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4 跳脱套路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804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4 跳脱套路学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804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4 跳脱套路学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8046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74 跳脱套路学案
展开本期主题:跳脱套路
【作文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解析】
漫画类的材料作文首先要:
一、清楚准确地描述画面,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漫画,把握漫画的核心内涵。
这则漫画有两幅图,分别是新一代乌鸦与老一代乌鸦的对比。
第一幅漫画中老一代乌鸦用往杯子中投石子的方式喝到水,新一代乌鸦则砸破杯子喝到水;第二幅漫画老一代乌鸦依然通过投石子的方式喝水,新一代乌鸦则选择了用吸管喝水。
二、找准比较点。
这则漫画中有三个比较点:
1、新一代与老一代的对比。
可以赞成新一代乌鸦突破常规,懂得创新,批判老一代乌鸦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也可以赞成老一代乌鸦坚守传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批判新一代乌鸦投机取巧,目光短浅,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2、新一代乌鸦之间的比较。
一种是绿色环保无公害,就地取材,体现了机智灵活勇敢,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喝到水)。
一种是粗鲁的、功利的、竭泽而渔式的直接打破,浪费远大于获得。另外,创新要走向实质,不能局限于形式方法的创新,而忽视实质的变革,内涵的改变。
3、隐含的纵向比较。
老一代乌鸦和老老一代乌鸦的对比,新一代乌鸦与老乌鸦的对比,老一代乌鸦看不惯新一代乌鸦,说他们不按套路出牌,其实,当老一代乌鸦用投石子喝水时,可能老老一代乌鸦也是看不惯的,可能也会指责他们不按套路出牌。
所以正是从这个角度看,老乌鸦曾经也是突破常规,创新的,可是最后还是走向了保守与墨守成规,可以想见,新一代乌鸦现在是创新的,以后也可能重走老一代乌鸦的老路,重蹈老一代乌鸦的覆辙。
所以仅仅谈创新是不够的,整则漫画的核心内涵是:曾经智慧成套路,常规时刻都在,创新永无止境,不能抱残守缺,时刻准备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
三、懂得漫画的讽刺意义,现实指向以及寓言的微言大义,小故事藏有大道理。
因此写作时要有意识地由物到人,由物性到人性,思考漫画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意义,联系现实,勾连古今,参照中外,让文章从浅显走向深刻,由单薄写出丰富。
四、观点要明确,还要懂得辩证。
批判老一代乌鸦死板,但不能否认他们曾经的智慧,思想的闪光,创造的辉煌;赞成新一代乌鸦的创新,但也要目光长远,方法正当,不能杀鸡取卵,只看当下。
另外,视野要开阔,不能一谈创新就是企业创新,就是闭关锁国,最近的文化娱乐类节目《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都是一种创新,而且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老树著新花,更有价值。
佳作品读
【佳作点评】
【佳作示例一】
跳脱套路
当老一代的乌鸦为了喝到水仍然采用投石子的方法时,新一代的乌鸦却打破了玻璃瓶或找来了吸管。我认为,新一代乌鸦的做法跳脱了套路,是敢于创新的体现。
套路是把双刃剑,虽然它在娱乐生活中常常给我们带来欢乐,但它也在某些方面阻碍了人类的思维发展。
就像乌鸦喝水一般,老一代的乌鸦固然按照套路出牌,用最保守的方法喝到了水,达成了目标,但投石子的方法终究没有打破玻璃瓶或者用吸管更方便快捷。
如果老乌鸦能冲破套路,不拘泥于旧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不需要如此费劲地搬运石子了。
套路,也可被理解为对一件事最常规、最易被人接受、最多人运用的解决办法。诚然,有些套路的确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学习。
但毕竟套路就是套路,即使是经验总结也容易被演变成限制我们思维发展的条条框框,甚至成为思考的绊脚石,使人们习惯于按图索骥。
而创新,则是一个与套路完全相反的概念。敢于创新的人就敢于冲破套路、打破常规,建立一个属于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单纯地借鉴。
就像新一代的乌鸦并没有借鉴老乌鸦投石子的方法,而是另辟蹊径采用新方法这便是创新。
在漫画中,创新是乌鸦的生存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创新则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不仅是为了找到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而存在,更是为了个人全面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而存在。
鲁巴金曾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创新的真正意义也是如此。
在前人的经验指引下,同时又能主观地冲破套路,创造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拥有主动思考的创新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实现创新。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新一代乌鸦目光短浅,为达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虽然比老乌鸦更快喝到了水,但打破瓶子,浪费远大于获得。
这种不理智的、竭泽而渔式的做法确实不值得倡导,但抱残守缺,思想固化也不是最佳选择。
就像近期很火的一档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就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让旧时书信在现代复活,体现了前人书信中的智慧和情感。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坚持人类应有的创新精神,因为如果没有它的存在,社会不可能发展,也不可能从原始石器时代发展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传新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但我们在赞成新一代乌鸦的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否认老一代乌鸦的套路的智慧,应该从事物本身出发,带着时刻准备接受新思想的态度,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式。
【佳作示例二】
唯有创新,方能长存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可孰知,这其中一些漆黑得发亮的生灵也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改变,新一代的乌鸦学会了使用吸管吸取瓶中的水,打破了投石取水的老生常谈。
其实,不只是新乌鸦,老乌鸦也曾是创新者,他们改变了“乌鸦不能从细口瓶中喝到水”的传统思维,从而在各大幼儿读物中称霸一时,可是面临新乌鸦的来袭,他们却选择了沦为一名守旧者。
我想,也许这些老乌鸦们最后注定只能面临和诺基亚相似的结局,在新乌鸦的狂饮中悲惨渴死。因为无论是对于乌鸦,还是自许甚高的人类,乃至世间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方能长存。
最近《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一夜蹿红其实绝非偶然,在它们火爆荧屏的背后我们不仅要看到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辉,还应注意到创新在这背后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前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让年轻人禁不住皱眉,确实,和西方娱乐性质的快餐文化相比,它太过博大精深,太过含蓄冗长。
当身边有一个小水洼的时候,即便它还飘着浮土,还有谁愿意一颗一颗地投石取水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楼飞速崛起中不断衰落。
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恰恰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这汪清水创造性地接上了便利的吸管,通过精选片段,搬上荧屏增加其观赏性,拉近了现代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令老树在车马喧嚣,霓虹满街中着上了灿烂的新花,让新时代的我们依旧能生活在它的庇荫之下。
正如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人类不断创新,在崎岖中不断进步的历程。
我们所艳羡的每一段璀璨文明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改变、革新而得来的,中华民族已经受够了固步自封带来的苦难,百年以后的今天,不愿再重蹈覆辙的我们唯有坚持不懈地为其添加新的内容,丰富其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不断地迈步向前。
然而,一切的创新都应有其原则,不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乌鸦直接把水缸敲碎确实能更快地喝到水,但下一次这个水缸中就不会再存有雨水了,这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方式最终会导致浪费远大于获得。
相应的,我们在不断推动这份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转变时,也要注意创新的方式,不能只着眼当下,更应择康庄大道而行之。
世界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做出改变,方能长存。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的也我们不断地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让其长久流传,泽被后世。
【佳作示例三】
打破常规
乌鸦喝水的故事想必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人们习惯了乌鸦为了喝到水而向瓶中投入一粒粒石子的“智慧做法”。
当看到新一代乌鸦“不按套路出牌”,选择打破玻璃瓶或使用吸管而直接喝到瓶中的水时,不禁惊诧而感慨,“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事实上,新老乌鸦喝水的方式都是突破常规,对思维定式的超越。
老一代乌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瓶中添加石子从而喝到水,本身是对于“乌鸦不能从瓶中喝到水”这样的刻板印象的改变。新一代乌鸦则用新的方式也打破了我们认为乌鸦只能投石喝水的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一种按常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的确可以让我们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
有关统计显示,“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式带来的套路一旦形成,便难以打破。而定式化的思维,会束缚我们在复杂的以常规之名的迷宫之中,找寻真理的大门。
思维定式曾让心算大师阿伯特·卡米洛栽过跟头, 曾让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回答错误,曾让名将赵括纸上谈兵,大败而归。对权威的思维定式一旦得到强化或泛化,更让人们盲从权威,不敢逾越权威半步,阻碍创新的发展。
相反,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更有利于真理的发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神话。
把蜜蜂和苍蝇装进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蜜蜂有着“出口就在光亮处”的固定思维方式,没能走出囚笼;而苍蝇全然没有思维定式,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笼,道理亦是如此。
近期,火爆的现象级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在文娱产业之中逆流而上,在主流娱乐综艺节目中开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它们不靠流量明星刷关注,不喧哗自有声。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它们如同新一代乌鸦的“不按套路出牌”,这打破常规的做法告诉我们,综艺不只有娱乐才能取胜,品质与人文也有风靡的一天。
“人不可能会飞,正如没翅膀的鸟不会飞一样。”的确,人类并不拥有翅膀,但我们拥有创新的可能,而这,是我们达到我们如今的文明高度的根本缘由。
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思想使之成理,而这依赖的是我们所具有的创新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
打破常规,改变的是过去的思维定式,带来给我们的定是更好的未来。
为人处世
真花假花
相传所罗门为王时,各国来朝贡,某国特意派专使献上两盆名贵的花朵,一盆是真花,一盆是人造的假花,两盆都是一样的美不胜收,特使为窥探所罗门的才识,请所罗门鉴赏识别,所罗门王毫不犹豫地说:“请把两盆花放在花园中,等我同贵使臣一同去鉴赏。”
花园中百花争艳,极其芬芳,蜂蝶飞舞其间……
下午4点钟,我来到了利百家,子夜星辰开着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我一坐在车上,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那座位上还残留着我的味道。
一路上我们没有说话,就好像我们已经不止一次的约会已经形成了默契,难道我真的是青橙吗?以至于我已经习惯了他随便带我去哪里?
大约过一个过小时,路上的车也渐渐地稀少了,我们来到了郊外。
打开车窗,我隐隐地闻到一袭清香,远远地前面一扇大门,早已有人抢先为我们打开,我越来越看清了,在那茫茫的绿色中点缀着橙色,原来我们来到了一片橘子园中。
那是秋日的黄昏,太阳还在燃烧着,把半边天染成了金色,那一片橘子林就在那火焰的天空下。
我走在他的后面,我不记得我是谁了,我仿佛成了一棵橘子树,身上挂满了小灯笼,一个个沉甸甸地藏在我的口袋里,把我的腰都压弯了,还有一些穿着绿色衣服的,总是把脸藏在叶子的后面,不让你发现它,而那些不肯躲起来的橘子,都伸出头来,想看看是哪个在敲它们的门,不经允许地就去打扰它们。
“这个新来的人美不美?”我听见它们在交头接耳,于是七八个小脑袋就会凑在一起,争先恐后地来看我,有一个小精灵在喊:“是青橙,是青橙回来了,瞧,还是那件白裙子,只要她在风中走过,那裙摆就会飘起来,像绿色海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听到喊声,那些黄的,橙的,绿的,不知都是从哪里跑出来的,那些认识我的,不认识我的,就都围住了我,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被它们抱住了,嘴里甜甜的。
“喂,艾莉丝梦游仙境呢,该醒醒了。”
是子夜星辰,他把一瓣橘子塞进了我的嘴里,接着双手将我抱住。
在这样的黄昏,我在他的怀抱里,觉得他很有温度,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的景色美,以至于我看什么都美,我感觉无论是什么都会有温度呢?哪怕是地上的一块石头似乎也会发光发热呢?
在这样美的黄昏,的确是只属于爱情的黄昏,烦恼也会不知不觉地退后,仇恨也会理所应当地躲藏。
在这样的黄昏,晚风中掺杂着橘子,花草的芬芳,路过的小鸟也会停下脚,啄一啄那些橘子,即使是酸涩也不会后悔。
“你刚才的样子和青橙一个样,青橙也能和那些橘子,叶子,什么花草之类的对话,她能知悉自然界的那些小生灵的语言,告诉我,你究竟是不是青橙呢?为什么我觉得你有时就是青橙呢?而有时又不是呢?”
“那你就是青橙的情人了?,你总该告诉我那天晚上青橙是怎样地从楼上坠下去的呢?”我推开他的手臂,生气地对他说。
“哦,我不知道,因为那天我们根本就没有约会。”
“那就是你的太太了,是你的太太约会了青橙?”
“你一直在怀疑我或者是我太太,所以你就来复仇了,在那天纵横订婚聚会上,是你请了那么多不依不饶的记者,那篇上传网上的文章也是你写的。”
“你太高看我了,我有什么能力请得起那些记者,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服务员,再说了,我为什么要向你和你的家人报仇呢,难道你和你太太做了什么亏心事对青橙,以至于你才会有我要向你们复仇的想法。”
“你就像一把刀,可是青橙,她永远是一条流水,她就像这园中的一朵花,而你就是一朵假花,一个经过人工刻意制作的假花,尽管你看起来比她还要美,你是一幅画,出自人的手,而她是一首诗,是大自然创作的一首诗,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流淌着美妙宁静的音乐,她走到哪里,即使没有花草,也会飘散着的芬芳,她让这橘子园有了生命。”
“真花还是假花,只要一放在花园中,会自然分明的,蜂蝶都会弃假趋真的。”
“可我不是蜂蝶。”
“好一个你不是蜂蝶,谁晓得你带过多少个女人来过这里?”
“来这里的女人,一定是要橘子喜欢的,而且那女人也是要喜欢橘子的”
“喜欢橘子的女人太多了,而且橘子也是天生就喜欢女人。”
“你不是青橙,青橙是有智商,却没有情商,而你却有冷静的头脑。”
“我当然不是青橙了,我也没必要去假装青橙,我是青橙的表妹杜若,我只是想弄清楚,是怎样的一个人,让青橙不顾一切地爱上他,这也是我今天能跟你来这里的原因,我不是来这里吃橘子的。”
他背对着我,沉默了一会,转过身来,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
“这是青橙的日记,记录了我们之间的爱情,这应该是你最感兴趣的,也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或者说是物归原主吧。”
黑夜已悄悄地走近了,我们也已经无话可说了,我们上了车,橘子园在我的视线里一点点地消失了。
不知为什么我有些依依不舍了,我以前来过这里吗,以至于这里对我有一种家的感觉呢?我问自己。
这里的树,这周围的墙,这样的天空,那远处的小木屋,那没有打开的窗户,我究竟是在哪里见过呢?是我在书本里见过吗?保不准是哪位作家写的故事中,而我又偏偏记不得了,亦或是我在梦中见到过呢?
小说阅读
影青瓷
韦延才
纪项是铜城有名的收藏家,闲了没事就爱往乡下转悠转悠,几年下来,还真淘了不少宝贝。
这天,纪项来到凤庄,无意中看到一户人家里有一只宋代的影青瓷。那是一只小瓷碗,保管得很好,虽然不是什么大宝贝,但在铜城,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了。纪项就询问主人丁大爷,这个碗卖不卖?
丁大爷摇了摇头,不卖,这是咱家唯一的宝贝哩。纪项还是很想得到这件宝贝,开了3000元的价钱,丁大爷还是坚持不卖。纪项只好作罢,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如果有缘,用不了多少钱就能得到;若是无缘,即使煞费苦心你也与它擦肩而过。
纪项回来后,常常想起凤庄看到的那件影青瓷。按理说这样的一个小宝贝,纪项是不屑一顾的,他家里的藏品都有半屋子了。纪项之所以想得到这件影青瓷,是因为它另有一番深意。众所周知,铜城是个千年的瓷乡,据铜城志记载,铜城的岭垌村,宋代时有影青瓷窑一百多座。而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铜城这个与景德镇相距甚远的小地方,能生产出与之相姣美的影青瓷,可见当时铜城制瓷技艺之高超。这些影青瓷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丽洁净,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故有“假玉器”之称。可目前铜城所产的影青瓷存世极少了
不久,纪项没事儿又像往常一样去城南的古董街淘宝,看了几个古董店,都没相中什么宝贝,便准备打道回府。在街上没走几步,看到几个人围在一起,拿着一件东西谈论着它的真假与来历。纪项便凑了上去,一看,眼睛不禁亮了起来,那件东西不正是他在凤庄丁大爷家看到的影青瓷么?
卖主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人长得结实憨厚。看的人中也没几个识货的,价钱大概给得很低,小伙子有点激动和着急,他从一个中年人手中拿回瓷碗,说你们都不识货,别看了,人家可是给了3000块钱的,我爷爷还舍不得卖呢。
有人发出嘘声,一人说,给3000块,脑残了吧,300我还要考虑考虑呢。
纪项问,那你要多少钱呢。
小伙子说道,如果你中意,一口价,5000元。
纪项从小伙子手中取过瓷碗,细看了看,确实是那天他在丁大爷家看到的那件影青瓷,便说道,这瓷器是铜城岭垌窑的产品,值不了那么多。
小伙子看着他,说这是咱铜城的“土产”不假,但他与景德镇的影青瓷比,品质一点也不差。又说,如果不是爷爷病了急钱用,我还舍不得卖呢。纪项说,货物要以市场价格来衡量,你要的价确实过高了。
小伙子问纪项,那你能给多少?
纪项伸出三个手指头。围观的人中有人说道,300也高了。小伙子急了,300我拿回家去。纪项说,一口价3000。 小伙子看了看纪项,很久才点头成交。
小伙子拿了钱,急匆匆地向车站方向走。纪项看着焦急而又匆忙的小伙子,忙把他叫住了。小伙子回转头,不解地看着纪项。
纪项边迎上去边问,你在哪里工作呢?
小伙子说,没有呢。纪项就问他愿不愿意去做古董销售,铜城最大的古董店德宝坊是他朋友开的,正缺人手呢。
我对古董不在行,行么?小伙子诚惶诚恐地问道。
人,只要肯学肯吃苦,干什么都行,纪项说。就这样,在纪项的推荐下,小伙子去了德宝坊。
时光飞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小伙子已经成为德宝坊最有名的古董鉴别师,认识他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丁二根,也不叫他丁老师,而是叫他丁一眼。因为他对一件物品的鉴别,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其真假,故此而得此名。
一天,丁一眼来到纪项家里,说纪老师,我想求你一件事情。
纪项说别说求不求的,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丁一眼道我爷爷快不行了……没等丁一眼说完,纪项拉着丁一眼的手,说,走,去看看你爷爷。
躺在病床上的丁大爷已经奄奄一息,见到纪项,呆滞无神的双眼亮起了一道光。看着气若游丝的爷爷,丁一眼说道,纪老师,我爷爷一生视为宝贝的那件影青瓷,十多年前我卖给您收藏了,今天,我想把它赎回,多少钱都行,我要让它陪着爷爷。
丁大爷向孙儿招了招手,似有什么话要说。丁一眼上前,把耳朵凑了过去。丁大爷声音低低地说,他卖了影青瓷没几天,纪项就把那件影青瓷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一笔钱治病……丁大爷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只看到他的嘴唇在动,说什么已经听不清楚了。
但丁一眼从爷爷变动的口型中能感受到爷爷想要对他说什么。爷爷说完后,丁一眼看着纪项,感慨万千地说,纪老师,谢谢您!
纪项拍了拍丁一眼的肩膀说,宝物,要留在真正爱宝的人那里。
原发:《华文小小说》2014年第1期,《小说选刊》2015年2期选载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桐城志中记载影青瓷的内容,洋溢着无限的自豪感,既突出了铜城瓷器历史的久远,也说明了制造影青瓷技艺的高超。
B. 小伙子手中的影青瓷,正是纪项想向丁大爷买的宝贝,围观者的话衬托了纪项鉴宝的眼光,也说明众人不懂这影青瓷的真假。
C. “时光飞逝,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拒卖”等内容,又开启下文“得名”等内容。
D. 小说结尾处才道出纪项早已把影青瓷送还丁大爷,这样写情节陡转,又合乎情理,更突显了纪项高贵的精神品质。
2. 小说在刻画纪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 “都说宝贝与有缘人为伴”,小说中的“影青瓷”到底与丁大爷更“有缘”还是与纪项更“有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
1. B 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也说明众人不懂这影青瓷的真假”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有人发出嘘声。一人说,给三千,脑残了吧,三百我还要考虑考虑呢”可知,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懂这影青瓷的真假。故选B。
2. ①鉴宝水平高超。小伙子手中的瓷碗,纪项一眼便识出是丁大爷家的那件宝贝。②乐于助人。当丁大爷生病急需要用钱时,纪项主动给他钱治病;还介绍小丁到朋友那儿工作。③尊重他人,不夺人所好。当丁大爷决意不卖宝贝时,他不强人所难;小丁无奈卖了影青瓷后,他偷偷把宝贝还给了丁大爷。
3. 示例一:与丁大爷有缘。①丁大爷将影青瓷视为“家中唯一的宝贝”,即使纪项出价不菲,也不愿意卖。②丁大爷临终前,他的孙子丁二根决定赎回影青瓷,让宝贝陪着丁大爷。③纪项知悉丁大爷爱惜此宝,早将影青瓷送还丁大爷,影青瓷始终没有离开丁大爷。
示例二:与纪项有缘。①纪项是除了丁大爷之外为数不多的识得此宝的人,并愿意高价购买;②纪项更能理解宝物与有缘人之间的关系,他宁愿忍痛割爱将宝物还丁大爷。③丁大爷临终之前未说完的话和丁二根的神态,暗示了丁二根会将此物还给纪项。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527 不忘根本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佳作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484枯燥如墨香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1484枯燥如墨香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文题解析,佳作点评,佳作示例一,佳作示例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1 画出最好的自己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主题读写 1491 画出最好的自己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文导写,文题展示,佳作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