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理解题——分析到位,夯实基本题型教案
展开任务突破练16 理解题——分析到位,夯实基本题型
一、(2021·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西南。②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又以“岂能”反问,带出未至的“轮台”,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惜别之景跃然纸上,悲情切切,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也显示出诗人的英雄豪气,将本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D.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
2.(对点题)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2021·河北张家口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西亭子言怀①
张 谓
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大历年间诗人任潭州刺史时。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水声知浅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4.(对点题)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三、(2021·河北张家口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重题(其一)
白居易
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
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
已许虎溪①云里卧,不争龙尾道②前行。
从兹耳界应清净,免见啾啾毁誉声。
注①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此溪。②龙尾道:唐代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前的甬道。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因疲于世务而息影山林的人生选择,感情的喜恶对比鲜明。
B.颔联追溯归隐缘由:年轻时就有强烈的归隐之志,上了年纪后,此志更加坚定。
C.尾联是展望未来生活,认为从此就耳根清净,不会再听到对自己的赞扬或诋毁。
D.全诗格律谨严,用词精当,情感的表达比较直白,语言呈现出较为平易的风格。
6.(对点题)诗的颈联写到虎溪和龙尾道两个地名,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2021·山东烟台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送相里造①入京
李 颀②
子月过秦正,寒云覆洛城。
嗟君未得志,犹作苦辛行。
暖酒嫌衣薄,瞻风候雨晴。
春官含笑待,驱马速前程。
注①相里造:曾任河南少尹,赠礼部侍郎。②李颀:祖籍为赵郡(今河北赵县),开元二十三年登进士第,中年后,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归隐于颍阳(今河南登封)之东川别业。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简单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点明当时寒冷的天气,为下文作铺垫。
B.颔联借友人之口发出慨叹,表达相里造对诗人辛苦漂泊却仕途不顺的深切同情。
C.颈联中,“嫌衣薄”照应“寒云”,既交代了喝酒的缘由,又暗示了友人的境遇。
D.尾联中,“春官”为礼部的别称,“前程”语带双关,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8.(对点题)请根据诗歌内容,简析诗人的感情变化。
五、(2021·河南郑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万事依然如旧,反衬岁月流逝之多,蕴含着强烈的伤感与无奈。
B.“邑人”句通过写乡人对诗人头发已白的慨叹,表现诗人对年老的哀伤。
C.“庭树”句借景抒情,借庭树萌生新枝之景,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
D.颈联写故人凋零,既阐发了首联的人生感慨,又为尾联抒情作铺垫。
10.(对点题)本诗尾联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六、(2021·河南洛阳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二)①
苏 轼
江上同舟②诗满箧,郑西分马③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注①此诗作于苏轼任陕西凤翔府签判期间,当时苏辙(字子由)留在汴京。②江上同舟:指三年前兄弟二人经水路至汴京的那一段生活。③郑西分马:嘉祐六年苏轼离京赴凤翔上任,苏辙送抵郑州而别。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同舟吟诗之乐,歧路泪别之痛,悲喜反差中尽显兄弟情深。
B.诗人官场不得志,自觉难仕进愧负文武才华,欲退隐羞对家乡亲朋。
C.正值三秋,微雪早降,触发兴感,诗人不禁惊叹时光飞逝、人生垂暮。
D.全诗以“怀子由弟”贯串,追古抚今遥想,记事、抒情、写人融为一体。
12.(对点题)同为“怀子由”之作,本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情感基调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任务突破练16 理解题——分析到位,夯实基本题型
1.B 解析 B项,“悲情切切”赏析有误。“击胡”即点明此次西行的使命,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不同,无凄凄惨惨的离别之情,而是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
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3.C 解析 C项,“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理解有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4.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5.B 解析 B项,“年轻时就有强烈的归隐之志”理解有误。原句是“薄有”,也就是年轻时虽有归隐之志,但并不强烈。
6.①虎溪是东林寺前的小溪,象征着隐居生活;龙尾道是京城的甬道,代指朝堂或宫禁。②诗人用“已许”表明心迹,表示已经决定归隐山林;用“不争”表达远离官场的选择。③虎溪和龙尾道十分形象地突出了两种生活状态,凸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7.B 解析 B项,由“嗟君”二字可以看出,颔联是诗人对友人发出的慨叹。
8.①以寒云覆城来喻指友人仕途不顺、辛苦奔波的境遇,表达出对友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和诗人的苦闷心情;②以“暖酒”和“候雨晴”来劝勉友人在“衣薄”和风雨的不利中看到希望,诗人的心情有所好转,情感基调由低沉向明丽过渡;③以“春官含笑待”和“驱马速前程”祝愿友人此去京城受到重用,前程似锦,诗人心情振奋,精神昂扬。
9.C 解析 C项,“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理解有误。“庭树”句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庭树的生机勃发反衬诗人的衰颓之态和衰老之悲。
10.刘长卿诗尾联:①对自己年老的感伤;②对故人寥落、相聚稀疏的惆怅。
刘禹锡诗颈联:①多年被贬、人生困顿的哀伤;②不沉沦于生命困境的豁达乐观(对新事物蓬勃发展的喜悦)。
11.C 解析 C项,“惊叹时光飞逝、人生垂暮”理解有误。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见秋雪而惊叹时光飞逝、一年将尽,没有“人生垂暮”之感。
12.相同点:两者的情感基调中都有感伤的一面。本诗蕴含对往事的怀思、天各一方的孤寂、对弟弟的想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喟以及对功业无成的惭愧,情味虽复杂,但皆属感伤低沉的基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对月怀人,怅惋月圆人不圆,情感基调也是感伤的。
不同点:不同于本诗的通篇感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以理结情,由怅恨进而表达彻悟离合的旷达和天涯共情的祝愿,情感基调转为开朗。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4__论证分析题型+例题分析教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4__论证分析题型+例题分析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常用的六种论证方法,论述类文本的四大论证结构,真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3——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 例题分析(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3——内容理解与分析(题型) 例题分析(含答案)
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分析评价——立足文本,有理有据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题--分析评价——立足文本,有理有据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