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语文统编五四版七年级下册(2018)整册学案学案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8 木兰诗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018)8 木兰诗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助学资讯,字词句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情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品读重点诗句的基础上多角度、立体地赏析人物形象,提高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学习
重点
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3.学习木兰这位巾帼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
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法
指导
朗读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文体知识
乐府 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二、字词句积累
1.字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燕山(yān)
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策勋(xūn)
霍霍(huò) 阿姊(zǐ) 云鬓(bìn)
2.词义
(1)成语
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用于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2)古今异义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②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旋转。)
③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④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3)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粘贴)
(4)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5)词类活用
①愿为市鞍马(名词做动词,买)
②策勋十二转(名词做动词,登记)
③当窗理云鬓(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的)
3.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2)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为”后面省略宾语“此”)
整体感知
1.听朗读,弄清诗歌的朗读节奏。
【示例】
(1)“二一二”节奏:
唧 唧/ 复 /唧 唧 昨 夜/ 见/ 军 帖
可 汗/ 大/ 点 兵 万 里/ 赴/ 戎 机
归 来/ 见/ 天 子 天 子/ 坐/ 明 堂
(2)“二三”节奏:
不 闻/ 机 杼 声 唯 闻/ 女 叹 息
问 女/ 何 所 思 问 女/ 何 所 忆
愿 为/ 市 鞍 马 从 此/ 替 爷 征
(3)“二二一”节奏:
将 军/ 百 战/ 死 壮 士/ 十 年/ 归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特别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译)
①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忽然间)织布机的声音听不见了,只听到木兰姑娘在叹息。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便代替父亲去出征。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多年后胜利归来。
⑤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我像云那样的鬓发,照着镜子在我额头上贴上花黄。
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⑦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3.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三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4):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5~7):辞官还乡。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深层探究
1.再读课文,讨论: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小结:花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奇女子。
2.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
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3.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详写的内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
略写的内容:出征前的准备及多年的征战内容。
4.从内容详略的安排来看,诗歌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诗歌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语言赏析
1.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及马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表现了木兰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
教师随笔:
关于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我们理解互文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理解。
3.文中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还有哪些?找出来并说说其意思。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抓住北方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肃杀气氛和军中生活的艰苦,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后两句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极言战争时间之长、战况之烈,更突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5.“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渲染木兰归家时的喜庆气氛,也表现了家人的喜悦。
6.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比喻。以双兔为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令人回味。“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探究写法
1.民歌风格。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写法。语言生动质朴,极少雕饰斧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流传千百年,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口语。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姿致谐适的排比。排比如“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等句子,渲染了木兰从军准备工作的繁忙与有条不紊,表达了木兰的乐观精神。还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如最后四句,体现了作者对女英雄的赞美之意。还有非常工整的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北方的苦寒,极言战地生活的艰辛,用环境来烘托木兰勇敢顽强的性格。
2.详略得当。
本文是一首叙事诗,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较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多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较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仅使行文富有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而且能更好地刻画人物。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这首诗通过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
学
板
书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那么,除了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军事统帅,她当是第一位巾帼英雄。
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她统帅“娘子军”,为大唐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梁红玉,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秋瑾,孙中山赞她:“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对她的评价也很高:“秋瑾攻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还有武则天、佘太君、杨门诸位女将等等。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节奏感强,音韵和谐,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诗方法,读出不同情节所表现出的情绪变化。朗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听读——自读——速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排比、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境界,理解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为保证理解的准确和深入,除关注写了什么,更关注怎样写及为什么这样写。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品读重点诗句的基础上多角度、立体地赏析人物形象,提高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方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过关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流程,达标测评,自主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提示,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