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学习青海花儿,能够了解、分辨不同的“花儿令”并总结花儿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实践体验、模仿感受,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海花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和了解“花儿的令”,使学生了解并喜爱青海民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探究的兴趣与意识。逐步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花儿与少年》对于青海当地的孩子并不陌生,他们有这一定的花儿常识,歌曲对于当地的孩子很容易掌握,几乎可以张口即来,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对孩子们“花儿”兴趣的培养,让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并热爱本土音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聆听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及不同花儿令,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不同的“花儿令”在歌词、曲调、图形谱中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在参与多种音乐对比性体验活动中,找到花儿令的特征和规律能够快捷的分辨出不同的花儿令。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
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熟悉的地方,请看:
播放视频(没错,这就是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青海
过渡语:(俗话说地灵人杰,这么美的地方自然会有好听地方歌曲),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演唱一首我们当地的青海民歌
提问:他演唱的民歌我们称为——花儿
再请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青海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叫——《花儿与少年》(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二、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神奇的青海。(播放视频)
2、初听歌曲《花儿与少年》
(美丽的地方自然会有好听的地方民歌。让我们一起来聆听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
歌曲简介:世纪50年代,青海出了一个舞蹈--《花儿与少年》。 这个舞蹈,尤其是其舞曲,曾经风靡全国,《花儿与少年》脍炙人口,外界盛传主创者是“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先生。其实,这首歌曲是本地音乐家“西北花儿王” 朱仲禄、吕冰我们以青海民间小调《蓝桥相会》《四季调》《五更鼓》为素材,共同创作出了抒情歌舞《花儿与少年》。后来由王洛宾老先生先生改编而成。
提问:歌曲描绘的是怎样情感?
你认为歌曲为什么会起名《花儿与少年》,歌曲中的“花儿”和“少年”分别只的是什么?
3、学生活动:请你拿出一张纸,边听边用线条记录下歌曲的旋律变化,试试你能不能通过你画的线条,找到歌曲的曲调特征。
请填空: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曲调( ),旋律起伏( ),歌曲衬词多以( )为主,演唱音域( )。
活动3【讲授】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三、一起听“花儿”开的声音
过渡语,聆听了歌曲《花儿与少年》接下来,老师将带着你们走入青海“花儿”,一起去听听青海“花儿”盛开的声音。
学生表演:在我们了解我们的花儿之前,有请两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一段花儿对唱。
其实,《花儿与少年》中的“花儿”和“少年”在我们青海人的眼里从来就没有分开过,他们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种含义,“花儿”不是漂亮的姑娘,“少年”也不是帅气的小伙子,他们同是地方曲调的名称。
1、青海花儿介绍:
花儿又名少年,是一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由于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花儿的特征:
花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西北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相当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只在民间口耳相传,难以寻找确切的文字记录。唱花儿的人多数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甚至不识字,但是漫花儿就是张口即来
3、盛况空前的花儿会
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盛况空前的花儿会,自农历四月后相继开始。届时,河湟各地区山花烂漫,峰青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于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的确令人神往。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我们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花儿把式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所以叫做“漫花儿”。
活动4【活动】花儿的令
(二)、花儿的令: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花儿的曲调统称为令。
据统计,河湟地区有上百种曲调,不同的曲调有着不同的“令”。
按流行地区分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宁令”等;
按照演唱民族划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东乡令”等;
按照花儿的衬词分为:“白牡丹令”、“尕马尔令”、、“好花儿令”、“溜溜儿山令”、“杨柳儿姐令”、“水红花令”、“咿呀咿令”“仓啷啷令”等...
3、实践体验:学习分辨三种不同的花儿令。
学生活动:分别聆听三种花儿“令”《三闪令》、《白牡丹令》、《仓啷啷令》
实践体会一:
1、用图谱记录下来。(个人展示)
①教师出示图谱
②学生边听边看图谱。
③为相对应的图谱填上花儿令的名称
讨论探究:
2、在歌词中能否找到与令相符的词语或衬词。(分组讨论,总结)
实践体会(二)
1、分别记住歌曲最具特色的曲调,并且模唱。
①学生从音乐中找到富有特色的曲调。
②老师弹奏曲调,学生再一次模唱,并说出花儿“令”的名称。
③加衬词体会:老师弹奏学生加衬词,把三种令富有代表性的旋律唱出来。
活动5【练习】实践运用
四、实践运用:
学生活动:花儿衬词的特征
除曲调特征外,歌词(衬词)文字的特征:
仓啷啷令:歌词中有“仓啷啷”
三闪令:歌词中有多处三个连续的“闪”音
白牡丹令:句尾词多为“阿哥的白牡丹那”结束
活动6【活动】知识拓展与实践与创造
五、知识拓展:——花儿流行风
过渡语(刚刚我们看到的视频就不同于传统的花儿,虽然用的是传统的花儿令,但是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花儿的流行和摇滚因素。)
六、实践与创造: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创编一段“花儿”,一起给大家漫个“花儿” 。
活动7【讲授】课堂小结
学生体验:分享我们的收获(学生发言)
结束语:我们的花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青海广播电台,我们常常听的方言节目,还是在广场、公园,花儿社,我们随处都以看到,听到花儿的影子,今天我们了解的仅仅是冰上一角,如果你们能够用放假、课余时间在去找找其他花儿令的特征,去更多的了解我们的花儿,相信你们一定会为生活在青海着个美丽的地方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我们也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好好学习,怀揣的美好的梦想和理想不懈努力,将来成为建设家乡的栋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奥林匹克号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主题在性格上有什么不同? 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我和你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