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文言文重点虚词及特殊句式翻译 课件——湖南省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15个文言文重点虚词及特殊句式翻译 课件——湖南省2021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结构助词,译为“的”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忘路之远近3.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4.音节助词,无实义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称善者久之(对周亚夫称赞不已)5.结构助词,宾前标志 6.结构助词,定后标志例如:何陋之有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宋何罪之有?
7.动词,译为“到”“往” 例如:吾欲之南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DA. 助词,的;B.助词,无实义;C. 助词,的;D. 代词,它,指竹子;
1.并列关系,一般译为“又”或者不翻译例如:不义而富且贵 博学而笃志2.承接关系,译作“于是,接着”例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却”例如:人不知而不愠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学而不思则罔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例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修饰关系,译作“地,着” 例如:曲肱而枕之 (弯着胳膊当枕头)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面山而居6.因果关系,译作“因而”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表目的,译作“用来,来”例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后背) 以光先帝遗德(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5.表示结果,译作“以至,因而 ” 例如:以伤先帝之名 不易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6.动词,可译为“认为”例如:自以为不如
4.放在句首,表示疑问、猜测,祈使,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或省去不翻译例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6.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⑤之则伤其足,曳⑥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⑦,而走范蠡⑧,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uí,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qiā)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踣 (bó ):跌倒 ⑤跂:踮起脚尖。⑥曳:拖,牵引。⑦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⑧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也 介鳞之属以班见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大夫子余起而言曰C.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策之不以其道D.安求其能千里也 曳之则毁其腹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凭借/按照;B.却,表转折/表顺承;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指千里马;D.都是代词,它;
越王宴请群臣,并谈论吴王夫差的灭亡是因为杀伍子胥的缘故。群臣听了都不言语。这时大夫子余站起来说:“我曾经到过东海,东海的海若神出游到青洲一带疆域去集会,鱼虾蟹鳖等随从按照等级依次拜见。看见夔兽出来,海鳖伸长脖子而发笑,夔问它:‘你笑什么?’海鳖说:‘我笑你跷起一只脚跳,就怕你跌倒。’夔说:‘我一只脚跳跃还不如你跛脚爬吗?况且我用的是一只脚,而你用的是四只脚,四只脚还支持不了你,为什么还笑我呢?你若踮起一只脚,那么小腿就被累坏,要是拖着脚就要磨破肚皮,一天到晚只能爬行,所走的路程能有多远?你为什么不担心自己却担心起我来了呢?’如今大王逼死了大夫文种,又迫使范蠡出走,四方的贤士也掉回头不敢向南看,越国无人可用了!我担心诸侯笑大王的时候还在后头呢。”越王听了默默不语。
2.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例如:(1)然往来视之,觉无能异者 (2)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译作:“是的,对的”例如:(1)吴广以为然 (2)然之(以之为然:认为他是对的)
3.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例如:(1)杂然相许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康肃忿然曰:“而安敢轻吾射!”
4.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例如:乃重修岳阳楼 见渔人,乃大惊
5.译为“你”“你的”例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注)①歘(xū):忽然。②瞰(kàn):窥视。③昧爽:拂晓。④逡(qūn)巡:疑虑徘徊。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B.屠乃奔倚其下 狼乃止C.以刀劈狼首 示以空担D.久之,目似瞑 及走,又从之
A.原来/旧的知识;B.都是副词,意思是:于是,就;C.用/把;D.助词,凑音节,无意义/代词;故选B。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得复见将军于此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例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受制于人 君幸于赵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例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例如:业精于勤荒于嬉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 至于夏水襄陵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而山不加增C.故知创业之难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必先苦其心志 其如土石何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从 / 到;B.表承接关系 / 表转折;C.都是“所以”的意思;D.代词,指他们 / 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多会于此B.临溪而渔 已而夕阳在山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山间之朝暮也D.常以正月望日为之 或异二者之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负者歌于途 多会于此B.临溪而渔 已而夕阳在山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山间之朝暮也D.常以正月望日为之 或异二者之为
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注)①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A.于:在/到;B.而:表修饰/表顺承;C.之:助词“的”/助词“的”;D.为:举行/思想感情;故选C。
5.“做”“干”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亦易矣6.“发明,制作,制造”例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7.当作,作为例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变成,成为例如:孤且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9.认为孰为汝多知乎?10.是 例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句末语气词,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2)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中对》)
①连词,译为况且“而且”例如: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②副词,译为“将近”“将要”等。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尚且,姑且例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例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况且例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连词,可译为“就“那么“却”“可是等。例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②副词,译作“就”“就是”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如: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代词,相当于“之”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 (《伤仲永》)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例如: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①连词,译作“虽然”与后文构成转折关系。例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②连词,译作“即使”,是一种假设的前提。例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①表示叙述,以加强语气。例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②用于句中不译,表语气停顿例如: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③表感叹语气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④表祈使语气(包括请求、命令、劝阻等)。例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①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②助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③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对象、处所等。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①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不知人之乐/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及其稍长/其真无马邪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太夫人以获画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都是连词,表转折,却;B.代词,他(欧阳修)/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代词,它/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用/介词,因为;
1.省略句文言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经常省略某些成分在翻译的时候,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1)省主语:(他们)见渔人,乃大惊,(他们)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宾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指公子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4)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2倒装句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或出于某种习惯,有些句子成分倒置了,或提前,或置后、我们称之为倒装句,翻译时一般要把倒装的部分还原到句子原来的位置。常见的倒装句有:(1)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式有:(1)“……者,…也”。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2)“……者,……”。例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3)“……,……也”。例如:夫战,勇气也。(4)“……,……者也”。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外,还可用“为”“则”“乃”“皆”“诚”等表示肯定判断,“非”表示否定判断
4.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不用介词“被”,而是借用其他的介词来表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用“为”表被动。例如:主辱军破,为天下笑。(3)用“为…所”表被动。例如:山峦为晴雪所洗。(4)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可根据上下文意思补出被动词。例如:帝感(于)其诚。
文言句法有些格式是固定的,或表疑问,或表反问,也有的表判断。这里列举常见的几种:(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愚公移山》)(2)有所译为“有……的(人、事、物)”例如: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故有所览,辄省记。(3)无所译为“没有……的(人、事物)”例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样”“怎么”“怎么办”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5)如……何译为“把……怎么样”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6)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7)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不亦……乎译为“不是……吗”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得……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0)有……者译为“有个……的人”例如: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1)非……则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相当于不是……就是……”。例如: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12)何所意思大致是“所……的是什么”要根据“所”字后面的动词灵活翻译。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13)何…之有表反问,是“有何”的倒装,意思是“有什么……呢”。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14)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例如:然则何时而乐耶?(15)若夫相当于“像那……”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6)孰与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九年级,★《出师表》,《陈涉世家》,★《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送东阳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鱼我所欲也》,★《岳阳楼记》,★《湖心亭看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虚词和句子翻译课件-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及时巩固,素养提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整合练14个重点文言虚词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这件事,人称代词他指男子,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动词去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