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部编版)
考点11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2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1 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2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说明顺序
1.问题示例
(1)辨析全文或某段的说明顺序及作用。
(2)相连的几个段落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2.答题基本思路
(1)主体思路:本文运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2)调换类:不可调换,原文采用了……到……的某种顺序介绍了……调换后不合逻辑。(注意考虑有无上下文的对应关系)
二、说明方法
1.问题示例
辨析选文或段落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文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3)根据某段,为XX下定义。
(4)本文为什么举多个例子?有必要吗?
2.答题基本思路
主体思路:运用..的说明方法,..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特征)。
具体作用如下:
(1)章的说服力。
(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xx 特点。
(3)作比较把进行比较,说明了XX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打比方:把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 特点。
(5)下定义:准确严密地说明了XX的本质特征。
(6)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X X的...特点。
(7)列图表:直观地说明了XX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8)引资料:引用故事、传说,多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名言,说明X X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诗句,说明x x ...特点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真题演练
一.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
1.(2021•内江)阅读《福岛核废水三问》,完成问题。
①日本政府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废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
第一问:从何而来
②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以冷却堆芯,并冷却堆芯产生的废水。
③截至今年3月,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断汇入,该核电站内已产生125万吨核废水,且以每天140吨的速度增加。其现有储水罐的容量上限为137万吨,东电称到2022年秋季这些储水罐将全部装满,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认为需确保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有空间用于储存反应堆报废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放射性物质。
④至于为何不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称,这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等,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批评者认为,此举不是不可为,而是日本政府和东电不想为。
第二问:______
⑤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东电在排放核废水时,水中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万贝克勒尔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整个排放预计于2041年至2051年福岛核电站完成反应堆废除工作前结束。
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含铯、锶、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日本政府和东电称使用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的过滤设备可过滤掉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而氚难以从水中清除。
⑦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截至2020年6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氚的总活度约860万亿贝克勒尔,平均每升水约73万贝克勒尔。
⑧不过“多核素去除设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理想。截至2020年3月,经这种设备处理过的核废水中约70%超过排放标准,其中约15%超过排放标准的10至100倍,6%超过排放标准的100倍。这些核废水都需再次过滤处理。
第三问:______
⑨《朝日新闻》曾报道,日本国内外很多核电站在控制氚含量的前提下将核电站废水排放入海。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5年,日本全国核电站平均每年向海洋排放氚的总活度约为380万亿贝克勒尔。此外,在美国三里岛核事故中,约24万亿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物质在约2年时间内被排入大气。
⑩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该核电站的不少核废水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不少错误,令其公信力不足。
⑫由日本民众和学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原子力市民委员会11日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的计划。该组织认为,对于如何处理核废水,日本政府未能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共识,并轻视氚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
⑬原子力市民委员会表示,日本政府和东电本身已因福岛核电站向环境排放大量放射性物质而负有责任,绝不允许在此基础上再次故意追加排放放射性物质。
(1)文章题目是《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对福岛核废水提出了三问。请你仿照第一问的形式为后两问拟写小标题。
从何而来→ 怎样排放 → 有何危害
(2)第⑦段加点部分“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和“截至2020年6月”分别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BD
A.文章题为《福岛核废水三问》,作者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深入,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关于福岛核废水的相关问题,让读者了解事实,并引发思考。
B.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且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是不可行的。
C.第⑧段的画线句于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用“70%”“10至100倍”等数据,具体说明了“多核素去除设备”的实际效果并不如宣称的理想。
D.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发水都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E.日本政府和东电过去在处理核事故时犯下个少错误,公信力不足,所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参与并不能完全化解外界担忧。
【分析】这篇说明文作者对福岛核废水提出了三问,按照逻辑顺序,层层深入,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关于福岛核废水的相关问题,让读者了解事实,并引发思考。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解答首先要明确“仿照第一问的形式”,也就是要四字发问;其次,要感知段落的内容,了解该部分说明的重点,提取关键词句概括。如第二部分可提取关键词“排放”,第三部分可提取关键词“危害”。最后仿照第一问的形式,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首先,要明确“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起交代数据出处的作用,“截至2020年6月”限定了时间;其次,要结合原文内容说明其作用;最后,要说明这种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
(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选项还原到 文中比对,找出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
ACE.正确。
B.有误,并非“大多数人认为”而是“日本政府和东电认为”;
D.有误,不是“都接触过”而是“不少核废水接触过”。
故选:BD。
答案:
(1)怎样排放 有何危害
(2)“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说明下文数据的出处,让数据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截至2020年6月”限制了数据的时间范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
(3)BD
2.(2021•日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未来,电从天上来
庞之浩
①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地球上的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21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
②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及季节与昼夜更替等因素的影响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为0.4千瓦,在平流层为7~8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10~14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
③从技术原理看,太空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向地面接收系统发送波束;地面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电能接入电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并计划于2023年进行空间段到地面段的电力传输演示。
④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例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须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
⑤不过,建造太空电站还需要攻克多重技术难关。单个太空电站的面积至少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发电功率为兆瓦级,使用寿命须达到30年以上。要建造这么宏大的空间系统,在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及维护等不少关键领域仍有待突破,远距离无线传输大功率电能技术也亟待攻关。此外,高昂的成本和安全隐患也须考虑在内。
⑥未来,电从天上来。英国对太空电站已展开研究,日本也开始了试验。中国已于2018年在重庆启动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还绘制出实现目标的技术路线图,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1日,有删改)
(1)下列相关表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D
A.导致地面太阳能衰减的因素有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以及季节与昼夜的更替等。
B.美国研发的“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目前尚未进行电力传输演示。
C.建造太空电站需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如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与维护等。
D.太空电站虽能有效解决能源问题,但因建造成本高昂、安全隐患巨大,并不被各国看好。
(2)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的题目新颖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体现了科学小品文富有趣味性的特点。
B.第②自然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准确说明地面上的太阳能很不稳定。
C.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强调单个太空电站的最小面积,表达准确严谨。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介绍太空电站的建设目的、装置、优势及当前需攻克的技术难关。
(3)就选文看,太空电站的优势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分析】文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概括“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太空中的太阳能充裕,不受自然因素影响,太空发电效率可观;电能传输方便;太空电站高效环保的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辨析。
ABC.正确;
D.有误,结合第⑥段“英国对太空电站已展开研究,日本也开始了试验。中国已于2018年在重庆启动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可以看出,“并不被各国看好”不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辨析。
ACD.正确;
B.有误,结合第②段开头的“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可以看出,本段的说明中心不是“地面上的太阳能很不稳定”。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筛选和概括。结合②段的“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可概括出,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高,能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结合④段的“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可概括出,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
答案:
(1)D
(2)B
(3)①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②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③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
3.(2021•滨城区一模)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问题。
新“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王立祥
①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恰逢我国传统春节期间,“春运”南来北往、“访友”走街串巷、“礼仪”约定成俗,对于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言,无疑是巨大挑战。
拱手复“礼”
②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时代意义。握手这一社交礼仪最早源于西方,后逐渐成为被世界各国无论是外交还是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见面礼仪。手部尤其是手掌的汗腺最为发达,一双未清洗的手上含有80万个病菌,一克指甲垢里隐藏有38亿个病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之前的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包括汗液在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③在我国古代,人们相见时双手拱于胸前,不仅体现了我国古时的文明礼仪,也构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仪比西洋人的卫生,因为中国人是“握”自己的手(拱手),不必去握别人的手。施拱手礼,保护自己,健康他人。
手护洗“礼”
④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有一定的认识,对室内通风换气、家庭和个人卫生越来越重视。而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多。我们提倡:百姓要像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亦成为约定俗成之礼。特别要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有条件的也应清洗戒指、手表等饰品),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不给病菌设下“藏污纳垢”的特区。
(A)
⑤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口鼻是微尘病菌进入体内的主要关口,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和《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鞋底脱“礼”
⑥有人曾做过调查,一个容纳3000人的会场,在开完2小时的会后,地面留下的痰迹多达800多处,抽取的91份痰液中,4份被检出结核杆菌;我也曾做过实地调查,在不足2公里的街区人行道上,乱泼污水的情况就有40多处。鞋底每天与地面紧密接触,同时又经常跟随人们走家串户,流动性很强,如果不注意其卫生,势必会成为一种可怕的“隐形”污染源,充当扩散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假设吐痰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他的一口痰里会含有大量病菌,如果被行人踩到,病菌将会被寄藏在鞋底中,污染地面不说,还会跟着漂浮到空气中,更会将绝大部分病菌带到家中的地板上,万一被人吸入,就有可能感染。因此,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很有必要。给大家提供几个保持鞋底卫生的方法:首先,进家门前一定先换鞋:其次,适时清洗鞋底,清洗时最好戴上手套,并使用消毒液,刷完鞋底的刷子不要再刷鞋面或内里。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家购置一台鞋底清洁机,清洁起来会更方便一些。同时,定期清洁鞋柜或鞋架等鞋底经常接触的东西。最后,呼吁公共场所门前增设鞋底清洁机,并由专人定期更换、清洗、消毒;特殊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提倡使用一次性鞋套。
一米见“礼”
⑦当感冒旺季来临且家中有人患感冒时,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这也是人飞沫传播的安全距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对于防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更有其现实意义。一米的距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银行取款要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一米是最佳距离;火车和地铁站台上的安全线距离站台边缘,同样也是一米⋯⋯通常来说,在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排入环境的过程中,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则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所以,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便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则是相对安全的。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与感冒者相距一米以上比相距一米以内,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降低九成。
⑧对于防控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今日,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时代意义。
(1)新学期的班级宣传栏,需要介绍疫情防控的知识。宣传委员小文特意选了。上文张贴。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明了地掌握文章内容,小文打算给文章取几个小标题,四块内容的小标题已经完成,剩余的一个请你帮他补充好。
A. 口鼻戴“礼”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 C
A.埃博拉病毒被证实广泛存在于患者的体液中,极易通过握手而传播。
B.文章引用《礼疏》和《孟子•离娄》的话,说明了中国古人早就注意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使文章更充实具体,更有说服力。
C.普通人也要勤洗手,但不必像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洗自己的手。
D.第⑦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与感冒者相距一米以上和相距一米以内被传染感冒病毒的几率进行比较,突出了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便给飞沫传播创造了机会,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则是相对安全。
(3)这篇宣传稿的语言特别准确、严谨,请你找出一处,并作具体赏析。
(4)复学后,有部分同学嫌戴口罩又闷又麻烦,上课不戴,出校门也不戴。作为班中的一员,你该如何劝诫呢?请你运用本文所学知识写一段劝诫的话,50字左右。
【分析】文章从拱手作揖代替握手,戴口罩防护,讲究鞋底卫生、减少鞋底污染,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等四个方面,介绍重构礼仪健康文化、推行新礼对于防控新冠病毒肺炎具有的时代意义。
【解答】(1)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的能力。第⑤段写的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口罩的重要性。根据“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可以拟写的小标题为:口鼻戴“礼”。
(2)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百姓要像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亦成为约定俗成之礼”可知,“普通人也要勤洗手,但不必像医务人员一样”的说法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这篇宣传稿的语言特别准确、严谨,不止有一处,从中选择一处赏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如“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病菌,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主要媒介”中的“主要”一词就非常的准确、严谨。“主要”就是最重要,是相对于次要来说的,这说明了手是传播流感、感冒和传染性肠胃等疾病的最重要的媒介,但不是全部,还有其它的次要媒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要把第⑤段“新型冠状病毒作为呼吸道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口是微尘病菌进入体内的主要关口,选择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很有必要”作为劝说的理由和根据。当然还要结合教室等实际情况来说。另外要注意语言得体、连贯、简洁。
答案:
(1)口鼻戴“礼”。
(2)C
(3)示例:因此,戴口罩被认为是主要的预防措施之一。“之一”是一定范围内的数量或事物中的一个的意思,在文中是指跟已患感冒的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是避免传染的最好办法的其中一种,并不是唯一。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同学你好,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率很高,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戴口罩能有效降低被传染的概率。教室中我们同学彼此的间距太小,戴口罩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负责。出校门后回家,公交车站等地方人员流动更大更复杂,更要注意防护。
4.(2021•清江浦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户外活动少更容易近视
①2020年暑假期间,广州一家眼科医院被忧心忡忡的家长们和他们的孩子挤得水泄不通。据了解,从2010年起,每年寒暑假该院都会涌入大量“小眼镜”。据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报告,2018年中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1%。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青少年一个个都戴上了眼镜?
②许多近视青少年的爸爸妈妈也戴眼镜。遗传因素的确是影响近视发病率的原因之一,但年轻一代的近视率突增并非由遗传因素导致。1969年,科学家在对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地区的一个因纽特人部落进行调查后发现,该部落的131名成年人中只有2人患有近视,但他们后代的近视率却超过50%。此案例表明,遗传因素对近视发病的影响并不大。
③不少人认为,不良的阅读习惯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长时间伏案阅读和书写容易影响青少年的眼球发育,导致眼轴变长,从而让成像焦点无法正确落在视网膜上。这个观点看似有理,但调查数据表明,导致青少年近视的原因除了遗传和不良的阅读习惯,更主要的还是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④澳大利亚科学家曾对4000多名悉尼儿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户外活动较少的儿童患近视的风险更大。这些科学家想知道户外活动是否能预防近视。他们通过实验发现,户外活动多的儿童,不论他们是在跑跳玩,还是在野餐,甚至是在沙滩的躺椅上看小说,实验结束时近视率较低,而且这些儿童回到家中后看书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并不少。但在室内进行的体育活动,却没有起到相同的预防近视的作用。
⑤既然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效果这么好,那么起作用的到底是充足的光照还是更宽广的视野呢?答案是充足的光照。2009年,德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与常见的室内光照相比,接近户外环境的高光照环境可将小鸡的近视发展速度延缓60%。
⑥为什么高光照环境能预防近视?科学家猜测,明亮的光线会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能阻止动物发育过程中的眼轴拉伸现象。2010年,美国科学家将多巴胺抑制剂注入鸡眼,结果明亮光线对近视的预防作用消失了。
⑦在自然环境下,人类视网膜中的多巴胺水平会受光照影响——白天时光照强,多巴胺水平上升。人眼就从夜间视力(以视杆细胞为主)转为日间视力(以视锥细胞为主)。室内照明往往没有户外明亮,如果白天不进行足够时间的户外活动,那么多巴胺对视力的调节就会被打断,从而影响眼球发育。
⑧科学家测算,如果要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儿童每天至少要在1万勒克斯(照度单位)的光照环境中活动3小时。室内人造光源的照度一般在300~500勒克斯,阴天户外的照度一般不超过6000勒克斯,晴天户外的照度则为3万~13万勒克斯。因此,只有户外活动能让孩子们处于充足的光照环境下,从而有效预防近视。
⑨诚然,戴眼镜和视力矫正手术可以帮助矫正视力,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近视是因为眼球被长期拉伸导致变形,从而导致视网膜不能清晰成像。如果不改变长期待在室内的生活习惯,就容易造成眼球过度拉伸,甚至会发展为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眼,乃至失明。如此看来,无论是否患有近视,我们都应该多去户外活动。
(1)文章开头从广州眼科医院拥挤现象写起有什么妙处?
(2)联系全文,说说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3)第④段和第⑤段能否调换位置,请说说你的看法。
(4)小杨同学热爱阅读,周末时间经常呆在房间里阅读名著,每当眼睛疲累时,也只是放下书本在屋里做一做眼保健操,以为这样就能很好的预防近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对小杨同学进行劝说。
【分析】本文①—③先分析了造成青少年近视的“遗传因素”“不良的阅读习惯”等并不是主要原因;④—⑧段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户外活动能有效地预防近视;最后一段补充说明“戴眼镜和视力矫正手术”“治标不治本”,呼吁人们要多参加户外活动。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结合文章开头“2020年暑假期间,广州一家眼科医院被忧心忡忡的家长们和他们的孩子挤得水泄不通”,举了2020年暑假期间广州眼科医院被家长和孩子挤得水泄不通的现象,体现了青少年近视现象的普遍,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今天的青少年一个个都戴上了眼镜”引出了说明对象:近视。为下文具体说明近视的原因做铺垫。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结合“遗传因素的确是影响近视发病率的原因之一,但年轻一代的近视率突增并非由遗传因素导致”,可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有遗传因素;结合“不良的阅读习惯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可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结合“户外活动较少的儿童患近视的风险更大”,可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是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位置能否交换。首先表明观点:不能。第4段“户外活动多的儿童,不论他们是在跑跳玩,还是在野餐,甚至是在沙滩的躺椅上看小说,实验结束时近视率较低,而且这些儿童回到家中后看书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并不少。但在室内进行的体育活动,却没有起到相同的预防近视的作用”,写了户外运动对预防近视的效果特别好。第5段“既然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效果这么好,那么起作用的到底是充足的光照还是更宽广的视野呢?答案是充足的光照”写的是充足的光照起到重要作用。第4段内容的明确是第5段探究的前提与基础,两者属于逻辑关系。且第5段第一句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结合题干“周末时间经常呆在房间里阅读名著”,文中“户外活动较少的儿童患近视的风险更大”,那应该劝说小杨多进行户外的活动。示例:小杨,你长时间的看书,不良的阅读习惯 容易影响你的眼球发育,导致近视。在屋内进行体育活动是没有办法预防近视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接受充足的光照,才能有效预防近视。多去户外活动活动吧。
答案:
(1)举了2020年暑假期间广州眼科医院被家长和孩子挤得水泄不通的现象,体现了青少年近视现象的普遍,引出了说明对象:近视。暗示说明中心:户外活动少更容易近视。为下文具体说明近视的原因做铺垫,由热门现象写起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3)不能。第4段写了户外运动对预防近视的效果特别好。第5段写的是充足的光照起到重要作用。第4段内容的明确是第5段探究的前提与基础,两者属于逻辑关系。且第5段第一句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小杨,你长时间的看书,不良的阅读习惯 容易影响你的眼球发育,导致近视。在屋内进行体育活动是没有办法预防近视的,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接受充足的光照,才能有效预防近视。多去户外活动活动吧。
5.(2021•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人类物种老化危机
詹克明
①依据生物学定义——“种”是一群能够通过交配繁殖出后代的生物;“种”是生物分离的最基本单位。在地球上,唯独“人类”在生物学上全都只属于同一物种,再无分支旁系。相比之下,鸟类、鱼类、禽类、兽类全都分支林立,品种繁多。就连与我们同纲同目的灵长类也都有四大种类,230种分类,而整个地球却唯独我们一种人类。
②与“物种”相比,“环境”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生态环境理所当然地决定着任何物种的生死存亡!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改变地球生态环境的物种,也是唯一能够掌控地球未来环境走向的物种。现代人类责无旁贷地应该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负有全责。
③有一种关于细胞老化的理论——“细胞体内毒素的逐渐积累导致了细胞的老化”。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不可化解的毒害物质与垃圾积累。这些毒害垃圾不能及时化解就只能在大城市周围堆积如山,在海洋中漂浮如“岛”,在大江大河里流毒千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垃圾就是塑料!迄今为止,人类大约共生产了83亿吨塑料,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120吨。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材质寿命特别长,“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逐级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洋环境中整块塑料逐渐破碎成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这些微塑料首先进入鱼的身体,最终通过食物进入我们人体,拥塞在五脏六腑及各种器官之中。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被发现的鱼中,有三分之一体内含有塑料,包括鳕鱼、黑线鳕、鲭鱼以及贝类。在2016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业已成为可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相提并论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④人类明明知道目前所作所为将会缩短自己物种的寿期,可是为什么还要身不由己地继续走下去?这就需要从人类物种本性来问究了。
⑤在所有动物物种中唯独人类是追求极致贪婪的物种。欲望水涨船高,需求贪得无厌,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这一物种本能。于是高楼大厦,园田别墅,山珍海味……为了争夺利益,战争也必然逐步升级,掠夺资源,能源耗尽,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宜人居。
⑥人类是追求极致享乐的物种。位于沙漠极度缺少水源的迪拜必须花费大量能源来淡化海水,因此这里的水比油贵,每种植一棵树的代价都要在3000美元以上。尤其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居然还在炎热缺水的沙漠里建造了一座巨型的室内滑雪场。“有限的地球资源与无限的奢侈欲望”业已成为人类与大自然最为根本性的矛盾!
⑦生物学史表明:一般说来,物种体量越大,其数量就越少。那些大型灵长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大型猛禽,其数量最多不过几十万,不可能达到数亿。然而对于人类物种而言,10万年前人类总共只有三万多人,1900年世界人口维持在16亿左右,2000年达到61亿,而现在地球上已有七十多亿人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数量从60亿到70亿仅仅用了10年!
⑧在地球38亿年的生命史中,高等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要么是地球冰期,要么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均遭遇不可克服的外在原因。唯独人类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智慧的物种很有可能仅仅是出自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灭绝。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毁灭地球生态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最终被埋葬的还是人类自己。
⑨一个正常生物物种本该享有的“物种寿期”一般都以“亿年”计(如恐龙存在了1.8亿年)。而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明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只不过才经历了1万年,若将一个物种的亿年发展历程比作一次“万里长征”,我们不过才走了“1里”,此种文明的“难以为继”就已初见端倪,更不要说后面还有“9999里”,我们真的能撑到底吗?
(选自《新华文摘》2020年第11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造成人类物种老化的原因。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任选一句)
①塑料的最大特点就是材质寿命特别长,“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逐级降解”。
②唯独人类这个地球有史以来最聪明智慧的物种很有可能仅仅是出自于自身原因而导致灭绝。
(3)小宁和爸爸去超市购物,家里有菜篮子,但爸爸嫌麻烦不想带,认为直接从超市买塑料袋装东西更方便。结合文中的知识,替他写一段话劝说爸爸。(100字以内)
【分析】本文从地球上唯独一种人类现象说起,介绍了造成人类物种老化的原因,呼吁人们重视人类物种老化危机。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题目筛选答题范围在文章的第③至⑦段,然后筛选各段内容“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不可化解的毒害物质与垃圾积累。这些毒害垃圾不能及时化解……微塑料污染业已成为可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等相提并论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在所有动物物种中唯独人类是追求极致贪婪的物种……能源耗尽,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宜人居”“人口数量从60亿到70亿仅仅用了10年”,最后概括归纳人类物种老化的原因为:人类活动产生大量不可化解的毒害物质与垃圾,造成环境危害;资源过度消耗,日趋匮乏;地球人口过度膨胀。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赏析能力。
①“逐级”是“一级接一级”的意思,说明塑料材质寿命之长,从侧面说明了降解过程之缓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仅仅”是“只”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导致人类灭绝的原因的唯一性,突出了人类是造成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具有警示意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劝说时要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结合文章第③段的中“细胞体内毒素的逐渐积累导致了细胞的老化”的理论,进行劝说即可。语气要委婉。如:爸爸:你听说过“细胞体内毒素的逐渐积累导致了细胞的老化”理论吗?塑料垃圾污染环境,降解缓慢,微塑料进入人体导致细胞老化,危害生命安全。人类是能改变生态环境和掌控地球未来环境走向的唯一物种,保护生态环境责无旁贷,为了我们的健康,可以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吗?
答案:
(1)人类活动产生大量不可化解的毒害物质与垃圾,造成环境危害;资源过度消耗,日趋匮乏;地球人口过度膨胀。
(2)①“逐级”是“一级接一级”的意思,表明塑料材质寿命之长,降解过程之缓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②“仅仅”是“只”的意思,说明导致人类灭绝的原因的唯一性,表现人类自身行为的危害,具有警示意味。
(3)示例:爸爸,塑料垃圾污染环境,降解缓慢,微塑料进入人体导致细胞老化,危害生命安全。人类是能改变生态环境和掌控地球未来环境走向的唯一物种,保护生态环境责无旁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还是用菜篮子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04 病句辨析及修改(解析版)-2022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搭配不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3 名句名篇默写(解析版)-2022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部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经典诗句默写,古代经典散文默写,现当代经典诗文默写,外国优秀诗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1 字音字形(解析版)-2022年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考点透析(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音,字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