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案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案第1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案第2页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1)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学案,共8页。
    (2021·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答案 (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
    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 (1)两处砾石的差异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主要砾石类型、砾石分选性、磨圆度等角度组织答案;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流水作用和重力作用(或冰川作用)的角度组织答案。(2)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沙和粉沙物质的主要来源、春季风力特点、冲积扇地表干燥的性质、风沙流运动方向、挟沙能力等角度组织答案。(3)水分条件好的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汇集、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保水条件、深层土壤冰冻时间等角度分析作答。
    1.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
    (1)V形谷(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2)峡湾:冰川侵蚀形成谷地;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水入侵淹没谷地,形成峡湾。
    (3)曲流(河曲):一般见于地形平坦的草原地区。
    形成过程: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河流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草场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较强。
    (4)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2.流水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1)必要条件
    ①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
    ②流速减缓:地形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
    ③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2)区域差异:不同位置的堆积物、流速减缓的原因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堆积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态存在差异。
    3.风沙形成条件分析
    (1)物质条件——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2)动力条件——大风
    ①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
    ②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常见会加强风力的地形:
    a.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或湖泊,没有阻挡。
    b.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
    c.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干燥;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④植被稀少,缺乏植被保护。
    考向1 通过“外力作用地貌判读”考查“区域认知”
    (2021·河北名校联盟模拟)柴达木盆地在大约2 300万年前形成为一个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 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群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周围山脉干燥的下沉气流形成了焚风效应
    B.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蒸发旺盛
    C.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
    D.海拔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2.下列关于柴达木盆地和雅丹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雅丹群形态近似舰队,与下垫面和常年多变的风向有关
    B.在地质历史时期,雅丹群由流水作用形成
    C.雅丹群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四周边缘
    D.雅丹群由长期的风力侵蚀形成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阻挡来自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水汽,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C正确。第2题,雅丹群形态近似舰队,与下垫面和常年稳定的风向有关,A错误。在地质历史时期,雅丹群先由流水沉积作用后经风力侵蚀形成,B错误。雅丹群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四周中央,因中央风力大,侵蚀作用强,C错误,D正确。
    考向2 通过“外力地貌形成过程”考查“综合思维”
    (2021·广东梅州市模拟)我国陕北黄土之下隐藏着众多“雕岩谷”奇特景观。雕岩谷(见下图)是一种具有陡立曲壁的狭窄峡谷地貌景观。由湍急流水挟带砂砾等沉积物对岩石中先存的构造薄弱部位(例如节理与破裂)长期冲刷、刻饰、磨蚀(包括部分溶蚀)而成的无数壶穴贯通形成。据此完成3~5题。
    3.雕岩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4.雕岩谷两侧的岩石特征为( )
    A.片理构造 B.球状构造
    C.气孔构造 D.层理构造
    5.壶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丙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 3.C 4.D 5.C
    解析 第3题,据材料可知,雕岩谷是由湍急流水挟带砂砾等沉积物对岩石薄弱部位,长期冲刷、刻饰、磨蚀而成的无数壶穴贯通形成。说明该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故选C。第4题,根据信息“陕北黄土”地区,说明本区沉积物较多,易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D正确。片理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构造特征,A错;球状构造是花岗岩等侵入型岩浆岩常有的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型岩浆岩的常见构造,排除B、C。选D。第5题,随着流水对岩石的不断侵蚀,岩石依次呈现出“碟”型壶穴乙→倒“Ω”型壶穴甲→“锅”型壶穴丙,选C。
    考点练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 800米,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 ℃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且在不断扩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斯塔图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当地盛行偏东风
    C.黄岗岭东侧植被比西侧茂盛
    D.岩石气孔构造显著
    2.石臼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说明当地常年盛行偏西风,B错误;石林由花岗岩组成,无气孔构造,也不属于喀斯特地貌,A、D错误;大兴安岭黄岗岭东侧为寒冷冬季风的背风坡,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温暖的生长环境,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比西侧茂盛,C正确。第2题,当地晴天较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岩石多裂隙;偏西风强劲,挟带湖泊水汽进入岩石缝隙中,在凹陷处汇集;气温多在0 ℃左右,缝隙中的水易产生冻融现象,结冰时撑开了石臼缝隙,融冰时水进一步渗入岩石缝隙中,如此循环往复,使石臼不断扩大,因此由风化作用带来的冻融现象是石臼不断扩大的原因,A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纬度较低,无冰川作用,风力侵蚀不会使石臼扩大;选A。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后流速急剧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沉积物沿着流水移动方向不断堆积的结果,泥沙随着流水的作用发生垂直和水平分选,颗粒表现有粗细之分。下图为“法国第二大河流罗讷河流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罗讷河下游地区,沉积物颗粒粒径东侧比西侧明显偏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东侧支流较西侧多
    B.东侧位于河流右岸
    C.西侧植被覆盖率高
    D.东侧地形坡度大
    4.当河口三角洲表层泥沙由河口向外颗粒逐渐增大时,对应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罗讷河为断层作用形成,西岸是低地,东岸是山谷,东侧地势起伏大,流速快,细小的物质不能沉积,沉积物颗粒平均粒径大,D正确;东侧流速快的主要原因是地势起伏大,支流多少也会影响河流流速,但不是主要原因, 且东侧位于河流的左岸,排除A、B;植被覆盖率更高,水土流失会更小,沉积物的粒径也会变小,C错误。故选D。第4题,河口处的外力作用主要有流水作用和海浪作用。罗讷河地处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区,河流补给形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冬季为雨季,故冬季河水水位高于海平面,河口流水自陆地流向海洋,颗粒由陆地向海洋逐渐减小;夏季炎热干燥,河流枯水期时海水倒灌,海浪堆积作用比流水堆积作用强,故泥沙由河口向外颗粒逐渐增大。故选B。
    5.(2021·山东枣庄市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2020年7月,去四川南充研学旅行的某高中学生发现嘉陵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359°的巨大曲流,滩险流急,河曲深嵌峡谷之中。青居曲流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
    材料二 下图示意青居曲流位置与地形。
    (1)试说明青居嵌入式曲流的形成过程。(6分)
    (2)甲组同学在AB两点间通过观察和测量河道与水流状况,初步绘制了河曲弯道环流示意图(下图)。请你完成后续绘图工作(提示: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注A、B,并用箭头绘出河流剖面上的水流方向)。(5分)
    (3)当地民间流传着“青居女儿嫁曲水,来去都坐下水船”的说法。为了体验这一意境,请你为研学小组设计合理的乘船起止点和行进方向。(4分)
    答案 (1)古嘉陵江自北向南流到青居镇附近,遇到丘陵阻挡,向右发生偏转,沿地势较低处绕过丘陵形成“Ω”状河曲;后来地壳抬升,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由于岩层岩性较软,形成两岸壁立的嵌入式曲流。
    (2)如下图所示:
    (3)从青居镇去曲水镇:码头乙上船,顺流至码头甲下船;从曲水镇回青居镇:码头甲上船,顺流至码头丙下船。
    解析 (1)读图可知,该曲流呈“Ω”状,注意材料信息“滩险流急,河流深嵌峡谷之中,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说明该曲流两岸较陡峭,可推测曲流形成后,该区域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位于河流凸岸,水速较慢,水深较浅;B位于河流凹岸,水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水深较深。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形成河曲弯道环流。绘图过程中水深较浅的为A岸,水深较深的为B岸。(3)注意图中码头的分布位置、青居镇和曲水镇的分布位置以及河流的流向。“来去都坐下水船”意味着来去均顺流而行。

    相关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3节构造地貌的形成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第1节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常见地貌类型,地貌的观察 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