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含解析
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008 ml·L-1·s-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2020年山东高考模拟)已知反应2NO(g)+2H2(g)N2(g)+2H2O(g) ΔH=-752 kJ·mol-1的反应机理如下:①2NO(g)N2O2(g)(快) ②N2O2(g)+H2(g)N2O(g)+H2O(g)(慢)③N2O(g)+H2(g)N2(g)+H2O(g)(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B.②中N2O2与H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N2O2和N2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1.C 解析 ①为快反应,反应瞬间达到平衡;②为慢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长,因此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A项正确;②反应为慢反应,反应慢说明反应的活化能大,物质微粒发生碰撞,许多碰撞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碰撞仅部分有效,B项正确;反应过程中N2O2和N2O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C项错误;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D项正确。2.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 ΔH<0。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t2、t3、t5时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C.t5时增大了压强 D.该反应最初是从逆反应开始的2.A 解析 t2时反应速率加快,而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A项正确;t3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降低,若降低温度,则平衡正向移动,而图像表示的是平衡逆向移动,故t3时改变的条件应为减小压强,B项错误;t5时若增大了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平衡正向移动,而图像表示的是平衡逆向移动,故t5时改变的条件应为升高温度,C项错误;该反应的最初v逆=0,说明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的,D项错误。3.某化学反应2X(g)Y(g)+Z(g)分别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的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浓度 温度 01020304050601800 ℃1.00.800.670.570.500.500.502800 ℃1.00.600.500.500.500.500.503800 ℃c0.920.750.630.600.600.604820 ℃1.00.400.250.200.200.200.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0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前10 min,实验4的平均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3.C 解析 温度相同下,实验3达到平衡时,X的浓度大于实验1的,说明X的起始浓度大于1.0 mol·L-1,A项正确;实验2和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但实验2所需时间短,说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B项正确;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实验3在40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实验2在20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实验2比实验3先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实验4和实验1在10 min时都未达到平衡状态,在前10 min内,实验1中v(X)=0.02 mol·L-1·min-1,实验4中v(X)=0.06 mol·L-1·min-1,D项正确。4.一定条件下,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ΔH=-a kJ·mol-1 (a>0)在5 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10 s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0 mo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 s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8 mol·L-1·s-1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6v正(O2)=5v逆(H2O)C.10 s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1a kJD.10 s时,H2O的反应速率为0.012 mol·L-1·s-14.D 解析 10 s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0 mol,由此可知NH3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40 mol,所以10 s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0.008 mol·L-1·s-1,故A项正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O2)=v逆(O2),6v逆(O2)=5v逆(H2O),所以6v正(O2)=5v逆(H2O),故B项正确;10 s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0 mol,所以10 s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1a kJ,故C项正确;10 s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0 mol,10 s内,H2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s-1=0.012 mol·L-1·s-1,由于10 s时,H2O的浓度较小,此时H2O的瞬时反应速率小于1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H2O的瞬时反应速率小于0.012 mol·L-1·s-1,故D项不正确。5.已知反应4FeS2+11O22Fe2O3+8S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常选用单位时间内 (填化学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2)当生成SO2的速率为0.64 mol·L-1·s-1时,氧气减少的速率为 。 (3)若测得4 s后O2的浓度为2.8 mol·L-1,该时间段内SO2的生成速率为0.4 mol·L-1·s-1,则开始时氧气的浓度为 。 5.(1)SO2或O2 (2)0.88 mol·L-1·s-1 (3)5.0 mol·L-1解析 (2)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氧气减少的速率为0.64 mol·L-1·s-1×=0.88 mol·L-1·s-1。(3)4 s内SO2的生成速率为0.4 mol·L-1·s-1,则用O2表示的速率为0.4 mol·L-1·s-1×=0.55 mol·L-1·s-1,O2的变化浓度为0.55 mol·L-1·s-1×4 s=2.2 mol·L-1,开始时O2的浓度为2.8 mol·L-1+2.2 mol·L-1=5.0 mol·L-1。6.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600 ℃时,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行至10 min和20 min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前10 min内正反应速率逐渐 ;前15 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图中反应过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 。 (4)根据图示判断,1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下同);20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 d.增加O2的物质的量6. (1)减小 (2)减小;1.33×10-3 mol·L-1·min-1(3)15~20 min,25~30 min (4)ab;d解析 (2)前10 min内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SO2和O2的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前15 min内用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33×10-3 mol·L-1·min-1。(3)反应过程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段,即15~20 min和25~30 min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10~15 min内三条曲线的斜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速率突然加快,其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的变化是O2 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2、SO3的物质的量随之发生变化。7.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增大压强,可以使NO和CO完全转化为无污染的N2和CO2,而消除污染C.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D.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7.D 解析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项错误;增大压强,可以使NO和CO的反应正向进行,但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无法反应完全,B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项错误;使用高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的概率,使反应速率增大,D项正确。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A.块状大理石、粉末状大理石分别与0.1 mol·L-1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B.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硝酸分别与形状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C.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醋酸分别与2 mol·L-1的NaOH溶液反应的速率相同8.B 解析 A项,块状大理石、粉末状大理石分别与盐酸反应时,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不同;B项,两种酸中的c(H+)相同,反应速率相同;C项,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不同,反应速率不同;D项,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c(H+) 不相同,反应速率不同。9.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15 mol·L-1·min-1 B.v(B)=0.01 mol·L-1·s-1C.v(C)=0.40 mol·L-1·min-1 D.v(D)=0.45 mol·L-1·min-19.D 解析 对同一化学反应而言,可以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比较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时需用同一种物质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计算依据是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v(A)∶v(B)∶v(C)∶v(D)=1∶3∶2∶2,将反应速率转化为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同时注意单位要一致。A项,v(A)=0.15 mol·L-1·min-1;B项,v(A)=0.20 mol·L-1·min-1;C项,v(A)=0.20 mol·L-1·min-1;D项,v(A)=0.225 mol·L-1·min-1。10.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反应速率加快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加快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加快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加快10.A 解析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加入氮气,因为容器体积不变,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误;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加入氮气,容器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项错误;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再次充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则容器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反应体系中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D项错误。11.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实验内容及记录]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 mol·L-1 H2C2O4溶液H2O0.2 mol·L-1 KMnO4溶液3 mol·L-1稀硫酸13.02.03.02.04.023.03.02.02.05.233.04.01.02.06.4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v(KMnO4)= 。 (3)该化学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实验编号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0.6 mol·L-1H2C2O4溶液H2O0.2 mol·L-1KMnO4溶液3 mol·L-1稀硫酸43.02.03.02.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11.(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溶液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1.5×10-2 mol·L-1·min-1(3)①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MnSO4 ③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更短 [或所用时间(t)小于4 min及其他合理答案]解析 (1)可由图表中的数据直接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溶液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v(KMnO4)==1.5×10-2 mol·L-1·min-1。(3)由图可以看出Mn2+在一定时间后生成速率增大,故可以想到生成物中的MnSO4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从而提出假设;在反应时KMnO4是用H2SO4酸化的,如果用MnCl2来证明Mn2+的催化作用,就又引进了Cl-,这时就不知道是Mn2+的催化作用还是Cl-的催化作用。而用MnSO4就能避免这个问题。有了催化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褪色时间就会缩短。12.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能使该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增加C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反应温度③随时吸收CO、H2转化为CH3OH ④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入CO(g)(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两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H2CO1650241.62.452900120.41.63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3) 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 CO和6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 ΔH<0,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②若在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12.(1)②④ (2)①0.16 mol·L-1·min-1 ②吸(3)①使用了催化剂 ②解析 (1)增加C的物质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吸收CO、H2相当于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充入CO,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①v(CO2)=v(CO)==0.16 mol·L-1·min-1。②对比实验1、2可知,升高温度,生成H2的量减少,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3)①本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t8时逆反应速率急剧提高且与正反应速率相等,故改变的条件只能是使用了催化剂。②在t4时降压,平衡左移,v(逆)急降,然后在t5时达到平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提升练二十一7.1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00 ml·L-1时,v=0,把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速率常数含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