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三年级下册2 树与草一等奖教案
展开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本课按照由分析到综合的思维过程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活动1“观察草和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树和草在形态结构上的相同点,从而总结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活动2“探究大蒜生长的条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概括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并归纳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应用与拓展“制作植物标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制作植物标本,进一步加深对植物器官的理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树立学生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周边常见的植物,并且能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描述植物的外部主要特征,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生物有生长、繁殖、获取水和营养物质的特征。但是对于树和草的主要特征缺少有目的的观察和比较,没有形成明确、系统的认识,还需要再进一步探究发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种子及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阳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等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感官并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树和草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大蒜的生长条件。
3.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
5.能按照图示制作植物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以实验现象和结果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记录科学事实。
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说出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难点:认识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大蒜、花盆、喷壶等。
学生准备:大蒜、花盆、喷壶、蒸馏水、植物标本、白色卡纸、剪刀、胶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树和草的图片。( 可以补充当地常见的植物,如紫叶李、松树、狗尾草、蒲公英等。)
2.引导:图片中这些植物是我们常见的,说说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低年级时的学习经验,学生可能会从植物茎、叶、花的颜色和形状、气味等方面来描述植物的特点。)
3.提问: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二、制订计划,掌握方法
1.明确观察目的。
讲述:课前同学们已经准备了一些植物,我们就以这些植物体或者图片为
观察对象来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要寻找植物的共同特征,我们需要观察什么呢?
学生在小组内简单交流,明确观察的目的。
小结:要寻找树和草的共同特征,就要先观察草和树各自有什么特点,然
后再比较树和草有什么相同点。
2.明确探究计划和方法。
引导:借鉴在一年级时观察蒲公英的经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
察呢?
学生简单交流,形成初步的观察方案。
出示: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和种子这些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
(2)采用看、闻、摸、测量等方法观察植物,可以参考记录表格中的内
容作为具体观察点。绘制植物轮廓图时,要实事求是地描绘植物根、茎、叶等主要器官的特征。
(3)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三、观察记录,整理信息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在观察环节中有困难的小组。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补充。
2.讨论:小草和大树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3.小结:小草和大树在形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小,但它们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五、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出示:杨树、凤仙花等6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植物是否都有根、茎等器官。
2.作业:
(1)课后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制作校园植物特征资料卡,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2)按照活动2的实验要求,课后种植大蒜,连续观察一周, 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提问:大蒜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根据经验做出假设。
(大蒜的生长可能需要空气、水、阳光、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等。)
二、对照方法,确定计划
讲述:课前同学们已经种植了大蒜。下 面我们一起对照视频中的实验方法,看一看自己的实验是否科学以及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1.播放视频,讲解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探究大蒜生长的条件
(2)实验材料: 4个同样材质、同样大小的花盆(也可以使用碟子或者纸杯上),每个容器里放5株大蒜苗。
(3)实验步骤:
将4个花盆分别标上1号、2号、3号、4号,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实验。
无光组:将1号盆的蒜苗种在土壤中,浇水后用一个不透光的纸盒罩住,确保蒜苗照不到阳光。
无水组:将2号盆的蒜苗种在土壤中,有光照,不能浇水。
无营养组: 3号盆不加土壤,有光照,只浇无营养的蒸馏水。
正常培养组:将4号盆的蒜苗种入土壤中,有光照,要浇水。
2.学生按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该内容建议课前完成。)
三、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展示蒜苗一周内的生长情况。
(汇报时可以根据蒜苗的高度、颜色等特征来描述。)
2.讨论:无光照与正常培养的蒜苗生长情况有哪些不同?无水与正常培养的蒜苗生长情况有哪些不同?无营养与正常培养的蒜苗生长情况有哪些不同?
3.小结:大蒜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活动1和活动2的结论,综合分析植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四、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展示:指定学生制作的校园植物特征资料卡,其他学生从制作的科学性、艺术性上进行评价或补充。
2.制作植物标本。
(1)引导:人们在学习和研究植物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保存采集到的植物,需要把它们]制成标本。
提问:怎样制作植物标本呢?
(2)讲解: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学生先阅读教材第7页关于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初步了解植物标本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播放:植物标本制作的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流程图和视频内容进行回忆和识记。
(3)制作:学生在课后制作植物标本,并将制作的植物标本拍照,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
(4)展示与评价:评价植物标本参考标准:
①选取的植物比较完整。
②植物压制平整、干燥。
③摆放美观,粘贴结实。
④标签规范,信息齐全。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334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谁轻谁重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2 光的传播路线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五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2596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光的传播路线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人版 (2017)2 树与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人版 (2017)<a href="/kx/tb_c400070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树与草教案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学习,小结与实践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