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doc
    •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doc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第1页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第2页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第3页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第1页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第2页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精讲精练(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件包含第七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版doc、第七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根据特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格来表情达意。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九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准确辨别修辞手法,二是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1.特征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2.分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明喻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蝉翼一样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暗喻
    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走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借喻
    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直接叙述喻体),而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地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地奔驰……
    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
    【跟踪训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解析】A项,暗喻,本体是“一带一路”,喻体是“新引擎”,比喻词是“成为”。C项,明喻,本体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喻体是“洪水猛兽”,比喻词是“般”。D项,借喻,无本体和比喻词,只有喻体“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在交通法规中是明令禁止的,但在竞技赛车中,高水平车手多选择在对手拐弯减速之际,猛踩油门抢道胜出。“弯道超车”在本句中的意思是东道国利用发展机遇实现观念上的加速转变。
    二、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征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事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下面溪水大概是涸了,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的白色石块,懒懒散散睡了一溪沟。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作用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1)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2)用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相互打着招呼”的语境不符。
    (3)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知识拓展】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作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跟踪训练】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答案】B
    【解析】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花“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D项,一“开”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运用比拟手法。
    三、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征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种类
    例句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材料代本体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标志代本体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
    人名代著作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绰号代本人
    芦柴棒,去烧火。
    专有名词代泛称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具体代抽象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注意问题
    (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知识拓展】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在某些方面相似。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跟踪训练】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答案】D
    【解析】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征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进行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与先出现的事同时出现的。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
    (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跟踪训练】
    4.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扩大夸张手法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D.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答案】B
    【解析】B项使用了扩大夸张手法,瀑布当然无法到达三千尺的高度,因而这句诗使用了扩大夸张手法。其他各项使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缩小夸张的修辞手法。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征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一般来说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按内容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
    上下句表示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
    上下句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工对
    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宽对
    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形式要求相对宽松。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成分
    对偶
    句中的某些成分构成对偶关系。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承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
    对偶
    上下句构成对偶关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作用
    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跟踪训练】
    5.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解析】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1.特征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个,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词组或句子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种类
    释义
    例句
    成分
    排比
    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分句
    排比
    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单句
    排比
    由几个单句构成的排比。
    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复句
    排比
    由几个复句构成的排比。
    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
    3.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跟踪拓展】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跟踪训练】
    6.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首先明确开场白的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分析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及其与前后分句的联系。文段所要补写的句子是对“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的进一步描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种类
    例句
    连续反复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
    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2.作用
    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跟踪训练】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
    八、设问
    设问是指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而故意设置疑问,然后自己回答的一种修辞方式。
    1.分类
    种类
    例句
    一问一答式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几问一答式
    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2.作用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跟踪训练】
    8.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答案】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 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征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是用疑问表感叹,所以句末也可用叹号。
    2.分类
    种类
    例句
    用肯定的形
    式表示否定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享有呢?
    用否定的形
    式表示肯定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3.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知识拓展】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跟踪训练】
    9.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 老师,您是春雨,我是小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茁壮成长

    掌握两种考查方式,准解修辞手法题
    考查方式一 准确辨别修辞手法
    【解题技法】
    辨识修辞“两步骤”
    第一步,通读语段,找特殊句子。快速阅读语段,留意并圈画一些文辞优美、语意深远的句子。
    第二步,分析语句,辨别修辞。分析圈画出的语句,看其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自己掌握的修辞手法,辨别这些语句使用了哪些修辞。
    【典题示例】
    例1.(2020·山东海南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B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读语段,找特殊句子。
    文辞优美、语意深远的句子有“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第二步:分析语句,辨别修辞。
    “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运用了比喻,把山脚下的各种色彩比喻成“各色条子”。“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运用了排比。“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了比拟。
    【跟踪训练】
    1.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有的人因一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这些人,永远不会追求到心中的梦想。是退却,还是前行?我想朋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
    A.比喻 排比 借代 B.反问 排比 设问
    C.比喻 借代 拟人 D.反问 拟人 设问
    【答案】B
    【解析】文段开头连用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的时候,也会有逆境的时候。文段中运用“有的人……”的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突出了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后果。文段结尾是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指出应该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
    2.下列对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A.夸张 对偶 排比 B.比拟 夸张 借代
    C.排比 对偶 比喻 D.排比 比拟 比喻
    【答案】D
    【解析】文段中“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是比拟;“唱入……”“一声雷……,一阵杜鹃啼……,一阵风起……”是排比;“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是比喻。

    考查方式二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解题技法】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三步骤”
    第一步,准确把握修辞特点。如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但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比喻是为了表达得生动形象,应该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以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还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比喻特点,做到能与相近的修辞手法准确区分。
    第二步,明确题型特点及答题思路。通过审题,明确考查的修辞手法及题型特点,是单纯地辨析修辞手法,还是与语言表达题结合。
    第三步,结合语境,展开想象或联想,精准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无论是比喻还是比拟,都需要在“比的对象”上进行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无论是排比还是对偶,都需要在表达内容或形式上进行相同或相似的想象。
    例2. (2020·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题流程】
    解题流程
    第一步,准确把握修辞特点。
    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构成比喻的关键:①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②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第二步,明确题型特点及答题思路。
    本题要求分析比喻的相似性。可先总体点出具有相似性,再从形态、特点等角度分析相似性。
    第三步,结合语境,展开想象或联想,精准分析。
    整体上,画线句子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形状上,可分析出“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状态上,扣住“黏稠”一词,分析车流与河水的相似性,“黏稠”本义指浓度大,不易流动,联系上文“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可分析出“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跟踪训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①树本来不会搂抱人,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之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一朵花,一棵草,一只蝼蚁,一缕残阳,都在天地光阴里默默生长,在风霜雨雪中让自己越来越丰盈饱满。人也是如此。一个人,若能够摆脱欲望对生命的钳制,宁定心神,遗忘万物;让心如汪洋中的一叶扁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必能目及万里,思接千载,在直觉的把握中,与自然之道相融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就是禅宗中所说的“见独”。
    生活在尘世,就如置身于染缸之中,在摇荡奔突中,难免会沾上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认同了这些花花绿绿,久而久之,以为这些斑斓的色彩就是自己本来的颜色,或者正是自己需要的颜色,于是处心积虑,再往更热闹的去处去,追求更多更斑驳的色彩,直至追逐一生,回过头才发现自己已变成模糊的一片,再也看不清本来的面貌。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①句中把尘世比作染缸,把尘世万象比作赤橙黄绿青蓝紫,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尘世和染缸在容积方面相似,尘世中万象与染缸里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料相似;③生活在世间,难免会被周围或好或坏的人或事影响,如同布料在染缸中被染成五颜六色。

    相关试卷

    专题0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23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新教材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2023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专项精讲+测试(新教材统编版),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例题解析,答案B,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共6页。

    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时作业(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

    这是一份第七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时作业(学生版+解析版)-2022届新高考一轮语文复习,文件包含课时作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过关检测解析版doc、课时作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过关检测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