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案 教案 15 次下载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作业 练习 试卷 11 次下载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 课件 19 次下载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课件 17 次下载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 作业 练习 试卷 1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质教案
展开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2.时空观念:了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的时代背景,在历史情景中分析认识进步性和局限性。
3.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戊戌维新运动过程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
4.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和课外的史料,引导学生探究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认识。
5.家国情怀:认识义和团运动和爱国清军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戊戌维新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难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以及对它的评价、《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漫画)
我们都知道从 1840年以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那么你能回忆起这节课之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民族的危机以及中国不同阶层的应对措施吗?
回答: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内容,包括列强的侵华与各阶层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列强的侵华有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它们使中国的半殖民地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相对应的仁人志士的抗争与探索有,官僚地主阶级的开眼看世界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但是由于只学习器物技术以破产告终,还有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以失败告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新课讲授:
一、资产阶级的探索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展示图片及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02页导言部分,历史纵横图片以及幻灯片的相关资料分析维新运动的背景。
教师小结:(1)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4)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主张:维新思想
4.过程:
(1)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马关签约,官员和部分读书人上群起激奋
1895年5月,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
1895-1898,组会创刊:先后创办了学会103所,学堂185所,报馆64所
北京《中外记闻》(1895)、保国会(1898)
上海的强学会(1895)、《强学报》、《时务报》(1896)
《湘学西报》(1897)
(3)高潮1898.6-1898.9,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在维新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5.结果:失败 1898戊戌政变:慈禧训政,喋血刑场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9月28日,“戊戌六君子”未经审判被杀于菜市口。
6.失败原因:
(1)顽固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7.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维新思想的传播起积极作用
二、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背景 结合教材103页、幻灯片图片和两段资料,让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兴起了义和团运动。
2.过程
(1)1898年10月,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义和团运动正式兴起;
(2)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3)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4)1900年8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口号“扶清灭洋”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有盲目排外性质。
4.评价:
(1)积极: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2)消极:存在盲目的排外思想和行为,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沉沦。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2.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3.过程
1900年5月,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8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1900年6月10日,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
8月中旬,北京失陷。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4.东南互保: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6月19日的御前会议上,得知列强要求慈禧归政光绪,恼羞成怒的慈禧对12国宣战,派兵围攻使馆,同时命令地方率兵北上勤王。6月26日,东南各省宣布“东南互保”。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和危害:
《辛丑条约》的内容
①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②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④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⑤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辛丑条约》的危害
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②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课堂练习:见配套课件
课堂小结: 回望晚清中国:一次又一次地侵略把中国推向深渊,志士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从变革器物技术到变革制度,一次又一次地奋起反抗,救国救民于火海,使中国走向军事科技和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虽然失败,但是我们看到先辈们却从未放弃救亡图存的斗志,旧的社会力量作为反帝斗争独立主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唯一不变的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力量,1901年前的中国,中国积弱,我们国家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堂堂华夏,被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中国人岂能不思革命,无论是哪个阶级的仁人志士都为了民族复兴做出不懈的努力甚至献出生命!但是民族复兴道阻且长,前辈们想看到的新中国,我们替您看到了!前辈们守护的中国,我们继续守护.......愿大家永葆这份朝气,中国的未来,拜托了!
作业布置:
见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站在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的角度,各个阶层的不同救国选择,与此相对的,即便主权沦丧也不会磨灭生生不息的为国奋斗的精神,感染当代青少年继续为国奋斗的报国之志。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探究,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补充分析,课堂补充,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本课学习内容任务,渗透时间观念,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历史地图,合作探究,知识小结,活动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