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练习题
展开1.明清时期库布齐从水草丰美演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
C.地表多沙质沉积物D.过度放牧、砍伐和垦殖
2.生态光伏模式中光伏板可以( )
A.反射太阳辐射,保证作物生长B.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C.有效遮光,利于种植耐寒作物D.降低风速,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
3.该模式有利于( )
①固沙治土,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②增加当地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
③提供新能源,优化当地能源消费结构④增加草场面积,改善畜牧业发展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D 2.D 3.C
【解析】1.气候类型一般较难在短时间之内出现变化,A错误。大风会影响蒸发,但水分条件的变化需要从蒸发和降水两个条件分析,B错误。砂质沉积物是沙漠成因原因之一,一个地区沙化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从单一角度分析,C错误。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过度放牧导致植被恢复速度慢于啃食速度;该地区位于农耕区和畜牧区的过渡地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沙化加剧,D正确。故本题选D。
2.光伏板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弱,A错误。地表状况不会影响太阳辐射,B错误。光伏板可以遮光,但是对气温影响小,不可能基于此种植耐寒作物,C错误。光伏板的出现改变了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降低了风速,同时太阳辐射被削弱,水分蒸发较弱,D正确。故本题选D。
3.降低风速,有利于固土治沙,防治沙漠化,①正确。该模式无法影响降水量,只是改变了地表状况,②错误。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正确。板下修复、板间种植可以恢复当地的植被,增加草场面积,改善畜牧业发展条件,④正确。故C正确。
濒危物种白鹤是迁徙鸟类。北极苔原带、江西鄱阳湖、松嫩平原周边湿地分别是其主要繁殖地、越冬栖息地、重要的中转停歇地。下图为白鹤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白鹤迁徙路途中,( )
A.南北跨度约为2220kmB.可能经过亚寒带针叶林带
C.大体沿正南或正北方向飞行D.会经过我国赣、鄂、秦、黑等省区
5.松嫩平原湿地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寒冷,蒸发较弱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地下有冻土,不易下渗④距海较近,海水入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湿地面积缩减,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土层变薄C.地势平阔D.植被繁茂
【答案】4.B 5.A 6.A
【解析】4.根据图中经纬网数值可知,白鹤迁徙路途纬度跨度约为40°,经度跨度约30°。同一经线上的点,纬度每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千米,由此可知其跨越距离约5500千米,A错误;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经过的自然带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落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B正确;白鹤迁徙大体沿东北或西南方向飞行,C错误;白鹤迁徙会经过我国赣、鄂、黑等省区,不会经过秦(陕西省),D错误。故选B。
5.松嫩平原湿地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有:降水较多、河湖水广布;平原地形,排水不畅;东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土质黏重,冻土广布,下渗困难。松嫩平原属于内陆地区,④错误,排除BCD,选A。
6.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蒸发增强是导致东北地区湿地减少的自然原因,排除BCD,选A。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因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变成了沙地荒原。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营造成集中连片的林海。
7.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主要考虑( )
A.扎根深B.耐高温C.耐盐碱D.树冠大
“女人们将麦草均匀地铺在沙子上,男人们拎起铁锹把麦草从中间扎下去,入沙10厘米,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间距1米。”这就是在腾格里沙漠进行的草方格治沙,如下图所示。后期生长起来的柠条、沙棘等沙生植物将彻底稳住沙丘。
8.利用草方格治沙,( )
A.加大摩擦,降低高空风速B.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C.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D.背风坡应加大麦草使用量以固沙
9.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
A.热量条件不同B.降水条件差异C.经济发展水平D.国家政策导向
【答案】7.A 8.B 9.B
【解析】7.题意表明,塞罕坝荒漠化问题突出,水源缺乏,地下水位深,需要选择扎根较深的树种,才易成活,因此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扎根深是主要考虑的因素,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塞罕坝位于大兴安岭南端,纬度较高,地势较高,盐碱化问题不突出,高温天气罕见,因此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耐高温、耐盐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排除B、C。树种树冠大,蒸腾能力就强,消耗水源多,容易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排除D。故选A。
8.题意表明,草方格中的麦草露出30厘米左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因此草方格可以加大摩擦,降低近地面风速,不能降低高空风速,A错误。当地降水较少,荒漠广布,草方格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B正确。草方格对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非常有限,C错误。迎风坡风力更大,对麦草损坏大,应加大麦草使用量,D错误。故选B。
9.塞罕坝和腾格里沙漠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不同,塞罕坝距离东部海洋近,腾格里沙漠距离东部海洋远,受到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大小不同,也就是降水条件差异,治沙方法不同,B正确。两地纬度差不多,热量差别不大,A错误。治沙跟经济水平关系不大,C错误。都在我国,政策导向一样,D错误。故选B。
2021年春季,沙尘暴多次席卷东亚,卫星云图显示,影响东亚的沙尘暴的源地2/3在国外,中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中国东部的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
A.俄罗斯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D.蒙古
11.造成今春沙尘暴频发的天气原因是( )
A.植被破坏B.西北地区降水少C.过度放牧D.蒙古高压
12.中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行为对降低沙尘暴发生有效的是( )
①加强国际合作②退耕还草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10.D 11.B 12.D
【解析】10.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多是快行冷锋所致,受强烈西北气流的影响,地表沙粒粉尘被高空气流携带,向东南扩散。根据当时的沙尘路径可知,此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来自距离东亚较近的蒙古国。故选D。
11.题目中问的主要是今春的沙尘暴发生的天气原因,植被破坏和过度放牧不属于天气原因,A、C不符合题意;蒙古高压每年冬春季节都会存在,D错误。沙尘暴发生之前降水少是今春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故选B。
12.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蚀的力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①②④正确。监测预警对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作用不大,③错误。故选D。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海拔约4000米,四周被高大雪山环绕,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哈拉湖东岸可见沙丘,该地区全年盛行偏西风。下图为哈拉湖流域水系分布图。
(1)分析甲河夏季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旅游探险活动的发展,哈拉湖地区拥有冰面、沼泽、沙漠、河道等多种适合机车挑战的路段,成为热门的“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场地。
(2)分析哈拉湖地区成为“冰雪机车极限挑战赛”场地的条件。
(3)简述哈拉湖东岸沙丘的形成过程。
【答案】(1)甲河发源于高山(大)冰川,夏季冰川融水量大;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2)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更富于挑战性;路况复杂多样。
(3)盛行偏西风,风力大,将裸露的泥沙侵蚀、搬运到湖区东岸;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解析】
(1)读图可知,由材料“海拔约4000米,四周被高大雪山环绕,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可知,甲河发源于高山(大)冰川,夏季冰川融水量大;由材料“该地区全年盛行偏西风”可知,该地东北部山体高大,偏西风经过哈拉湖增湿后,在疏勒南山西坡形成山地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补给哈拉湖。
(2)根据材料可知,哈拉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冻土广布;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更富于挑战性;读图可知,哈拉湖周围河流,山地众多,路况复杂多样。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拉湖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因此河流季节变化大,补给湖泊水量季节变化大,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由材料可知,该地盛行偏西风,风力大,将枯水期裸露的泥沙侵蚀、搬运到湖区东岸;在湖区东岸遇到山地阻挡,风力减弱泥沙堆积,形成沙丘。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综合训练题,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复习练习题,共9页。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土地荒漠化包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