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第十单元第1课时混合运算(一)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十单元第2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 第十单元第4课时综合实践-全家自驾游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二)《1格代表多个单位》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十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十 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组合作,回顾整理,巩固练习,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
博山区石炭坞小学
姓名
乔同涛
年级
三年级
单元主题
混合运算
课题
混合运算整理复习
课次
第 3 课时
课标依据
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知识的教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本单元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混合运算运算顺序以及用混合运算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解决生活中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系统有条理的梳理知识的能力。在认识和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学习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系统的梳理知识,归纳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离不开数字,离不开计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数字游戏。(出示三个数字:2、5、10)请同学们利用这三个数字加入+、—、×、÷、()、【】这些运算符号,组成混合运算题,看看同学们能组成多少道不通的混合运算题。现在请同学们马上在练习本上列式,要写出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运算顺序的算式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师:这些算式的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预设1:不一样。
预设2:运算顺序不一样,计算结果就不一样。
师:这些算式虽然数字相同,但因为运算符号不同,运算的顺序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把黑板上的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整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在每一组对应的算式后板书:从左到右、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师:还有很多同学写的算式没有展示在黑板上,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把你写的算式写到黑板上,看看属于哪种就写在哪列下边。(学生到黑板上写算式。)
师:我们一起当一下小老师,看看有出错的地方吗?
师:不错,这就是我们前几天学习过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运算符号和弄清楚运算顺序。
二、小组合作,回顾整理。
1.小组合作整理。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混合运算”这个朋友,能系统的整理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吗?(板书课题)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呢?
预设1:可以整理成知识串
预设2:整理成表格。
预设3:整理成知识树。
……
师:大家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整理吧。
(在组内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小组活动,整理单元知识点。)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给大家汇报一下?选取一名代表给大家展示你们组的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有不完善的我们一起来补充。
预设1:
师:哪个同学想补充一下?
预设2:
师:哪个同学想补充一下?
师:哪个同学想补充一下?
3.评价。
师:你最喜欢哪种整理方式,为什么?
预设1:最喜欢第二种,因为很有条理。
预设2:我最喜欢第三种,因为很漂亮。
……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方法都有同学喜欢,每个小组在我们全班同学的努力下补充完善了。现在想不想一起来跟着老师整理下知识点。
4.教师引导,回顾整理。
师:红领巾志愿者到福利院慰问小朋友,购物的情境,我们一起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有什么关系?在具体购物中体会了“单价Χ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并且脱式计算了混合运算题。这种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预设:在一道算式里,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师:接下来红领巾志愿者购买文具和食品礼物,我们知道了带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怎么计算?
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当中括号和小括号都出现在混合运算中时,应该怎么办?
预设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预设2: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师:整理出知识树后,是不是对之前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比赛,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我学会了吗?
师: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有小括号、中括号时,该按怎样的顺序运算?
预设一:在一道算式里,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能够同时进行乘或除法两步计算的,就可以同时完成乘或除法计算,使脱式过程更简洁。
预设二: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里的。
(同学们独立完成后,自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说清运算顺序,表达时要注意说话的完整性)
师:出错的同学来分析一下原因。
师:有了大家的提醒,相信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们一定会更加注意这些地方,避免出错。
用小游戏让学生混编运算题,既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老师又可以从学生编的题目中选出有特点的算式,对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在归纳、概括各部分知识时,不是太条理、系统化,在知识网络的建构与复习方法上重点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环节的练习,强化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订正、查缺补漏。
2.我会填。
买一副手套需要10元,王叔叔付了200元,找回20元。他共买了几副手套?
200÷10=20(副)
师: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错题本中的题,请认真读题,(这里停顿一会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你知道这道题错在哪里吗?
预设:手套的数量应该用手套的总价除以10,他用200除以10,200不是手套的总价,因为他又找回了20元钱,实际上花了180元。
师:同意他的分析吗?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他找错了总价,我们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认真分析问题,找准对应的量。
师:我们帮这位同学找到了出错的原因,你现在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
师: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数量关系式)
预设:总价÷单价=数量
师:(板书:单价、数量、总价)还可以怎样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预设: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出示课件)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你会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式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说出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都是通过分析问题,找到数量关系,再通过分析数量关系中的已知和未知,确定解题思路。所以说数量关系是在我们解决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指着板书)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在下面的学习环节你会表现的更出色!
3.课本习题练习。
师:观察情境图,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想一想,算式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题意,交流解答)
师:为什么要种植冬青和黄杨?
师: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植物。
四、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出示知识树,领着学生再次加深理解。)你觉得自己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呢?(在计算上多下功夫,做到认真仔细,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明确目标才能有所提高,老师期待每一位同学的进步。
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渗透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教育。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适时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所得,及时评价自己进行自查,明确改进方向。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达标检测,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2 比的化简精品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四 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