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2021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黑)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石油的分馏 C. 蒸发食盐水 D. 石墨导电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石油的分馏、蒸发食盐水、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石油的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蒸发食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 错误;
故选A。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78%,氧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B。
3.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 教室外走廊喷洒“84”消毒液,室内闻到消毒液气味﹣﹣分子不断运动
C.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组成元素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小,A错误;
B、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因为消毒液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消毒液气味,B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B。
4.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柠檬pH=2.1 B. 苹果pH=3.0
C. 菠萝pH=5.1 D. 柿子pH=8.5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柠檬pH=2.1,小于7,呈酸性;
B、苹果pH=3.0,小于7,呈酸性;
C、菠萝pH=5.1,小于7,呈酸性;
C、柿子pH=8.5,大于7,呈碱性;呈酸性的物质中,柠檬的pH最小,故酸性最强,故选A。
5.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石墨、硫酸铜、石油 B. 氮气、氯酸钾、钢
C. 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D. 氧气、水、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硫酸铜是由Cu、S、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钢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2月29日,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主要来源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措施能减少PM2.5污染的是
A. 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 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 鼓励用煤火力发电 D. 鼓励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私家车越多,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热水器不需燃烧化石燃料,是洁净的能源,不会增加PM2.5污染,故符合题意;
C、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液化石油气也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 镁和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
D. 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试管外壁发烫,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书写错误.
B、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银与硝酸铜不能发生反应,选项书写错误。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书写正确。
D、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选项书写错误。
故选:C。
9. 进行化学实验时非常容易出事故,所以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检 查气密性 B. 倾倒液体
C. 闻气体的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气密性检查,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A正确。
B、倾倒液体,瓶塞倒放,防止药品污染,掌心对标签防止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液体飞溅,B正确。
C、用扇闻法闻气体气味,不能直接闻药品气味,C正确。
D、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使生成物的量增多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发生了改变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不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错误。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故错误。
D、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D。
11. 下列五种物质所含氯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顺序排列:①NaCl②Cl2③HClO④X⑤HClO3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可能是
A. KCl B. ClO2 C. NaClO4 D. KClO3
【答案】B
【解析】
【分析】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次氯酸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五种物质所含氯元素的化合价按一定顺序排列时,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在+1到+5之间。
【详解】A、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不符合题意;
B、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符合题意;
C、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C不符合题意;
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利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氯元素的化合价,再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
12. 镓是建设5G基站材料中使用的一种金属元素。如图为镓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镓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1 B.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
C.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 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和镓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均为31,由于镓为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层电子,则镓离子的其核外电子数不为31,故A项错误;
B、根据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故B项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C项错误;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镓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D项错误;
答案:B。
13.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 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 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是中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
B. 由三种元素组成
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9
D. 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相对分子质量为354,故A错误;
B、根据绿原酸(C16H18O9)化学式可知,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元素的质量比应是其相对原子质量乘个数后的比值,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6):(18×1)=32:3,故C错误;
D、根据绿原酸(C16H18O9)化学式可知,每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
15. 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A. Zn、Cu、Ag、H2SO4溶液 B. Zn(NO3)2溶液、Ag、Cu(NO3)2溶液
C. Zn(NO3)2溶液、Cu、AgNO3溶液 D. Cu、Ag、Zn(NO3)2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Zn、Cu、Ag、溶液,锌与稀硫酸反应,铜和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只能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铜和银,不能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B、Ag、溶液、溶液,银与硝酸锌和硝酸铜溶液都不反应,只能证明银的活动性比锌和铜弱,不能证明铜和锌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C、Cu、溶液、溶液,铜不与硝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能与硝酸银反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符合题意;
D、Cu、Ag与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锌>银,但无法确定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填:C。
16.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6
2
4
3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20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和c是生成物,d可能是催化剂
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2克
C.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 该反应生成的b与c的质量比为1:1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A、反应后b、c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A正确;
B、待测值=36+2+4+3﹣3﹣20﹣20=2,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2g,B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即a分解生成b、c,是分解反应,C正确;
D、该反应生成的b与c的质量比为(20﹣2):(20﹣4)=9:8,D不正确。
故选D。
17.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
B.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有一种反应物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为2:4,因此该反应物分子式为C2H4,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乙醇为纯净物,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可从图中看出2个C2H4分子和2个H2O分子生成了2个C2H5OH分子,因此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8.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 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 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①甲烷的燃烧,冷而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但本实验因观察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故①错误;
②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②正确;
③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由H、O所组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2:1,可以推算出水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故③正确;
④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相比,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④正确;
⑤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塞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但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结论,更无法得出二氧化碳具有酸性的错误认识,故⑤错误。
故选C。
19. 为了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Cu(Fe)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N2(C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
CaO(CaCO3)
高温煅烧
D
CO2(CO)
将气体点燃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不与稀硫酸反应,Fe能与稀硫酸反应,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铁,得到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N2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可除去CO2,得到N2,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高温煅烧条件下,CaO不发生反应,CaCO3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得到氧化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CO2不支持燃烧,少量的CO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起来,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再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20. 下面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红磷与足量O2充分反应 B.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C. 将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 D. 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和足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的质量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先减小,然后不变,故C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根据等质量的金属(+2价)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1.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两个汞原子___________;
②三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
③四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下列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①图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②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③硫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硫化氢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2Hg ②. 3SO2 ③. 4 ④. ⑤. 15 ⑥. 氩 ⑦. H2S
【解析】
【分析】
【详解】(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汞原子表示为2Hg;故填:2Hg;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故填:3SO2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四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4SO42﹣;故填:4SO42﹣;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2)①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2+8+5=15。故填:15;
②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氩元素。故填:氩;
③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故填:H2S。
22. 如图是A、B、C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50℃时,将20g 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4)物质A中混有少量C,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蒸发溶剂结晶”或“降温结晶”)。
(5)50℃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A、B、C ②. 20℃时,A、C的溶解度相等 ③. 不饱和 ④. 70 ⑤. 降温结晶 ⑥. B、A、C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故填:A、B、C。
(2)P点表示的含义是20℃时,A、C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20℃时,A、C的溶解度相等。
(3)50℃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20g A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20g+50g=70g。
故填:不饱和;70。
(4)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物质A中混有少量C,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填:降温结晶。
(5)50℃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A、B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由于A在20℃时的溶解度大于C从50℃降温至20℃时,不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质量,因此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填:B、A、C。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23. 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1)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净化水时常常用到活性炭,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
(3)水是常用的溶剂,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过滤③计算④蒸发结晶⑤溶解⑥量取。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甲同学用纯净的氛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涉及到的操作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不对、少填多填均不给分)(填序号)。
b小婧按图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错误是___________。
c写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d乙同学用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氯化钠溶液,配制前应该进行提纯,那么,提纯食盐涉及到的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不对、少填多填均不给分)(填序号)。
(4)若用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的体积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加热煮沸 ②. 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 肥皂水 ④. ③①⑥⑤ ⑤. 左码右物 ⑥.
⑦. ⑤②④ ⑧. 390.0mL
【解析】
分析】
【详解】(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颜色和异味;
检验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故填:吸附色素和异味;肥皂水;
(3)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固体的质量、量取液体和体积,溶解。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⑥⑤;
b、图中的称量固体的质量应该把砝码放在右盘,固体放在左盘,图中二者位置放反了;故填:左码右物;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粗盐中含有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所以本题答案为⑤②④;故填:⑤②④;
(4)浓硫酸中溶质质量:100g×98%=98g,要配制的溶液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490g﹣100g=390.0g,即390.0mL的水,故填:390.0mL。
24.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铜丝、铝丝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2)某兴趣小组欲探究Fe、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图实验(提供药品:四种金属、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①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甲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______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乙烧杯中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银表面无明显现象,则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则烧杯乙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可得出Fe、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导电 ②. 气泡 ③. Fe+CuSO4=FeSO4+Cu ④. 硫酸亚铁溶液 ⑤. Fe>R>Cu>Ag
【解析】
【详解】(1)作为导线使用,说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①铜活动性较弱不和酸反应,铁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可以看到铁丝表面产生气泡;乙烧杯中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有铜生成,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Fe+CuSO4=FeSO4+Cu。
②甲中出现气泡,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乙中无明显现象,说明R不能置换出乙中溶液中金属离子,乙溶液中含有硫酸亚铁,没有现象发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铁,所以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为Fe>R>Cu>Ag。
25. A、B、C、D、E为初中常见到物质,B和E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根据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B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
(3)写出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①. C ②. CO ③. 灭火 ④. CO2+Ca(OH)2=CaCO3↓+H2O
【解析】
【分析】A、B、C、D、E为初中常见到物质,B和E组成元素相同,A和氧气会转化成B、E,B、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B是一氧化碳,则A是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C是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D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A是碳,化学式是C,B是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
(2)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3)E转化为D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CaCO3↓+H2O。
故答案为:(1)C;CO。
(2)灭火。
(3)CO2+Ca(OH)2 =CaC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6. 结合下图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图中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E装置干燥二氧化碳,则E中应盛放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应从____________(填“c”或“d”)端通入,若将发生装置改成C制取该气体,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C1O2) 用作消毒剂,C1O2是一种橙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C 以下为红色气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可用粉末状固体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①制取C1O2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②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锥形瓶 ②. AD ③. 2KMnO4K2MnO4+MnO2+O2↑ ④. 浓硫酸 ⑤. c ⑥.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⑦. B ⑧. H2O
【解析】
【详解】(1)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状态是固态,需要加热,可选A作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要得到较纯的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因为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故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所以E中应盛放浓硫酸;气体应从c端通入;选用C装置可以通过改变试管内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因此其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AD;2KMnO4K2MnO4+MnO2+O2↑;浓硫酸;c;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可用粉末状固体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反应物状态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可选用B作发生装置;故填:B。
②在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1O2↑+Cl2↑+2X+2NaCl中,反应物中:Na的个数为:2个;Cl的个数为:6个;O的个数为:6个;H的个数为:4个;生成物中:Na的个数为:2个;Cl的个数为:4个;O的个数为:4个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1个X中含有2个H、1个O,X为H2O。故填:H2O。
27. 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的一种。
(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___________。
(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_______粉末。
没有气泡产生。
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金属Zn。
___________
该液体是稀硫酸。
(3)反思交流
①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②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则步骤一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③步骤二除加金属外,还可以加入___________也会产生该现象(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名称)。
【答案】 ①. 蒸馏水没有质量分数 ②. 二氧化锰 ③. 有气泡产生 ④. 倾倒液体时,标签未朝向手心 ⑤.
⑥. 碳酸钠
【解析】
【分析】
【详解】(1)质量分数为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而蒸馏水不含有溶质,所以不存在质量分数的概念;
故答案为:蒸馏水没有质量分数。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生成氧气,会看到气泡,所以可以加入二氧化锰粉末,观察有无气泡,判断是否是过氧化氢溶液;
锌可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结论为该液体是稀硫酸,因此可以看到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
(3)①液体试剂取用时,应将标签朝向手心,这样液体倾倒完毕后,只能从没有标签的一侧流下,不会腐蚀标签;
故答案为:倾倒液体时,标签未朝向手心。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③硫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碳酸钠。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含量,称取样品10克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5克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34.9克,求: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25g﹣34.9g=0.1g;
(2)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x=3.25g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2.5%
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解析】
【分析】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2022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12 Ba-13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通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