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练习卷(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练习卷(含详解)第1页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练习卷(含详解)第2页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练习卷(含详解)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练习卷(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练习卷(含详解),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6中和反应一.选择题(共11小题)1.(•益阳)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向 b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C.该实验是将 NaOH 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D.c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NaOH【分析】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所示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苏州)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D.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由蓝色变紫色再变红色【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粗砂纸打磨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铝溶液和铜,一段时间后,划痕处出现红色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滴有石蕊的稀盐酸显红色,向滴有石蕊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紫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溶液显碱性,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 3.(•青岛)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酸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解: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故选项说法正确。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分子的基本性质、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河北)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分析】A、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5.(•宁波)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溶液pH大于7,盐酸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A、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为x,NaOH+HClNaCl+H2O,40       36.520g×10%  x×7.3%=x=25g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为:20g+25g=45g,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由A中计算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是25g,溶液质量是45g,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由A中计算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是25g,此时pH=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时,溶液pH应该是由大于7逐渐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显酸性溶液和显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雅安)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常见的带正电荷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正确。D、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8.(•梧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解答】解: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质是NaCl,正确;B、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C、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正确;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荆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燃烧的特征、化合物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无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比在冷水中快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变为软水【分析】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C、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越快;D、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等。【解答】解: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品红在热水中的扩散比在冷水中快,该选项说法正确;D、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吸附钙离子和镁离子,因此不能软化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乐山)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分析】A、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b点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c点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B、b点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不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b、c所示的溶液中均含有氯化钠,都含有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共1小题)12.(•扬州)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该选项说法正确;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该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过程中,稀盐酸完全反应前,溶液是无色的,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填空题(共3小题)13.(•临沂)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NaOHNaCl+H2O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HNO3CuSO4CaCl2【分析】(1)根据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进行分析解答。(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故横线上图形表示的离子从左到右分别是氢氧根离子(OH)、钠离子(Na+)。(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硝酸属于酸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故答案为:(1)OH、Na+;(2)HCl+NaOHNaCl+H2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反应的实质(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黄冈)化学基础与常识(1)图1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 B (填序号);(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与“”反应生成了 水 (填物质名称)。(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 CaF2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I2+2H2O=H2SO4+2HI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2)根据题意,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4)根据反应I为二氧化硫、水与碘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HI进行分析。【解答】解:(1)A.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B.电热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C.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D.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故选:B;(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由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图,此反应的实质是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水;(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氟原子;反应后:1个硅原子、4个氟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氟原子,其化学式为CaF2;故填:CaF2(4)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水与碘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HI,化学方程式为:SO2+2H2O+I2=H2SO4+2HI;故填:SO2+I2+2H2O=H2SO4+2HI。【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德州)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举出相应的否定例证(填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错误观点否定例证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举例:CuO+CO Cu+CO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2H5OH(合理即可) 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Na2CO3+2HCl2NaCl+H2O+CO2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H2SO4+CuOCuSO4+H2O(合理即可) 【分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解答。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合理即可)。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即可)。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合理即可)。故答案为:C2H5OH(合理即可);Na2CO3+2HCl2NaCl+H2O+CO2↑(合理即可);H2SO4+CuOCuSO4+H2O(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酸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6.(•黑龙江)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A图所示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 (答一条);(2)通过B图实验中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3)C图实验中,实验前预先向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E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分析】(1)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红磷燃烧时放热,会导致部分气体膨胀通过导管逸出;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会导致瓶内部分气体膨胀逸出;(2)根据对比实验的现象来分析;(3)根据电解水的现象与原理来分析;(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5)根据微观反应的过程来分析。【解答】解:(1)选择装置A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原 气体体积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故填: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2)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可以溶于水,这说明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故填: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3)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5)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新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钠离子  氯离子 ;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变红色 显酸性【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解答】解:(1)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钠离子、氯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显酸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解答题(共1小题)18.(•湘西州)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能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下表列出生活中部分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生活中常见问题(1)冰箱、汽车内有异味(2)洗涤油污(3)被蚂蚁、蚊子叮咬解决方法在冰箱、汽车内放活性炭使用洗洁精清洗涂上肥皂水请你用化学知识分别叙述上表中三种解决方法的原理(1)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 洗洁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 (3) 酸碱中和反应 【分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2)根据洗洁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来分析;(3)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汽车中的异味;故填: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来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填:洗洁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3)蚂蚁、蚊子的毒液显酸性,而肥皂水显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性物质,起到了缓解症状的目的;故填:酸碱中和反应。【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 

    相关试卷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03《空气》练习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03《空气》练习卷(含详解),共8页。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04《氧气》练习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04《氧气》练习卷(含详解),共15页。

    (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7《盐和复分解反应》练习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通用版)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27《盐和复分解反应》练习卷(含详解),共4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