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册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备课PPT课件+教案+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习题,共6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外练习(时间35分钟, 总分50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D.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2.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 ( )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 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3.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据此判断,在秦汉时期,华夏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心理认同”方面的特征是( )A.书同文 B.车同轨 C.行同伦 D.地同域4.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来源于楚汉战争。象棋之争中,任何人皆可成为胜利者,而楚汉战争中,刘邦战胜了项羽。刘邦打败项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善于用人 B.后方巩固C.战术正确 D.得民心5.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6.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7.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8.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道”位于今天的( )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 B.闽南、两广一带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 D.宁夏、陕西一带9.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商周时期的南方没有瘟疫C.瘟疫从欧洲逐步传到中国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10.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 ( )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 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泰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史料二“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外练习答案1.【答案】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主要实行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贵族政治,至秦帝国时代实行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是一种官僚的政治体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符合“现代化”的内涵,故B项正确;A选项只涉及表象,不是内涵的体现,故排除A项;C项说法不符史实,且材料强调政治形态的“现代化”是指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故排除C项;秦帝国统治不是现代法治的体现,故排除D项。2.【答案】D本题考査的是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秦国在七国中文化较为落后,A项与史实不符。长期与西戎为伍,有利于秦国形 成强悍民俗,从而提高军队战斗力,但作战方式并不比六国先进 多少,排除B项。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成功化解六国力量和扩展自身势力,C项与史实不符。秦国较少受礼乐 文明影响,宗法传统势力较弱,这样内政改革阻力较小,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六国,“富国强兵”的法家政策在秦国实现 得最为彻底,最终使秦国得以开创历史新局面,故选D项。3.【答案】C“行同伦”指统一行为和伦理,是对思想到行为的统一,体现的是“心理认同”,故C项正确。“书同文”指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车同轨”指秦朝统一交通轨道 ,“地同域”即统一地域,均与心理认同无关,A、B、D三项错误。4.【答案】D要注意设问强调的是最主要原因。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楚汉战争中刘邦打敗项羽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贏得民心,即“得民心者得天下”,故选D项。5.【答案】B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6.【答案】C《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7.【答案】D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排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排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西南夷位于今天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故A项正确;闽南、两广一带应属于秦疆域的东南地区,故B项错误;青海、新疆还未纳入秦朝版图,故C项错误;秦朝定都陕西咸阳,从地理方位来看,宁夏、陕西一带不属于西南,故D项错误。9.【答案】A由题意可知,中国古代对瘟疫的记录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说明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即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故选A;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不能说明瘟疫是从欧洲传入的,排除C;D项由题意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A “玺”由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印章的称呼变为皇帝独享,大臣不再使用这一称呼,反映了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故A项正确;皇权至上指国家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玺”的称呼变为皇帝独享,未体现秦王嬴政的功绩,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皇位继承的形式,故D项错误。11.【答案】D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该制度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可知,该制度为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被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封邦建国,维护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排除;君主专制是强调君主独裁的统治方式,与材料不符,故C项排除。12.(1)分封制(2)原因:周朝大肆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在领地内独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诸侯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国中之国;周天子势力的衰弱,使诸侯不在顾忌天下共主,而开始肆意扩张势力,吞并其他诸侯;诸侯实力增强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因此引发战争不断。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洽③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④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13.如何评价秦始皇?功绩(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过失 (1)秦始皇以“焚书坑儒”的方式巩固政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其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测评,文件包含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