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课后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单选题
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 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 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6.3% B. 7.3% C. 10% D. 17%
3.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 将NaCl溶液降温一定会有NaCl固体析出
C. 5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 将t℃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如图是A、B、C三中物质的溶解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温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 t 1℃时,B和C 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A和 C 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
D. 为了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质量相等
B.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6.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 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 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相等
7.要使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g 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加入10g氯化钠 B. 蒸发50g水 C. 加入100g的10%氯化钠溶液 D. 将溶液取出50g
8.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9.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0.把40g5%的Ca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加入2gCaCl2固体 C. 加入20g15%的CaCl2溶液 D. 把溶剂蒸发掉20g
二、填空题
1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在 ________ ℃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________ .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
12.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 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2)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________ 溶液;
(3)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13.实验室要配置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三、解答题
14.欲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需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各多少毫升?
四、综合题
15.实验室有一瓶含有硫酸的废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6.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56.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掉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66.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
(3)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g:100g=2:5,正确;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溶液仍饱和,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质的大小,错误;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形成饱和溶液,且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假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a,则此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
设参加反应硝酸银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硝酸的质量为y
AgNO3+HCl═AgCl↓+HNO3
170 143.5 63
x a y
,
x=, y=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3%;
答案:A
【分析】根据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图,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相等,因此,可能通过假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滴加稀盐酸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求得反应消耗硝酸银的质量、生成硝酸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从而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将NaCl溶液降温一定会有NaCl固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5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0%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D、将t℃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升温后,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将NaCl溶液降温一定会有NaCl固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5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0%错误的;将t℃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升温后,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
4.【答案】 D
【解析】【解答】A、降温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应该是升高温度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B、t1℃时,B和C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为了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降温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应该是升高温度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t1℃时,B和C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为了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100%=20%,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答案】 B
【解析】【解答】A、溶液稀释前后,只是溶剂水增加,溶质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符合题意;
C、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即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稀释溶液变化的只是溶剂分析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分析
C、根据化合价的规则分析
D、根据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相等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溶质质量是:10%×100+10=20g,溶液质量为:100+10=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不满足要求,故A错误;
B、溶质质量是:10%×100=10g,溶液质量为:100﹣50=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满足要求,故B正确;
C、都是10%的溶液混合后,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取出的质量分数也是10%,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找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解答.
8.【答案】 A
【解析】【解答】A、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时,锌与稀硫酸反应比铁与稀硫酸反应剧烈,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根据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Zn→H2 , Fe→H2 , 当铁片和锌片的质量相等时,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但是不可能减小到零,因为反应中不断生成固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晶体不溶解,质量分数应该不变,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无论怎样稀释,溶液总是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一是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二是铁和锌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等,即等质量的两种金属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越多;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但还有残留固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固体质量减少到反应结束后即保持不变;
C、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硝酸钾不能再被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吃不变;
D、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溶液是碱性减弱,无限接近7,但溶液始终呈碱性。
9.【答案】 B
【解析】【解答】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3.3%,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解答.
10.【答案】 D
【解析】【解答】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可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完成.
①加入溶质:设加入溶质的量是x
则有: ×100%=10%
解得x=2.22g
②蒸发溶剂 设蒸发掉的溶剂是y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为10%
则有 ×100%=10%
解得y=20g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计算的考查,主要是完成了溶质质量分数提高的计算,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完成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可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求解.
二、填空题
11.【答案】t1 ;丙 ;甲 ;是 ;37.5%
【解析】【解答】解:
(1)在t1℃时,乙和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丙无晶体析出;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故将70克A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
答案:
(1)t1
(2)丙 甲
(3)是 37.5%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无晶体析出;
(3)根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12.【答案】=;NaCl;C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碳酸钠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10℃时的二者的溶解度,则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NaCl溶液
(3)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因为降温可使饱和碳酸钠溶液有晶体析出,则可知加入的物质可能是硝酸铵,故选C.
故答为:(1)=;(2)NaCl;(3)C.
【分析】由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小;
(2)10℃时,由二者的溶解度可知: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3)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因为降温可使饱和碳酸钠溶液有晶体析出,则可知加入的物质种类.
13.【答案】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③②④⑤①
【解析】【解答】解:(1)①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2)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故答案为:(1)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2)③②④⑤①.
【分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7g/mL×1000mL×5%=1.84g/mL×x×98% x≈29.7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07g/mL×1000mL﹣1.84g/mL×29.7mL≈1015.4g(合1015.4mL).
答:需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分别是1015.4mL、29.7mL.
【解析】【解答】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7g/mL×1000mL×5%=1.84g/mL×x×98% x≈29.7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07g/mL×1000mL﹣1.84g/mL×29.7mL≈1015.4g(合1015.4mL).
答:需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分别是1015.4mL、29.7mL.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15.【答案】 (1)Fe+H2SO4=FeSO4+H2↑
(2)0.2
(3)解:设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烧杯中稀硫酸废液的质量为:56.2g﹣16.2g=40g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g
x=9.8g
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100%=24.5%
(4)偏小;硫酸与铁锈反应
【解析】【解答】解:(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2)完全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差,就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56.2g+10.8g﹣66.8g=0.2g;(4)由于硫酸与铁锈的反应,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偏小.
故答为:(1)Fe+H2SO4=FeSO4+H2↑;(2)0.2; (3)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24.5%(4)偏小,硫酸与铁锈反应.
【分析】(1)根据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利用质量差可以求生成氢气的质量;(3)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从而求出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即可.(4)根据硫酸与铁锈的反应分析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16.【答案】 (1)A=B>C
(2)不饱和;37.5%
(3)有晶体析出
(4)B>A>C
【解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7.5%;(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进行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答案为:(1)A=B>C;(2)不饱和,37.5%;(3)有晶体析出;(4)B>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单选题
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 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 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6.3% B. 7.3% C. 10% D. 17%
3.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
B. 将NaCl溶液降温一定会有NaCl固体析出
C. 5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 将t℃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如图是A、B、C三中物质的溶解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温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 t 1℃时,B和C 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 2℃时,A和 C 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
D. 为了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质量相等
B. 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甲物质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5%
6.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B. 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 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相等
7.要使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100g 变成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加入10g氯化钠 B. 蒸发50g水 C. 加入100g的10%氯化钠溶液 D. 将溶液取出50g
8.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
9.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0.把40g5%的Ca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加入2gCaCl2固体 C. 加入20g15%的CaCl2溶液 D. 把溶剂蒸发掉20g
二、填空题
1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在 ________ ℃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________ .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
12.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 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2)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________ 溶液;
(3)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13.实验室要配置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1)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三、解答题
14.欲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需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各多少毫升?
四、综合题
15.实验室有一瓶含有硫酸的废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16.2g,然后往其中倒入少量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56.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掉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66.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 g.
(3)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将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g:100g=2:5,正确;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溶液仍饱和,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质的大小,错误;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形成饱和溶液,且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故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假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a,则此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
设参加反应硝酸银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硝酸的质量为y
AgNO3+HCl═AgCl↓+HNO3
170 143.5 63
x a y
,
x=, y=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3%;
答案:A
【分析】根据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图,滴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相等,因此,可能通过假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滴加稀盐酸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求得反应消耗硝酸银的质量、生成硝酸的质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溶液质量,从而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A、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将NaCl溶液降温一定会有NaCl固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5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0%错误的;故选项错误;
D、将t℃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升温后,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钠大;NH4Cl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将NaCl溶液降温一定会有NaCl固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50℃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0%错误的;将t℃时,NH4Cl和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升温后,它们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相等.
4.【答案】 D
【解析】【解答】A、降温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应该是升高温度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B、t1℃时,B和C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为了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降温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应该是升高温度可以把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t1℃时,B和C的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为了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
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从50℃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 ×100%=20%,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答案】 B
【解析】【解答】A、溶液稀释前后,只是溶剂水增加,溶质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它们不一定等于中子数,B符合题意;
C、因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即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稀释溶液变化的只是溶剂分析
B、根据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分析
C、根据化合价的规则分析
D、根据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相等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溶质质量是:10%×100+10=20g,溶液质量为:100+10=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不满足要求,故A错误;
B、溶质质量是:10%×100=10g,溶液质量为:100﹣50=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满足要求,故B正确;
C、都是10%的溶液混合后,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取出的质量分数也是10%,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找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然后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解答.
8.【答案】 A
【解析】【解答】A、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时,锌与稀硫酸反应比铁与稀硫酸反应剧烈,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根据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Zn→H2 , Fe→H2 , 当铁片和锌片的质量相等时,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但是不可能减小到零,因为反应中不断生成固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符合题意.
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晶体不溶解,质量分数应该不变,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无论怎样稀释,溶液总是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一是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二是铁和锌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相等,即等质量的两种金属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越多;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但还有残留固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固体质量减少到反应结束后即保持不变;
C、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硝酸钾不能再被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吃不变;
D、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溶液是碱性减弱,无限接近7,但溶液始终呈碱性。
9.【答案】 B
【解析】【解答】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3.3%,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解答.
10.【答案】 D
【解析】【解答】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可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完成.
①加入溶质:设加入溶质的量是x
则有: ×100%=10%
解得x=2.22g
②蒸发溶剂 设蒸发掉的溶剂是y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为10%
则有 ×100%=10%
解得y=20g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计算的考查,主要是完成了溶质质量分数提高的计算,分别采用了两种方式完成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可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进行求解.
二、填空题
11.【答案】t1 ;丙 ;甲 ;是 ;37.5%
【解析】【解答】解:
(1)在t1℃时,乙和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丙无晶体析出;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故将70克A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
答案:
(1)t1
(2)丙 甲
(3)是 37.5%
【分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无晶体析出;
(3)根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12.【答案】=;NaCl;C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碳酸钠的溶解度;
(2)由图可知:10℃时的二者的溶解度,则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NaCl溶液
(3)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因为降温可使饱和碳酸钠溶液有晶体析出,则可知加入的物质可能是硝酸铵,故选C.
故答为:(1)=;(2)NaCl;(3)C.
【分析】由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与碳酸钠的溶解度大小;
(2)10℃时,由二者的溶解度可知: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3)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因为降温可使饱和碳酸钠溶液有晶体析出,则可知加入的物质种类.
13.【答案】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③②④⑤①
【解析】【解答】解:(1)①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2)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故答案为:(1)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2)③②④⑤①.
【分析】(1)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
14.【答案】解: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7g/mL×1000mL×5%=1.84g/mL×x×98% x≈29.7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07g/mL×1000mL﹣1.84g/mL×29.7mL≈1015.4g(合1015.4mL).
答:需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分别是1015.4mL、29.7mL.
【解析】【解答】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7g/mL×1000mL×5%=1.84g/mL×x×98% x≈29.7mL.
需要水的质量为1.07g/mL×1000mL﹣1.84g/mL×29.7mL≈1015.4g(合1015.4mL).
答:需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分别是1015.4mL、29.7mL.
【分析】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四、综合题
15.【答案】 (1)Fe+H2SO4=FeSO4+H2↑
(2)0.2
(3)解:设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烧杯中稀硫酸废液的质量为:56.2g﹣16.2g=40g
Fe+H2SO4═FeSO4+H2↑ 98 2 x 0.2g
x=9.8g
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100%=24.5%
(4)偏小;硫酸与铁锈反应
【解析】【解答】解:(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2)完全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的质量差,就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为:56.2g+10.8g﹣66.8g=0.2g;(4)由于硫酸与铁锈的反应,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偏小.
故答为:(1)Fe+H2SO4=FeSO4+H2↑;(2)0.2; (3)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24.5%(4)偏小,硫酸与铁锈反应.
【分析】(1)根据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利用质量差可以求生成氢气的质量;(3)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从而求出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即可.(4)根据硫酸与铁锈的反应分析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16.【答案】 (1)A=B>C
(2)不饱和;37.5%
(3)有晶体析出
(4)B>A>C
【解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7.5%;(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进行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答案为:(1)A=B>C;(2)不饱和,37.5%;(3)有晶体析出;(4)B>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