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枣庄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届山东省枣庄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实验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届山东省枣庄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讲卫生应成为习惯。下列试剂不适合车站、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消毒的是( )
A.过氧乙酸 B.95%的酒精 C.双氧水 D.84消毒液
2.工业上综合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FeO、SiO2)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铝土矿滤渣硅酸钠
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中,用不到的装置是
A. B. C. D.
3.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的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D.NH4Cl的电子式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Fe2+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D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H)4]溶液
有白色沉淀和气体产生
[Al(OH)4]-与HCO3-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5.螺环烃是指分子中两个碳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脂环烃。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B.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C.是3—甲基环丁烯()的同系物
D.一氯代物有四种
6.公元八世纪,Jabir ibn Hayyan在干馏硝石的过程中首次发现并制得硝酸(4KNO32K2O+4NO↑+3O2↑),同时他也是王水的发现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KNO3与浓硫酸反应制备少量的HNO3,利用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B.干馏产生的混合气体理论上可被水完全吸收生成硝酸
C.王水溶解金发生的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硝酸
D.硝石可用来制作黑火药
7.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含五氮阴离子的盐(局部结构如图),其中还有两种10电子离子、一种18电子离子。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均不在同一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的原子半径大于Z的原子半径
B.在该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C.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8.利用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可生产S—诱抗素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和Y都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1 mol Y最多能加成3 mol H2
C.l mol 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6 mol NaOH
D.X到Y的反应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9.用NaClO溶液吸收NO尾气,可提高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时,NO(转化为NO3-)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硫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吸收44.8 L NO,则消耗3 mol NaClO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NO后,溶液pH增大
C.HClO氧化NO的能力比NaClO强
D.NaClO溶液中c(OH-)>c(H+)+c(HClO)
10.无水FeCl2是常用还原剂,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反应2FeCl3+C6H5Cl2 FeCl2+ C6H4Cl2+HCl↑制取,已知:C6H5Cl熔点-45℃,沸点132℃;C6H4Cl2熔点53℃,沸点17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仪器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导气
B.反应开始前应向甲中通N2,为防止FeCl2被装置中空气氧化
C.反应结束后,甲中混合物经冷却、过滤、干燥得到纯净的产品
D.最好用油浴加热三颈烧瓶
11.防治污染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1的成分是CaCO3、CaSO3
B.向气体1中通入的空气需要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NH4++5NO2-+4H+=6NO↑+4H2O
12.在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发生2A(g)B(g)+C(g)反应。反应过程中c(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50 s的平均速率v(C)=1.6×10-3mol∙L-1∙s-1
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025 mol∙L-1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09 mol∙L-1,则该反应的∆H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I2,C正确;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Al(OH)4],发生反应[Al(OH)4]- +HCO3- =Al(OH)3↓+CO32-+H2O,没有气体产生,D不正确;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A.该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环上与甲基相连的两个碳原子),A不正确;
B.两环共用的碳原子及周围的4个碳原子,共5个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不正确;
C.3—甲基环丁烯()与的碳碳双键数目、环的数目都不相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C不正确;
D.分子为对称结构,两环共用的碳原子不连有氢原子,一氯代物有四种,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详解】
A.用KNO3与浓硫酸反应制HNO3,利用的原理是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A不正确;
B.干馏产生的混合气体满足反应4NO+3O2+2H2O=4HNO3中的组成关系,B正确;
C.王水溶解金发生的反应为Au+HNO3+4HCl==H[AuCl4]+NO↑+2H2O,HNO3中的N元素由+5价降低为+2价,所以硝酸是氧化剂,C正确;
D.黑火药的成分为KNO3、S、C,硝石是黑火药的成分之一,D正确;
故选A。
7.D
【解析】
【分析】
结构图中含有五氮阴离子,则Y为氮(N);盐中含有两种10电子离子,则应为NH4+、H3O+,从而得出X为氢(H),Z为氧(O);M应为18电子离子,且离子半径最大,与其它元素不在同一族,则其只能为氯(Cl)。
【详解】
A.Y(N)的原子半径大于Z(O)的原子半径,符合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递变规律,A正确;
B.在该盐中,NH4+、H3O+内都存在极性共价键,五氮阴离子中含有氮氮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非金属性O>N,则Z(O)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Y(N)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C正确;
D.Y(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M(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弱,D不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详解】
A.Y分子中不存在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不正确;
B.Y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羰基都能与H2加成,1 mol Y最多能加成4mol H2,B不正确;
C.l mol X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5mol NaOH(醇羟基不与NaOH反应),C不正确;
D.X到Y的反应中酰胺键发生断裂,是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D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44.8 L NO的物质的量及消耗NaClO的物质的量,A不正确;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NO后,发生反应3NaClO+2NO+H2O==3NaCl+2HNO3,溶液pH减小,B不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pH越小,生成HClO的浓度越大,NO的去除率越高,所以HClO氧化NO的能力比NaClO强,C正确;
D.NaClO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lO-+H2OHClO+OH-,H2OH++OH-,从而得出c(OH-)=c(H+)+c(HClO),D不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A.C6H5Cl、C6H4Cl2的沸点不高,受热后易气化,所以仪器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导气,A正确;
B.因为FeCl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反应开始前应向甲中通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B正确;
C.反应结束后,甲中混合物呈液态,经冷却、蒸馏、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产品,C不正确;
D.因为加热温度超过100℃,且使混合物均匀受热,所以最好用油浴加热三颈烧瓶,D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从流程图可以看出,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通入过量石灰乳中,CO2、SO2转化为CaCO3、CaSO3,成为固体1的主要成分;此时气体的主要成分为N2、NO、CO,通空气、再用NaOH溶液吸收,NO转化为NaNO2,用含NH4+废水处理,生成N2和水;CO气体用捕获剂处理,从而得到捕获产物。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1的成分是CaCO3、CaSO3、Ca(OH)2等,A不正确;
B.向气体1中通入的空气若过量,NaNO2将被氧化为NaNO3,B不正确;
C.气体2的成分为N2和CO,N2不污染环境,所以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C正确;
D.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的反应为NH4++NO2- =N2↑+2H2O,D不正确;
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A.反应在0~50 s的平均速率v(C)==1.6×10-3mol∙L-1∙s-1,A正确;
B.该温度下,平衡时,c(C)=0.10mol/L,则c(B)=0.10mol/L,c(A)= 0.50mol/L-0.20mol/L=0.30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K=≈0.11 mol∙L-1,B不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时c(B)=0.09 mol∙L-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二模化学试卷,文件包含化学试题pdf、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文件包含璇曢docx、鍖栧绛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及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