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铁人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
地理试题
试题说明:
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4分)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该地区计划在图中a、b、c、d分别建设一个野外宿营地和森林火情瞭望塔。从自然条件看,合理的位置分别是( )
A. a、c B. d、c C. b、c D. a、d
2. 某自行车选手沿图中公路(虚线)自甲至乙方向骑行,仅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其车速较快的路段有( )
A. 甲至1路段、2至3路段 B. 1至2路段、2至3路段
C. 甲至1路段、3至乙路段 D. 1至2路段、3至乙路段
3. 若乙地的人们看到太阳位于C处时,则此时可能为( )
A. 6月1日的上午 B. 8月1日的下午 C. 12月1日的上午 D. 2月1日的下午
【答案】1. A 2. D 3.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图示可知,a 位于山的南坡,北方偏北风往往带来冷空气,山区气温较低,露营地建在南坡较为温暖,a 坡度较为平缓,离河流有一定距离,取水方便,又不会被河流淹没,最适宜建设野外露营地,a合理; b 处于陡崖下面,容易滑坡崩塌,不安全,不适于露营, b 不合理;c、d位于山顶,风力大,气温低,不适宜露营,c、d不合理。森林火情瞭望塔需要建在能够俯瞰整个林区的位置,必然建在高处,a、b可排除;但d 处向南方向有障碍,不能够俯瞰整个林区,c处位置最高,且四周没有障碍,可以俯瞰整个区域,因此c处适合建火情瞭望塔。综上分析,选A正确。
【2题详解】
车速变化与所经区域地势起伏有关系。由图可知,甲至1为上坡,车速较慢;1至2为下坡车速较快;2至3为上坡,车速较慢;3至乙为下坡,车速较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若乙地的人们看到太阳位于C处,即此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应为上午时间,排除BD。该地为我国某地,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露营地要考虑避寒避风且安全,同时要考虑到生活方便,因此还要靠近水源地;森林火情瞭望塔需要建在能够俯瞰整个林区的位置,一般建在海拔较高且视线无障碍的位置。
在南非北部广袤的荒原上,经常会看到大型鸟巢附着在树上(如图),鸟巢甚至盖过了树的本身。有些鸟巢的内部有多达上百个“房间”,堪称巢穴公寓”,里面群居着数百只鸟,这种鸟叫作“群居织巢鸟”。巢穴向下开口,利于雨季排水。“巢穴公寓”有的重达1吨,干草厚度较厚,为鸟类提供了舒适的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区( )
A. 沙漠广布,多雅丹地貌 B. 稀树草原面积大
C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D. 雨林景观随处可见
5. 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属于“百鸟群居”原因的是( )
①大树的数量少 ②食物比较缺乏 ③全年温差大 ④自然天敌数量多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 图示该区域雨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洋流影响 B.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C. 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影响 D. 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答案】4. B 5. D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在南非北部广袤的荒原上”和“巢穴向下开口,利于雨季排水”可推测出,该地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稀树草原面积大,B正确。该地有雨季,不可能沙漠广布,A错;该地位于荒原,不可能河网密布,雨林景观随处可见,C、D错。故选B。
【5题详解】
由材料“在南非北部广袤的荒原上”和“巢穴向下开口,利于雨季排水”可推测出,该地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景观为稀树草原,大树的数量少,自然天敌数量多,①④正确。食物缺乏,鸟的数量较不会多,不可能出现百鸟群居现象,②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全年温差小,③错。①④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由材料“在南非北部广袤的荒原上”和“巢穴向下开口,利于雨季排水”可推测出,该地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非北部纬度位置不会受赤道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A、D错。赤道以南非洲陆地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B错;雨季可能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影响,C正确。故选C。
【点睛】非洲南部南纬20度到30度的东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干季,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形成雨季;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图为某山脉来坡向垂直自然带夏季呈现出的景观颜色;当地的牧民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转移放牧场所,微博考试研究所称为“转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材料指述的山脉最可能为( )
A. 天山山脉东殿南坡 B. 阿尔泰山脉西南坡
C. 乞力马扎罗山南坡 D. 阿尔卑斯山脉北坡
8. 著该山若位于北半球。则6月牧民转场的自然带为( )
A. 戊一丁一丙 B. 乙一丙一丁
C. 两一丁一戊 D. 己一戊一丁
【答案】7. B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推测,黄褐色对应荒漠、浅绿色对应山地草原、墨绿色对应山地森林、银白色对应冰雪带。天山山脉东段南坡降水较少,无山地森林,故A错,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西南坡为西风迎风坡,在半山腰形成针叶林带,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山顶有冰雪带,故B正确,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山麓为雨林带,阿尔卑斯山脉北坡山麓并不是荒漠带,故CD错。
【8题详解】
浅绿色的丙对应高海拔的山地草原(夏季牧场),戊对应低海拔的山地草原(冬季牧场)。6月北半球气温回升,积雪消融,牧民逐渐从低海拔的戊转移到高海拔的丙进行放牧,故A正确,BCD错。
【点睛】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坐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潮塌是在表层土壤迅速解冻,而下层土壤尚未解冻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主要危害春小麦的生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容易出现潮塌灾害的季节和地点是( )
A. 初春 河套平原 B. 盛夏 东北平原 C. 深秋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隆冬 华北平原
10. 潮塌不利于春小麦播种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较微弱,空气缺水 B. 土壤解冻慢,冻害严重
C. 水分下渗慢,土壤过湿 D. 土壤冰层厚,气温过低
【答案】9. A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潮塌是在表层土壤迅速解冻,而下层土壤尚未解冻的情况。说明处在气温回升快的季节,推测是春季,A正确;据材料,危害的主要是春小麦的生产,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不是春小麦产区,排除CD;盛夏时,气温高,土壤处于完全解冻状态,B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于表层土壤迅速解冻,但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表层土壤水分下渗缓慢,致使土壤中水分出现饱和或过饱和,造成潮塌,导致春小麦播种推迟,播种期延长,C正确;由材料可知,潮塌发生时,表层土壤迅速解冻,说明气温回升较快,蒸发加快,ABD错误。故选C。
【点睛】潮塌是内蒙古河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间的一种特有的灾害。严重的潮塌会造成七成以上的小麦播种面积不能适时播种。发生原因是由于上一年秋灌量较大,土壤冻结又较早,翌年春季气温稳定在0℃后,表层土壤迅速解冻,但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表层土壤水分又无法向下层渗透,致使土壤含水出现饱和或过饱和,遂形成潮塌。
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单位: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高 B. 由北向南逐渐增高
C. 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 D. 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
12. 由图判断,与武汉相比,开封( )
A. 年降水量较少 B. 地表径流丰富 C. 降水时间变率大 D. 冬季积雪时间短
13. 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夏半年雨带的南北推移 B. 夏秋两季的台风影响
C. 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D. 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
【答案】11. C 12. C 13.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干旱等效频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年与年之间降水的不均衡性,会导致旱灾的发生。开封因降水量变率大,干旱等效频度高,C正确;由图不能判断出开封年降水量较少、地表径流丰富,AB错误;开封处于温带,冬季积雪时间长,武汉处于亚热带,很少会积雪,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因东亚季风环流不稳定,极易造成一个地区降水的不稳定性,这是造成该地区干旱等效频度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图示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D正确;夏半年雨带的南北推移,正常年份不会导致该地区干旱等效频度普遍较高,A错误;台风对图示地区影响小,厄尔尼诺现象并不频发,BC错误;故选D。
【点睛】气象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灾害。我国海陆兼备,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气候极不稳定,决定了我国举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非洲的玫瑰湖位于达喀尔市偏北方向30多千米处,如图所示,无水源与外界相通。每年的某一季节水中的微生物和大量外来的矿物质在充足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湖面呈现如同绸缎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称由此而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以下关于玫瑰湖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处高原,气候凉爽适宜藻类生长 B. 受信风影响,从沙漠带来矿物质多
C. 气压带风带北移,光照充足的结果 D. 雨季时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较多
15. 以下关于玫瑰湖北侧海域洋流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 所流经海域等温线向北凸出
C. 对沿岸环境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 所流经海域易出现多雾天气
【答案】14. B 15.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这一季节应该满足“阳光充足”,“有大量的外来物质”。冬季此地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高温少雨的天气阳光充足,同时信风带来大量的沙漠矿物质与水中的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湖泊呈现出绸缎般的粉色,B正确。地处高原,气候凉爽不适宜藻类生长,A错。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C错。此时是旱季,D错。故选B。
【15题详解】
以下关于玫瑰湖北侧海域洋流甲(加那利寒流)的叙述正确的是:所流经海域降温减湿,易出现多雾天气,D正确。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A错。洋流向南流,所流经海域等温线向南凸出,B错。对沿岸环境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错。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洋流和风带的相关知识。
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冬暖夏凉,气温适宜 B. 降水稀少,光照充足
C. 港阔水深,航运便利 D. 地势较缓,水源丰富
17. 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
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 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
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 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18. 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
A. 水源丰富 B. 光照充足 C. 蒸发较少 D. 土层较厚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16题详解】
陕西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冷夏热,A错误。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半湿润过渡地带,B错误。蛇曲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较缓,水源丰富,河流较浅,C错误,D正确。
【17题详解】
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形成在峡谷的,先是在内力同作用下,断裂经流水侵蚀形成河湾,再地壳抬升后,经过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不断加深形成。A正确。
【18题详解】
甲地位于河谷的背阴面,水源条件相差不大,光照没有阳面充足,但温度较低,蒸发较少,水分条件更好,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大,土层较薄。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假设下图为强飓风“橙子”登陆美国南部示意图,最大持续风速高达240km/h,造成新奥尔良附近的密西西比河表层出现罕见的短时间倒流。图示意飓风“橙子”中心的移动路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受飓风“橙子”影响,当地时间29日12时,新奥尔良市的风向为( )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20. 有关此次“橙子”飓风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心附近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B. 北京时间29日中心移动速度约50km/h
C. 登陆以后受落基山脉阻挡向东北转向 D. 飓风使美国的石油开采遭受一定影响
21. 密西西比河倒流的原因与“橙子”飓风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有关( )
A. 暴雨 B. 洪涝 C. 风暴潮 D. 泥石流
【答案】19. A 20. D 21. 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新奥尔良市(90°W)西六区为29日12时,则北京时间(120°E)东八区,两者相差14个时区,为12+14=26,即为30日2时;读图,此时新奥尔良市地处飓风中心的东北侧,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吹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橙子”飓风中心附近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上升,A错误。北京时间29日,飓风中心移动的距离与经线上5个纬度的距离相当,即555km,共计24小时,故速度约23km/h,B错误。飓风转向主要与地转偏向力和盛行风吹拂的方向有关,且登陆地距离落基山脉较远,C错误。墨西哥湾是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橙子”是强飓风,会对墨西哥湾的石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D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飓风登陆时,受强烈的大气扰动,海面容易发生异常的升降,引发风暴潮,进而导致海水倒灌入河流,是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倒流最可能的原因,C正确。暴雨、洪涝和泥石流会使得密西西比河水位上升,但不会倒流,ABD错误。故选C。
【点睛】台风引发的狂风、暴雨、风暴潮会引起次生灾害。
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砾石大小的小洞穴(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是( )
A. 火山爆发时形成的红色玄武岩 B. 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红色花岗岩
C. 河流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 D. 风力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
23. 岩壁上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 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 D. 风化后砾石脱落而成
【答案】22. C 23. D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因丹霞地貌多为红色砂岩受外力侵蚀形成,该地红色砂岩中含有鹅卵石样砾石,是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因此图中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是河流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C正确,D错误;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岩,AB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该地红色砂岩中有鹅卵石沉积,岩壁受到外力侵蚀后,砾石周围松动,逐渐脱落,形成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D正确。崖壁上流水不易向内侵蚀,A错误。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湿润,风力侵蚀作用弱,B错误。洞穴排列杂乱,大小不一,不是人工雕凿,C错误。故选D。
【点睛】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五种外力作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搬运作用中搬运的物质是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承上与风化、侵蚀作用相连;搬运途中由于搬运动力速度降低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沉积物不断累积,形成沉积岩。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喀麦隆火山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山麓地带临近赤道(4°N),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是撒哈拉以南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最高海拔为4070米。下图为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影响喀麦隆火山林线高度较同纬度山脉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土壤肥力
C. 热量条件 D. 海拔高度
25. 喀麦隆火山垂直自然带中( )
A. ①为热带季雨林带 B. ②为山地针叶林带
C. ③为山地灌丛带 D. ④为冰雪带
【答案】24. B 25. C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太阳辐射和热量条件与同纬度山脉相比差异小,且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地区,海拔2500米以上区域热量条件仍然能够满足森林生长,AC错误;由材料可知,喀麦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于1982年10月,因此在2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受火山喷发的影响,火山岩风化时间较短,土壤未发育成熟,无法满足树木的生长,B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山海拔高度为4070米,森林发育空间大,且海拔高度不影响林线理论高度,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山麓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A错误;热带雨林带以上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发育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等,可以判断②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带,赤道附近较低海拔处出现针叶林带的可能性小,B错误;③地位于林线以上,不能生长乔木森林,有可能为山地灌丛带,C正确;由于喀麦隆火山位于热带,且海拔在4000米左右,没有发育山地冰雪带,D错误,故选C。
【点睛】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一般规律为纬度较低,最热月气温越高的山体,林线越高,水热条件充足的山体,林线越高。
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2013年3月19日,我国某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下图示意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平流雾发生前,图示区域经历过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暖锋 B. 冷锋 C. 热低压 D. 热高压
27. 平流雾活动期间,该省长江以北区域
A. 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B. 农作物容易遭受低温冻害
C. 大气污染程度减轻 D. 部分高速公路需适时封闭
28. 19日11时,该省长江以北区域平流雾大部分消散,推测原因可能为当地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近地面风向改变
③地面温度上升④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6. B 27. D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根据这两个条件,可知在平流雾形成之前,有冷锋过境,地表降温,气温较低,当暖湿气流底层空气经过时,空气迅速降温,空气中水汽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B正确。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难以形成平流雾,A错误。热低压和热高压,地表气温较高,难以形成平流雾。CD错误。故选B。
【27题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平流雾的移动方向是由南向北,风向是吹偏南风为主,A错误。平流雾形成期间,雾厚度大,水汽多,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作物不易受冻害,B错误。底层的气流通过辐射降温,近地面层的上层大气的温度高于底层大气温度,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使大气发生水平运动为主,对流不明显,污染物难以通过对流扩散,增加大气的污染,C错误。平流雾由于雾大,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运输,高速公路要临时关闭,D正确。
【28题详解】
19日11时,白天气温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弱,①错误。根据图的信息可知,该地形成平流雾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旦风向改变,水汽来源中断,平流雾会逐渐消失,②正确。白天,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升高,雾逐渐消散,③正确。平流雾的范围广,持续时间不长,人为活动影响,成本高,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多发生在冬春时节,以北方沿海地区居多。形成条件: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消散条件:一是风向的改变或风力小;二是地面气温升高。危害:平流雾来去突然、生成迅速,风向有利时可在几分钟内布满机场,对航空飞行安全威胁极大,严重妨碍航班的起飞和降落;高速公路要临时封闭。
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为“1980~2016 年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GDP、20~39岁常住人口及该年龄段户籍人口占全国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与广东相比,1980~2016年长三角地区( )
A.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影响,初期GDP增长较慢
B. 因经济增长缓慢、腹地狭小,经济竞争力减弱
C. 受产业转移的影响,20~39岁户籍人口总量减少
D. 因人口老龄化,20~39岁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一直较低
30. 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长三角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快乡镇企业发展,限制发展城郊农业
B. 加强区域协作,适当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C.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出台政策,禁止外来人口进入长三角地区
【答案】29. D 30. B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1980~2016年,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GDP所占比例始终较高,A错。长三角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长三角经济竞争力稳定,有增长,且长三角腹地广阔,B错。长三角20~39岁户籍人口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表示总量减少,C错。长三角20~39岁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一直较低,但所占比重比广东大,主要是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D对。
【30题详解】
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减少人口向长三角流动,但是限制城郊农业发展,会导致城市供应不足,A错误。为了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交通、住房等压力,长三角地区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适当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缓解人口压力,B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并不能缓解人口压力,C错误。直接禁止外来人口,不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D错误。
【点睛】城市拉力原因包括:就业机会多,交通便利,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随着城市人口增多,带来的环境、交通、住房等压力,采取的措施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综合题(共58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仙人掌,天然广泛生长于南北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管理粗放,生长期对水分有一定要求,仙人掌生长适温为20~30℃,为多年生植物,年亩产量可达5000-6000公斤。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加利福尼亚湾沿岸是仙人掌的主要分布地,仙人掌浑身是宝,初步形成了种片、保鲜蔬菜、饮料、罐装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七大系列,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新型功能蔬菜和功能保健食品,满足现代生活中“亚健康”和“宝贵病”群体的消费需求。我国在1998年开始引进食用仙人掌产业,发展迅速。
材料二:墨西哥位置及仙人掌示意图。
(1)简述墨西哥城市分布特征,简要分析原因。
(2)表述发展仙人掌产业对墨西哥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为我国引进食用仙人掌种植的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扩大食用仙人掌的销售量。
【答案】(1)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内陆高原地区。热带地区低地闷热,而高原气候凉爽,适合居住。
(2)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种植仙人掌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对仙人掌进行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扩大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建设研发中心,开发新品种和新产品;增加实体店数量,重视网络平台销售;利用种植园发展主題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墨西哥仙人掌产业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城市的区位因素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之路的途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部受副高影响时间长,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墨西哥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地区,沿海低地气温高,过于闷热,不适合人类居住,而内陆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气候凉爽,适合居住,因此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内陆高原地区。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仙人掌,天然广泛生长于南北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喜强烈光照,耐炎热,干旱、瘠薄,生命力顽强,管理粗放,生长期对水分有一定要求,仙人掌生长适温为20-30℃,为多年生植物,年亩产量可达5000-6000公斤”,可知,侧人掌地区适应性强,墨西哥发展仙人掌产业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种植仙人掌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仙人掌浑身是宝,初步形成了种片、保鲜蔬菜、饮料、罐装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七大系列,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新型功能蔬菜和功能保健食品,满足现代生活中“亚健康”和“宝贵病”群体的消费需求”,仙人掌市场需求量大,且用途广泛,对仙人掌进行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仙人掌产业可以兼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仙人掌浑身是宝,初步形成了种片、保鲜蔬菜、饮料、罐装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七大系列,成为一种绿色健康新型功能蔬菜和功能保健食品,满足现代生活中“亚健康”和“宝贵病”群体的消费需求”,扩大宣传,让人们认识仙人掌的用途,扩大品牌知名度,可以提高销量;建设研发中心,开发新品种和新产品,保障并提升仙人掌的品质;增加实体店数量,开发当地的消费人群;重视网络平台销售,扩大销售市场范围;利用种植园发展主題旅游业。客观增加消费者人群,以达到提高销售数量的目的。
【点睛】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一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源地的原因。
【答案】(1)河流两岸比降(落差)大,雨季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河床平坦开阔,流速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枯水期沙洲裸露。
(2)4—10月份沱沱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浅滩沙洲广布,水源和食物丰富;浅滩水系阻挡了大量的天敌。
(3)冬季河流封冻,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增大;冬春季水位低,沙洲裸露,内部水分少,抗风力侵蚀能力较弱;午后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扬沙。
【解析】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河流两岸地势陡、落差大,雨季时降水量大,形成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河床为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地形平坦开阔,流速减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枯水期时,河流的径流量小,沙洲裸露,所以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发育了“辫状水系”。
(2)青藏高原属于高原、高山气候,4—10月份期间太阳辐射强,沱沱河地区气温较高、降水和冰川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浅滩沙洲广布,斑头雁的活动空间大、水源充足,食物丰富,适合鸟类的生存和繁育,另外浅滩水系阻挡了大量的天敌,减少了对斑头雁的伤害和干预,使幼雁能很好存活。
(3)“辫状河道”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冰面光滑,摩擦力小,阻力小,风力增大,冬春季河流为枯水期,水位低,沙洲裸露,沙源丰富,沙体中水分少,抗风力和侵蚀能力都较弱,午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大气对流运动较旺盛,气流不稳定,利于扬沙。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河南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踪,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左图为该次暴雨水汽输送形势图,右图为河南省地形图。
(1)简述此次郑州市连降暴雨的地形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郑州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3)说出应对城市内涝的主要措施。
【答案】(1)豫西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向西北输送的水汽有阻挡和抬升作用。
(2)连降暴雨,降水强度大,超过城市排水、排涝能力;城市路面硬化多,地表水下渗不畅,地表径流汇集快;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汇集后排泄慢,地表水滞留时间长。
(3)建设海绵城市,完善排水设施;完善暴雨洪涝应急预案;充分利用GIS和R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制定防洪方案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河南特大暴雨为载体,考查应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城市内涝成因、措施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左图该次暴雨水汽输送形势图,可以看出产生暴雨的水汽来源于台风烟花形成的东南水汽急流,读右图河南地形图,可以看出郑州以西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这样当东南水汽急流登陆时,郑州以西的山地丘陵就对东南水汽急流产生了阻挡作用,并迫使水汽急剧抬升,从而形成了此次暴雨。
【小问2详解】
水循环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从降水来看,由材料知郑州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说明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极大,超过城市排水、排涝能力;从下渗看,城市路面硬化多,地表水下渗不畅,导致低洼地带严重积水;从径流环节看,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汇集后排泄慢,地表水滞留时间长,导致内涝严重。
【小问3详解】
首先,加强强降水监测和预报;其次完善暴雨洪涝应急预案;第三充分利用GIS和R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重点地段加强监测和制定防洪方案;第四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加强下沉式绿地建设,保留城市内部天然水面;第五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设施改造升级等。
【点睛】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34. [选修3:旅游地理]
乡村旅游的根本在于文化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大木源村位于永州零陵区亭圩镇,距离永州市中心城区约40千里。区内原始森林资源丰富,有“竹林氧吧”之美誉,聚泉成河的湍急溪流,浑然天成蜿蜒环绕,是绝佳的避暑胜地。该村依托森林覆盖率达96.2%的生态优势及丰富的野生茶资源,坚持走旅游扶贫、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从绿水青山中走出旅游脱贫路,荣获“湖南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称号。
(1)列举大木源村乡村旅游扶贫可开发的项目。
(2)简述大木源村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森林探险、农家乐、漂流、生态休闲(避暑)等。
(2)保护好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方式,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知名度);开发野生茶系列产品,发展乡村茶文化体验旅游。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乡村旅游为材料,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旅游资源活动的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分析,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开展森林探险活动;聚泉成河的湍急溪流,可以发展漂流;山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避暑旅游,例如农家乐。
【小问2详解】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保护现有资源和未来的发展两个方向考虑。大木源村的旅游是建立在当地优质的山水资源基础之上的,所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护当地环境。对于未来的发展,需要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角度分析,首先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的通达度,解决山区交通不便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开发创新旅游项目,发展属于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野生茶资源丰富,可以发展观光旅游,茶采摘、炒制等体验活动。
【点睛】
【选修6:环境保护】
35 [选修6:环境保护]
1987年以前,库布齐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肆虐的黄沙不仅严重侵害当地的草场和农田,还阻碍了库布齐与外界的联系。如今,经过科学治理,曾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已被一丛丛沙柳、一片片草地所取代。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并不限于防风固沙,还探索出了“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的“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以及“治沙、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地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大产业。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完全可以照搬。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和“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
(1)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库布齐沙漠形成的原因。
(2)“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治沙提供了哪些完全可以照搬的经验?
【答案】(1)深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干旱地区,沙源丰富;植被稀少。
(2)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种植与加工、经营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农牧民收入;发展生态旅游;治沙与扶贫、就业等民生相结合,提高农牧民积极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植物成活率;引入适宜沙漠环境的耐旱植物,恢复地表植被。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治沙为背景材料,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黄河上游,我国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加上周围地形阻挡,降水少,气候干燥;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干旱地区,沙源丰富;干旱气候,降水少,植被稀少。是形成了库布齐沙漠的自然原因。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并不限于防风固沙,还探索出了“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说明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产业化投资”说明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科技持续化创新”说明不断探索科技创新;利用当地的沙柳、胡杨林、甘草、丛蓉等的种植,发展了生物制油和生物制药产业,“当地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培育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大产业”,说明治沙要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种植与加工、经营相结合,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农牧民收入;“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发展生态旅游;治沙与扶贫、就业等民生相结合,提高农牧民积极性;农业科技创新,提高植物成活率;引入适宜沙漠环境的耐旱植物,恢复地表植被。
【点睛】
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doc、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