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一套】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一套】,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一套】(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下列古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A.刻有文字的甲骨残片 B.用黄土建筑的城墙C.烧制精美的陶器制品 D.人工磨制的玉石饰品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 B.加热液体C.取用固体粉末 D.点燃酒精灯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 B.闻气体气味C.取固体粉末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下列过程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①氧气用于供给呼吸②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③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延长保质期④活性炭用于净水⑤干冰用作制冷剂⑥75%的医用酒精用于防疫消毒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⑥5、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错误的是A.燃烧匙 B.蒸发皿C.长夹子 D.滴瓶6、走进化学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下列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A.对药品进行加热时,凑近加热仪器进行观察B.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D.实验结束后,将废液不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7、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燃烧匙8、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回答下列问题(1)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②吸取少量液体药品一般使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③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物质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④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⑤在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如果俯视读数,会造成读数值比所量取液体的真实数值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①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②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③往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铵的仪器是___________;④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⑤证明加热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的试剂药品是___________。2、当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__________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体积数,当所取液体的体积接近刻度线时,应用___________逐滴加至所需体积。若读数时采用仰视的方法,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_。3、仪器的用途: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长时间夹持试管加热的仪器是______;(2)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3)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4、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图中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是否正确,并把不正确的操作改正。(1)点燃酒精灯___________(2)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___________(3)熄灭酒精灯___________(4)用灯帽盖灭___________(5)引燃酒精灯___________(6)存放酒精灯___________5、分别用最简单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区别酒精和水:(1)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2)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6、回答下列问题。(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 中。(2)药品的取用方法: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仪器名称),“一横二放三慢竖”的原因:______;(3)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______,“一斜二送三直立”原因是:______。7、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用A取液体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mL。(2)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3)加热已量取好的50mL液体,除了D、F,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8、在括号内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______)(2)给盛液体的烧杯加热时,没有垫石棉网(______)(3)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后倒置(______)(4)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______)(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6)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9、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于水。(2)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烧焦。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发生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_________;(2)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_________。三、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写一条)猜想操作现象结论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______。______。不成立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取______(“较长”或“较短”)的细玻璃管,______,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玻璃管上口没有火焰。玻璃管内壁______成立 2、在《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上,某同学向盛有约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请教老师后,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进行探究。(探究目的)探究试管中溶液的中和程度。(实验原理)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做出猜想)猜想l: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猜想2: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猜想3:_____。(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另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_____溶液呈碱性溶液不变色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分析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里的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1用pH试纸测其酸碱度,若pH_____7(选填“>”“<”或“=”),则溶液呈酸性方案2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对此他们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假设)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猜想2: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猜想3:可能是___________猜想4: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和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的混合气体。(查阅资料)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1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同学换一根较长的导管插入焰心,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实验分析)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导管口___________,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猜想2正确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_____猜想3正确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______猜想4正确(实验拓展)(1)实验中湿毛巾的作用是___________。(2)熄灭蜡烛,出现白烟,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___,产生白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4、小永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白:(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 (填"a"或“b”或“c") 处温度最高。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______,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5、(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由此可得,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此外还可以知道石蜡的物理性质为 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 ______层,分别为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ls 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 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 ___。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和____。(4)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由上述观察可 得∶蜡烛燃烧过程发生的变化类型为______。6、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mL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填编号)。(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反思与评价)(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黑色物质含有碳酸盐。7、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小亮猜测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颗粒。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石灰水变浑浊,其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实验结论:______的猜测是正确的。8、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查阅资料)(1)白磷(P)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 40℃。白磷和红磷的燃烧产物相同。(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实验操作、记录、分析)实验一:(1)先检查装置的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 VmL 空气,连接装置。(2)打开弹簧夹 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1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3)关闭弹簧夹 K1、K2,再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 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 _____ 之外的气体总体积。写出上述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实验二:(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装有空气的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填“X”、“Y”或“Z”)。(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_____含量高,_____含量低。(填 “氧气”、“二氧化碳”或“水蒸气”)9、学习了铁在空气中生锈条件后,小明和小红对铜在空气中生锈条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查阅资料)铜锈是绿色的,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加热能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猜测)小红猜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有关:①CO2②O2③N2④H2O,小明认为铜生锈与氮气一定无关,依据是______。(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几天后观察到,A试管中铜片在水面附近有绿色物质,B、C、D试管中铜片均无明显现象。请帮助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相关物质有______(填化学式)。(实验反思)通过学习,他们认为铁和铜在空气中更易生锈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实验拓展)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装置如图:(2)充分加热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说明铜绿受热分解有CO2生成;试管口附近有小水珠,说明生成物中有水;绿色固体变黑说明生成物中有氧化铜。请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试卷(一套),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最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期末考试卷全面,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