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授课类型,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对于内部有圈层内容的教学,关键要使学生抓住地震波、横波、纵波的概念和特点,知道不连续面的含义、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及原因,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图划分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概念的教学要据图讲授,划出范围,强调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对于外部圈层的讲授则要重点讲各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物质形态,知道外部圈层是同心圈层。【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通过对地球内部及外部圈层图的阅读,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3.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实况以及各圈层主要特点。【教学难点】1.区分岩石圈与地壳、地球各圈层的特点.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图文结合法、提问法、举例法、探究推测法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并不是一个均质的物体,而是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有自己的特点。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和外部圈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板书)地球的圈层结构(板书)师:我们先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推进新课)我们生活在地表又怎么能知道地球的内部圈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需要我们传说中所说的遁地术才能钻到地下去看个究竟呢,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就目前,钻探是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可目前最深的钻井只有12000米,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可见,虽然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至今入地无门。那我们要怎么得知地球的内部结构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夏天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常将西瓜托在一只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靠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我们也可通过地球内部的震动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这种震动就是让我们感到后怕的地震。就拿5·12的地震来说,虽然它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对科学家来说,地震波却可以带来地球的内部信息。(提问)那么,什么是地震波呢?(板书)地震波(让学生在书上找出并回答教师复述归纳)师: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的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提问)地震波可分为哪两类呢?大家继续看书找出。生:有横波(S)和纵波(P)。待学生答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横波、纵波的概念及一些次要特征。横波:质点震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破坏性较强,引起的主要是左右晃动。纵波:质点震动方向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平行,破坏性较弱,引起的主要是上下晃动。(提问)这两种波除了老师补充的特性外还有哪些主要特性呢?主要是速度、通过的介质方面来看。 生: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但它们的速度都随通过的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提问)很好,结合刚才讲的特点大家想想,在地震的时候,我们是先感到上下晃动还是左右晃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主要由什么引起?生:先是上下晃动再是左右,因为纵波引起上下晃动而且速度快,就先到达地面。横波破坏性大,所以损坏建筑物。(承转)师:很好,大家主要是区分一下横纵波的特性。那么,这两种波与我们地球内部圈层有何关系呢? (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分析指出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和两个不连续面,使学生知道两个不连续面的名字、深度以及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完成读图思考第一问题)(板书)不连续面—划分依据师:这两个不连续面正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看到读图思考第一题,思考一下。大家阅读有关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内容,并看看有几个圈层、每个圈层有何特点。(老师趁时间画出图的大概轮廓)(板书)地球的内部圈层(提问)师:大家看了书已经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哪几层呢? 生:地核、地幔、地壳。 师:很好,这里注意地理上读地壳(qiao)不是读地壳(ke)。大家再看看各层的范围。(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在图上标出,再依次讲下三个圈层)师:我们看看地壳--我们的立足之地,它位于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我们物理学过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液体、气体,从前面的图可见,横纵波都可通过地壳且速度变快,所以可以肯定它为固态。它的厚度不均,大陆部分较厚,最厚的地方在青藏高原,而大洋部分较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又可分为两层:上层是硅铝层较轻,下层是硅镁层较重,大陆地壳中这两层都有,而大洋中硅铝层较薄或缺失。所以大洋地壳薄。这些只需了解。(可画图帮助理解)我们再看看地幔,它介于莫霍面(33千米)和古登堡面(2900千米)间,是三大圈层的中间层,厚2800多千米。它又可分为上地幔(33-900千米)和下地幔(900-2900千米)两层,呈固态,还是看到前面的图,横纵波都可通过它,因此为固态。在上地幔有个软流层,我们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给人“液体”的印象但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种潜在融熔态,就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岩石转化成液态。在地质构造学上我们称之为软流圈。最后看看地核,它的范围从2900千米到6370千米,包括内核(2900-5150千米)和外核(5150-6370千米),我们来结合前面的图推测它的物质状态。(提问) 内外核分别可能是什么状态?我们看到横波在外核消失了那么它一定不是固态,可能为液态或气态,但由于外核中呈液态的重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多,所以呈液态的可能性大一些。再看内核,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又增大,综合起来,可能呈固态,这样我们完成了读图思考第二题。 师:我们学习了这些圈层结构,对比一下书上的图,是不是少了什么呢?对,就是岩石圈,大家看着书告诉我什么叫做岩石圈。(待学生回答完后,在图上标出)它不等同于地壳而是包括地壳。(小结)这是我们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的全部内容,为了更直观的记忆,我们用生活中半熟的鸡蛋来类比一下: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里面一些蛋白浆就是我们的软流层,蛋壳和蛋白间的膜和蛋壳合起就是岩石圈,蛋黄为地核。(承转)我们学习了内部圈层,再来学习外部圈层。大家用一分钟时间看看书。(提问)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呢?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师:首先学习大气圈。它的组成、范围是怎样的?对,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为氧和氮。从图看出,大气圈位于最外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每天呼吸着里面的氧,天气变化也与此有关。我们再看水圈,它是地表水体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泊水等)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它处在一个循环运动中。我们想想为什么它既连续又不规则呢?连续是说各水体可通过循环运动相互联系在一起,而不规则是说各水体分布不规则,被地形分割开。我们常说地球是颗蓝色的星球,就是因为从高空看下去水圈覆盖着大部分地球。最后,我们看看生物圈,它是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上部。与大气圈、水圈相互联系、渗透。这三大外部圈层和岩石圈合起来就是地球的四大圈层。我们看图发现它们是几个同心的圈层。看着活动,大家积极思考。(加以引导补充)(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内部的三个圈层和外部的三个圈层,大家重点掌握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的特点。这节课就到这,下课。【板书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横波(S):速度慢,可通过固态纵波(P):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2.不连续面—划分依据莫霍面 地下33千米 横纵波速度突然增大古登堡面 地下2900千米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小3.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2.水圈3.生物圈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知识导学,重点导析,探究活动,知识归纳,方法点拨,地理阅读,避震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