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化学专题冲刺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原卷版.doc
    • 解析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解析版.doc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原卷版第1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原卷版第2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原卷版第3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解析版第1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解析版第2页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化学专题冲刺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化学专题冲刺 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文件包含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解析版doc、专练01基础必得选择60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B.煤气燃烧
    C.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D.大米酿酒
    【答案】C
    【详解】A、铁锅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煤气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用酒精浸泡紫罗兰花自制酸碱指示剂,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大米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物质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充入薯片包装袋B.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D.氧气供人呼吸
    【答案】B
    【详解】A、氮气充入包装袋中,是利用氮气做气体保护气,防止其他物质与薯片儿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说这里边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能够产生有色的光,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C、硫酸铜检验水时,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这个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是利用的是硫酸铜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人体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体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生锈的条件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
    C.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D
    【详解】A、用铁钉等材料探究生锈的条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75%的酒精溶液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明朝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咏石灰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同学在学习此诗后发现了一些蕴藏的化学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头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够开采,体现了石头硬度较大这一化学性质
    B.使用烈火焚烧制取石灰发生了物理变化
    C.将块状的石灰碾压成碎粉末发生了化学变化
    D.通过阅读诗句可以了解石灰是白色的固体
    【答案】D
    【详解】A、石头的硬度较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使用烈火焚烧制取石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将块状的石灰碾压成碎粉末,知识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通过阅读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了解石灰是白色的固体,正确。故选D。
    5.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
    C.取用液体D.加热液体
    【答案】A
    【详解】A. 用滴管滴取少量液体时要注意悬空滴加,更不能让尖端伸入试管内部,错误;B. 取用固体可以用药匙或纸槽,将试管横放。正确;C. 取用液体药品时,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着,缓缓地倒入,正确;D. 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水平面成45°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正确。故选A。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称量9.05g固体
    C.给液体加热D.量取9.5mL液体
    【答案】C
    【详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这样做很容易失火,发生危险,选项A错误;
    B、托盘天平不能称准到0.01g,选项B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C正确;D、量取9.5mL的液体应该用10mL的量筒,用100mL的量筒,误差太大,选项D错误。故选C。
    7.广元市2021年4月18日空气质量日报: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状况越好
    D.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答案】B
    【详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不属于可燃物,A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安全无毒,可用于食品防腐,B正确;C、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状况越差,C错误;D、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造成酸雨,不会引起温室效应,D错误;故选B。
    8.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不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B不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D、细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C。
    9.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答案】B
    【详解】A、石墨和C60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故该解释正确;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间隔增大,故该解释错误;C、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所以辣子辣,花椒麻,故该解释正确;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气味,酒香不怕巷子深,故该解释正确。
    故选B。
    10.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详解】氧化汞受热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此还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故选:D。
    11.碳纳米管和单晶硅在信息、材料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碳原子和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下列关于碳元素和硅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都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在化合物中都只显+4价D.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
    【答案】C
    【详解】A、碳和硅的名称中都带有“石”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相同,不符合题意;C、碳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4价,符合题意;D、在原子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碳原子和硅原子的电子层数分别是2、3,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三周期,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符号为Na+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图③可知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D.图④中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答案】D
    【详解】A、图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故图①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符号为Na,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图④中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符合题意。故选D。
    13.洪涝地区的灾民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可饮用水,以下处理过程顺序合理的是①吸附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
    A.③②①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
    【答案】C
    【详解】净化水时,先通过自然沉降使较大的颗粒沉淀,再通过化学沉降使较小的颗粒沉淀,通过过滤把沉淀除去,再由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再次进行消毒,并且把部分钙、镁离子除去。故选:C。
    14.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中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答案】B
    【详解】A、在水中加入明矾作絮凝剂,用于悬浮性杂质的沉降,该选项正确;B、净化后的水为混合物,因为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该选项错误;C、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该选项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故选B。
    15.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a 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a 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 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 2:1
    D.b 管电极连接电源正极
    【答案】D
    【详解】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说法错误;B、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为氢气,能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说法错误;C、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C说法错误;D、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连接电源的正极,D说法正确。故选:D。
    16.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A.2O—表示2个氧分子 B.Fe2+一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CO2一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D. 一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D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 O 表示两个氧原子,错误;B、Fe2+为亚铁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Fe2+中数字“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C、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错误;D、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故选D。
    17.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个碳元素、22个氢元素、14个氧元素和一个锌元素组成的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一个锌原子构成的,故错误;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22=72:11,故错误;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故错误;故选:A
    18.用75%的酒精(乙醇的水溶液)5分钟即可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下关于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B.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乙醇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6∶1
    D.75%的酒精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
    【答案】C
    【详解】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选项A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一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B正确;C、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5OH,乙醇分子中C、H、O三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2∶6∶1,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2∶3∶8,选项C错误;D、75%的酒精中含有乙醇和水,属于混合物,可用作消毒剂,选项D正确。故选C。
    19.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守恒现: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C.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D.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故18g氢气和1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B符合题意;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D、氧化镁中含有镁元素,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转化为金属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详解】A、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由于反应物中无气体,在生成的气体(氧气)的化学式后应该有上升箭头,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选项错误;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的化学计量数为1,不写出来,且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后应该有沉淀符号(向下的箭头),化学方程式为:,选项错误。故选C。
    2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详解】A、金刚石是无色固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C、四种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碳单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22.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
    A.字画保存得好B.墨汁里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墨汁是黑色的,黑色不易褪色D.颜料的质量好
    【答案】B
    【详解】墨汁中含有碳,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B。
    23.下面是某同学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是( )
    【答案】A
    【详解】A、白醋有特殊的酸味,白酒有特殊的酒香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棉线灼烧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区分,故归纳A错误;B、假酒通常用工业酒精勾兑的,而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而甲醇有毒,饮用少量就会使人的眼睛失明,煤矿爆炸是由瓦斯引起的,亚硝酸钠有着和食盐相似的外观和咸味,但是亚硝酸钠有毒,误服会引起中毒,故B归纳正确;C、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利用酸碱中和缓解疼痛,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够清洗油污,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故C归纳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之一,可以用来切割大理石,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用作电极,碳酸钙可以和盐酸反应,而我们的胃液中含有盐酸,所以碳酸钙可以作为补钙剂来使用,故D归纳正确。故选A。
    2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答案】A
    【详解】A、硫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B、通过右侧量筒的进水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铁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5.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装装置时,要先固定试管,再放置酒精灯
    B.加入药品时,要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开始加热时,要先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再固定在药品下方加热
    D.实验结束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答案】C
    【详解】A、组装装置时,要先放置酒精灯,再固定试管,A错误,不符合题意;B、加入药品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B错误,不符合题意;C、开始加热时,要先移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再固定在药品下方加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答案】C
    【详解】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C和CO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错误;②通常状况下,CO、C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固体CO2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错误;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正确;故选C。
    2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住房着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镁可在CO2中燃烧,因此镁等活金属着火不能用CO2灭火
    C.放在空气中的课本没有燃烧,是因为课本不是可燃物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B
    【详解】A、住房着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B、镁可在CO2中燃烧,因此镁等活金属着火不能用CO2灭火,符合题意;C、放在空气中的课本没有燃烧,是因为课本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下列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答案】B
    【详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说法正确;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说法错误;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的目的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说法正确。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说法正确;故选:B。
    29.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详解】A、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正确。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正确。③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不为零价,发生置换反应时,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正确,符合题意。B、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正确。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正确。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过氧化氢制氧气不吸热,错误,不符合题意。C、①冰由水分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正确。②水银由汞原子构成,银由银原子构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③酸碱盐溶液不都是由离子构成,还含有水分子,错误,不符合题意。D、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说法错误。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且有两种元素组成,是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③烧碱属于碱,纯碱属于盐,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④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⑤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⑤
    【答案】B
    【详解】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单纯作为燃料使用是一种浪费,选项说法正确;②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防造成图书档案损坏,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选项说法错误;④树木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⑤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31.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微观构成模型B.物质的分类模型
    C.化石燃料模型D.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模型
    【答案】A
    【详解】A、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正确;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C、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乙醇不是化石燃料,故错误;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错误。故选A。
    3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
    B.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生铁和钢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D.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详解】A.金刚石与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八面体结构,因而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中的碳原子为平面层状结构,因而表现出很软,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正确;C.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生铁含碳量高,表现出硬而脆;由于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而表现出性质差异;故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正确。故选A。
    33.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做法: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②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降低;③氢气、甲烷在点燃前均要检验气体的纯度;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⑤合金属于合成材料;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变.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③⑤⑥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正确;②有晶体析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降低,如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结晶,选项错误;③氢气、甲烷都具有可燃性,氢气、甲烷在点燃前均要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正确;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正确;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错误。上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C。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大多数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答案】D
    【详解】A、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不是铝,故A错误;B、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B错误;C、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数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故C错误;D、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性能优良,所以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故D正确。故选D。
    35.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硝酸钾含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不正确;B、一氧化碳难溶解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煤气中毒,故不完全正确;
    C、茉莉飘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计中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原子之间有间隔,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完全正确;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等会产生污染,故不完全正确。故选:C。
    36.下图是某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氮元素的化合价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含碳量D.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答案】B
    【详解】A、氨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按照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图示错误;B、二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一氧化碳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图示正确;C、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低,错误;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硅、铝、铁,错误;故选B。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淬火后的缝衣钢针不能弯曲
    B.通过相互刻画的方法,发现铜片的硬度比黄铜片大
    C.食物变质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
    【答案】A
    【详解】A、淬火后的缝衣钢针,硬度和强度都提高了,不能弯曲,A选项正确;B、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黄铜片硬度比铜片大;选项B错误;C、食物变质发生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的性质也发生改变,故选项C错误;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分子和氧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但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没变,故选项D错误。答案:A
    38.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Z分别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A.X>Z>YB.Y>X>ZC.X>Y>ZD.Z>Y>X
    【答案】C
    【详解】把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X在氢前,Y在氢后,X的活动性比Y强,把Y、Z分别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Y位于银之前,Z位于银之后,Y的活动性比Z强,所以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X > Y > Z。故选C。
    39.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Zn、Cu、Ag、H2SO4溶液B.Zn(NO3)2溶液、Ag、Cu(NO3)2溶液
    C.Zn(NO3)2溶液、Cu、AgNO3溶液D.Cu、Ag、Zn(NO3)2溶液
    【答案】C
    【详解】A、Zn、Cu、Ag、溶液,锌与稀硫酸反应,铜和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只能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铜和银,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B、Ag、溶液、溶液,银与硝酸锌和硝酸铜溶液都不反应,只能证明银的活动性比锌和铜弱,不能证明铜和锌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C、Cu、溶液、溶液,铜不与硝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能与硝酸银反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D、Cu、Ag与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锌>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填:C。
    40.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认真分析以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条件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C
    【详解】A.通过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通过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的结论,故选项A能达到实验目的;B.根据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能证明生石灰遇水放热,故选项B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故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只与水接触时不生锈,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能生锈,该能验证铁生锈的条件,故选项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4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B.厨房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
    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
    D.火灾中烟雾较浓时,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逃生
    【答案】A
    【详解】A、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品,故A错;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正确;C. 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随意丢弃会污染环境,故正确;D. 火灾中烟雾较浓时,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逃生,故正确;故选A。
    42.设计对比试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试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答案】C
    【详解】A、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不产生浮渣的是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过程中,右边试管铁钉不能生锈,说明铁只和水接触不能生锈,左边试管铁钉生锈,不能说明铁生锈的另一个条件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更明显,说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4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
    C.将光亮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D.黄铜(铜锌合金)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
    【答案】D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不能剧烈燃烧,只能持续红热,故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逸出的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小液滴,呈雾状,而非白烟,故错误;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故错误;D、合金比构成其的纯金属硬度大,黄铜(铜锌合金)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故正确。故选:D。
    4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向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故选项A错误;B.作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可对比出该条件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该实验无可比性,故选项B错误;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两个洗气瓶中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被除去了,然后再通过装有水的万用瓶,可将水排出,收集到一氧化碳,故选项C正确;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处会出现白雾,而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打开瓶塞,瓶口处无现象,故选项D错误。故选C。
    45.某校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D
    【详解】A、c点时,pH>7,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B、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C、图中a点pH<7,说明稀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含有的溶质是NaCl、HCl,不符合题意;D、由a点到b点,pH逐渐增大,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4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絮凝剂除水里的可溶性杂质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内的防腐气
    【答案】C
    【详解】A、熟石灰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B、洗洁精能将油污乳化而易于洗涤,正确;C、用絮凝剂是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不能除水里的可溶性杂质,错误;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用于食品防腐,正确;故选C。
    47.周末小明回农村老家,发现原本翠绿的水稻苗叶片叶色变黄,为使水稻苗叶片转绿,应为这些水稻追施的肥料是
    A.CO(NH2)2B.Ca3(PO4)2C.K2CO3D.KH2PO4
    【答案】A
    【详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C、K2CO3中含有钾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D、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故选A。
    48.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下列关于碳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CO3B.碳酸钾可与氯化铵一起混合施用
    C.碳酸钾可以作为复合肥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会产生气泡
    【答案】D
    【详解】A、碳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化学式为K2CO3,错误;B、碳酸钾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溶液显碱性,与氯化铵等铵态氮肥一起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二者不可一起混合使用,错误;C、碳酸钾只含有钾元素,是钾肥,错误;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产生气泡,正确;故选D。
    49.化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下列化肥能促使花芽形成,花大色艳,果实早熟,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的是( )
    A.Ca(H2PO4)2 B.KNO3 C.NH4CI D.KCI
    【答案】A
    【详解】A、Ca(H2PO4)2是磷肥,符合题意。B、KNO3是复合肥,但不含磷元素,不符合题意。
    C、NH4Cl是氮肥,不符合题意。D、KCl是钾肥,不符合题意。故选A。
    50.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答案】C
    【详解】A、氧化物是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氯酸钾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阴离子均为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错误。C、合金,陶瓷,水泥都是无机材料。正确。D、复合肥需含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碳铵、磷酸钙都不是复合肥。错误。
    故选C。
    51.《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第二集中,介绍了河南传统美食胡辣汤,其下列配料中富含糖类的是
    A.牛肉丁B.面粉C.麻油D.食盐
    【答案】B
    【详解】A、牛肉丁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面粉富含糖类,符合题意;C、麻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D、食盐可以提供无机盐,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导致疾病
    B.成年人每天需摄入蛋白质60~70g,而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D.患有胃溃疡的病人胃酸过多时,食用少量小苏打可以治疗
    【答案】D
    【详解】A、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导致疾病,故A正确;B、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故B正确;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C正确;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造成胃溃疡的病人病情加重,故D错误;故选D。
    53.山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创造了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下列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平遥牛肉B.太谷饼
    C.清徐葡萄D.大同刀削面
    【答案】A
    【详解】A、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故A正确;B、太谷饼富含的营养素物质淀粉,属于糖类,故B错误;C、清徐葡萄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C错误;D、大同刀削面富含的营养物质是淀粉,属于糖类,故D错误;故选A。
    5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可用甲醛浸泡海产品
    B.霉变花生、大米洗净后煮熟食用
    C.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D.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来焙制糕点
    【答案】D
    【详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B、霉变的花生、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C、聚氯乙烯使用时释放有毒的含氯物质、且某些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则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酸氢钠无毒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是常用的发酵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5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B.补钙可预防龋齿
    C.多食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
    D.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
    【答案】B
    【详解】A、人体缺铁易患贫血,正确;B、氟能防治龋齿,补钙是防止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食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正确;D、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正确;故选B。
    5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B
    【详解】A、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方法是取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样品涂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选项正确;B、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均呈碱性,都能够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使用酚酞溶液不能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选项错误;C、羊毛纤维的成分有蛋白质,灼烧后产生烧焦羽毛味,而合成纤维不会蛋白质,灼烧后不产生烧焦羽毛味,即通过灼烧可以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选项正确;D、铵态氮肥中的铵根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和水,所以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是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选项正确,故选B。
    57.“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合金:生铁、锰钢、青铜
    B.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氯化银、氯化钠、氨水
    D.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金
    【答案】A
    【详解】A.生铁、锰钢、青铜都是合金,A符合题意;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B不符合题意;
    C.氨水不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D.合金是金属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8.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不锈钢B.有机玻璃C.玻璃钢D.普通玻璃
    【答案】C
    【解析】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复合起来,使各种材料在性能上取长补短,制成了比原来单一材料的性能优越得多的材料,故选C。
    59.有机玻璃是一种
    A.合金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详解】有机玻璃属于合成的物质,属于合成材料。故选B。
    60.下列物质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生铁B.塑料C.钢筋混凝土D.玻璃
    【答案】C
    【解析】A、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C、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水泥、沙子等混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D、玻璃属硅酸盐产品,属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C。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石墨和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C
    辣子辣,花椒麻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运动
    A.区别物质的方法
    B.安全知识
    白酒和白醋一闻气味
    棉线和羊毛线一灼烧闻气味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一加酚酞试液
    假酒中毒一由甲醇引起
    煤矿爆炸一由瓦斯引起
    假盐中毒一由亚硝酸钠引起
    C.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被蚊虫叮咬后涂抹牙膏一酸碱中和
    洗涤剂除油污一乳化作用
    篝火晚会将木材架空一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金刚石切割玻璃一硬度大
    石墨做电极一导电性
    碳酸钙一做补钙剂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
    A守恒观
    B能量观
    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②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③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①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③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
    C微粒观
    D分类观
    ①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③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
    A.对物质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常见的金属材料:生铁、黄铜、金刚石
    常见的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常见的氮肥:氨水、硝酸钾、硫酸铵
    天然气泄漏,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进行灯火实验
    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对微观的认识
    D.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茉莉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区分硬水和软水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 CO2与 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目的
    A. 检验溶液是否是碱溶液
    B.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
    C. 除去CO中的CO2
    D.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操作
    现象
    溶液变蓝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两个洗气瓶中均无明显现象
    甲瓶口出现白烟,乙瓶口无明显现象
    结论
    该溶液是碱溶液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CO
    甲瓶中是浓盐酸,乙瓶中是浓硫酸
    选项
    归类
    物质
    A
    氧化物
    水,干冰,氯酸钾
    B
    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氨水
    C
    无机材料
    合金,陶瓷,水泥
    D
    常见复合肥料
    碳铵,硝酸钾,磷酸钙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某污水样品pH
    取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样品涂抹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B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鉴别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观察灼烧情况并闻气味
    D
    检验某白色晶体是否属铵态氮肥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相关试卷

    专练01(强化基础选择60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300题(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练01(强化基础选择60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300题(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练01强化基础选择60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300题广东专用解析版docx、专练01强化基础选择60题-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必杀300题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检验和鉴别专题模拟新题专练-01气体的检验: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检验和鉴别专题模拟新题专练-01气体的检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化学专题冲刺 专练07(实验精选20题):

    这是一份2022年化学专题冲刺 专练07(实验精选20题),文件包含专练07实验精选20题-解析版doc、专练07实验精选20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