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
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3)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
3.区域协调发展:是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利益群体,通过目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2.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
3.区域之间的协作是最终实现两个区域间发展水平完全一致。( )
4.我国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不大。( )
5.下列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
B.可促进环黄海经济区发展
C.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
D.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
提示:1.× 早期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则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2.×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
3.× 区域之间的协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并非是实现两个区域间发展水平完全一致。
4.× 我国东西部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发展动力,从而实现了双赢,推动了区域共同发展。
5.B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
材料一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具体内容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材料二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问题1 (综合思维)由材料一可知,早期区域协调发展所涵盖的范围主要是哪些方面?
提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问题2 (综合思维)由材料二可知,目前区域协调发展涵盖了哪些内容?
提示:涵盖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
问题3 (综合思维)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分别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哪种协作发展?
提示:分别是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和区域内部统筹发展。
[归纳提升]
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2.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下列关于区域协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协调发展即区域协调发展
B.区域协调发展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缩小地区差距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部分
D.区域协调发展即区域之间的协作
C [协调发展涵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故A项错。早期的区域协调发展主要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则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故B项错。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包括: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资源环境代价,故C项对。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故D项错。因此答案选C项。]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2019年1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问题1 (综合思维)说明京津冀一体化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
提示: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问题2 (综合思维)简述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意义。
提示:缓解北京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问题3 (综合思维)分析解决京津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归纳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经济联系示意图
(1)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2)功能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①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②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③河北: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3)空间布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①“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对象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②“双城”是指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
③“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④“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⑤“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4)重点领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
2.下图为京津冀产业联系图。据此完成(1)~(3)题。
(1)京、津、冀各自优势产业对应正确的是( )
①采掘业、重加工工业 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③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2)甲箭头代表的含义是( )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C.信息和资金支持
D.资源、劳动力以及初级产品
(3)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③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④大气环境治理、改进区域的生态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B (2)B (3)A [第(1)题,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优势产业应是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先进服务业;天津作为直辖市,优势产业为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河北优势产业为采掘业、重加工工业。第(2)题,区域要素流动中,从北京流向河北、天津的应是产业技术、信息、资金;从河北流向北京、天津的应是劳动力、农产品、资源;天津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比河北高,甲从天津流向北京应是工业产品,即工业最终产品与高技术产品。第(3)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大气环境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②③④均正确。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①错误。]
题组1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1.C 2.D 3.D [第1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区域的划分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故C项正确。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与1月份0°等温线和800 mm年降水量线相一致,有指标依据,故A项错误。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故D项错误。第2题,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第3题,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
题组2 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下图为京津冀一体化区位优势图。据此完成4~5题。
4.京津冀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的流动( )
A.资金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B.资源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C.技术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D.资金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5.京津冀一体化 ( )
A.使三大区域人口集中度增加
B.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
C.分散河北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
D.突出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
4.D 5.B [第4题,由图可知,北京具有知识优势,河北具有资源优势,天津具有加工优势,因此资源应由河北流向京津两区域,技术应由北京流向河北、天津两区域,京津地区较河北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应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故D项正确。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京津一体化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分散了北京的人口和交通压力,突出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职能。故B项正确。]
教材P88~89活动:
提示:1.①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②京津冀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重点领域: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措施:①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②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③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④以交通一体化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3.区域内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强化北京核心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缩小河北与京津差距,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区域整体:打造以北京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和相关资料,说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综合思维)
2.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实践力)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
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
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生态
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综合开发与整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高中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联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单元活动 分析区域联系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分析区域联系的一般步骤,区域联系分析的主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教案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