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991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991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练习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细读课文,理清脉络,再读课文,深化理解,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草船借箭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课题 | 草船借箭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与感受”。从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读透课文”到“精读《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及“表演《草船借箭》”,整个教学环节都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坚持“导”的角色,意在通过学生的初步感知、有感情地朗读、思考、理解、内化等过程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 ||
学前准备 |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学生) 2.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练习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 1.课件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补充歇后语。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3.组织学生简介背景,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 | 1.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补充歇后语。诸葛亮焚香弹琴——(临危不乱);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2.学生齐读课题,明确“草船借箭”指的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 | 1.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诸葛亮唱空城计——( ) 诸葛亮当军师——( ) 诸葛亮舌战群儒——( ) 诸葛亮的锦羹——( ) 诸葛亮吊孝——( ) 诸葛亮用兵——( ) |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 1.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2.同桌互助:生字正音,熟读词语。说一说“妒忌、迟延、疑惑、虚实、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分段练习朗读课文,达到读通顺的目标,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容易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4.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写了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故事。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令状: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机妙算: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2分钟) |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并和同学交流。
| 1.学生浏览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课文分段。 2.学生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 3.学生在组内选代表汇报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接受任务。 第二个部分(3~5自然段):写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6~9自然段):写草船借箭; 第四部分(10自然段):写按时交箭。 4.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上标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 | 3.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每部分的意思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10分钟) |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
3.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并归纳总结。
|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2.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见学生活动卡) 3.小组推荐学生代表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表现突出。 | 4.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 1.多媒体课件出示《草船借箭》的视频或故事录音。 2.组织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及原著。 | 1.学生课后查找《草船借箭》的视频观看。
2.学生课后阅读“资料袋”。
| 5.找出文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师批注 |
|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5分钟) | 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填空。板书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 | 1.学生根据提示完成练习:课文主要写( )由于妒忌( )的才干,要(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明确“神机妙算”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 6.我会填。 课文主要写( )由于妒忌( )的才干,要(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25分钟) | 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明确故事的起因,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
2.引导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 3.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第4、5自然段,体会“草船借箭”的经过,了解鲁肃的为人。 4.指导学生朗读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特点。 5.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精读第6~9自然段,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6.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了解诸葛亮的人物特点。 7.组织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1.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周瑜和诸葛亮的认识,明确故事的起因是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体会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心胸狭窄,凶狠狡诈的特点。了解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的人物特征。 2.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学生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向鲁肃借船?鲁肃为什么没告诉周瑜?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画出相关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4.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抓住“管保有、果然”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2)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是因为他忠厚守信,顾全大局,不让其向周瑜提起借船之事,是因为周瑜聪明过人,会识破计划。 6.学生明确自学问题,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第6~9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7.学生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自由结组,研读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交流、汇报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1)学生抓住“这时候……看不清。”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 (2)学生抓住“诸葛亮……北岸开去”、“诸葛亮下令……大声呐大喊。”“诸葛亮又下令……受箭”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地理。 (3)学生抓住“雾这样大……就回去”等句子,了解“笑”字的含义。一笑曹操多疑、中计;二笑鲁肃胆小、吃惊、害怕;三笑周瑜阴谋失败。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4)学生想象曹操中计后心里会怎样想。练习表达。 9.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尝试着复述课文。 10.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 7、精读借箭经过的部分 ①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 ②“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为什么下令军士擂鼓呐喊?) ③“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④借箭成功的因素: ⑤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本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笑谁?他算到了什么?) 8、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7分钟) | 1.教师组织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2.引导学生讨论: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结组练习表演故事。 | 1.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借”字的巧妙用法。 3.学生自由结组练习表演故事。优秀小组全班汇报表演,集体评议表演情况。 | 11、你能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3分钟) |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进行阅读。 | 1.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学生课后选《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阅读。
| 12、小组内召开一次故事会,讲一讲《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 13、《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 中的一个故事。文中写的人物是 、 、 、 ,其中主要人物是 。“草船借箭”的表面起因是 实际起因是 这件事的结果,表面是 实际是 。从中看出周瑜是一个 的人。 |
教师批注 |
|
|
|
书设计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摔跤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解读课题,进入情境,初读感知,识字学词,深入读文,感悟写法,形象再现,升华内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景阳冈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歌曲激趣,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深入体会,拓展延伸,课外延伸,鼓励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7* 猴王出世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启发交流,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深入体会,拓展延伸,课外延伸,鼓励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