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1 机械能(4)(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38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2.1 机械能(4)(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8738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机械能1 机械能教学设计
展开第十二章第一节 机械能
◆学习任务分析
1.设计理念:
《机械能》是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由认识机械能及其各种形式能量、实验探究影响机械能各种形式能量大小的因素和机械能的应用三个版块构成。
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内容设置上力求从三个方面体现课程标准理念: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2)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思想
本节课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由生活经验构建猜想假设,通过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
(3)培养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
实验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因素”,使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利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因素”是本节的重点。
☆采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实验是本节的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将近一年的物理课程学习经验,经历过数次“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学习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但是距离严谨的设计和操作实验还有一定差距。
◆ 媒体和实验器材
多媒体展示台、斜面、小车、钩码、木块、装有沙子的玻璃槽、刻度尺、不同质量的钩码、实验小桌、弹簧、小车、带有刻度的木板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 意图 |
激 趣 引 课 | 1.多媒体播放:生产和生活中蕴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其转化的视频画面。 2.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观看的视频中的场景一定很熟悉,为什么滑雪运动员从高处可以不断的向下滑、过山车可以从低处向高处爬升、上紧发条的钟表指针可以自己转动?自然界的这些现象蕴含着什么物理道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机械能》这节课。 | 1.学生观看。
2.激趣引题,引发共鸣。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
自主学习,构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观看视频和图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六个物体能不能够对其它物体做功?说出它做功的直接表现。 (2)如果这六个物体能够对其它物体做功,那么它们分别具备了什么条件? (3)从具备的做功条件上区分,可以分为几类?对具备相同条件的能量形式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定义。 (4)猜想这几种形式能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举出实例加以说明,你在分析影响因素时用到了什么研究方法。 教师巡视学情,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次备课,在展示过程中完成重点问题及的突破。 | 1.独学:学生看图片、回忆引课时的视频并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思考任务单上任务一的问题,完成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概念的初步建立。
2.对群学:各学习小组在独学结束后由组长组织直接进入对群学环节,交流任务一独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展示:由学生展示刚才对群学后的学习成果,师生互动,完成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概念的理解和对三种形式能量影响因素的猜想。 | 1.科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物理思维方法。 2.学生经历独立思维、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
科学探究,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 教师布置科学探究的任务,六个组分别探究三个问题: 1.第一、二组:设计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 (1)提供的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钩码、木块 (2)实验步骤(可画图说明): (3)实验现象: 。 (4)实验结论: 。
2.第三、四组:设计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 (1)提供的实验器材:装有沙子的玻璃槽、刻度尺、不同质量的钩码、实验小桌 (2)实验步骤(可画图说明): (3)实验现象: 。 (4)实验结论: 。
3.第五、六组:设计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 (1)提供的实验器材:弹簧、小车、带有刻度的木板 (2)实验步骤(可画图说明): (3)实验现象: 。 (4)实验结论: 。
教师在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及展示交流阶段要不断巡视学情,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展示阶段和全体学生一起进行重难点问题的破解。 |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确定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 第一、二组: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第三、四组: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第五、六组: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3.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汇报实验过程,共同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1)动能影响因素的交流过程
(2)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交流过程
(3)弹性势能影响因素的交流过程
| 1.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2.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
课堂 小结 |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 学生自己总结,畅所欲言。
| 培养学生总结概况能力。 |
◆课外活动设计
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机械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五四一”大课堂的模式力求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套路,建构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主体包括独学、对群学和展示三个主要环节。
2.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着“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实验让学生自己做、知识让学生自己收获”的理念进行,达到了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的自主活动中的目的。
3.在学生开始设计探究方案前,教师对于设计要求交代的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任务不够明确,影响了部分学习时间。
4.建立课后信息反馈,每次课后让学生填写信息反馈表,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每次课的掌握情况、喜爱程度,及时调整每堂课的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形式 | 对知识的理解 | 对知识的掌握 | 兴趣 | ||||||
透彻 | 一般 | 不理解 | 牢固 | 一般 | 不牢固 | 很感兴趣 | 一般 | 不感兴趣 | |
传统教学 |
|
|
|
|
|
|
|
|
|
活动教学 |
|
|
|
|
|
|
|
|
|
简短评语 |
|
《机 械 能》
(初中物理 八年级)
单 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授课教师: 张 颖
2020-2021学年第十二章 机械能1 机械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二章 机械能1 机械能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仪器,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 机械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1 机械能教学设计,共6页。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机械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 机械能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