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背知识点-2022版地理必修1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考 前 必 背
第一章行星地球
1.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日照时间。
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昼长与日出、日落时刻(地方时)的计算
(1)用日出、日落时刻求昼长:昼长=(12-日出时刻)×2;昼长=(日落时刻-12)×2。
(2)用昼长求日出、日落时刻: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5.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H=90°-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采用“同减异加”的算法,即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点同在一个半球就减,若两地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就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受热过程的两个作用
(1)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削弱太阳辐射的强度,降低白天的气温,起主导作用的是反射作用。只在白天起作用。
(2)保温作用:地面受热后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又将大部分热量辐射回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昼夜都起作用,夜晚更为明显。
2.两类风的风向判断
(1)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
4.锋与天气
(1)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反之,则形成暖锋。
(2)冷锋过境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暖锋过境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1)汛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2)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湖泊水和河流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2.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是联系海陆的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四个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处和有上升流的海区容易形成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
(4)影响海洋污染:加速污染海区的净化,扩大污染海区的范围。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地壳运动为主,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3.三类岩石: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沉积物堆积后固结而成;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
4.地质构造
(1)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的形态来判断。
(2)断层:岩层发生断裂错位,最基本的形态有地垒(形成山地)、地堑(形成谷地)。
5.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1)侵蚀地貌:“V”型谷、槽型谷。
(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自然带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南北更替,东西延伸。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东西更替,南北延伸。
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都变化,引起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和水分分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