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2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含解析
展开专练32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黑龙江青冈一中开学考试]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 ||||
部分 实验 现象 | a极质量减小 b极质量增加 | b极有气体产生 c极无变化 | d极溶解 c极有气体产生 | 电流计指示在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 |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B.d>a>b>c
C.b>c>d>aD.a>b>d>c
2.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3.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4.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5.[2021·贵州航天中学月考]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KOH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放电时电子在溶液中从正极向负极移动
6.[2021·湖南卷]锌/溴液流电池是一种先进的水溶液电解质电池,广泛应用于再生能源储能和智能电网的备用电源等。三单体串联锌/溴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N极为正极
B.放电时,左侧贮液器中ZnBr2的浓度不断减小
C.充电时,M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D.隔膜允许阳离子通过,也允许阴离子通过
7.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8.[情境创新]一种新型锰氢二次电池原理如图如示。该电池以MnSO4溶液为电解液,碳纤维与Pt/C分别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Mn2++2H2OMnO2+2H++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碳纤维电极作阳极
B.放电时,电子由Pt/C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纤维电极
C.充电时,碳纤维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
二、不定项选择题
9.[2021·平桂中学高三摸底考试]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左侧A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B电极
B.当有2.24L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0.4NA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10.[2021·江西南康中学月考]美国一个海军航空站曾安装了一台250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2H2+2CO-4e-===2H2O+2CO2,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4OH--4e-===O2↑+2H2O
B.该电池的电极没有参加反应
C.电池供应1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D.O2从正极通入,发生氧化反应
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O2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ClO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13.[2021·辽宁六校考试]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容量高、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
B.放电时,电子通过固体电解质向Li极移动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三、非选择题
14.[2021·贵州航天中学月考]
(1)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
若C为稀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且作负极,则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电子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的氢离子浓度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2)下图是一个双液原电池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盐桥中的阴离子向CuSO4溶液中移动
B.盐桥的作用之一是平衡电荷
C.铜片作电池的负极
D.该电池比单液原电池的电流更稳定
(3)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使用,用CH3OH和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则c电极是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c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线路中转移3mol电子,则上述CH3OH燃料电池,消耗的CH3OH的质量为________g。
15.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对原电池进行探究(其中盐桥为含有琼脂的饱和K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装置中,当电流计中指针发生偏转时,盐桥中的Cl-移向________(填“A”或“B”)烧杯,装置中电子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提出设想:如果将实验中的盐桥换为铜导线,电流计是否也发生偏转呢?带着疑问,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发现电流计指针同样发生偏转。对于实验中产生电流的原因,起初认为该装置仍然为原电池,但老师提醒注意使用的是铜导线,经深入探讨后认为A烧杯实际为原电池,在此问题上,该小组成员的意见发生了很大分歧。
①一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A烧杯中ZnSO4溶液水解显酸性,此时原电池实际是由Zn、Cu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B烧杯中铜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部分同学认为A烧杯的溶液酸性较弱,由于溶解在溶液中氧气的作用,使得Zn、Cu之间形成原电池。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第(2)小题中观点②正确,则可以利用此原理设计电池为在偏远海岛工作的灯塔供电。若装置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练32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
1.B 由第一个图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b,第二个图中不能构成原电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c,由第三个图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c,第四个图电流从a极流向d极,a极为正极,d极为负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a;因此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a>b>c,答案选B。
2.B 该电池中还原性较强的Mg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AgCl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AgCl+e-===Ag+Cl-,B项错误;由于Mg失去电子形成Mg2+,使负极区域带正电,AgCl得到电子生成Ag和Cl-,使正极区域带负电,因此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使电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C项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为放热反应,镁与热水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H)2和H2,D项正确。
3.C 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电池工作过程中,SO不参加电极反应,故甲池的c(SO)基本不变,B项错误;电池工作时,甲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乙池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甲池中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gCu析出,则进入乙池的Zn2+为65g,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C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D项错误。
4.D 根据电池总反应可以看出,Cl2得电子,Ag失电子,所以在原电池中Cl2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g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式为Cl2+2e-===2Cl-,A项错误。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盐酸,所以负极上Ag失电子生成的Ag+随即与附近的Cl-反应,交换膜左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B项错误。用氯化钠代替盐酸后,电极反应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负极生成0.01molAg+,由于Ag++Cl-===AgCl↓,所以消耗了0.01molCl-,由于电荷守恒,因此同时有0.01mol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至右侧,D项正确。
5.B 在电池反应2Zn+O2===2ZnO中,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Zn为负极,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空气进入正极反应,A项错误;Zn为负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O,B项正确;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C项错误;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D项错误。
6.B 在该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则N极为正极,A说法正确;放电时,左侧锌放电产生Zn2+,贮液器中ZnBr2浓度不断增大,B说法错误;充电时,M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C说法正确;放电时Br-通过隔膜进入溶液中与Zn2+结合,充电时Zn2+通过隔膜在双极性碳和塑料电极上沉积,D说法正确。
7.A C6H12O6反应生成CO2时,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因此C6H12O6→CO2是原电池的负极反应,A项错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反应速率加快,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B项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H+)移向电池的正极,C项正确;根据电池装置图知电池总反应为葡萄糖的氧化反应C6H12O6+6O2===6CO2+6H2O,D项正确。
8.C 由题图知,充电时,碳纤维电极表面Mn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MnO2,则碳纤维电极作阳极,A项正确;放电时,碳纤维电极为正极,Pt/C电极为负极,则电子由Pt/C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纤维电极,B项正确;结合电池总反应知,充电时,碳纤维电极发生的反应为Mn2++2H2O-2e-===MnO2+4H+,附近溶液的pH减小,C项错误;放电时,碳纤维电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Mn2+,电极反应式为MnO2+4H++2e-===Mn2++2H2O,D项正确。
9.AD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6NO2+8NH3===7N2+12H2O可知,通入氨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二氧化氮的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出,正极流入,则电子从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故A正确;未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LNO2的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故B错误;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C错误;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防止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故D正确。
10.BC 该原电池的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没有水作为溶剂,故不含有OH-,正极反应为2CO2+O2+4e-===2CO,A错误;该原电池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极一般不会参与反应,B正确;由总反应式2H2+O2===2H2O可知转移4mol电子可产生2mol水,因此供应1mol水蒸气需要转移2mol电子,故C正确;由正极反应可知氧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D错误。
11.D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的电极上的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多孔碳材料为正极,A错误;放电时,锂作为负极,多孔碳材料一极为正极,由于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B错误;充电时,锂连电源负极作阴极,由于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Li+向锂电极移动,C错误;充电是放电的逆反应,得到Li和O2,所以电极反应式书写正确,D正确。
12.D 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lO向负极移动,A正确;根据电池总反应知B正确;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C,C正确;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C-4e-===3CO2↑,D错误。
13.B 由放电过程的反应方程式可进行如下分析:
| 电极 | 电极反应 |
原电池 | 正极(Cu) | Cu2O+H2O+2e-===2Cu+2OH- |
负极(Li) | Li-e-===Li+ |
由分析可知,A项正确;放电时,Li极上失去的电子通过负载向Cu极移动,B项错误;根据2Li+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C项正确;通空气时,铜被氧化产生Cu2O,放电时Cu2O被还原为Cu,故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氧化剂为O2,D项正确。
14.(1) 2H++2e-===H2↑ 由Fe电极沿导线流向A极 降低
(2)BD
(3)负极 CH3OH-6e-+H2O===CO2↑+6H+ 16
解析:(2)根据装置图,Zn片为负极,Cu片为正极。
A项,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阴离子向ZnSO4溶液中移动,A项错误;
B项,盐桥中的阴离子向ZnSO4溶液中移动,阳离子向CuSO4溶液中移动,盐桥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平衡电荷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B项正确;
C项,根据上述分析,铜片作电池的正极,C项错误;
D项,在双液原电池中Zn与CuSO4溶液不直接接触,使用盐桥使两边的溶液保持电中性,保障了电子通过导线从锌片到铜片的不断转移,使Zn的溶解和Cu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形成持续稳定的电流;在单液原电池中,Zn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Zn可与CuSO4溶液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使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u在Zn片表面析出,阻碍Zn与溶液的接触,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双液原电池的电流比单液原电池的电流更稳定,D项正确。
(3)电极c上CH3OH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CO2,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根据电极反应式,负极每消耗1molCH3OH线路中转移6mol电子,线路中转移3mol电子,负极消耗CH3OH物质的量为0.5mol,消耗CH3OH的质量为0.5mol×32g/mol=16g。
15.(1)A 由Zn电极沿导线流向Cu电极
(2)①Cu2++2e-===Cu
②O2+2H2O+4e-===4OH-
(3)4Al+3O2+6H2O===4Al(OH)3
解析:(1)图1装置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Cl-移向A烧杯,电子由Zn电极经外电路流向Cu电极。
(2)若盐桥改为铜导线,且仍有电流产生,说明A为原电池,而B为电解池。A烧杯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得电子的微粒可能为Zn2+水解产生的H+或溶解于溶液中的O2。则B烧杯中铜片为阴极,发生反应Cu2++2e-===Cu。如②所述,A烧杯中正极上O2获得电子。
(3)Al为负极,石墨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O2为氧化剂,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
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2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2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l 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2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综合应用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32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综合应用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2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全国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2原电池原理及应用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