol/L的溶液 |
D | 烧杯、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
【答案】D
【解析】A项,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A项不符合题意;B项,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少量的碳酸钡,可用溶剂热、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所用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B项不符合题意;C项,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再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在相应规格的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C项不符合题意;D项,用溴水和四氯化碳除去溴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碘化钠,反应后萃取,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该实验,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202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涉及到的操作是蒸发
B.古代烧制的“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纷纷灿烂如星陨,燔燔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钠、铁等金属的焰色反应
D.“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CaO
【答案】B
【解析】A项,加热后,出现油状物,属于蒸馏操作,A项不符合题意;B项,瓷器的主要原料是粘土,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项符合题意;C项,铁元素没有焰色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D项,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久置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1·江苏常州市高三下学期调研考试)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室中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先用稀硫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
B.滴定接近终点时,用锥形瓶内壁触碰滴定管的尖嘴
C.金属镁不慎着火时,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酯化反应完成后,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和乙醇反应的产物
【答案】B
【解析】A项,硫酸及硫酸盐等不易挥发,应选稀盐酸清洗并灼烧至火焰呈无色,故A错误;B项,滴定接近终点时,用锥形瓶内壁触碰滴定管的尖嘴,使尖嘴处可能悬挂的液滴全部进入锥形瓶中并参与滴定反应,以得到较准确的测定结果,B正确;C项,Mg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金属镁不慎着火时不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错误;D项,乙酸乙酯不溶于水,酯化反应完成并除去杂质后,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乙酯,故D错误;故选B。
5.(2021·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将Cl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则一定是漂白性所致
B.在新制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拌,氯水的漂白性增强则碳酸钙是催化剂
C.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X,有白色沉淀生成,X可能是Cl2、NaOH、NH3
D.根据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可以制取NO2,推出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也可以制取NO2
【答案】C
【解析】A项,将Cl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所致,也可能是生成的HCl中和NaOH所致,故A错误;B项,碳酸钙消耗氯水中的HCl,使氯气与水的平衡正向移动,产生更多的HClO,漂白性增强,碳酸钙并非催化剂,故B错误;C项,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若通氯气能将SO2氧化成硫酸,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形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若加NaOH、NH3能将溶液中SO2转变成亚硫酸盐,使溶液呈碱性,亚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形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故C正确;D项,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持续反应,不可以用于制取二氧化氮,故D错误;故选C。
6.(2021·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配制10%CuSO4溶液:称取5. 0 g CuSO4•5H2O,加入27.0 g水,搅拌溶解
B.在实验室中,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我们可以用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从反应产物中得到二氧化锰
C.可以用酒精灯、玻璃棒、坩埚、泥三角这些仪器从食盐水中获取NaCl晶体
D.配制100 mL 1 mol·Lˉ1的Na2CO3溶液可将固体放于天平左盘称其质量
【答案】C
【解析】A项,5. 0gCuSO4•5H2O中所含CuSO4的质量为:,,加入27.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正确;B项,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氯酸钾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因此将反应后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到二氧化锰,故B正确;C项,从食盐水中获取NaCl晶体需要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蒸发需用到蒸发皿,故C错误;D项,托盘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码”,所成药品在左盘中称量,故D正确;故选C。
7.(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选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瓶中的滴管在加完药品后应将滴管洗净后再放回原瓶
B.硝酸钾晶体的制备中,趁热过滤后加入2mL水的目的是避免NaCl冷却结晶,提高KNO3的纯度
C.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在隔热的容器中混合测量混合液初始温度,然后迅速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D.冬季时的乙酸常结成冰状固体,取用时可先将试剂瓶置于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乙酸熔化,再倾倒或用胶头滴管吸取
【答案】B
【解析】A项,滴瓶中的滴管在滴加药品之后不需要洗净,直接放回原滴瓶即可,A错误;B项,硝酸钾在制备过程中应趁热过滤,在过滤过程中应加入2mL水,目的是避免固体中NaCl等杂质因温度较低而冷却析出,影响硝酸钾的纯度,B正确;C项,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分别测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前温度,然后迅速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C错误;D项,乙酸的熔点是16.6℃,冬季的乙酸会结成冰状,取用是应将试剂瓶置于温水浴中,若置于石棉网上易造成试剂瓶受热不均而炸裂,D错误;故选B。
8.(2021·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夹持仪器和试剂任选)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一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仪器 |
A | 制取乙酸乙酯 | 试管、酒精灯 |
B | 用浓硫酸配制250mL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 | 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C | 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 | 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
D | 用盐酸除去BaSO4中混有的少量BaCO3 | 漏斗、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答案】B
【解析】A项,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仪器为铁架台、试管和酒精灯,A项不选;B项,用浓溶液来配制一定浓度的稀溶液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和胶头滴管,题中缺少量筒,B项选;C项,利用蒸发的方法从食盐水中获得NaCl晶体,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C项不选;D项,用盐酸除去BaSO4 中混有的少量BaCO3,需要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D项不选;故选B。
9.(2021·四川成都市川大附中分校高三模拟)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验证SO2漂白性 | 模拟生铁的电化学腐蚀 | 干燥一氯甲烷 | 比较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硫酸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滴有硫氰化钾的硫酸铁溶液的红色褪去,该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错误;②装置左侧干燥环境铁粉不发生腐蚀,试管中气体压强不变,右侧食盐水浸湿的铁粉发生吸氧腐蚀,试管中氧气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中间的红墨水左侧低右侧高,由实验现象可判断生铁是否发生腐蚀,故正确;③混合气体无法通过浓硫酸,不能达到干燥一氯甲烷的目的,故错误;④碳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将碳酸钠溶液滴入醋酸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硼酸的酸性比碳酸弱,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硼酸溶液中没有气泡生成,由实验现象可知,醋酸的酸性强于硼酸,故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10.(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育质量检测)用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探究温度对2NO2 N2O4平衡的影响 |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 |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 制取少量含NaClO的消毒液 |
【答案】A
【解析】A项,NO2为红棕色气体,根据冷水和热水中气体的颜色变化可以探究温度对2NO2N2O4平衡的影响,A正确;B项,二氧化碳也会和碳酸钠溶液反应,B错误;C项,两支试管除了催化剂为变量之外还有温度,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C错误;D项,右侧装置中上端为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下端为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产生氢氧根,由于氯气在上端生成,所以无法与产生的氢氧根接触,不能制取NaClO,D错误;故选A。
11.(2021·湖南长沙市长沙一中高三质检)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中制备少量无水MgCl2 | B.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的性质 |
C.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 D.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
【答案】B
【解析】A项,实验室中制备少量无水氯化镁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制备,防止氯化镁水解,故A错误;B项,在碎瓷片做催化剂作用下,石蜡油受热发生分解反应气态烷烃和气态烯烃,烯烃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实验可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物的性质,故B正确;C项,实验室制备氨气时,为了防止加热导致水蒸气遇冷回流使试管受热不匀出现炸裂,制备装置中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C错误;D项,从食盐水中蒸发提取氯化钠时,应使用蒸发皿,不能选用坩埚,故D错误;故选B。
12.(2021·江苏省G4高三调研)按下列设计进行相关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可以制H2 B.用装置乙可以加热熔融纯碱
C.用装置丙可以测量氨气的体积 D.用装置丁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答案】B
【解析】A项,锌和稀硫酸可以制取氢气,多孔隔板可以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瓷坩埚的材料中有二氧化硅,加热条件下会和纯碱反应,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可以用排液法可以测量氨气的体积,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可以减小氯气的溶解,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13.(2021·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质量检测)已知:MnO2+2NaBr+2H2SO4MnSO4+Na2SO4+Br2↑+2H2O,实验室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溴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接口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d→b→a→e→f→c
B.装置甲中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防止溴蒸气冷凝
C.装置乙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可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D.可用乙醇作洗涤剂除去溴苯中溶解的少量Br2
【答案】B
【解析】装置甲的浓硫酸用来吸收溴中的水,水浴加热为防止溴蒸气冷凝,装置乙用来吸收制取溴苯后挥发出来的溴化氢。装置丙则为题设条件的发生装置,装置丁为支取溴苯的发生装置。A项,溴的摩尔质量大于空气,应长进短出,顺序为dabefc,A项不符合题意;B项,溴蒸气容易液化,所以需要通过水浴加热来防止冷凝,B项符合题意;C项,此处的淡黄色沉淀比一定为溴苯,有可能使HBr与硝酸银反应的产物溴化银,C项不符合题意;D项,除去溴苯中的溴应用氢氧化钠溶液,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2021·广东汕头市高三一模)下列仪器为高中常见仪器(省略夹持装置),选用下列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粗盐的提纯(除去泥沙)
B.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酸碱中和滴定
D.用 18.4mol/L 的浓硫酸配制 1mol/L 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A项,粗盐提纯时除去泥沙的操作为过滤,需要用到仪器烧杯(②)、漏斗(③)、玻璃棒(⑤),A实验能完成,不符合题意;B项,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的操作为分液,需要用到仪器分液漏斗(⑩)、烧杯(②),B实验能完成,不符合题意;C项,酸碱中和滴定,需要用到仪器酸/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相关仪器都没有,C实验不能完成,符合题意;D项,浓硫酸稀释配制稀硫酸,需要用到量筒(⑨)、烧杯(②)、容量瓶(④)、玻璃棒(⑤)、胶头滴管(⑥),D实验能完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2021·安徽池州市高三期末)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在空气中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为了验证生成的气体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和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流顺序是a→b→e→f→g→h→c→d
B.铜网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氧气
C.实验结束后,还需向装置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D.实验中的Ba(NO3)2溶液可用BaCl2溶液代替
【答案】D
【解析】先通过浓硫酸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黄铜矿在空气中煅烧,再利用铜网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气,最后用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硫酸钡沉淀,利用硫酸钡沉淀的质量计算黄铜矿的纯度。A项,根据对实验的分析知,顺序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项,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过量的氧气会与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生成硫酸根离子,无法达到实验目的:验证生成的气体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所以未反应的氧气需要除去,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该实验是通过测定硫酸钡的质量来获得黄铜矿的纯度,所以二氧化硫需要被完全吸收,通入过量的空气可达到此目的,C项不符合题意;D项,实验目的之一是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与某些钡盐溶液反应,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能反应,只能利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的氧化性进行验证,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6.(2021·江苏连云港市高三调研考试)工业上利用炭和水蒸气反应:C(s)+H2O(g) CO(g)+H2(g) △H1;CO(g)+H2O(g)=CO2(g)+H2(g) △H2。生成的H2为原料合成氨。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NH3,后通CO2,由于HCO3-能形成多聚体,所以容易析出NaHCO3,过滤后热分解得纯碱。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些化学性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C
【解析】A项,NaOH与NH4Cl反应生成NH3∙H2O,不加热的情况下NH3∙H2O难以分解,无NH3生成,故无法制备氨气,A错误;B项,NH3与浓H2SO4反应,不能干燥NH3,B错误;C项,NH3与CuO反应生成N2、Cu和H2O,黑色的CuO转化为红色的Cu,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说明NH3具有还原性, C正确;D项,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在上层,NH3直接通入下层的水,会发生倒吸,D错误;故选C。
17.(2021·广东省珠海市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监测)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用此装置提纯I2 | 用标准KMnO4溶液测定待测液Na2C2O4物质的量浓度 | 观察气泡鉴别乙醇与甲醚(CH3OCH3) | 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
【答案】D
【解析】A项,加热后,I2升华变为碘蒸气,之后在盛有冰水的烧瓶底部外壁凝华析出,实现与泥沙的分离,A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KMnO4溶液滴定时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且酸性条件下KMnO4滴定现象更明显,B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气泡(H2),而甲醚和Na不反应,故可以用Na鉴别两种液体,C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收集NH3时应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18.(202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硫酸铁和硫酸铜时,亲脂性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
B.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实验中,抽滤时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结晶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D.酸或碱对乙酸乙酯的水解都有催化作用,等量的酯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用酸或用碱做催化剂,其水解的效果是一样的
【答案】C
【解析】A项,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它吸附水作为固定相,通常把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所以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速度就快,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的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速度就慢一些,故A错误;B项,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实验中,抽滤时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结晶几次,由于乙醇具有挥发性,不需要尽量将溶剂抽干,故B错误;C项,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溶于水,且苯与水不互溶,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故C正确;D项,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酸能抑制乙酸乙酯水解,碱能和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盐而促进乙酸乙酯水解,所以两者催化酯水解的效果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C。
19.(2021·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联合考试)下列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 | 粗盐溶解后,依次加入Na2CO3、NaOH和BaCl2溶液 |
B | 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将Na、Mg、Al分别投入冷水中 |
C | 验证丙烯醇(CH2=CH-CH2OH)中存在碳碳双键 | 向丙烯醇溶液中滴加适量KMnO4酸性溶液 |
D | 证明适当升高温度能促进醋酸的电离 | 向0.1 mol·Lˉ1的稀醋酸中滴入甲基橙,加热 |
【答案】D
【解析】A项,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将Mg2+沉淀,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以将SO42-沉淀,Ca2+及剩余的Ba2+可以用Na2CO3溶液沉淀,加入的顺序为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A错误;B项,Mg、Al与冷水均不反应,B错误;C项,碳碳双键和-CH2OH均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C错误;D项,稀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加热,平衡正向移动,溶液pH减小,甲基橙出现颜色的变化,能证明适当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D正确;故选D。
20.(2021·湖南永州市高三二模)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实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加入少量硫酸铜可加快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 Cu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 |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 无法证明溶液X中是否存在NH4+ |
C | 将苯加入到橙色的溴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液体几乎无色 | 苯与Br2发生了取代反应 |
D |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 | 淀粉没有水解 |
【答案】B
【解析】A项,在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可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锌与Cu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Zn-Cu与硫酸形成微型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A正确;B项,NH4+检验时,应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证明有NH4+,选项中的操作无加热,B错误;C项,苯是常用的萃取剂,可以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使下层水层颜色变浅或无色,而不是发生了取代反应,C错误;D项,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淀粉含量减少,并非没有淀粉,D错误;故选B。
21.(2020·天津南开区南开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过程 |
A | 配制0.4000mol·L-1的NaOH溶液 |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立即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
B |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C | 制取并纯化氯气 |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之后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 |
D | 探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向2支盛有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
【答案】B
【解析】A项,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下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错误;B项,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C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B正确;C项,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C错误;D项,反应的方程式为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故选B。
2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 | 溶液变红褐色,出现丁达尔效应 | 产生了 Fe(OH)3胶体 |
B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Fe3+>I2 |
C |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氢氧化铝可以溶解于强碱水溶液 |
D | 向含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 | 溶液红色逐渐变浅,溶液变成胶状 | 生成硅酸凝胶 |
【答案】C
【解析】A项,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变红褐色,制得的是氢氧化铁胶体,并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A正确;B项,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氧化性:Fe3+>I2,氯化铁将碘化钾氧化生成碘单质,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B正确;C项,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发生反应3NaOH+ AlCl3= Al(OH)3↓+3NaCl,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D项,向滴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Na2SiO3与HCl反应生成硅酸凝胶,使得Na2SiO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红色逐渐褪去,D正确;故选C。
23.(2021·东弱三省三校高三联合模拟考试)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4mL0.01mol/L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2mL0.1mol/LH2C2O4溶液 | 产生气泡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
B | 向0.1mol/LAg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等浓度NaCl溶液,再加入少量等浓度KI溶液 |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之后白色沉淀变为黄色 | Ksp(AgCl)>Ksp(AgI) |
C | 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 | 有黑色固体生成 | 酸性:H2S<H2SO4 |
D | 将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该反应生成了乙烯 |
【答案】B
【解析】A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先加快是因为反应生成的锰离子做了反应的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减慢是因为 反应物浓度减小,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与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B项,0.1mol/LAgNO3溶液与足量等浓度NaCl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再加入少量等浓度KI溶液,氯化银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溶解度更小碘化银黄色沉淀,说明氯化银的溶度积大于碘化银,故B正确;C项,硫化氢气体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是因为硫化铜的溶解度小,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与氢硫酸和硫酸的酸性强弱无关,故C错误;D项,乙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乙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判断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是否为乙烯生成,故D错误;故选B。
24.(2021·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摸底考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a所示实验中,石蜡油发生分解反应,碎瓷片作催化剂
B.图b所示实验结束后,饱和食盐水略显浑浊
C.图c所示装置制备碳酸氢钠固体,从e口通入NH3,再从f口通CO2, g中放蘸有稀硫酸的脱脂棉
D.用图d所示装置测定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解析】A项,碎瓷片可加快石蜡油分解,作催化剂,故A正确;B项,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饱和食盐水,氯离子浓度增大,因此会有氯化钠析出,即饱和食盐水略显浑浊,故B正确;C项,从e口通入NH3,再从f口通入CO2,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g中盛放蘸有稀硫酸的脱脂棉吸收尾气,故C正确;D项,碱滴定酸,NaOH在碱式滴定管中,图中仪器选择不合理,故D错误;故选D。
25.(2021·北京大兴区质三质检)下列实验中,利用图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 |
| |||
目的 |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 | 验证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 证明氧化性:Cl2>Br2>I2 |
【答案】D
【解析】A项,碳酸钠较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项,Na2O2上滴水,Na2O2与水反应能生成氧气,且使脱脂棉燃烧,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说明反应放热,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铁粉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氢气,用肥皂液收集氢气,点燃后能爆炸,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将氯气通过溴化钠和碘化钠,置换出溴单质和碘单质,能说明氧化性:Cl2>Br2,Cl2> I2,不能说明Br2>I2,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26.(2021·江苏常州市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碱石灰制取NH3
B.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
C.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b口通入NH3
D.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
【答案】C
【解析】A项,浓氨水遇碱放出氨气,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碱石灰制取NH3,故A正确;B项,氨气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故B正确;C项,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为有利于氨气和NaClO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口通入NH3,故C错误;D项,氨气会污染环境,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并能防倒吸,故D正确;故选C。
27.(2021·聊城市山东聊城一中高三开学考试)NiS因为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精密测量仪器中可掺杂NiS以抵消仪器的热胀冷缩。NiS在有水存在时能被氧气氧化成Ni(OH)S。将H2S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iSO4溶液中,过滤,制得NiS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A在滴加浓盐酸前通入N2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B.装置B中盛放饱和食盐水以除去氯化氢
C.装置D中的洗涤液应用煮沸过的蒸馏水
D.装置D连接抽气泵可将装置C中的浑浊液吸入装置D中进行过滤
【答案】B
【解析】A项,装置A在滴加浓盐酸前通入N2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硫化镍被氧化,A正确;B项,装置B中应盛放饱和硫氢化钠溶液以除去氯化氢,B错误;C项,装置D中的洗涤液应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防止硫化镍被氧化,C正确;D项,装置D连接抽气泵可将装置C中的浑浊液吸入装置D中进行过滤,以得到硫化镍,D正确;故选B。
28.(2021·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四校联考)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化铜(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止E装置中液体倒吸入D装置中
B.E装置中液体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和氯化氢
C.要使B装置中产生氯气,应先加热圆底烧瓶,再滴加浓盐酸
D.实验中加热的先后顺序为先加热硬质玻璃管D,再加热圆底烧瓶B
【答案】B
【解析】A项,玻璃纤维的作用是防止固体进入导管,堵塞导气管,故A错误;B项,E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多余的氯气和氯化氢,故B正确;C项,要使B装置中产生氯气,应先滴加浓盐酸,再加热圆底烧瓶,故C错误;D项,为防止铜和氧气反应,实验中先加热圆底烧瓶B,再加热硬质玻璃管D,故D错误;故选B。
29.(2021·河北省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三二轮阶段考试)某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制备氮化钙(化学式为Ca3N2,极易与H2O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活塞K通入N2,试管a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将产物Ca3N2放入盐酸中,能得到CaCl2和NH4Cl两种盐
C.U形管中盛放的干燥剂可以是碱石灰,但不能用浓硫酸
D.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后再关闭活塞K
【答案】A
【解析】A项,打开活塞K通入N2,即使装置漏气,试管A内也可能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项,将产物Ca3N2放入盐酸中,N3-与H+反应生成 NH4+,得到CaCl2和NH4Cl两种盐,故B正确;C项,U形管中盛放的干燥剂若用浓硫酸,气体将不能通过U形管,故C正确;D项,若先关闭活塞K,在反应管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试管中水倒吸,故D正确;故选A。
30.(2021·广东省揭阳市教学质量检测)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性比较:稀H2SO4>ClO2
B.“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aOH和H2
C.“尾气吸收”用于除去少量ClO2尾气。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利用含Mg2+和Ca2+的粗盐水制备“电解”用的食盐水,要加入的除杂试剂有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答案】D
【解析】由制备流程可知,NaClO3和SO2在H2SO4酸化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和NaH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SO2+H2SO4=2NaHSO4+2ClO2,选择NaOH除去食盐水中的Mg2+,选择碳酸钠除去食盐水中的Ca2+,然后电解,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不交叉规律可知,装置中阴极ClO2得电子生成ClO2-,阳极Cl-失电子生成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 2NaCl2NaClO2+Cl2↑,含过氧化氢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lO2,产物为Na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2NaOH+H2O2=2NaC1O2+O2+2H2O,最后NaClO2溶液结晶、干燥得到产品。A项,NaClO3和SO2、H2SO4反应生成NaHSO4和ClO2,其中NaClO3为氧化剂,稀硫酸只提供酸性条件,无法比较氧化性,故A错误;B项,由以上分析可知,装置中阴极ClO2得电子生成ClO2-,所以“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aClO2,故B错误;C项,由流程知,吸收ClO2用NaOH和H2O2 ,反应方程式为: 2ClO2+2NaOH+H2O2=2NaC1O2+O2+2H2O,其中氧化剂为ClO2,还原剂为H2O2,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故C错误;D项,利用含Mg2+和Ca2+的粗盐水制备“电解”用的食盐水,加入氢氧化钠可以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然后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通过过滤,除去杂质,最后加入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D。
31.(2021·四川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在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再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 原溶液含有I- |
B | 向盛有Mg(OH)2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CuSO4溶液,振荡,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 Ksp[Mg(OH)2]> Ksp[Cu(OH)2] |
C | 取1 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冷却。再向其中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振荡,水浴加热,无银镜产生 | 蔗糖没有水解 |
D | 用酒精灯加热铝箔,铝箱熔化但不滴落 | Al的熔点高于Al2O3 |
【答案】B
【解析】A项,实验只表明最终溶液中含有 I2,但不一定是 I-被氯水氧化所生成(可能原溶液中就有 I2),A 错误;B项,Mg(OH)2悬浊液存在 Mg(OH)2(s)⇌Mg2+(aq)+2OH―(aq),加入 CuSO4溶液有 Cu(OH)2蓝色絮状沉淀生成,表明平衡正向移动,Mg(OH)2、Cu(OH)2属于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所以 Ksp[Mg(OH)2]>Ksp[Cu(OH)2],B 正确;C项,蔗糖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并加热,蔗糖发生水解反应,H2SO4作催化剂、溶液仍呈酸性,H+将破坏加入的新制银氨溶液中的[Ag(NH3)2]+,无银镜出现不能证明蔗糖未水解,C 错误;D项,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D 错误;故选B。
32.(2021·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质检)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盛有饱和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溶液变浑浊且有气体生成 | 说明生成了S和H2S |
B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1moL/L的NaClO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 NaClO溶液的pH较大 | 酸性:HClO<CH3COOH |
C | 向1mL0.1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再滴入2滴0.1moL/LCuSO4溶液 | 沉淀颜色变化:白色—蓝色 | Ksp:Cu(OH)2<Mg(OH)2 |
D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5%H2O2溶液,再分别滴入FeCl3和CuCl2溶液,摇匀 | 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滴入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 | 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强于Cu2+ |
【答案】D
【解析】A项,Na2S2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单质硫和二氧化硫气体,溶液变浑浊且有气体生成,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硫元素的价态即有升高又有降低;若要都生成S和H2S,硫元素的价态均降低,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故A错误;B项,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漂白pH试纸,不能测出0.1moL/L的NaClO溶液的pH,无法得出结论,故B错误;C项,向1mL0.1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生成了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由于反应发生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再滴入2滴0.1moL/LCuSO4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证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不能得出结论,故C错误;D项,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5%H2O2溶液,再分别滴入FeCl3和CuCl2溶液,摇匀,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滴入FeCl3溶液产生的气泡更快些,由于两种溶液中,阴离子种类相同,阳离子种类不同,所以可以得出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强于Cu2+的结论,故D正确;故选D。
33.(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二模)下列实验操作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 | KMnO4溶液紫色褪去 | Fe2+有还原性 |
B | 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草酸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酸性高猛酸钾溶液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间不同 | 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
C | 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浓度的NaClO和NaHCO3的pH值 | pH:NaClO>NaHCO3 | 酸性:H2CO3>HClO |
D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 | 先出现蓝色沉淀 | Ksp[Mg(OH)2]>Ksp[Cu(OH)2] |
【答案】D
【解析】A项,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 KMnO4溶液紫色褪去,Fe2+、Cl-都可能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B项,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颜色,所以应用同浓度同体积的酸性KMnO4溶液与同体积不同浓度过量H2C2O4溶液反应,通过测量褪色的时间长短来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否则高锰酸钾浓度越大,褪色的时间反而长,故B错误;C项,因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pH试纸,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浓度,故C错误;D项,根据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Ksp越小,越先产生沉淀。所以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出现蓝色沉淀,证明Ksp[Mg(OH)2]>Ksp[Cu(OH)2]。故D正确;故选D。
34.(2021·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质检)表中实验对应的操作、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论 |
A. | 将 SO2通入BaCl2溶液中, 然后滴加氯水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氯水后沉淀不溶解 | 先生成 BaSO3沉淀,后被氧化为 BaSO4 |
B | 向酸性 KMnO4和 H2C2O4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小块 MnSO4 | 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溶液迅速褪色 | MnSO4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 | 向某补铁剂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然后再加入KSCN | 酸性高锰酸钾的紫红色褪去,加入 KSCN 溶液变红 | 该补铁剂中所含的铁元素为+2 价 |
D |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 得到黑色蓬松的固体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了吸水性和脱水性 |
【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具有的性质进行判断。二氧化硫溶于水显弱酸性,生成亚硫酸。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内因,其次是外因,常见外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根据可能情况进行判断。二价铁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蔗糖在脱水过程中变成黑色的碳,并且放热,在此条件下碳和浓硫酸会发生反应。A项,SO2通入BaCl2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故没有沉淀生成,故A不正确;B项,在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过程中,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故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当加入硫酸锰后,起催化作用的是二价锰离子,故B正确;C项,结论错误,也可能是原补铁剂含有二价铁和三价铁。故不正确;D项,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浓硫酸还体现了强氧化性。故不正确。故选B。
35.(2021·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三质检)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在一块除去铁锈的铁片上滴1滴含有酚酞的食盐水,静置2~3min,溶液边缘出现红色 | 铁片上发生了吸氧腐蚀 |
B | 向H2O2溶液中滴入NaClO溶液,产生无色气体 | O2的氧化性强于NaClO |
C | 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剂瓶瓶口,试剂瓶瓶口有白烟生成 | 该试剂瓶中盛装的是浓硝酸 |
D | 向Na2CO3、Na2S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 Ksp(Ag2S) <Ksp(Ag2CO3) |
【答案】A
【解析】A项,在一块除去铁锈的铁片上面滴1滴含有酚酞的食盐水,静置2~3min,溶液边缘出现红色,说明氧气得到电子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根离子,证明铁片发生了吸氧腐蚀,故A正确;B项,向H2O2溶液中滴入NaClO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应生成氧气,O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为氧化产物,NaClO为氧化剂,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故B错误;C项,浓盐酸也具有挥发性,试剂瓶中盛装的可能为浓盐酸,故C错误;D项,碳酸钠和硫化钠溶液浓度未知,不能证明硫化银更难溶,则不能证明溶度积大小,故D错误;故选A。
36.(2021·广东省珠海市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监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 Br2的氧化性比I2的强 |
B |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醛和饱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
C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 |
D |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 气体X具有强氧化性 |
【答案】A
【解析】A项,溶液变蓝说明有I2生成,此时发生反应Br2+2I- = I2+2Br-,根据氧化性:氧化剂(Br2)>氧化产物(I2),知A正确;B项,饱和(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析出的过程属于盐析,B错误;C项,苯酚中滴加Na2CO3溶液发生反应: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说明酸性:C6H5OH>HCO3-,由于反应未生成CO2,故不能说明苯酚与H2CO3酸性强弱关系,C错误;D项,若气体X为NH3,NH3通入溶有SO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也符合题意,故X也可能是碱性气体,D错误;故选A。
37.(2021·山西运城市高三调研考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将50 mL0.55mol·L-1的NaOH溶液缓慢倒人盛有50 mL0.5mol·L-1HCl溶液的烧杯中 | 测定中和热 |
B | 分别用等体积0.1mol·L-1和0.2mol·L-1的H2C2O4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KMnO4溶液反应 |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C | 苯和溴水中加入铁粉,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CCl4再通入AgNO3溶液 | 探究苯和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
D | 向盛有5 mL0.1mol·L-1AgNO3的试管中滴加10滴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 证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 |
【答案】B
【解析】A项,酸碱缓慢混合时会导致混合过程中反应放出的热量损失,所测中和热偏大,故A错误;B项,其他条件相同,控制草酸的浓度不同,观察褪色的快慢,可以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正确;C项,苯和溴的取代反应,应用苯和液溴在加铁粉催化下发生,故C错误;D项,由试剂用量可知,硝酸银溶液过量,再次滴加的硫化钠与剩余的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黑色的硫化银沉淀,不能说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S,故D错误;故选B。
38.(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联考)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 溶液红色变浅并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B | 向AgCl固体上滴加5滴饱和KI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C | 取相同体积和相同浓度的两份H2C2O4溶液,同时滴加0.1mol‧L-1的KMnO4溶液和1.0mol‧L-1的KMnO4溶液2mL | 0.1mol‧L-1的KMnO4的溶液先褪色 |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微热一段时间,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 没有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没有水解 |
【答案】A
【解析】A项,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由现象可知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A正确;B项,KI过量,无法判断Ksp(AgCl)与Ksp(AgI)的大小关系,故B错误;C项,0.1mol‧L-1的KMnO4的溶液量少,所以先褪色,无法说明反应速率的快慢,故C错误;D项,淀粉水解后显酸性,检验产物应在碱性条件下,则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并水浴加热,未见红色沉淀生成,是因没有加碱至碱性,导致实验失败,故D错误;故选A。
39.(2021·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质量检测)表中实验对应的操作、现象、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论 |
A. | 将 SO2通入BaCl2溶液中, 然后滴加氯水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氯水后沉淀不溶解 | 先生成 BaSO3沉淀,后被氧化为 BaSO4 |
B | 向酸性 KMnO4和 H2C2O4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小块 MnSO4 | 生成气体的速率加快,溶液迅速褪色 | MnSO4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 | 向某补铁剂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然后再加入KSCN | 酸性高锰酸钾的紫红色褪去,加入 KSCN 溶液变红 | 该补铁剂中所含的铁元素为+2 价 |
D |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搅拌 | 得到黑色蓬松的固体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该过程中浓硫酸仅体现了吸水性和脱水性 |
【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具有的性质进行判断。二氧化硫溶于水显弱酸性,生成亚硫酸。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内因,其次是外因,常见外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根据可能情况进行判断。二价铁具有还原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蔗糖在脱水过程中变成黑色的碳,并且放热,在此条件下碳和浓硫酸会发生反应。A项,SO2通入BaCl2溶液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故没有沉淀生成,故A不正确;B项,在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过程中,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故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当加入硫酸锰后,起催化作用的是二价锰离子,故B正确;C项,结论错误,也可能是原补铁剂含有二价铁和三价铁。故不正确;D项,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浓硫酸还体现了强氧化性。故不正确。故选B。
40.(2021·广西梧州市高三一模)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Na+,不含K+ |
B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 得到蓝色溶液 | 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 |
C | 将溶液加入Fe (NO3)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 |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 氧化性:Fe3+>I2 |
D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 红棕色变深 | 反应:2NO2N2O4 ΔH<0 |
【答案】D
【解析】A项,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Na+,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现象后才能确定是否含有K+,A错误;B项,蔗糖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若要证明水解产生的物质,首先要加入NaOH中和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用新制Cu(OH)2进行检验,B错误;C项,根据实验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生成了I2,由于溶液中含有两种氧化性物质HNO3、Fe3+,二者都可以将I-氧化为I2,因此不能证明氧化性:Fe3+>I2,C错误;D项,2NO2N2O4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深,D正确;故选D。
41.(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三中高三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 | 溶液变红褐色,出现丁达尔效应 | 产生了 Fe(OH)3胶体 |
B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Fe3+>I2 |
C | 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氢氧化铝可以溶解于强碱水溶液 |
D | 向含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 | 溶液红色逐渐变浅,溶液变成胶状 | 生成硅酸凝胶 |
【答案】C
【解析】A项,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溶液变红褐色,制得的是氢氧化铁胶体,并用激光笔照射,出现丁达尔效应,选项A正确;B项,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氧化性:Fe3+>I2,氯化铁将碘化钾氧化生成碘单质,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选项B正确;C项,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AlCl3溶液发生反应3NaOH+ AlCl3= Al(OH)3↓+3NaCl,产生白色沉淀,选项C错误;D项,向滴有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HCl溶液,Na2SiO3与HCl反应生成硅酸凝胶,使得Na2SiO3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红色逐渐褪去,选项D正确;故选C。
预测17 工业流程分析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这是一份预测17 工业流程分析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文件包含预测17工业流程分析专题解析版docx、预测17工业流程分析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16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这是一份预测16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文件包含预测16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专题解析版docx、预测16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12 电化学基础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这是一份预测12 电化学基础专题-【临门一脚】 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文件包含预测12电化学基础专题解析版docx、预测12电化学基础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