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全面)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全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这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4、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5、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
A. B. C. D.
6、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 茶壶B. 船闸
C. 活塞式抽水机D. 下水道存水管
7、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作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沸点 B.熔点 C.温度 D.凝固点
8、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指针还是稍微偏左.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又稍微偏右,接下来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9、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最接近的是( )
A.B.C.D.
10、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11、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B.小明爸爸
C.地面D.自家小车
12、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天平B.温度计 C.船闸D.塑料吸盘
13、如图所示是小伟跳远时的情景,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由于(不计空气阻力)( )
A.不受力 B.受重力作用 C.受推力作用 D.受脚蹬力作用
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15、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C.甲物质在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4、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________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MM′为空气与水的界面,设水下装有一盏电灯S,射出的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沿BO方向射到界面上的O点,再从O点射出水面.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准确位置和光线射出水面后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方向.
2、请你在下图中画出静止在水中的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板E、F可以绕ON轴转动。
(1)为了看清楚板上的光路,板的材质应是______(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板E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板上出现,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3)以法线ON为轴线,将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4)下表是用于研究光反射时角度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则表格中a是______;b是 ______;
(5)让入射角等于______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6)若把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入射点O仍在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的方向______(变化/不变);
(7)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乙),入射光线仍能呈现纸板上,且沿A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此时与图甲情形对比,发生改变的有______。
A.法线方向 B. 反射光线方向 C.入射角度数 D.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选填“甲”、“乙” 、“丙”或“丁”).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当物体质量为2kg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物体质量为2kg时,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物体质量为10kg,以0.1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拉力F的功率。
2、一带阀门的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是200cm2,装有12cm深的水,正方体M边长为10cm,重20N,用细绳悬挂放入水中,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所示,试求:
(1)正方体M的密度;
(2)正方体M受到的浮力以及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若从图示状态开始,通过阀门K缓慢放水,当容器中水面下降了2cm时,细绳刚好被拉断,则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B
3、D
4、D
5、D
6、C
7、A
8、D
9、A
10、A
11、A
12、D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形状 运动状态
2、凸透镜(放大镜) 放大 虚像
3、甲和乙 甲和丙
4、相互的 运动状态
5、小于 等于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粗糙的 一定垂直 不发生 入射角/° 反射角/° 0 不变 BC
2、必须 等于 丁 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错误 不一定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2N;(2)2N;(3)1.2W
2、(1)2×103kg/m3;(2)1.6×103Pa;(3)14N实验序号
a
b
1
2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全面),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面),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