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时才会出汗,【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诗句中,不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活动中,哪位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  )
    A. 小刚发现一只老鼠,但由于发现时老鼠跑出了校园,就没有记录
    B. 小明发现几株从未见过的小花,将它们拔起,准备拿去问老师
    C. 小花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于是将它删掉了
    D. 小可看见草丛上有一只蝗虫跳动一下,后面怎么也找不到它,但还是将它记录下来
    3. 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温度 B. 空气 C. 水 D. 光照
    4.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D. 荒漠中的骆驼体温升高到40.7℃时才会出汗
    5.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小肠和植物的叶都属于营养器官
    B. 变形虫与红玫瑰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C. 番茄的果皮和人的皮肤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D. 柑橘的丝络与人体内的血液都属于输导组织
    6. 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B.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C.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D.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7. 红心火龙果富含花青素,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细胞的(  )
    A. 叶绿体 B. 液泡 C. 细胞膜 D. 细胞核
    8. 南极雪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其解除休眠并大量繁殖造成了南极皑皑白雪中出现了大片的腥红色。下列有关雪藻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没有细胞壁 B.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 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9. 下表所列实验的相关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
    几丝棉花纤维
    防止草履虫运动过快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
    一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C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用碘液染色
    便于观察到细胞核
    D
    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
    上表皮
    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
    A. A B. B C. C D. D
    10. 养鱼缸长久不换水,缸的内壁上会长有“绿膜”,水会变成绿色,由于长出了(  )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叶原体 D. 蕨类植物
    11. 某地修建了一座火力发电厂,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该地最先消失的植物可能是(  )
    A. B. C. D.
    12. 如图是桃花和桃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能吸引昆虫传粉 B. ⑦是由⑤发育而来的
    C. ①②③⑤⑥都在受精后凋落 D. ①里面有花粉,其中有精子
    13. 如图简要呈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大豆的一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⑤组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
    C. 幼根的生长靠伸长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D. 果实由⑥胚珠和⑦果皮组成
    14. 小明发现家里的菜园里长的青菜叶子发黄,你应该建议他施适量的(  )
    A. 磷肥 B. 氮肥 C. 钾肥 D. 锌肥
    15.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校园绿化活动中,移栽树木时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做法与作用不相符的是(  )
    A. 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
    B. 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 为植物打针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
    D. 盖遮阳网--减弱光合作用
    16. 夏季,许多蜜蜂穿梭在向日葵花丛中,蜜蜂能帮助向日葵(  )
    A. 开花 B. 传粉 C. 受精 D. 生长
    17. 以下是几位同学对绿色植物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受精
    B. 植物的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C.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它始终处于张开状态
    D. 采用单位面积上过密种植农作物,可大幅提高产量
    18.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某同学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对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遮光处理。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将叶片脱色,用碘液染色,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变化。该实验结果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脂肪 D. 麦芽糖
    19. 某天早晨,生物科代表在交作业时,惊奇的发现老师办公室桌面上的绿萝每片叶的叶尖都挂着一粒小水珠,他很好奇这些小水珠是如何产生的?请你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
    A. 绿萝通过呼吸作用吸收的
    B. 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的蒸腾作用及空气湿度有关
    C. 绿萝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D. 小水珠的形成与绿萝无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20. 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 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 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21.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将图乙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______方向移动。
    (2)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图甲中②后,物像清晰,为使视野亮度适宜,应使用大光圈和 ______面镜。
    (3)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 ______上。
    (4)细胞结构中,[②]______能控制物质进出,[④]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2. 建设“美丽中国”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制定保护草原的措施。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______,它能进行①过程,把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进而为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
    (2)该图中共有 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由于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这会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 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蛇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逐渐恢复了平衡,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能力。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它可以通过②这一过程将动植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23. 甲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可能来源与去路A、B代表细胞结构,数码和箭头表示来源和去路;乙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该绿色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结构 ______产生的,①、②表示细胞结构A进行 ______(填生理活动)时的物质来源和去路。
    (2)图乙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此时叶肉细胞中存在的气体来源或去路是图甲中的 ______(填数码)。
    (3)影响曲线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______。
    24. 综合应用:麦收季节,是农村忙碌的时候,“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备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请你利用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为农民伯伯解答下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 ______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小麦播种后在长出第一片绿叶之前,种子内的有机物的变化 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3)春天更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小麦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__,该部位适于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原因是长有大量的 ______,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
    (4)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段时间,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多,应配合灌水,小麦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 ______(生理过程)。
    (5)农民伯伯的辛勤的劳作终于迎来了大丰收,严格来说,一粒小麦属于一个果实,它是花结构的[______]______发育来的。农民将收获的小麦晾晒可以入库存放较长时间,原因是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可以降低 ______(生理过程)的强度。
    25. 如表是某生物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各组实验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1号装置
    2号装置
    3号装置
    4号装置
    不洒水
    洒一点水
    洒一点水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放入培养箱(25℃)
    放入培养箱(25℃)
    放入冰箱(2℃)
    放入培养箱(25℃)
    小麦种子15粒
    小麦种子15粒
    小麦种子15粒
    小麦种子15粒
    (1)用2号实验和3号实验进行对照,单一变量是______。
    (2)1号实验和3号实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因为______。
    (3)如果实验结果为1号的种子都没有萌发,2号的种子全部萌发,那么可以推断:小麦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
    (4)若实验装置中种子的数量都改为20粒,将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探究结果的可靠性。
    (5)种子萌发除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可先通过测定种子的______进行抽样检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菊花、桂花、鸡都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述的是自然现象,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A.调查过程中应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A错误。
    B.调查过程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B错误。
    C.如实记录调查到的各种生物,并做好记录,不能在调查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调查结果相比较而决定取舍,C错误。
    D.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如小可看见草丛上有一只蝗虫跳动一下,后面怎么也找不到它,但还是将它记录下来,D正确。
    故选:D。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3.【答案】A

    【解析】解:立夏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选:A。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4.【答案】C

    【解析】解:A、沙漠地区干旱缺水,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为了吸收水分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
    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保温能力强,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比较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故选:C。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人的小肠属于器官,植物的叶属于营养器官,A错误。
    B、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动物、玫瑰是多细胞的植物,变形虫与红玫瑰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B正确。
    C、番茄的果皮属于保护组织,人的皮肤属于器官,C错误。
    D、柑橘的丝络属于输导组织,人体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D错误。
    故选:B。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6.【答案】A

    【解析】解:A、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中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的结果,B正确;
    C、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各项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具有复杂的结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正确;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见: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D正确。
    故选:A。
    解答此题时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功能,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方面切入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7.【答案】B

    【解析】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含有明显的液泡,内有大量的细胞液,其中溶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红心火龙果富含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B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C不符合题意误;
    D、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BC、雪藻属于藻类植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壁位于最外层,ABC错误;
    D、雪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

    9.【答案】D

    【解析】解:A、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A正确;
    B、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
    C、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到细胞核,C正确;
    D、观察叶片的结构用镊子撕取蚕豆叶片的下表皮便于观察到更多的气孔,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只有平时多积累该部分知识,才能解答相关题目
    注意平时对课本相关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目的要求知识的积累。

    10.【答案】A

    【解析】解: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
    故选:A。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含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鱼缸长久不换水,鱼的粪便等导致水中有机质积累过多,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供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从而使水变成绿色。
    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

    11.【答案】B

    【解析】解: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威胁到苔藓植物的生存。燃煤火力发电厂在燃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影响苔藓植物的生存,因此在污染严重的火力发电厂附近,苔藓植物一般很少见。选项中,只有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所以B符合题意。
    故选:B。
    苔藓植物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油松属于裸子植物,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C海带属于藻类植物,D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注意掌握。

    12.【答案】B

    【解析】解:A、桃花属于虫媒花,花瓣艳丽能吸引昆虫传粉。A正确;
    B、图中⑦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B不正确;
    C、完成受精后①花药、②花丝、③花瓣、⑤花柱和⑥柱头都凋落,④不凋落,发育成果实。C正确;
    D、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传粉后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里面有两个精子。D正确。
    故选:B。
    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花瓣,④子房,⑤花柱,⑥柱头,⑦果皮,⑧种子。
    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胚由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错误。
    B、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并发育成根,正确。
    C、幼根的生长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伸长区增加细胞的体积,错误。
    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错误。
    故选:B。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其中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所以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成的。图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结合题意答题。
    明确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及萌发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所以小明发现家里的菜园里长的青菜叶子发黄,应适量的施氮肥。
    故选:B。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含氮、磷、钾的多种无机盐,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不同,如果缺乏就会得病,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15.【答案】D

    【解析】解: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
    B、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C、打针输液是为了补充无机盐。
    D、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
    故选:D。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6.【答案】B

    【解析】解: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夏季,许多蜜蜂穿梭在向日葵花丛中,蜜蜂能帮助向日葵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故选:B。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动物对植物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依赖动物传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7.【答案】B

    【解析】解:A、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A错误。
    B、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正确。
    C、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调节。C错误。
    D、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D错误。
    故选:B。
    1、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2、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3、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理解掌握植物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选:A。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9.【答案】B

    【解析】解:绿萝叶的叶尖上的小水珠是通过蒸腾作用产生的。
    故选:B。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凝结成的小水珠。
    熟练掌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关键是理解植物体内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进行的主要器官是叶.

    20.【答案】D

    【解析】
    【解答】
    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正确;
    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正确;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正确;
    D、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要合理开发,错误;
    故选:D。
    【分析】
    解答此类题关键是以保护生物圈为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可从各个方面保护生物圈:垃圾分类处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熟记“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21.【答案】左  凹  物镜  细胞膜  细胞核

    【解析】解:(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乙中的物像偏左,向左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2)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后,调节图甲中的②细准焦螺旋后,物像会更清晰,如果光线较暗时,为使视野亮度适宜,应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3)显微镜视野中污点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动,说明污点只能在物镜上了。
    (4)细胞结构中,②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④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携带有大量的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
    (1)左。
    (2)凹。
    (3)物镜。
    (4)细胞膜;细胞核。
    图甲示显微镜的结构: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目镜;④物镜;
    图丙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熟练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草  5  草→鼠→蛇→鹰  捕食  增加  自动调节  分解者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能够通过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以下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一条条的数。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其中草→鼠→蛇→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该生态系统中的蛇吃鼠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鼠与蛇之间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关系。由于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这会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增加。当人们意识到乱捕滥杀的危害后,停止了对蛇的捕杀。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逐渐恢复了平衡,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表示的生物类群是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可以将生物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故答案为:(1)草。
    (2)5;草→鼠→蛇→鹰。
    (3)捕食;增加;自动调节。
    (4)分解者。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图中,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A表示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②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3.【答案】线粒体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④  光照强度

    【解析】解:(1)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因此甲图中B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甲图中,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结构B线粒体。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因此从甲图中①②可以看出细胞进行的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
    (2)在乙图中,b点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主要来自③,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通过④吸收,所以此时叶肉细胞中存在的气体来源或去路是甲图中的③④。
    (3)乙图中影响曲线bc段的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1)线粒体;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④。
    (3)光照强度。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2)图甲中,A叶绿体、B线粒体,①④吸收二氧化碳,②③释放氧气,⑤③吸收氧气、⑥④释放二氧化碳,图乙中,a光照强度是0,只进行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吸收是0,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b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c段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强度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二者的异同点以及正确识图。

    24.【答案】胚乳  减少  ⑨  成熟区  根毛  蒸腾  ⑧  子房  呼吸作用

    【解析】解:(1)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它的种子与菜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小麦有一片子叶,而菜豆有两片子叶;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胚乳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当长出叶子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积累。
    (3)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内部出现导管。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不多数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只有1%-5%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5)由分析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小麦粒的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果实,由⑧子房发育而来的。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消耗有机物,刚刚收获的粮食要及时晒干,保持干燥,这样可以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故答案为:(1)胚乳。
    (2)减少。
    (3)⑨成熟区;根毛。
    (4)蒸腾作用。
    (5)⑧;子房;呼吸作用。
    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

    所以,受精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图中①胚乳,②子叶,③胚芽,④胚轴,⑤胚根;⑥是子房壁,⑦是胚珠,⑧是子房;⑨成熟区,⑩伸长区,⑪分生区,12根冠。
    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

    25.【答案】温度  不能  有两个变量  适量的水分  提高  发芽率

    【解析】解:(1)2号实验和3号实验唯一不同的是温度,所以单一变量是温度。
    (2)1号实验和3号实验有温度和水分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3)1号和2号唯一的不同是水分,1号的种子都没有萌发,2号的种子全部萌发,那么可以推断:小麦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4)若实验装置中种子的数量都改为20粒,数量多,偶然性几率减少,将提高探究结果的可靠性。
    (5)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种子萌发除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可先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抽样检测。
    故答案为:(1)温度;
    (2)不能;有两个变量;
    (3)适量的水分;
    (4)提高;
    (5)发芽率。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相关试卷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