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八)附答案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八)附答案第1页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八)附答案第2页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八)附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八)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八)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我的舞台,月光饼,百家饭,过年,永不贬值的财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评剧演员新凤霞。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了人间。 出世,我 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回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咿咿呀呀地乱唱。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后来,更多的时间是跟随母亲演出。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 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 兴味盎然。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演唱时的身段、板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父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父,以后每星期跟着师父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绷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㨄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
    我的观众不断增多。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我演到一半时,两个人开始窃窃私语,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抗议:“不许说话,不然下次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事后妈妈批评我没有风度,我说:“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演戏吗?”妈妈听了无言以对。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
    (2)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 )
    (3)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既……又…… 一……就……
    3.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照样子,概括写出来。
    (1)没有出生时,在娘胎里“登台唱戏”,提早来到人间;
    (2)刚会走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随母亲演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年后,在家里,为艺术大师认真演戏。
    4.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为了练好基本功,“我”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写一写。
    炎炎夏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冬腊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想一想,
    “心”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7.读了文章,你一定想到了生活中常说的一些成语、格言及警句。快来填一填吧!
    (1)台上___________,台下十年功;
    (2)冰冻三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不解之缘 兴趣盎然 为所欲为
    2.一 就 即使 也
    3. 在小床上演戏,为赶小花猫下“台”,摔了个倒栽葱; 挤在幕布里学戏,记住了许多戏词; 拜师学艺,在练功毯上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4. 过渡句 承上启下
    5. 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汗水,依然在练习跨栏 不顾寒冷,依然在练习跨栏
    6.“心”指的是对评剧表演艺术的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觉得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只有热爱,再苦再累也兴趣盎然。
    7. 一分钟 非一日之寒 香自苦寒来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
    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结合所给释义写出词语即可。
    (1)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难以解除的密切关系。
    (2)兴趣盎然: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
    (3)为所欲为:为:做。欲:想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出世”和“亮开了嗓门”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故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就……;
    “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和“兴味盎然”之间表示假设关系,故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第3自然段“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咿咿呀呀地乱唱。”“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第4自然段“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演唱时的身段、板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母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第5自然段“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第8自然段“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第9自然段“我的观众不断增多。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概括可知答案。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文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文内容的句子。
    阅读全文可知,上文讲述的是“我”的舞台是在床上,下文讲述的是“我”的舞台“是在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故“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本题考查了学生想象写话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明确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语言写话。
    可结合当时的环境恶劣和“我”依然艰苦训练去写。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句子的理解。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思是你心中的期望有多深(在不懈努力的条件下),你得到的回报就有多大。文中的“心”指的是“我”对评剧表演艺术的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觉得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只有热爱,再苦再累也兴趣盎然。
    7.本题考查对成语、格言及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指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一分钟的表演时间,需要付出十年的艰辛努力。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酝酿、积累的结果。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宝剑的锐利需要不断的磨炼,梅花飘香需要熬过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某样东西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得到的。
    2.月光饼
    琦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各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之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辨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却不大,所以一个人可以吃掉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地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沓。长大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订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过中秋节,她也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频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泣起来,把一沓画纸撕成片全部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笑笑说:“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这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变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面上的芝麻,呆愣愣地和我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了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但是婚后的表姑、表姑父十分恩爱,表姑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跟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越来越多,但她却保佑我有了一对美丽的女儿。”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得比大陆的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地,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1.文章第一自然段,从外形、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月光饼。
    2.阅读第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又心疼又后悔?


    3.时隔多年,“我”为什么还对家乡的月光饼记忆犹新?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用料 滋味
    2.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3.月光饼寄托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的回忆。
    4.月光饼。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
    【解析】
    1.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一段“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可知这是描写月光饼的外形,结合“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可知这是描写月光饼的用料,结合“供过月亮之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辨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可知这是描写月光饼的滋味。
    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泣起来,把一沓画纸撕成片全部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可知“我”心疼的原因是画纸被撕碎表姑,“我”把月光饼踩碎了,后悔的原因是不应该取笑表姑,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3.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得比大陆的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可知“我”对家乡的月光饼充满了怀念,因此月光饼寄托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通过写“我”与表姑因为月光饼而发生的争执,也表现了“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4.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
    文章以“月光饼”为线索,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以及与表姑的争执。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在中秋节怀念月光饼,思念家乡,和第一段“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各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相呼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3.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
    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
    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摸,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
    1.什么是“百家饭”?在农村的习俗中,“百家饭”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作出解释。


    2.文章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倒挂在枯枝上的事儿,跟“百家饭”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为什么要写?有什么作用?


    3.“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对“灭顶之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被同伴们穷追不舍,会被他们捉到而失败。B.“我”被淹没于粪坑,甚至死去。
    C.“我”因为顽皮而掉进粪坑被爸爸妈妈责骂。D.“我”的全身会沾上粪,臭气熏天。
    4.“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我”掉进粪坑孩子们却像过节一样高兴,这样写是不是让人觉得孩子们太没心没肺了?


    5.“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形象地写出了

    6.掉进粪坑是件丑事,吃“百家饭”是为了消灾消难,可全篇文章给读者的印象都是快乐的,坏事似乎成了美事,下面表述最贴切一项的是( )
    A.那时顽皮,不知道丑,也不怕丑。
    B.表现对童年时幼稚可笑、充满快乐、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C.自己出了丑没有关系,为的是大家开心,“我”就开心。
    D.“百家饭”好吃,很多人一起吃的热闹场面,让人开心。
    参考答案
    1.“百家饭”就是到很多人家乞讨各种各样的粮食,在一口大锅里做出来,供村子里大人、小孩子一起吃的饭。 除灾驱邪
    2.埋下伏笔,说明我“顽皮”,为下文掉进粪坑的事做铺垫。
    3.B
    4.不会,反而觉得小孩子天真可爱。
    5.百家饭好吃,孩子们凑在一起热热闹闹,争着吃撑的可爱形象。
    6.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可以得出“百家饭”就是到很多人家乞讨各种各样的粮食,在一口大锅里做出来,供村子里大人、小孩子一起吃的饭。作用是除灾驱邪。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根据原文的内容,文章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倒挂在枯枝上的事儿。虽然跟“百家饭”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但是也为后文我“顽皮”,为下文掉进粪坑的事埋下了伏笔。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可以得出对“灭顶之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我”被淹没于粪坑,甚至死去。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可以得出“我”掉进粪坑孩子们却像过节一样高兴,这样写并不会让人觉得孩子们太没心没肺了,反而会感觉孩子们更加天真可爱。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可以得出这句话中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孩子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场景。
    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根据文段的内容掉进粪坑是件丑事,吃“百家饭”是为了消灾消难,可全篇文章给读者的印象都是快乐的,坏事似乎成了美事,是因为童年生活是快乐,无忧无虑的。是对这种生活的怀念。符合要求的是B项。A项:并不是不知道和不怕丑。C项:并不是出了丑也没有关系。D项:和热闹开心的场面是无关的。

    4.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1.文章按照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五以后、__________、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________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2.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
    A.吃年夜饭B.接财神C.接灶君菩萨D.玩“毛糙纸揩洼”游戏
    E.吃接灶圆子F.提着灯笼讨债
    3.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时间 初一 初二 初四 正月半 年底(除夕)
    2.B
    3.我最喜欢玩“毛糙纸揩洼”,因为和大家一起嬉戏打闹很开心,很好玩。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顺序梳理。
    通过关键信息“年底这一天”“年初一”“初二开始”“正月初四”“初五以后”“正月十五”可以判断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过年的习俗。其中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年底这一天的活动,比如吃年夜饭、“毛糙纸揩洼”等。
    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由文中第一二段“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可知大年夜的活动有吃年夜饭、接灶君菩萨、玩“毛糙纸揩洼”游戏,即A、C、D项正确;由第五段“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可知,接财神是初四的活动,故B项不正确。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喜欢的年俗,说说自己的理由即可。例如:我最喜欢吃年夜饭,因为这时候全家会聚在一起吃很丰盛的菜,场面十分热闹。
    5.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知道我们家穷,都10元、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生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收拾行李。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门。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邻右舍要地瓜皮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是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有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过去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一直珍藏着。在我眼里,它不是普通的1元钱,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文章题目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
    2.文章围绕“帮我筹学费”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详写了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4.阅读第③段的画线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瞎婆婆给的“2元钱”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让“我”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 左邻右舍往“我”家送钱 瞎婆婆来“我”家送钱
    3.小商贩欺骗了瞎婆婆,说好是2元钱,却实际只给了她1元钱。
    4.“我”深知这“2元钱”的来之不易,代表着瞎婆婆沉甸甸的心意,“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
    5.尽管瞎婆婆的1元钱很渺小,但它代表着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婆婆最真挚的心意,这是邻里乡亲之间最伟大、最真诚的爱。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文章的标题往往寓意深刻,要根据文意及主旨来理解其表面意与深刻内涵。根据文章记述的事件,可以看出这笔财富表面指的就是瞎婆婆给我的钱;再根据文末的“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一句,即可知其实际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与内容详略的分析。
    记叙的顺序分为三种:顺叙、插叙和倒叙,本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引出往事,是倒叙;文章内容的详略安排,是由中心决定的,本文重点表现瞎婆婆在自己被人欺骗的情况下还想着去帮助他人的高贵品质,所以瞎婆婆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乡亲往我家送钱应是略写,而瞎婆婆来我家送钱则应详写。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从“怎么是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有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哇!”我们可知,瞎婆婆说的“2元钱”之所以是“一元钱”,是因为她看不见,小商贩欺骗了她。
    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从句子中体会到瞎婆婆挣钱的不容易,她那么年老,这样她还想着来帮助别人,行为非常可贵。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表达。
    解答此题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以“爱”为中心来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瞎婆婆用被人欺骗的两元钱,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的真爱,她虽然渺小,但却以高贵无私的行为对比了商贩的渺小,让我们懂得了爱的重要。

    相关试卷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十)附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十)附答案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七)附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阅读训练营(七)附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系在风琴线上的童年,一分试验田,哨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六)附答案:

    这是一份小升初阅读训练营(六)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情思家乡山杏花,我的老师,蜜蜂,春天的楠竹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