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四讲中国新基建(共35张PPT)
展开知识梳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 ,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5月7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获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建设。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目标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打造产业的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主要内容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1、5G基建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2、 特高压、电力物联网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3、高铁、轨道交通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5、大数据中心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6、人工智能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七大主要领域 7、工业互联网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内涵 中央近期密集点名新基建,其内涵不应局限在信息领域。新基建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第一次提及,2019年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中央深改委会议、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持续密集部署。从中央会议内容看,新基建侧重于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根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3月2日报道,“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在央视频道划分的7大领域,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均非信息领域。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优势 1、从需求看,新基建需更好服务于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居民消费升级有两个明显变化趋势:一是服务消费逐渐取代商品消费成为主导。1946-2016年美国服务消费、商品消费分别年均增长7.3%、5.6%,服务消费比重从40.3%持续增至69.0%。二是以休闲娱乐、医疗护理为代表的高层次享乐需求持续上升,1946-2019年占比从16.0%升至30.8%。中国已经进入消费主导新时代,2010-2018年最终消费率从48.5%持续升至54.3%,2014-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预计将在3年后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加快,中国发展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方兴未艾。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2012-2019年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上升1.2、2.5个百分点。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优势 2、从生产看,新基建需为中国创新发展、绿色环保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新动能是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等。新旧动能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由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绿色环保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优势 3、从科技发展方向看,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元霸权,不论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无一不是依靠抓住某次关键的产业革命机遇而成功崛起,最终成为世界的科技与经济中心。人类在18世纪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进入信息与互联网时代,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21世纪将步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由三个战略核心组成:一、芯片/半导体,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心脏,负责信息的计算处理;二、软件/操作系统,即信息智能社会的大脑,负责信息的规划决策、资源的调度;三、通信,即信息智能社会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负责信息的传输与接收。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是智能社会的基石,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辐射作用,也是当前及未来各国科技竞赛的制高点。能否抓住智能时代变革的机遇,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意义 1、新基建惠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础设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不管是经济基建还是社会基建都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当前基建存量的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大国,但人均基础设施存量、质量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由于中国过去长期注重投入推动能够快速促进经济增长的能源、交通运输、通信等经济基建,对社会基建重视相对不够,医疗、环保、文化、体育等社会基础设施与发达国际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意义 2、新基建短期可拉动大量需求,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降至6.1%,创1991年以来新低;2月中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大降至35.7%、29.6%,创历史新低,短期影响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既有潜在增长率下降、内部改革不到位的因素,也有外部性、周期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叠加,当前又叠加疫情冲击,总需求不足。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意义 3、新基建长期将推动新动能供给,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增长潜力。从历史看,1929年大萧条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出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一项重要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增发特别国债加强基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推出“四万亿”投资,尽管当时争议很大、批评很多,但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释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而作为对比,印度受制于基础设施短缺等因素,工业化进程缓慢,经济发展潜力和人口红利无法有效释放。根据IMF数据,2017年印度公共资本存量9.8万亿美元,排名第三;人均公共资本存量7305美元,排名102位。当前中国新动能发展迅速,启动新基建将进一步推动新动能发展。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带动作用 第一,尽管新基建当前规模尚不足,但是新事物发展有过程,未来新基建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增量贡献会越来越大。 第二,新时代对新基建的本质要求是创新、绿色环保和消费升级,补短板的同时为新引擎助力,央视报道的七大领域是新基建的部分核心,而非全部。 第三,“新基建”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未来空间巨大;而“老基建”就像传统行业,现在占比大,但增长慢,未来空间有限。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应用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万物互联、赋能未来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撑。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将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5G网络较4G具有高传输、低延迟、广连接的显著提升。5G技术具有跨界融合的天然属性,与新一代ICT技术、传统行业、新兴终端的融合,未来将产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其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增强型互联网,应用于8K视频、3D视频、云办公、云游戏增强现实等;海量连接物联网,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家居;超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自动驾驶等。在数字经济浪潮下,5G就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为庞大数据量和信息量的传递提供了高速传输信道,补齐了制约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在信息传输、连接规模、通信质量上的短板;人工智能如同云端大脑,依靠“高速公路”传来的信息学习和演化,完成机器智能化进程;工业互联网如同“桥梁”,依靠“高速公路”连接人、机、物,推动制造走向智造。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应用领域 2、特高压:建立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 (1)特高压是建设能源互联网、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关键一环。虽然中国发电量、能源生产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耗能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还有较大提高空间。 (2)特高压能更好连接电力生产与消费,并变输煤为输电,改善生态环境。特高压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其输电能力是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6倍,具备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走廊利用率高、线路损耗低的特点。 (3)2020年特高压投资规模超千亿。特高压工程投资规模大,增加就业岗位多,在稳增长与惠民生中作用力十足。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应用领域 3、充电桩:服务新能源汽车,助力汽车强国梦 (1)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现实选择,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融合载体。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2)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充电桩少导致充电难是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的重要短板。截止2020年1月底,中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 (3)2020年充电桩投资规模超百亿元。2018年全国新增14.7万台公共充电桩,2019年新增12.9万台,2020年预计我国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6万台。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应用领域 4、城际高铁轨交:推进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 根据2016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至2020年底计划实现高铁3万公里,至2025年年底实现高铁3.8万公里,至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1)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的“血脉”。从国内外经验看,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群都市圈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等,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2)2020年规划铁路投资规模达8000亿元。2019年底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2020年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1、新地区:在人口流入的城市群都市圈适当超前基建,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 (1)随着人口负增长临近,未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将面临人口收缩,但城市群都市圈人口仍将持续流入。由于生育率持续低迷,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中国人口总量将在“十四五”时期见顶,即进入人口存量博弈时代。 (2)一方面,基础设施最终是为人和产业服务的,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不搞终身追责制,以推进大规模基建。都市圈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和人口的主要载体,当前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短板明显,且伴随人口持续流入、未来将更为突出。 (3)另一方面,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区别对待,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当前中国地区收缩、城市收缩现象已经出现,未来将越来越多,并且主要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2、新主体:进一步放开基建市场准入,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 (1)建议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参与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在传统基建领域,当前民间投资仍存在不小的准入门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之外的所有行业、领域,都要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竞争。 (2)在信息类新基建领域,除5G基站、公共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外,政府应充分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产业规划布局等,推进市场有序运行。信息领域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不少项目具有明显的商业化价值,一些企业已经进入或正考虑进入。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3、新方式:规范推动PPP引入私人资本,对信息类新基建给予专项配套政策支持,注意科学规划和分步实施 (1)在资金来源方面,要规范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同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要适当扩大赤字率,赤字率可以突破3,赤字总额可以达到3万亿,为减税降费以及扩大基建的支出腾挪出空间。 (2)对信息类新基建,给予专门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政策支持。因信息类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需要不同于旧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政策支撑。 (3)做好统筹规划,防止“一拥而上”和重复建设,或“新瓶装旧酒”,造成大量浪费。要充分吸收过去基建的经验教训,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次序,地方制定投资项目需充分考虑实际,不能盲目硬上,防止造成无效投资、产能过剩等。
知识梳理:中国新基建的政策建议 4、软基建: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 新时代不光需要硬的新基建,还需要新的软基建。从广义的角度讲,基础设施除物质性的“硬”基建,还包括涉及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反映国家治理能力的“软”基建。 近年经济社会领域“疫”情频发,经济持续下行,先后遭遇2015年股灾、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2019年民营经济离场论、猪价大涨、2020年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暴露出经济社会大转型背景下,一些政策一刀切层层加码、误伤民企中小企业、部分领域改革进程缓慢、民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短板、舆论监督缺位、社会治理无序等问题,制度短板凸显。值得深思,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紧迫性提升,避免到处救火。
1.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在国际市场上,华为取得的巨大成功主要受益于( )A.经济全球化新时代 B.我国劳动力素质高C.我国改革开放政策 D.拥有自主专利技术2.2019年初,世界首例实施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后,利用5G给人类患者成功进行远程手术的案例接二连三地出现。政府积极推进该类远程医疗服务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通信医疗技术融合B.提高高端医院技术水平C.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D.推动5G网络区域全覆盖
解析:第1题,华为5G通信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自主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D正确;而经济全球化新时代只是为华为走向国际化提供一个机遇,并不是关键因素,A错;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改革开放政策只是为华为发展提供劳动力和政策支持,也不是关键性因素,B、C错误,故选D。第2题,世界首例实施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后,利用5G给人类患者成功进行远程手术的案例接二连三地出现,体现的是通过5G技术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解决医学难题问题,C正确;促进通信医疗技术融合没有体现,A错误;提高高端医院技术水平与5G通信技术的应用无关,C错误;推动5G网络区域全覆盖不是在医疗技术中的应用,D错。故选C。
答案:1.D 2.C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平 塘县大窝凼。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 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 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4.图(b)示意大窝凼A. 主要是过度放牧造成 B. 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C. 地质构造与泰山相似 D. 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
解析:3.大窝凼地势低洼,便于安置望远镜,但低地的光照不如高地。大窝凼地处高原低地,人烟稀少,经济较为落后,现代电器类、通讯类等设备少,观测时受到的外界干扰相对较少,是天文观测难得的理想之地,故“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选B。当地地处我国南方的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照条件不好;环境好,不一定能吸引住高科技人才,故其它选项说法错误。4.图(b)示意大窝凼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并非人为原因所致,故AB错;泰山的地质构造是断层,两地的地质构造不同,故C错;而其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多温湿的天气,据此选D。
答案: 3.B 4.D
典例探究: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地时间 2019 年 7 月 9 日,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 5G 全覆盖的国家,这是该国主要运营商摩纳哥电信基于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实现的。报道称,5G 移动网络提供超高速无线接入,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中国某知名技术有限公司是 5G 技术的先驱。 20世纪50年代以来,摩纳哥政府采取多元化、高附加值和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方针,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其中尤以金融业发展最为突出。摩纳哥也是欧洲著名旅游胜地,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摩纳哥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摩纳哥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 5G 全覆盖国家的原因。
答案:国土面积小,发展电信产业的建设成本低 ;资金雄厚,经济实力强;国家政策扶持,积极推动该产业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高,购买力强。
(2)分析该国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而不着重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原因。
答案:国家狭小,(许多)自然资源匮乏;第一、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工业体系不完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海外市场广阔;第三产业的投资小、效益好、就业容量大。
(3)简述中国某知名有限公司积极与摩纳哥电信公司合作的意义。
答案: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打造民族品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地位;利于提高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升级。
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讲粮食安全(共37张PPT):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讲粮食安全(共37张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九讲新零售(共34张PPT):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十九讲新零售(共34张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二十四讲环境污染(共25张PPT): 这是一份地理新高考时政热点剖析第二十四讲环境污染(共25张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