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9《记叙文阅读》(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9《记叙文阅读》(教师版)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9《记叙文阅读》(教师版)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9《记叙文阅读》(教师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9《记叙文阅读》(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9《记叙文阅读》(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素养全练(九) 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迎着风,一顶草帽
    ①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②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功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③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它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的草帽里总有淡淡的麦香,那是收获的气息。
    ④一场活忙下来,那草帽,就属于我了,我把它连同叔叔的那一顶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两顶草帽,像乐器中的铙儿一样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会有声音?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
    ⑤清楚地记得,父亲帮我“配乐”时,还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极了蒙古的摔跤。当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是在电视上,早已忘记了那是一档什么综艺节目,只记得我拉着厨房里忙碌的妈妈,“妈妈快看,那两个人在学爸爸……”妈妈扑哧一声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信妈妈的话,因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会把舞蹈跳成那样夸张。
    ⑥“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脸膛上盛放着璀璨的笑容,那笑起来的皱纹,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伴随着两顶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脸上浪花浮动。爸爸一跳起这种舞蹈,仿佛从来就没有疲惫过,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来擦汗。
    ⑦记得有一两次,我也抢过毛巾给爸爸擦过汗,当时的爸爸突然变得好安静,高兴地让我擦,不知为什么,每次还都闭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为什么每当爸爸睁开眼睛,总会眼眶湿润呢?
    ⑧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发挥作用,到了来年春天也一样。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让草帽飞上天。他先用两片细长的竹篾撑在帽肚里,然后,随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长长的布条,再绑上一条长线,一顶草帽做成的风筝就这样飞上天了!
    ⑨现在依稀记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条总是红色的,像一面细长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又多像一只金黄色的鸟,摆动着火红的尾巴在天空遨游。春天的旷野里,我和父亲奔跑着,翻越一个又一个田垄,直跑到村口的妈妈唤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饭了。
    ⑩那时候,我总会边吃边说,说爸爸是个发明家。每当我这样夸奖爸爸,一旁的妈妈总会噘起嘴唇。我一看妈妈吃醋了,忙用爸爸交给我的“招数”——妈妈,你是个美食家啊!接着,我们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光阴荏苒,记不得这样的场景过了多少个年头。现在,我定居城市,父母依然留在乡下。前几天,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结束时,母亲突然说:“你们要个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着重操旧业呢!”
    我明白爸爸“重操旧业”的意思,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脑海里重现多年前的场景:一样热闹的打麦场,一样的旷野,一顶草帽,迎着风!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为:文章以“爸爸的草帽”为线索,回忆了爸爸带给自己童年的欢乐,表达了父子相爱相怜的朴素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的印象里,爸爸练习蒙古摔跤,为“我”嬉戏,伴“我”童年。
    B.文中第②段,“我”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的叙述,为下文情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C.文中第⑥段,爸爸笑起来的皱纹分明是夏天成熟的麦浪,一波又一波在脸上浮动,说明爸爸为“我”跳起舞来,仿佛从来没有疲惫过。
    D.文章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清新隽永,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答案为: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项,文中爸爸并没有练习蒙古摔跤,只是他的手舞足蹈像蒙古摔跤。表现了父亲的笨拙,但为儿子高兴而努力付出。
    3.草帽相撞怎会发出“砰——哐哐”的声音?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为:草帽相撞的“声音”是父亲用自己的声音给儿子配的“音”,表明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愿意放下身份,和儿子一起天真、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从文章中“那声音,是农场上闲下来的父亲的杰作,父亲,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优秀的配乐大师”这句话可以看出,这“砰——哐哐”的声音并不是草帽“撞击”发出的,而是父亲为了逗“我”开心而伴着儿子的动作发出的。通过这一描写,写出了父亲疼爱儿子,希望儿子高兴的心理。据此理解作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为:此句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是父亲这样的陪伴,使自己快乐成长,飞向远方。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草帽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留给自己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据此理解作答。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中“重操旧业”在文中的意思。
    参考答案为:“重操旧业”意思是再给儿子(孙子)的草帽配音;再给儿子(孙子)放飞系着红绸的草帽。暗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父亲老年的孤单、寂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的能力。解题时要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6.分析标题“迎着风,一顶草帽”的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为:题目充满画面感和动感,像一幅素描展示了一个父亲在那贫困的年代,用自己唯一的身外之物,极力给儿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题目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也是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还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解析:(1)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要结合主旨挖掘出来。(2)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串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导学号94264061〛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牌子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写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望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为:腿有残疾的弟弟每天到广场上弹吉他,并把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参考答案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琴盒里的钞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钞票在琴盒里的状态,烘托了弟弟帮助别人的兴奋与得意。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本题作答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3.设置悬念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色。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为:示例第③④段设悬:为什么“弟弟”中午回来时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晚上回来时却“干干净净”;第⑧段释悬,原来弟弟挣钱是为了帮助乞丐,这样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突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悬念这种写作手法的理解。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创作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其作用是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突出文章的主旨等。从文章中找到“设悬”和“释悬”的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大度、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多才多艺的人。
    B.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弟弟”将挣到的钱散发给周围乞丐后的得意与兴奋。
    C.“弟弟”的“长风衣”是贯串全文的一个线索,在文中多次出现,对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借“弟弟”所写小说中主人公的话,巧妙地点明文章中心,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的由衷赞赏之情。
    答案为: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的是神态描写,不是动作描写。〚导学号94264062〛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外婆的世界
    李 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为:(1)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2)“我”带她出去闲逛;(3)“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4)“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5)“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第②段写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③④段写“我”带她出去闲逛。⑤⑥段写“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第⑦段写“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第⑩段写“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参考答案为:(1)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2)不好,因为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1)题先要指出“眼巴巴”属于神态描写,写出了外婆什么样的神态,表现了外婆的什么精神世界。(2)题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回答文中表达效果好的原因。
    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为:在“我”家生活时期,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解析:考查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一开始外婆系布条是为了做标记找到回家的路。离开时外婆系布条是为了表达情感,表达她对“我”的不舍和爱。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参考答案为: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我”领着外婆出来闲逛,她总表现出对城市的陌生与好奇。她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总是糊里糊涂找不到回家的路。外婆的精神世界最主要的还是孤独,环境陌生,亲人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40字)
    答案为:示例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陪在我身边,忽视了你的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想、想象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要与主旨相符,不能不着边际,还要注意用第一人称。〚导学号94264063〛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不相见已是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的样子,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脊背,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参考答案为: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父亲挑粪浇地;④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参考答案为:用几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印象中父亲健硕强壮的形象,与现在枯瘦的形象形成对比,写出了父亲的辛劳与苍老。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个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3.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为: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表明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赏析。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的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为:不矛盾。“我”喜欢那个砸石头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崇拜,让“我”依赖;但是“我”常常梦到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的背影,那时的父亲已经不再年轻,他需要“我”的陪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拾  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参考答案为: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他情节。如④⑤段写的是婆媳争吵,妥协寄居。第段写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2.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答案为: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题干要求答出王婆婆的心理活动。要根据“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的动作描写作答。答此题必须要把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读懂。可从捐款无权占为己有的角度,从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等角度作答,也就是要和最后一段内容照应上。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答案为:示例(1)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和她的善良仁爱。(2)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句的能力。题目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或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或人物形象。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参考答案为: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第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详略得当。材料安排的详略是由文章中心所决定的。②③段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所以详写。而第段学校的修建过程与文章的中心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参考答案为: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即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善良、责任、淳朴甚至灵魂等。〚导学号94264064〛
    六、阅读下面的微型小说,完成第1~5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一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2000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                         ; 
    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参考答案为:服务员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文本中的“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可知第一次特殊的对待是服务员背着老婆婆给她买了一碗打卤面、一个肉饼。
    2.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因为天冷,老婆婆才会想要喝一碗热汤;③环境的寒冷和服务员、经理的热心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常用来点明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文章主旨,为某个情节做铺垫。这处景物描写表现时间和地点,以及天气的寒冷。正是因为天气寒冷,所以老婆婆才会想起喝一碗热汤,才会有下文的故事发生。同时寒冷的天气也和酒店工作人员的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人性的善良。
    3.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参考答案为:①二、三等奖还未抽出,如果不继续的话,经理就食言了。②写继续抽奖才能引出顾客看穿这一活动并放弃领奖的内容,表明顾客受到经理善心的感染,突出了善心的传递,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可知,经理之所以安排继续抽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这是经理的承诺,不能食言,一个是正是因为继续抽奖,所以顾客们才会看出抽奖的真相,并放弃领奖,表现了本文传递善心的主题。
    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突出经理不想让客人看穿他刻意安排这次抽奖活动来帮助老婆婆的心理,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机智。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细读画线句可知,这个句子中有经理的语言,还有他的动作,所以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当然也可作答为细节描写。根据全文内容可知,经理的这些动作和语言都是假装出来的,是为了让老婆婆相信这次抽奖是真的,表现了经理的善良和聪明。
    5.依据全文,概括老婆婆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为:①为人实诚,本分;②关爱老伴,有责任心;③坚强乐观;④要求不高,容易满足。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老婆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为老伴出门买药,可知她是一个关心老伴、有责任心的人。从她只想喝一碗热汤,可知她是一个容易满足、要求不高的人。〚导学号94264065〛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素养全练(九) 记叙文阅读 (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素养全练(九) 记叙文阅读 (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8 记叙文阅读(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8 记叙文阅读(教师版),共33页。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7 记叙文阅读(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7 记叙文阅读(教师版),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唐朝《史通杂述》记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