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 4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576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时分层作业 4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2年)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576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
展开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 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
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 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B [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缺水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
C [注意纵坐标表示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利用量”和“开发利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发程度越高说明水资源越紧缺,因此海河流域水资源最紧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引黄济津,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千米。因为相关河道污染严重,调水被迫改线,损失用水4 000多万立方米。近年来,我国每天污水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全国约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据此回答第3题。
3.此次调水并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 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 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④大量开采地下水 ⑤开挖入海新河⑥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迁走
A.①③B.②⑤⑥
C.③⑤D.①④⑥
A [想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状况,有效的措施是引长江水进入华北,但当地要注意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
读图,完成4~6题。
4.由图可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点是( )
A.工业节水B.生活节水
C.农业节水D.生态节水
5.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原因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为( )
A.漫灌B.滴灌
C.喷灌D.根灌
6.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中,不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改进灌溉技术B.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C.提高公民节水意识D.海水淡化
4.C 5.A 6.D [第4题,由图可知,我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4.6%,因此农业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点。第5题,漫灌由于渗漏和蒸发,灌溉效率比较低,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第6题,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B.修建水库
C.改进灌溉技术D.人工降雨
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的是( )
A.海水淡化B.开发水源
C.进行生态环境建设D.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7.C 8.A [第7题,开源是指开辟水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改进灌溉技术是属于节流措施。第8题,因为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太高,实施海水淡化不是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虚拟水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贫水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10.根据该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水国家应从富水国家直接进口水资源来弥补不足
B.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C.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生产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
D.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它仅指农产品中的含水量
9.D 10.B [第9题,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地下水流动更新的速度最慢,所以自净能力最差。第10题,注意阅读材料,明确“虚拟水”的含义即可判断出,开展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124亿立方米,2002年我国用水量为5 497亿立方米,不到全国的水资源总量的1/5,但缺水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1)试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
(2)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水资源危机对我国农业、城市生产和生活、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考察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因素以及对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污染严重。
(2)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的毁坏。
(3)危及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如农田受灾、人畜饮水困难;影响我国城市生产生活,如城市供水不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水体污染、河川断流、城市地面下沉、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耗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江苏B.山西
C.北京D.海南
13.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4.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C 13.A 14.C [第12题,“灰水足迹”比重越大,说明污染越严重。由图可知,北京“灰水足迹”比重大,污染重。第13题,图中显示“绿水足迹”海南远大于新疆,说明海南农业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远大于新疆,主要是因为海南年降水量大、气温高;海南面积远小于新疆,海南的耕地面积也比新疆少;新疆主要发展绿洲农业,不可能发展耗水量大的品种。第14题,跨流域调水和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不能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而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
15.(易错题)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D [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春旱严重;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和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缩减农田面积又不利于农业发展,所以必须采取新的节水措施,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点拨:B项降低农业用水总量可以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但不符合生产实际。]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现在饮用崂山水的人很少了。二十多年前进行的引黄济青工程,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但目前这个水是不够用的,必须有一些水源来补充。现在海水淡化、脱盐技术的发展足可以使海水变为纯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所以可以作为新的解决水源的方向。
(1)请说出青岛市的缺水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该市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海水淡化外,请你说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该市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3)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对青岛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相对较小,而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且发展速度快,水量相对不足。第(2)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可从开源和节流两大方面考虑。第(3)题,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都增大了青岛市可利用淡水的数量,从而缓解水资源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答案](1)资源型缺水。青岛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对水的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2)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集中、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全面建立水质监测系统,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3)增大了青岛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缓解了水资源供应不足产生的矛盾;缓解过度开采地下水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
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耕地占全国的比重
外流区
长江以南地区
80.4
53.5
35.2
长江以北地区
14.7
44.5
59.2
内流河地区
4.9
2
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后作业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标准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