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完整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完整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完整版】(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天然气炖制排骨 B.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2、如图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酱油呈碱性B.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C.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D.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3、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含有碳酸钙)B.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D.用铁桶盛放杀菌剂波尔多液(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而成)4、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O2的检验 B.稀释浓硫酸C.制取CO2 D.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5、下列清洗方法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砂纸清除铁钉表面的锈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发水洗头 D.用盐酸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6、下列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C.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 D.禁止吸烟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合金是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B.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器表面的锈C.金和银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可用铁桶盛装8、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白磷被引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和水反应是放热的B.该实验说明燃烧不需要氧气C.生石灰和水反应是分解反应D.可燃物燃烧要降低其着火点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葡萄糖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2)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2、只用H、C、O、CI、Ca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各写出一个化学式:(1)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是________。(3)汽水中的酸是_______。(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3、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铵根离子______。(2)氩气______。(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______。(4)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4、氢氧化镍是某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一种材料。镍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_。(2)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从组成上看,它属于________(选填“氧化物”、“酸”、“碱”、“盐”)。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中所示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1)A中往装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适量水振荡后,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2)B所示实验,①、④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棉球,②、③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③④对比说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①④对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3)D图中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其试液滴入烧瓶,振荡烧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4)以上实验,只体现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1、实验室预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现取10克稀硫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边加边搅拌,同时测定pH值,其记录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2)求该稀硫酸总溶质的质量分数。2、为测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量取20 mL(密度为1.1 g/mL该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85%的大理石7.1 g。(1)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3、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1的质量。取1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值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已知BaC12溶液的pH=7)滴加Ba(OH)2溶液的质量/g5 102530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1.165 2.33m4.66求:(1)生成沉淀m的质量为__________。(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0.1%)。4、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当p=1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2)当恰好中和时,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3)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5、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中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6、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蓝色沉淀。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将50g该盐酸样品与8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1)80g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8、某同学用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图为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 稀盐酸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请计算该种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9、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量分数,同学们向20g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该稀硫酸,他们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表所示,请计算: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102030混合溶液的pH1274(1)加入稀硫酸30g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并确定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1)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原理:2NaOH+CO2=Na2CO3+H2O(提出问题)待测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做出猜想)(2)猜想一:NaOH,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OH和Na2CO3(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设计方案)(3)实验方案(一):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该待测溶液没有变质,猜想一正确。请你判断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方案(二):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先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加入无色酚酞,若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溶液变红的现象,则说明猜想三正确。请你写出发生的方程式:__________ 。小刘同学提出异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该溶液为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反思交流)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除了选用试剂验证产物碳酸钠的存在能证明两者发生反应外,是否有其他办法证明两者反应呢?(4)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实验中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应该用等体积的____再分别做一次实验进行对比。2、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_______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 只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样品为b处溶液。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又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Ca2+、H+。(反思评价)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之外,还要考虑________。3、教科书上册141页第10题:将一个用粗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图1),火焰很快就熄灭了。你认为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验证时,意外观察到以下现象:I、将螺旋状铜丝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处加热(图2),发现铜丝变黑并有少量黑烟产生;Ⅱ、将变黑的铜丝移至蜡烛火焰的内焰处加热(图3),发现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铜丝的其余部份仍然为黑色。(提出问题)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2.实验Ⅱ内焰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猜想一、CuO:猜想二、C:猜想三、______。2.实验Ⅱ内焰处的石蜡蒸气与铜丝上的黑色固体发生了反应。(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①将实验I中变黑的铜丝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重复多次铜丝变红,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悬浮物CuO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②分离出①中的黑色固体悬浮物,灼烧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①②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成立。(填“一”、“二”或“三”)③取适量石蜡于试管中______,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趁热伸入试管中变黑的铜丝出现亮红色(猜想与假设)2成立(反思与评价)有同学提出质疑:实验Ⅱ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不止一种。请你写出一种其它可能的原因:______。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活动,请你加入其中参与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具有哪些性质呢?(实验探究1)将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_______。(实验探究2)若要通过气球膨胀证明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的性质,需要选择的实验仪器为(填A或B)_______,锥形瓶中得到溶液b。(实验探究3)小月同学取少量上述溶液b,进行如图C所示的实验;(解释与结论)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实验探究4)将锥形瓶中得到的溶液b,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溶液c;(表达交流)取溶液c样品,进行如图D的实验,小童同学认为如图D所示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样品c的成分;(反思评价)经过思考,小泽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他的理由是_______。经过讨论,同学们将D中的石灰水改成(填化学式)_______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总结归纳)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善于反思的你发现,在鉴别物质的成分时,为避免产生干扰,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考试卷【最新】,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完整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中考试卷【汇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