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四 测量铅笔有多长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四 测量铅笔有多长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学案
知识点
1、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联系原有的知识,结合米尺和学生尺,在观察中发现并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米和毫米。
通过实际测量,在测量中发现矛盾,并在寻求矛盾的解决过程中,结合之前学习的“厘米”和“米”的知识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重点
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突破思路
通过测量,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在估测和实际测量中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难点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突破思路
让学生多估测,并用实际测量来验证,反复地练习,以达到对长度的准确感知。
案例
原题
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学校走廊长24();
(2)爸爸身高173();
(3)凳子高40();
(4)铅笔尖长4()。
解析
解:(1)米 (2)厘米 (3)厘米 (4)毫米。
(1)厘米,(2)分米,(3)米,(4)厘米,出现这种乱填单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单位长度的直观感觉不强。应多训练学生对单位长度和多个单位长度的把握。
点拔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理解1米=100厘米的基础上的再学习。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铅笔的长度,再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理解厘米和分米、毫米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让学生掌握单位间的转化,并真正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归纳
明确单位长度,熟悉身边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以身边的物体作为参照来比估物体长度。
教材答案
(教材第35页“练一练”)
1~2.略
70 30 9 630 4
4. 2分米改为2米,1毫米改为1分米,70米改为70厘米,900厘米改为900米,5米改为5分米,7厘米改为7毫米。
5.略
存在问
题摘要
今天学到了什么?又存在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1). ;
(2). ;
(3). 。
反思
本节课用“测量铅笔的长度”来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意识到厘米和米的局限性,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物体,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并在活动中,通过比划和感悟,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同时,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让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如在处理练习“估一估,量一量”时,只让学生说了,量物体的结果,而对于测量的过程没说清楚,这使得有的学生不理解。
针对训练
一、想一想,填上合适的单位。
1.大衣柜高2()。
2.课桌长约120()。
3.一把牙刷长约14()。
4.一支铅笔长纸16()。
5.作业本的厚度大约2()。
在( )里填上“>”“<”或“=”。
1000毫米( )10厘米
35厘米( )4分米
9分米( )9米
500毫米( )50厘米
三、一本书厚5毫米,8本书重叠在一起有多厚?
课外资料
米尺的由来
1789年,法国科学院的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和梅谢茵通过实地测量,得出1米等于0.513074督亚士(法国古尺)。
米尺采用十进制,长度固定,使用方便,因此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公用尺,并用铂金做成长1020毫米,宽和高各为20毫米的X型标准尺,在尺的中间面的两端各刻三条线,在0摄氏度时,其中两条线的距离恰好为1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在变化,因此米尺也不够准确;另外,国际米尺原型在刻画上也存在着缺陷,影响了米尺的准确性。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大会上,决议废除1889年以来所沿用的国际米尺原型,把同位素气体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长的1650763.73倍作为米。这种光米,尺精确度很高,误差只有十亿分之二。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我说你搭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千米有多长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租船学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