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171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题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171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练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2.2 城镇化练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综合测试 试卷 9 次下载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 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练习题 试卷 2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测试题
展开2.3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单选题
1.海南省西岛渔村充分利用当地珊瑚资源,就地取材,建造民居,“珊瑚石古屋”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该民居位于我国( )
A.华南沿海文化区 B.江南水乡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 D.四川盆地文化区
2.从北到南,我国居民住宅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暖房从有到无以及南方干栏式建筑的出现,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
①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②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③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④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石库门建筑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与欧洲联体式住宅相结合。它体现了不同文化的( )
A.整合 B.分化 C.同化 D.替代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完成下列小题。
4.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食物便于保存
C.当地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5.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6.关于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方面
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比例关系
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会发生改变
7.下图是哪个世界文化圈的典型建筑
A.东亚文化圈 B.伊斯兰文化圈
C.南亚文化圈 D.东南亚文化圈
8.位于我国温带荒漠和半荒漠地区,以优质棉花和甘甜的瓜果著称的文化区是
A.青藏高原文化 B.云贵高原文化
C.东北黑土文化 D.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9.在中国地域文化区中,以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豪放的那达慕节庆为特色的文化区是
A.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 B.内蒙古草原文化区
C.青藏高原文化区 D.黄土高原文化区
二、综合题
10.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幅景观图中,A景观位于我国的 方,B景观则位于我国的 方。
(2)A、B景观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风俗习惯 B.气候条件
C.生产活动 D.地表形态
(3)简析A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参考答案
1.A
【详解】珊瑚分布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并且材料显示该地为海南岛,当地居民利用珊瑚资源,就地取材,建造民居,所以该民居位于我国华南沿海文化区。故选A。
2.B
【详解】我国从北向南,纬度越来越低,光照增强,热量越来越丰富,①错误、②正确;我国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降水量从南向北减少,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3.A
【详解】由材料可知,石库门建筑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与欧洲联体式住宅相结合,这体现了中国江南文化与欧洲文化的整合,而分化、同化、替代,与整合不同,故选A。
4.A 5.A
【分析】4.湖南的西南面是云贵高原,又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与太平洋暖湿气流相抗衡之地,年均降水量达13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气候多雨潮湿,辣椒可以驱寒除湿,湖南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A项正确。重油重辣是适应当地气候和迎合人们饮食习惯的结果,并不是为了便于长期保存,B项错误。当地并不缺盐,C项错误。辣椒原料丰富不是其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
5.依据材料,当地人穿“木鞋”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说明地域文化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A项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B项错误。地域文化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C项错误。D选项阐述内容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既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有人文环境的影响。C正确。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不只存在于物质方面,A错。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没有成比例关系,B错。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
7.C
【详解】图片反映的是印度泰姬陵的建筑景观,其位于印度,因此属于南亚文化圈,C正确。故选C。
8.D
【详解】青藏高原文化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主要不生产棉花和甘甜的瓜果,A错误。云贵高原文化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B错误。东北黑土文化并非分布于荒漠地区,C错误。新疆荒漠绿洲文化主要分布于温带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同时该地盛产棉花和瓜果,D正确。故选D。
9.B
【详解】马头琴、那达慕节为蒙古族的特有乐器和节日,因此以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豪放的那达慕节庆为特色的文化区是内蒙古草原文化区,B项正确。
10.(1)南北
(2)B
(3)其建筑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高脚”形式适应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筑材料多以竹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详解】(1)从题干中可获取以下信息,A景观为竹楼,应位于我国南方湿热地区,竹楼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侵袭等;B景观为我国北方的窑洞,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适应当地夏热冬寒的气候特点。
(2)造成这样两种建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南方气候湿热,建筑具有通风散热的特点;北方地区,冬夏温差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建筑热点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竹楼,应位于我国南方湿热地区,主要位于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竹楼呈高脚形式,主要是适应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筑材料多以竹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当堂检测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核心素养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巩固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