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下第一单元知识小结学案
展开统编版六下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à yuè zhǎn lǎn fēng zheng kōng zhú kǒu qín gēng xīn
( )( )( )( )( )( )
biān pào chú xī chūn lián sǎo chú nián gāo chōng zú diàn pù
( )( )( )( )( )( )( )
kāi zhāng duì lián nián huà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chú fēi
( )( )( )( )( )( )
wàn bù dé yǐ bì dìng guāng jǐng jié rán bù tóng rán fàng
( )( )( )( )( )
qīn qi bài nián sì yuàn jiào chē luò tuó yuán xiāo yí lǜ
( )( )( )( )( )( )( )
zhāng dēng jié cǎi cǎi huì guǎng gào fèn wài hú tú jiǎo huo
( )( )( )( )( )( )
nóng chóu kě kào cāi xiǎng fěn suì wài tào jiě shì là ròu
( )( )( )( )( )( )( )
二、多音字
正 铺 咽
脏 纤 脉
撒 散
三、课文内容
1 北京的春节
1、《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息。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3、文中的一个谚语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4、“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是一句比喻句,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5、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北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们过春节年前会:买新衣、办年货,买对联、年画。
除夕特点是热闹;正月初一的特点是休闲。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7、“除夕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从这句话可以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通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十分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为了父母延寿。
2、腊八粥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
2、课文描写了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以“腊八粥”为线索,写了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写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3、“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
4、“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这段话写了煮腊八粥的原料和煮粥时的粥在锅里的状态,写出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吃腊八粥做铺垫。
5、“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八儿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写出了八儿吃腊八粥吃得多、饱,心满意足。从“靠着”、“斜立”也能看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
6、“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为了锅边成一圈儿。”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煮粥时粥的变化,生动细腻,突出了八儿等粥时的期盼和欣喜。
3古诗三首
《寒食》
1、《寒食》的作者是唐朝的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寒食:清明前1—2天,有不可生火做饭,吃冷的食物的习俗。这首诗描写了寒食这一天禁火的习俗。这是一首讽刺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
2、诗中描写白天的诗句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夜晚的诗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这首诗中写景的两句诗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时间是暮春时节。“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写出了全城都沉浸春意之中。一个“飞”字,写出了落花在春风中的动态美,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春天的京城。飞花:落花。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五侯:指天子宠幸之臣。
诗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
1、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时大约在东汉末年。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不能见面的悲剧,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遥远。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皎皎:明亮的样子。
诗意: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伸出,抽出。素:白皙的。札札:象声词,织机发出的响声。弄:摆弄。机杼:织机的梭子。
诗意: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章:整幅的布帛。涕:眼泪。零:落下
诗意: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一整幅布匹,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诗意: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形容清澈。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虽然两个人之间只隔着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7、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的语句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描绘织女的姿态美,突出勤劳形象的诗句是: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首诗大量运用叠词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这些叠词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叠词用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十五夜望月》
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唐朝的王建,字仲初,颍川人。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这首诗描写了中秋望月的习俗,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栖:休息。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像铺了一层霜;萧森的树阴里,雅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尽: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4、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是描写出景物凄清的特点。第二句中的“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这两句诗让我想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藏戏
1、《藏戏》的作者是马晨明,课文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2、藏戏是这样形成的:唐东杰布为了架桥,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用歌舞说唱的形式,呼吁大家出钱出力,受到大家的称赞,后来人们把这种艺术形式称为“藏戏”。
3、藏戏的面具:国王——红色——威严;王妃——绿色——柔顺;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妖魔——青面獠牙——压抑恐怖;村民——白布黄布——朴实敦厚。
4、藏戏的艺术形式是:①用歌舞说唱的方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②人物佩戴不同面具,形象突出、个性鲜明③大自然做背景,席地而唱。④没有灯光、道具,只有一鼓一钹。
5、学习了课文,我想对唐东杰布说:你用善良、坚韧在雪域高原架起了桥,也创造出了藏戏,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