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讲义学案通用版【解析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1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11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共10页。
高考解密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0·山东地理)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
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高考考查内容]
[设问分析]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需要考虑:一是相邻城市即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二是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据此由图可推断合肥-巢湖两城市相邻,且属于双向首位客运流向,最适宜推进同城化,选B。第2题,一般首位客流比次位客流的客流量大,而合肥是滁州的次位客流,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小,说明合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合肥和滁州都属于安徽省,且合肥属于省会城市,两者行政联系密切,C对;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但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力更大,且与滁州距离更近,更有地理位置邻近的优势,会加大两者的客流差异而不是缩小,A、B、D错。
1.图示法理解现代大都市发展的两个阶段
2.基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下的大都市辐射功能示意图
3.图示大都市圈的形成
考向1 通过“大都市辐射”考查“区域认知”
(2021·山东威海期末)受上海大都市辐射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核五圈四带”的区域空间组织。一核指上海,五圈指南京都市圈等五大都市圈,四带指沿海、沿江等四个发展带。下图示意长三角城市群。据此完成1~2题。
1.上海对长三角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不同。辐射强度苏州比常州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 B.城市等级
C.距离 D.地形
2.关于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决南京市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 ②促进五大都市圈的形成 ③缓解上海市环境污染等问题 ④以上海为中心,向北、南、西三个方向辐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出苏州距离上海市更近,受上海市辐射影响更大,苏州与常州在交通、城市等级、地形方面差异不大,选C。第2题,上海对外辐射,并不能解决南京产业活动过度集聚的问题,①错误;可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间联系,促进五大都市圈的形成,②正确;上海通过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等问题,③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上海为中心向北、南、西三个方向辐射,④正确。选B。
考向2 通过“城市体系”考查“综合思维”
(2021·湖北模拟)读“澳大利亚悉尼都市圈示意图”,完成3~4题。
3.悉尼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气候宜人 B.人口众多
C.交通便利 D.矿产丰富
4.与帕拉玛塔市相比,罗兹市( )
A.人口规模更大 B.辐射区域较小
C.城市职能更多 D.与悉尼交流领域更广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悉尼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港,并且有便捷的陆地交通线联系内地,交通便利,C正确;都市圈内各城市气候相差不大;悉尼是中心城市,因此人口众多,但人口众多不是悉尼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区位优势;悉尼的矿产资源并不丰富。选C。第4题,帕拉玛塔市是区域副中心城市,罗兹市是一般城镇,故与帕拉玛塔市相比,罗兹市人口规模更小,城市职能更少,辐射区域较小;罗兹市虽然距离悉尼更近一些,但因为城市职能较少,故与悉尼交流的领域较小。选B。
考点练
国内常见的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首位城市GDP占全省城市GDP的比重视为城市首位度;二是将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视为城市首位度。在2018年中国城市发展年度报告中,黑龙江的哈尔滨、山东的济南和青岛、江苏的南京、福建的厦门、辽宁的沈阳和大连等城市被中央点名首位度不够。读“城市首位度排行示意图”,完成1~2题。
1.七城市被中央点名首位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GDP数值小 B.城市带动作用小
C.城市人口规模小 D.城镇化水平低
2.根据城市首位度排行推断( )
A.江苏经济发展较均衡
B.山东最大城市是省会济南
C.哈尔滨周边二级城市数量多
D.厦门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差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这种集中程度越高,最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强,因此七城市首位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带动作用小,B对。城市首位度是指城市GDP的比重,不是城市GDP数值大小,A错;图中信息表明,城市首位度是按首位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计算的,与城镇化水平低、城市人口规模小关系不大,C、D错;选B。第2题,南京的城市首位度较低,说明南京市GDP占全省城市GDP的比重不是很高,说明江苏省内各城市间经济差距不大,经济发展较均衡,A对;青岛市首位度比济南高,B错;哈尔滨城市首位度排行较高,哈尔滨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较强,但不能说明周边二级城市数量多,C错;根据城市首位度排行不能判断厦门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差,D错。选A。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根据城市群发展水平、中心城市贡献度、城市群联系强度和城市群同城化机制等指标,将城市群分为成熟型城市群、成长型城市群、培育型城市群三种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我国城市群的分布( )
A.受地形的影响较小
B.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C.空间差异相对较小
D.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4.依据区域特征,太原城市群应将发展方向定位为( )
A.科技创新高地
B.重要国际门户
C.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
D.资源配置中心
5.为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太原市应( )
A.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放开落户限制条件
C.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D.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大,A错;我国以黑河—腾冲一线为人口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我国城市群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B正确;城市群东多西少,空间差异相对较大,C错;集中于我国中东部地区,D错。选B。第4题,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太原城市群是培育型城市群,所以应将发展方向定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C正确;科技创新高地应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A错;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重要国际门户,B错;资源配置中心应位于地理位置适中、水陆空交通便利的地区,D错。选C。第5题,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为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应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经济效益,A正确;放开落户限制条件、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对于提高中心城市贡献度作用不大,B、C、D错。选A。
(2021·山东德州期中)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这将促使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6~7题。
6.成渝地区在城市群建设方面具有的优势是( )
A.城市数量少,发展空间大
B.核心城市多,结构功能相似
C.城市等级体系较为合理
D.城镇化速度快,发展均衡
7.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主要应( )
①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 ②培育中小城市,全面提升各中小城市等级 ③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④着重加强核心城市内部基础设施的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成渝地区城市数量多,A错;区域核心城市只有成都和重庆,核心城市数量并不多,且区域间城市应错位发展,若区域城市的结构功能相似,则不利于城市群的建设,B错;读图可知,该区域有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级城市、县(市、区)等,城市等级体系较为合理,有利于城市群的建设,C正确;区域核心城市较少,西南部地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区域发展并不均衡,D错。选C。第7题,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应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但没有全面提升中小城市等级的必要,如果中小城市等级全面提升,易造成城市分工不明确、重复性建设、城市间同质竞争加剧等城市发展问题。同时,成渝城市群的建设,还应该依据区域各城市各自的优势,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①③正确,②错;应加强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互联互通,④错。选B。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1.以某城市发展的过程为情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2.以某区域的发展为情境,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学科素养:
1.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功能,理解影响城市发展及辐射功能的因素;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
2.区域认知:结合某地区地理特征,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3.地理实践力:探究大都市的形成、发展及辐射功能;探究某地区产业结构的弊端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
关键能力:
以某区域为例,结合图文资料,培养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
1.城市的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
2.城市的辐射功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0·山东地理)5.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6.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2020·江苏地理)15.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16.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2020·7月浙江选考)14.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15.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2019·全国文综Ⅱ)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021·山东地理,17)(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
(2020·江苏地理,28)(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2019·全国文综Ⅰ,36)(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江苏地理)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必备知识
①城市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②城市辐射的载体;③城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①文字信息:由“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可知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条件:一是相邻城市即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二是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由“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可知两城市间公路客流量越大,城市间联系越密切。
②图像信息:由图可知,合肥—巢湖之间距离较近,且属于双向首位客运流向。
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
①要素综合:说明交通、距离对城市之间联系的影响。②地方综合:高等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影响。
区域认知:
①区域位置:安徽省及其周边城市。
②区域联系:隐含着地理事象发生与距离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根据所学知识和已知信息,找出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
核心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理念,同时应合理“规划”,担负起振兴家乡、服务人民的思想。
第1题
“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注意从材料中获取同城化的概念,从中得出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条件:城市相邻、联系紧密。
第2题
一般首位客流比次位客流的客流量大,合肥是滁州的次位客流,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说明合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合肥和滁州都属于安徽省且合肥属于省会城市,两者行政联系密切。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38讲 城市的辐射功能(含解析),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纽约的发展,纽约的辐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第1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纽约的发展,纽约的辐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01上海的辐射功能学案含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专题讲解,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