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0/128155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2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2 大战全面爆发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2.3 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3.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3.1.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3.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教案设计
展开第2课时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知道莫斯科保卫战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知道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和地图等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料,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苏联军民与美国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莫斯科保卫战。
【难点】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迅速推进的原因和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获胜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出示“红色间谍”阎宝航图片,设问:他是谁?介绍:阎宝航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的上层人士,真实身份却是我党优秀的情报工作者。他一生有很多卓越贡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3次重大情报的获取:1941年成功获取德国即将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的情报;截获了日本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情报;1945年,他还取得了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部署。尽管阎宝航的情报非常准确,但是却避免不了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和日本偷袭珍珠港。
【合作探究】
一、德国进攻苏联
1.简述苏德战争爆发的经过。
根据教材回答。
-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为什么能迅速推进?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德国准备充分、作战经验丰富、闪电战的突袭方式运用正确;苏联判断失误,战略战术、武器性能均落后。
- 战争初期,苏联大片国土沦陷。德军迅速推进,兵临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面对德军步步紧逼,苏联领导人和苏联军民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军民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4.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能阻止德军的进攻吗?
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5.莫斯科保卫战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进行顽强抵抗这一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请说说你的看法。
可从气候、作战准备等方面思考。
二、日本偷袭珍珠港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珍珠港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上课时讲述。根据讲述和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日本偷袭珍珠港
意图:____________
爆发时间:
战争双方:
结果:
- 阅读教材P89《日军偷袭珍珠港》图片介绍,从美日损失对比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日本以微小代价重创了美军。
- 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人,当你听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你会有什么反应?
言之有理即可。
6.珍珠港事件震惊了美国,美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决定痛击日本人。12月8日,美国宣布对日宣战。但是二战初期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严重,为什么?
联系美国的地理位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为什么奉行孤立主义。
- 珍珠港事件后,孤立主义思潮在美国国内仍有一定的影响,但美国开始改变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P89资料2,分析日本海军军官为什么认为日本“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根据美国当时的政策及美国参战后对反法西斯阵营的影响来谈。
-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对二战占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教材内容归纳。
【课堂小结】
苏德战争爆发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化,至此,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战火,战争即将赢来新的阶段。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第一框 人类的栖息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第一框 人类的栖息地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要点,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框 石油宝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框 石油宝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合作学习2:石油之产,合作学习3:石油之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第二框 沙漠绿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人文地理)第二框 沙漠绿洲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