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21 中国地理分区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20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21 中国地理分区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20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21 中国地理分区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820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21 中国地理分区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21 中国地理分区,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中国地理分区
一、单选题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其中,秦岭一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的自然地理界线有( )
A.1 月 0℃等温线 B.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7 月 30℃等温线 D.平原与高原分界线
2.有关南方与北方地理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水稻种植为主 B.南方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到三熟
C.北方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南方的地带性土壤为肥沃的水稻土
3.导致南方与北方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与大气环流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武夷山脉是我国( )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 D.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5.图示区域( )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7.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
A.冬季、冬季 B.冬季、夏季 C.秋季、春季 D.夏季、秋季
8.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兰新高铁(下左图)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型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修建隧道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因风力强劲修“地上隧道” B.乙地因风力强劲修“地上隧道”
C.甲地因地形崎岖修“地下隧道" D.乙地因地势平坦修“地下隧道”
10.“ 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 )
A.强风 B.冻土 C.低温 D.渗水
11.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后,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
①降低居民出行的经济成本 ②扩大新疆的市场腹地
③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 ④提高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古代军事建筑:阿拉沟烽燧,位于托克逊县以西67公里的阿拉沟东口,烽燧呈方形,周长约130米,墙基厚3米,高6米。东西开门,门宽约2米,门外有宽约200平方米的空间,往前即为河谷峭壁。烽燧西北角为一高达15米的石垒,内有房屋五六间,断垣清晰,建筑方法是砾石加河浆,插木棍以加固,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烽燧还基本完好……1962年7月11日,古堡被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阿拉沟烽燧在古代军事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哨卡 B.屯兵 C.示警 D.阻敌
13.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烽燧还基本完好的一个特殊原因是( )
A.人烟稀少,空气干燥 B.建筑所用石块坚硬
C.墙体厚实 D.使用盐分较高的地下水
14.阿拉沟烽燧不同于一般烽燧,它选址最可能在以下什么地方( )
A.河谷 B.山脊 C.平地 D.鞍部
通常称新疆天山以北的地区为北疆,天山以南的地区为南疆。北疆作为新疆地区的一个特殊单元,经济较为发达,农业与南疆相比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北疆的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周边地区相比,北疆成为特殊单元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降水较充足
C.地貌类型特殊 D.昼夜温差大
16.与南疆相比,北疆有显著优势的农产品是( )
A.大米 B.棉花 C.羊肉 D.葡萄干
17.气候变化对北疆农业生产的影响为( )
A.气温急剧升高,蒸发量增加导致土壤缺水严重
B.热量条件得到改善,极大地提升作物品质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作物产量大幅增加
D.水分蒸发加快,盐渍化加重导致农作物减产
下表是某年安徽、北京、黑龙江三个省级行政单位农用机械数量(单位:台)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单位
大中型农用机械
小型农用机械
甲
8 864
11 653
乙
732 100
688 300
丙
145 320
2 380 554
18.甲、乙、丙分别对应( )A.安徽、北京、黑龙江 B.北京、黑龙江、安徽
C.安徽、黑龙江、北京 D.黑龙江、北京、安徽
19.乙、丙两省级行政单位农用机械结构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温和降水
C.地形和河网密度 D.土壤肥沃程度
某同学在暑假的游记中写道∶“清晨旅游车离开P地酒店,看见太阳刚刚升起在巴尔喀什湖的湖面上,湖面洒下一片金光。在接下来约200公里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1.此段行程中较为可信的现象是( )
A.公路的限速值变得越来越高 B.牧民将成群的牛羊往山上赶
C.河流因凌汛导致河水排泄困难 D.公路沿线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差
二、综合题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河流流向和补给水源角度,简述祁连山脉对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流的影响。
(2)与陇南相比,分析敦煌气候特征不同的原因。
(3) 河西走廊为我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据图描述制种基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湟水谷地地形水系图。
材料二 湟水谷地年降水量约为330—6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其夜间降水量大,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如西宁≥0.1毫米年降水量的54%、≥5毫米年降水量的68%、≥15毫米年降水量的73%都是在夜间发生的。
材料三 大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喜光,根系呼吸旺盛,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青海省乐都区是全国大樱桃成熟最晚的地区之一,果实具有个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等独特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商标认证。近几年大樱桃在乐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产中经常出现死树现象,给果农带来了较大损失。
(1)分析湟水谷地降水集中于夏季的原因,说明该地夜雨率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2)分析乐都有利于大樱桃种植的自然条件。
(3)指出湟水谷地导致大樱桃出现“死树”现象的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并针对其中一种灾害提出防治措施。
(4)专家建议应在乐都扩大大樱桃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1月平均气温约为-6℃,7月平均气温约12℃,年平均气温6℃~8℃,气候冷暖宜人。雨季通常出现在5月至9月之间,夜雨率高达80%左右,“白天晴朗,夜里下雨”。
材料二拉日铁路(拉萨一日喀则)(图中部分段)全长253千米,其中近90千米穿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桥隧占路线总长的45.7%,沿线有多处大范围的移动及半固定沙地。拉日铁路每米造价超过5万元,是中国目前在高原地区建设的造价最高的铁路。
材料三拉萨河谷位置(如图所示)
(1)分析拉萨的气候冷暖宜人的原因。
(2)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拉萨河谷多夜雨的原因。
(3)简要说明拉日铁路造价高的自然原因。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青州被称为酒文化的摇篮。从当地出土的酒器看,青州酒的诞生至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青州的洞藏酒素有“江北茅台”之称,其洞藏的山洞位于国家 4A 级森林风景区中海拔831m的仰天山北麓,山间绿树成荫,泉水潺潺,空气清新,亿万年形成的石灰岩洞隐藏其中,洞内泉水叮咚,这为酒体的持续老熟提供了客观条件。
表:山洞与厂区库房自然环境的比较
项目
天人洞
天合洞
厂区库房
洞外气温
洞内酒温
洞外湿度
洞内湿度
洞外气温
洞内酒温
洞外湿度
洞内湿度
库外气温
库内酒温
库外湿度
库内湿度
2008.1.2
-5.4
15.2
50.0
77.0
-5.2
15.9
52.0
76.0
-3.0
6.7
39.0
44.0
2008.3.11
10.0
16.8
54.0
79.0
10.1
17.2
56.0
77.0
13.1
10.0
42.0
46.0
2008.6.21
30.5
22.4
66.0
81.0
31.8
23.8
66.0
83.0
31.9
27.3
55.0
58.0
2008.9.23
27.0
18.2
66.0
88.0
27.4
20.7
67.0
85.0
28.0
25.7
61.0
63.0
2008.12.24
-3.2
16.1
45.0
76.0
-3.0
16.8
46.0
75.0
-2.3
8.6
40.0
46.0
平均
11.5
17.7
56.2
80.2
12.2
18.9
57.4
79.0
13.5
15.7
47.4
51.4
(1)分析青州仰天山发展洞藏酿酒的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洞藏酿酒相比于传统的库房酿酒具备的优势。
(3)简述酿酒业发展对于青州市社会经济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A
2.B
3.A
【解析】
【分析】
1.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是湿润 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故A正确。 故选A。
2.
A、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故错误。 B、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耕作制 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故正确。 C、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典型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错误。 D、南方地区地带性的土壤是红壤,水稻土是人类长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故错误。 故选B。
3.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埋分界线,由于 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形成了亚热带、热带气 候,水热条件优于北方地区,导致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明显,故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分界线:秦岭--淮河。该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也是南北方自然与人文的重要分界线。
4.C
5.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理分界线、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4.
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对应年降水量400毫米,而武夷山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A错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故B错误;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东部,是两省的分界线,C正确;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是南岭,D错误;故选C。
5.
武夷山山脉两侧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显著,A错误; 武夷山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故自沿海向武夷山东坡降水量逐渐增加;武夷山西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且向西北内陆方向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故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故河流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C错误; 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纬度更低,水热资源更优越,且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更丰富,D正确,故选D。
【点睛】
第1题,熟悉各个分界线对应的地理事物;第2题,熟悉该区域的气候特别是降水特征,以武夷山为界:武夷山以东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武夷山以西向内陆逐渐减少。
6.A
7.B
8.C
【解析】
【分析】
6.
按照能量的形成和来源,将能源分为三大类:①来自于太阳辐射,②来自于地球内部,③来自于天体引力,风能属于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源,A正确;按照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B错误;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C错误;风能的特点是干净、可再生、能源巨大,建成后收益大,但风能分散、不稳定,建设风能发电站投资大,技术要求高,D错误。故选A。
7.
我国北方内蒙古高原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加上地面平坦,植被稀疏,摩擦力小,因此冬季多大风;东部沿海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但由于临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风及海陆风的影响下,则是夏季多大风。因此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冬季、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
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风能比较贫乏的地区主要是因为盆地地形,四周有天山、昆仑山等。C正确;与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关系不大,A错误;多沙丘地貌,植被稀疏,下垫面摩擦力小,B错误;海拔较低,但由于降水稀少,晴天多,气温日较差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
按照能量的形成和来源,将能源分为三大类:①来自于太阳辐射(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固定在地球内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②来自于地球内部(包括地热能、核能),③来自于天体引力(潮汐能)。
9.A
10.C
11.D
【解析】
【分析】
9.
读图可知,甲位于两山之间的戈壁沙漠地区,受狭管效应影响,风沙大,需要修地上隧道抵御风沙,A正确,C错误;乙地需要穿过祁连山脉,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地下隧道降低坡度,B、D错误。故选A。
10.
“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可以减少隧道内热量的丧失,起到保温作用,避免过低的温度影响行车安全,C正确。防风不需要双层结构,A错误;地上没有冻土,B错误;西北干旱,渗水机会少,D错误;故选C。
11.
高铁票价较普通铁路和公路的票价高,不利于降低居民出行的经济成本,①错;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后,与既有兰新铁路及陇海、包兰等铁路紧密衔接,形成辐射范围更广、服务人口更多的西部铁路运输网络,有利于扩大新疆的市场腹地,②正确;高铁为客运专线,对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影响不大,③错误;与公路、普通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高铁的通行速度快,可缩短居民的出行时间,提高居民出行的便捷程度,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
西北地区干旱多风,风沙危害大,对高铁的运行威胁大,地面的铁路往往要建设防风沙的设施,减少风沙的侵害,“地上隧道”就是常见的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防治措施。
12.C
13.D
14.A
【解析】
【分析】
12.
根据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可知,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故阿拉沟烽燧在古代军事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示警,C正确。故选C。
13.
由材料可知,阿拉沟烽燧,位于托克逊县以西67公里的阿拉沟东口,……往前即为河谷峭壁,由此可推测河谷峭壁,可能有地下水出露,该地蒸发旺盛,地下水含盐量高,用地下水和河道沉积物混合制成河浆,砾石加河浆,插木棍以加固,坚实无比,D正确;一般烽燧也有很多建在人烟稀少,空气干燥的地方,通常也是石块坚硬、墙体厚实,故这些都不是特殊原因,ABC错误。故选D。
14.
由材料可知,阿拉沟烽燧,位于托克逊县以西67公里的阿拉沟东口,……往前即为河谷峭壁。由此可推测,它选址在河谷,而一般烽燧通常建在长城上的山峰顶和高岗上,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一般烽燧通常建在长城上的山峰顶和高岗上,而阿拉沟位于乌鲁木齐市南天山之中,是一条弯曲的山沟,地势险恶,最窄处仅能过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阿拉沟是古丝绸之路的“天山道”,石头烽燧(古烽火台)矗立阿拉沟口。它曾经是中国军事核工业的摇篮,中国西部最大的原子铀矿。
15.B
16.C
17.D
【解析】
【分析】
15.
与周边地区相比,北疆地区受到西风带带来的水汽及天山的地形阻挡抬升作用影响,气候相对周边地区湿润,降水较充足,B选项正确。新疆地区属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昼夜温差都差不多,不能成为特殊单元的原因,排除A、C、D选项。
16.
根据上题可知,北疆相对于周边地区,降水较充足,多绿洲,绿洲农业发达,饲料来源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C选项正确。新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不适合发展水稻,A选项错误。棉花种植对热量的要求更高,南疆纬度低,更适合棉花生长,B选项错误。南疆和北疆的气候条件都适合种植葡萄,晒制葡萄干,D选项错误。
17.
北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土壤含水量小,而且气候变化是缓慢的,不会气温急剧升高,因此不会导致土壤严重缺水,A选项错误。北疆地区虽然纬度高,但是夏季高温且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限制北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是降水,B选项错误。当作物种植的北界南移时,说明气候变冷,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产量减少,C选项错误。气候变化气温升高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快,会导致北疆地区土壤盐渍化加重,从而减少农作物的产量,D选项正确。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等。
18.B
19.C
【解析】
18.大中型农用机械一般应用于平原地区,小型农用机械一般应用于山区。由表中资料可知,乙省级行政单位大中型农用机械数量比丙省级行政单位多,而小型农用机械数量比丙省级行政单位少,可以判断乙省级行政单位为黑龙江,丙省级行政单位为安徽;甲省级行政单位大中型农用机械和小型农用机械数量都较少,可能为北京。结合选项,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
19.乙省级行政单位地势平坦,河流相对较少,以大中型农用机械为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丙省级行政单位南部多山地,河流众多,以小型农用机械为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河网密度,C项正确。故选C。
20.C
21.B
【解析】
20.
由材料可知,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伴行,清晨太阳方位偏东,说明我的右侧为西,说明车向偏南方向行驶,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可判断③符合材料描述,C正确;由河流分布以及比例尺可判断,从①行驶200公里大约还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看不到到雪山,A错误;②向南行驶看不到巴尔喀什湖,B错误;④地距河流源地较近,可能在雪山附近,不需要行驶200公里就能看到雪山,D错误。故选C。
21.
此段行程越来越接近雪山,限速应该越来越低,A错误;夏季牧民在高山草场放牧,可能会看到牧民将成群的牛羊往山上赶,B正确;夏季气温高,河流无凌汛,C错误;此段行程越来越接近山地,山地降水较多,植被覆盖可能会变好,D错误。故选B。
【点睛】
新疆地区牧民的转场:夏季,山地降水丰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高山林带以上水草肥美,利于放牧;冬季,高山牧场气温低,冰雪覆盖,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区海拔低,气候较温暖,利于放牧;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前平原放牧。
22.(1)祁连山脉是该地区河流的发源地;流向总体自南向北;冰川融水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敦煌纬度高;离冬季风源地近;无高大山脉阻挡;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陆性强。
(3)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处;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且稳定。
【解析】
【分析】
该题以甘肃河西走廊为背景考查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从河流发源地、流向和补给来源分析;从地理位置入手分析较敦煌和陇南的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读图获取空间分布特征,从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分布原因。
【详解】
(1)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由高向低流。甘肃中西部地区河流位于祁连山的东坡,即迎风坡,有雨水补给;祁连山海拔高,有冰雪融水补给。
(2)图示最低气温敦煌低于陇南,最高气温相差不大,则敦煌气温年较差大于陇南;图示降水量敦煌明显少于陇南。影响因素可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
(3)河西走廊玉米种植的土地、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从图中可看出,玉米种植基地主要分布河流沿岸,山前冲积扇处,地形平坦,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点睛】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该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积累,玉米种子收获时节气候干燥,利于种子的脱水干燥,气温低,相对湿度小,生长期病虫害少,玉米种子贮存期间不易变质和生虫。夏季玉米生长季节正值河流汛期,冰川融水可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冰川补给的河流年际变化小,灌溉水源稳定。
23.(1)原因:河谷有利于东南风的进入;谷底由西北向东南敞开,利于夏季风进入;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有利影响:该地为夜间降雨给作物和牧草供给了水分;白天降水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光照充足,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南下,谷地热量条件较好;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土壤透气性好,灌溉水源充足。
(3)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干旱—春季,冻害—夜间,涝灾—夏季。
防治措施:干旱——合理开采地下水;引水灌溉;采用滴灌等科学灌溉方式。冻害——培育良种,提高抗寒能力。涝灾——挖排水沟。
(4)赞同。理由:①当地自然条件适宜大樱桃的种植;②成熟时间晚,错时上市,经济效益高;③品牌获得国家认可,国家政策支持;④(种植大樱桃)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⑤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或不赞同。理由: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②距离市场远,果实难以保鲜,降低市场竞争力;③当地种植技术落后;④灾害频发,常出现死树现象;⑤(大樱桃需水量较大)当地降水少,易造成水资源短缺,从而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是青海省气候特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象灾害以及农业大力发展的利弊分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
(1)河谷西北-东南延伸,有利于夏季东南风的进入。谷底由西北向东南敞开,即西北高,东南低,利于夏季风进入。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所以夏季降水集中。该地的夜雨率高,有利影响是夜晚给作物和牧草供给了充足水分。白天降水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光照充足,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2)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光照、热量属于气候因素。位于青藏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南下,谷地热量条件较好。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开阔,土壤透气性好,灌溉水源充足。(3)导致大樱桃出现“死树”现象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冻害、涝灾等。干旱发生在春季;冻害发生在夜间;涝灾发生夏季。防治干旱措施是合理开采地下水,引水灌溉。采用滴灌等科学灌溉方式,节约用水。防治冻害的措施是培育良种,提高抗寒能力。治理涝灾的措施是挖排水沟。(4)从自然条件分析,适宜大樱桃的种植。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成熟时间晚,错时上市,经济效益高。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品牌获得国家认可,国家政策支持。从生态角度分析,种植大樱桃,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所以赞同。从市场距离分析,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距离市场远,果实难以保鲜,降低市场竞争力。从技术分析,当地种植技术落后。灾害频发,常出现死树现象。从生态因素分析,大樱桃需水量较大,)当地降水少,易造成水资源短缺,从而引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不赞同。
24.(1)冬季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长长,太阳辐射量大;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有利于保温);地势高,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高。夏季,因地势高而气温较低。
(2)夏季西南风带来充足水汽;山高谷深,起伏大,白天温度高,蒸发强,空气中水汽足;夜间两侧坡地空气降温快,近地面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谷底附近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致雨。
(3)沿线地势起伏大,多次穿越河流,桥隧比例高;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寒冻土广布;沿线有大范围的移动及半固定沙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拉萨河谷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应用,铁路选线的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拉萨地处北纬30度附近,冬季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由材料“拉萨河谷宽坦”可知,谷地地形,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有利于保温);由材料“平均海拔为3600米”,地势高,不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高,所以冬季气温1月平均气温约为-6℃;夏季,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而气温较低,7月平均气温约12℃。形成的年平均气温6℃~8℃,气候冷暖宜人。
(2)
读图可知,地势西高东低,谷地向东南倾斜,有利于夏季西南风深入,带来充足水汽;由材料“拉萨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可知,山高谷深,起伏大,白天温度高,蒸发强,空气中水汽充足;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比山谷多,山坡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山谷空气流向山坡补充,形成谷风,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夜间两侧坡地空气降温快,近地面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形成山风,谷底盛行上升气流,将谷底附近的暖湿气流抬升冷却凝结致雨。形成“白天晴朗,夜里下雨”的现象。
(3)
由材料“近90千米穿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雅鲁藏布江谷”可知,沿线地势起伏大,多次穿越河流,由材料“桥隧占路线总长的45.7%”可知,桥隧比例高;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处青藏高原地区,高寒冻土广布;由材料“沿线有多处大范围的移动及半固定沙地”可知,沿线有大范围的移动及半固定沙丘。拉日铁路每米造价超过5万元,是中国目前在高原地区建设的造价最高的铁路。
【点睛】
25.(1)自然:多石灰岩洞;水质好人文:酿酒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市场广阔
(2)湿度大,湿度变化小,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3)就业、税收、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山东青州洞藏酿酒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化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
(1)
分析区位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由材料“山间绿树成荫,泉水潺潺,空气清新,亿万年形成的石灰岩洞隐藏其中,洞内泉水叮咚,这为酒体的持续老熟提供了客观条件”可知自然条件有:多石灰岩洞,水质好。由材料“从当地出土的酒器看,青州酒的诞生至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和“青州的洞藏酒素有“江北茅台”之称”可知社会经济条件有酿酒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我国人口众多,对酒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酿酒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广阔。
(2)
由山洞与厂区库房自然环境的比较表格可得:洞藏酿酒相比于传统的库房酿酒洞内湿度大,洞内洞外的湿度变化小;洞藏酿酒相比于传统的库房酿酒洞内洞外温度差值小,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3)
酿酒业属于工业部门,发展酿酒业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地方税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例如包装业)的发展,利于青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考试地理特训练习含答案——中国地理分区,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土壤,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19 世界地理(西半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