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精品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精品精练,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六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共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二章四边形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则是矩形 B.若,则是正方形
C.若,则是菱形 D.若,则是正方形
2、如图,矩形中,,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2.5,则( )
A.8 B.10 C.12 D.14
3、如图,已知长方形,,分别是,上的点,,分别是,的中点,当点在上从点向点移动,而点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的长不变 D.线段的长先增大后变小
4、将图1所示的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得到图2,图2再对折后得到图3,沿图3中的虚线剪下并展开,所得的四边形是( )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梯形
5、一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它相邻外角的4倍,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
A.360° B.900° C.1440° D.1800°
6、六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共有( )
A.9 B.18 C.27 D.54
7、如图,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于点,于点,连接,,若,则下列结论:
①;
②;
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图中共有四对全等三角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每一个与之不相邻的内角
B.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
C.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只有一条
D.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9、陈师傅应客户要求加工4个长为4cm、宽为3cm的矩形零件.在交付客户之前,陈师傅需要对4个零件进行检测.根据零件的检测结果,下图中有可能不合格的零件是( )
A. B.
C. D.
10、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边AD的中点,过点E作EF⊥BD,EG⊥AC,点F,G为垂足,若AC=10,BD=24,则FG的长为( )
A. B.8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倍,则它的边数是_______.
2、在Rt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则的周长等于______.
3、矩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4 cm,则矩形的对角线长为_____.
4、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把AD分成5和7两部分,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平分∠BAD,若CE=4cm,AD=5cm,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___cm.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分别延长BA,DC到点E,H,使得BE=2AB,DH=2CD.连接EH,分别交AD,BC于点F,G.
(1)求证:AF=CG;
(2)连接BD交EH于点O,若EH⊥BD,则当线段AB与线段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BEDH是正方形?
2、如图,将△ABC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点B,点C均落在格点上.
(1)计算AC2+BC2的值等于_____;
(2)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以AB为一边的矩形,使该矩形的面积等于AC2+BC2,并简要说明画图方法(不要求证明)_____.
3、已知正方形与正方形,,.
(1)如图1,若点和点重合,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连接、、,将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记作,则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2,若点与点重合,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连接、、,将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记作,则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3,若将正方形沿正方形的边所在直线平移,使得点、在线段上(点不与点重合、点不与点重合),连接、、,设,将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记作,则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4,若将正方形沿正方形的边所在直线平移,使得点、在的延长线上,连接、、,设,将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记作,则 (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
4、背景资料:在已知所在平面上求一点P,使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个问题是法国数学家费马1640年前后向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提出的,所求的点被人们称为“费马点”.如图1,当三个内角均小于120°时,费马点P在内部,当时,则取得最小值.
(1)如图2,等边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求的度数,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绕顶点A旋转到处,此时这样就可以利用旋转变换,将三条线段、、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_______;
知识生成:怎样找三个内角均小于120°的三角形的费马点呢?为此我们只要以三角形一边在外侧作等边三角形并连接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与的另一顶点,则连线通过三角形内部的费马点.请同学们探索以下问题.
(2)如图3,三个内角均小于120°,在外侧作等边三角形,连接,求证:过的费马点.
(3)如图4,在中,,,,点P为的费马点,连接、、,求的值.
(4)如图5,在正方形中,点E为内部任意一点,连接、、,且边长;求的最小值.
5、若直线分别交轴、轴于A、C两点,点P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轴,B为垂足,且S△ABC= 6
(1)求点B和P的坐标;
(2)点D是直线AP上一点,△ABD是直角三角形,求点D坐标;
(3)请问坐标平面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Q、C、P、B为顶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解析】
【分析】
由菱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得出选项、、错误,正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中,,
四边形是矩形,选项符合题意;
中,,
四边形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选项不符合题意;
中,,
四边形是矩形,不一定是菱形,选项不符合题意;
中,,
四边形是菱形,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判定方法、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熟练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C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可得∠DBE =∠CBD,AD∥BC,AD=BC,AB⊥AD,从而得到∠BDE=∠DBE,进而得到BE=DE,再由的面积是22.5,可得,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DBE =∠CBD,AD∥BC,AD=BC,AB⊥AD,
∴∠BDE=∠CBD,
∴∠BDE=∠DBE,
∴BE=DE,
∵的面积是22.5,,
∴ ,解得: ,
∴,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分析】
因为R不动,所以AR不变.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AR,因此线段EF的长不变.
【详解】
解:连接.
、分别是、的中点,
为的中位线,
,为定值.
线段的长不改变.
故选:.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要三角形的边AR不变,则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就不变.
4、B
【解析】
【分析】
根据操作过程可还原展开后的纸片形状,并判断其属于什么图形.
【详解】
展得到的图形如上图,
由操作过程可知:AB=CD,BC=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四边形ABCD为菱形,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判定,拥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C
【解析】
【分析】
设每一个外角都为x,则相邻的内角为4x,然后根据“邻补角和为180°”列方程求得外角的大小,然后再根据多边形外角和定理求得多边形边数,最后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设每一个外角都为x,则相邻的内角为4x,
由题意得,4x+x=180°,
解得:x=36°,
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360°÷36°=10,
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10,
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180=144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相邻外角的关系、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内角和等知识点,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A
【解析】
【分析】
n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为:(n≥3,且n为整数),由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六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9.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n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为:(n≥3,且n为整数).
7、B
【解析】
【分析】
由DE=BF以及DF=BE,可证明Rt△DCF≌Rt△BAE,由FC=EA,以及双垂直可证,四边形CFAE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证明②③正确.
【详解】
解:,
,
在和中,
,
,
,(故①正确);
于点,于点,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故②正确);
,
,
,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③正确);
由以上可得出:,,,
,,,等.(故④错误),
故正确的有3个,
故选:.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得出是解题关键.
8、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每一个与之不相邻的内角,正确,
∴A不符合题意;
∵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都是36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正确,
∴B不符合题意;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三条,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只有一条,错误,
∴C符合题意;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正确,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准确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
【分析】
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
【详解】
∵A满足的条件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A合格,不符合题意;
∵B满足的条件是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合格,不符合题意;
∵C满足的条件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无法判定,C不合格,符合题意;
∵D满足的条件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合格,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定理,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0、A
【解析】
【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得出OA=OC=5,OB=OD=12,AC⊥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13,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E=6.5,证出四边形EFOG是矩形,得到EO=GF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连接OE,
∵四边形ABCD是菱形,
∴OA=OC=5,OB=OD=12,AC⊥BD,
在Rt△AOD中,AD==13,
又∵E是边AD的中点,
∴OE=AD=×13=6.5,
∵EF⊥BD,EG⊥AC,AC⊥BD,
∴∠EFO=90°,∠EGO=90°,∠GOF=90°,
∴四边形EFOG为矩形,
∴FG=OE=6.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以及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根据题意得,(n−2)•180°=2×360°,
解得n=6.
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6.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需要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2、##
【解析】
【分析】
过点作,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中位线的性质求得,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继而求得的周长.
【详解】
解:如图,过点作
在Rt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为的中点,
又为的中点,则
在中,
的周长等于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线合一,中位线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5cm
【解析】
略
4、34或38##38或34
【解析】
【分析】
由平行四边形ABCD推出∠AEB=∠CBE,由已知得到∠ABE=∠CBE,推出AB=AE,分两种情况(1)当AE=5时,求出AB的长;(2)当AE=7时,求出AB的长,进一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详解】
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AD∥BC,
∴∠AEB=∠CBE,
∵BE平分∠ABC,
∴∠ABE=∠CBE,
∴∠ABE=∠AEB,
∴AB=AE,
(1)当AE=5时,AB=5,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5+5+7)=34;
(2)当AE=7时,AB=7,
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5+7+7)=38;
故答案为:34或3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等知识点,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E=AB.用的数学思想是分类讨论思想.
5、28
【解析】
【分析】
只要证明AD=DE=5cm,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5cm,CD=AB,
∴∠EAB=∠AED,
∵∠EAB=∠EAD,
∴∠DEA=∠DAE,
∴AD=DE=5cm,
∵EC=4cm,
∴AB=DC=9cm,
∴四边形ABCD的周长=2(5+9)=28(cm),
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三、解答题
1、 (1)见解析
(2)当AD=AB时,四边形BEDH是正方形
【解析】
【分析】
(1)要证明AF=CG,只要证明△EAF≌△HCG即可;
(2)利用已知可得四边形BEDH是菱形,所以当AE2+DE2=AD2时,∠BED=90°,四边形BEDH是正方形.
(1)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BAD=∠BCD,
∴∠AEF=∠CHG,
∵BE=2AB,DH=2CD,
∴BE=DH,
∴BE-AB=DH-DC,
∴AE=CH,
∴∠BAD+∠EAF=180°,∠BCD+∠GCH=180°,
∴∠EAF=∠GCH,
∴△EAF≌△HCG(ASA),
∴AF=CG;
(2)
解:当AD=AB时,四边形BEDH是正方形;
理由:∵BE∥DH,BE=DH,
∴四边形EBHD是平行四边形,
∵EH⊥BD,
∴四边形EBHD是菱形,
∴ED=EB=2AB,
当AE2+DE2=AD2时,则∠BED=90°,
∴四边形BEDH是正方形,即AB2+(2AB)2=AD2,
∴AD=AB,
∴当AD=AB时,四边形BEDH是正方形.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图形分析并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 11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2)首先分别以AC、BC、AB为一边作正方形ACED,正方形BCNM,正方形ABHF;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AC2+BC2=()2+32=11;
故答案为:11;
(2)分别以AC、BC、AB为一边作正方形ACED,正方形BCNM,正方形ABHF;
延长DE交MN于点Q,连接QC,平移QC至AG,BP位置,直线GP分别交AF,BH于点T,S,则四边形ABST即为所求,如图,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无刻度直尺作图,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以及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 (1)
(2)
(3)
(4)
4、 (1)150°;
(2)见详解;
(3);
(4).
【解析】
【分析】
(1)根据旋转性质得出≌,得出∠BAP=∠CAP′,∠APB=∠AP′C,AP=AP′=3,BP=CP′=4,根据△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出∠BAC=60°,可证△APP′为等边三角形,PP′=AP=3,∠AP′P=60°,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得出△PP′C是直角三角形,∠PP′C=90°,可求∠AP′C=∠APP+∠PPC=60°+90°=150°即可;
(2)将△APB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P′,连结PP′,根据△APB≌△AB′P′,AP=AP′,PB=PB′,AB=AB′,根据∠PAP′=∠BAB′=60°,△APP′和△ABB′均为等边三角形,得出PP′=AP,根据,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点C,点P,点P′,点B′四点共线时,最小=CB′,点P在CB′上即可;
(3)将△APB逆时针旋转60°,得到△AP′B′,连结BB′,PP′,得出△APB≌△AP′B′,可证△APP′和△ABB′均为等边三角形,得出PP′=AP,BB′=AB,∠ABB′=60°,根据,可得点C,点P,点P′,点B′四点共线时,最小=CB′,利用30°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AB=2AC=2,根据勾股定理BC=,可求BB′=AB=2,根据∠CBB′=∠ABC+∠ABB′=30°+60°=90°,在Rt△CBB′中,B′C=即可;
(4)将△BCE逆时针旋转60°得到△CE′B′,连结EE′,BB′,过点B′作B′F⊥AB,交AB延长线于F,得出△BCE≌△CE′B′,BE=B′E′,CE=CE′,CB=CB′,可证△ECE′与△BCB′均为等边三角形,得出EE′=EC,BB′=BC,∠B′BC=60°,,得出点C,点E,点E′,点B′四点共线时,最小=AB′,根据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得出AB=BC=2,∠ABC=90°,可求∠FBB′=180°-∠ABC-∠CBB′=180°-90°-60°=30°,根据30°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BF=,勾股定理BF=,可求AF=AB+BF=2+,再根据勾股定理AB′=即可.
(1)
解:连结PP′,
∵≌,
∴∠BAP=∠CAP′,∠APB=∠AP′C,AP=AP′=3,BP=CP′=4,
∵△ABC为等边三角形,
∴∠BAC=60°
∴∠PAP′=∠PAC+∠CAP′=∠PAC+∠BAP=60°,
∴△APP′为等边三角形,
,∴PP′=AP=3,∠AP′P=60°,
在△P′PC中,PC=5,
,
∴△PP′C是直角三角形,∠PP′C=90°,
∴∠AP′C=∠APP+∠PPC=60°+90°=150°,
∴∠APB=∠AP′C=150°,
故答案为150°;
(2)
证明:将△APB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P′,连结PP′,
∵△APB≌△AB′P′,
∴AP=AP′,PB=PB′,AB=AB′,
∵∠PAP′=∠BAB′=60°,
∴△APP′和△ABB′均为等边三角形,
∴PP′=AP,
∵,
∴点C,点P,点P′,点B′四点共线时,最小=CB′,
∴点P在CB′上,
∴过的费马点.
(3)
解:将△APB逆时针旋转60°,得到△AP′B′,连结BB′,PP′,
∴△APB≌△AP′B′,
∴AP′=AP,AB′=AB,
∵∠PAP′=∠BAB′=60°,
∴△APP′和△ABB′均为等边三角形,
∴PP′=AP,BB′=AB,∠ABB′=60°,
∵
∴点C,点P,点P′,点B′四点共线时,最小=CB′,
∵,,,
∴AB=2AC=2,根据勾股定理BC=
∴BB′=AB=2,
∵∠CBB′=∠ABC+∠ABB′=30°+60°=90°,
∴在Rt△CBB′中,B′C=
∴最小=CB′=;
(4)
解:将△BCE逆时针旋转60°得到△CE′B′,连结EE′,BB′,过点B′作B′F⊥AB,交AB延长线于F,
∴△BCE≌△CE′B′,
∴BE=B′E′,CE=CE′,CB=CB′,
∵∠ECE′=∠BCB′=60°,
∴△ECE′与△BCB′均为等边三角形,
∴EE′=EC,BB′=BC,∠B′BC=60°,
∵,
∴点C,点E,点E′,点B′四点共线时,最小=AB′,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2,∠ABC=90°,
∴∠FBB′=180°-∠ABC-∠CBB′=180°-90°-60°=30°,
∵B′F⊥AF,
∴BF=,BF=,
∴AF=AB+BF=2+,
∴AB′=,
∴最小=AB′=.
【点睛】
本题考查图形旋转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四点共线,正方形性质,30°直角三角形性质,掌握图形旋转性质,等边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四点共线,正方形性质,30°直角三角形性质是解题关键.
5、 (1)B(2,0),P(2,3)
(2)(2,3)或(,)
(3)(0,5)或(0,-1)或(4,1)
【解析】
【分析】
(1)设B(x,0),则P(x,x+2),由S△ABC=6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得到点B和点P的坐标;
(2)当点D与点P重合时,△ABD是直角三角形;当点D与点P不重合时,过点C作CE⊥AP,先求出直线CE的解析式,再由直线BD∥CE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且与y=x+2联立方程组,求出点D的坐标;
(3)画出图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三种情况得出点Q坐标.
(1)
解:如图1,设B(x,0),则P(x,x+2),
对于y=x+2,当y=0时,由x+2=0,得,x=-4;当x=0时,y=2,
∴A(-4,0),C(0,2),
∵点P在第一象限,且S△ABC=6,
∴×2(x+4)=6,
解得x=2,
∴B(2,0),P(2,3).
(2)
如图1,点D与点P重合,此时∠ABD=∠ABP=90°,
∴△ABD是直角三角形,
此时D(2,3);
如图2,点D在线段AP上,∠ADB=90°,
此时△ABD是直角三角形,作CE⊥AP,交x轴于点E,
则∠ACE=∠ADB=90°,
∴BD∥CE,AC=,
设E(m,0),
由AE•OC=AC•CE=S△ACE,得AE•OC=AC•CE,
∴2(m+4)=CE,
∴CE=(m+4),
∵∠COE=90°,
∴OE2+OC2=CE2,
∴m2+22=(m+4)]2,
整理得,m2-2m+1=0,
解得,m1=m2=1,
∴E(1,0);
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kx+2,则k+2=0,
解得,k=-2,
∴y=-2x+2;
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n,则-2×2+n=0,
解得,n=4,
∴y=-2x+4,
由,得:,
∴D(,);
由图象可知,当点D在PA的延长线上,或点D在AP的延长线上,则△ABD不能是直角三角形,
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是(2,3)或(,);
(3)
存在.如图,
当四边形CQBP是平行四边形时,
此时,CQ=PB=3,
∴Q(0,-1);
当四边形CQ1PB是平行四边形时,
此时,CQ1=PB=3,
∴Q1(0,5);
当四边形CPQ2B是平行四边形时,
此时,CP∥BQ2且CB∥PQ2,
∴Q2(4,1);
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0,5)或(0,-1)或(4,1).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在解第(2)题、第(3)题时,应进行分类讨论,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结果,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属于考试压轴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练习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中,DE平分,,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测评,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堂检测,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