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9游褒禅山记(1)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6423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9游褒禅山记(1)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6423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9游褒禅山记(1)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9游褒禅山记(1)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136)( C )
A.褒禅(bǎ) 庐冢(zhǒnɡ)奴仆(pú) 荒谬(miù)
B.华实(huā) 窈窕(yǎ)懈怠(dài) 瑰丽(ɡuī)
C.蛮夷(yí) 负咎(jiù)迷惑(huò) 幽暗(yōu)
D.渔父(fù) 谨慎(shèn)罕至(hǎn) 梵语(fàn)
【解析】 A项,“褒”应读bā;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137)( C )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或,或许
②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
④其文漫灭 漫:潦草不清
⑤独其为文犹可识 识:辨认
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
⑦有怠而欲出者 怠:怠慢
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非常
A.①②③⑧B.②④⑤⑦
C.①④⑦⑧D.③⑤⑥⑧
【解析】 ①有的人;④模糊不清;⑦懈怠;⑧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138)( B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 A项,古义:十分之一..今义:①数字“1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C项,古义:不平常..今义:副词,很、十分..D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eq \x(导学号 30994140)( B )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⑥/②③④⑤
【解析】 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句..
5.下面对文章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eq \x(导学号 30994260)( A )
A.文章开头一句只是叙说褒禅山的原委,平淡无奇,并没有其它作用..
B.由“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内容上环环相扣..
C.从“距洞百余步”到“盖音谬也”,从字面上来看,这几句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
D.之所以要突出“花山”二字,在于纠正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华实”之“华”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针对后人对古籍以讹传讹的现象发表感想和议论张本..
【解析】 第一句的作用不仅为下文考究褒禅命名的由来起着开拓的作用,而且也把有关全局的“华山”二字突现出来,对全文的记游和议论有着先引和铺垫作用..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eq \x(导学号 30994261)( D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作者以古喻今,可见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
B.作者通过论述心得揭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提出“志”这个条件时,用双重否定,强调“有志”;提出“力”“物”这两个条件时,分别把“有志”作为基本前提,也强调了“志”..
D.作者写仆碑上的文字,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其目的也是表现有志的主题..
【解析】 不是“表现有志的主题”,而是为了表现不人云亦云,必经深思而慎取的主题..
7.下面对第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eq \x(导学号 30994262)( D )
A.这一段与第1自然段记仆碑文字和订正读音相照应..
B.先由所见的仆碑引出感慨,指出由于“古书之不存”,致使后人以讹传讹..
C.“何可胜道也哉”,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由“华山”的“音谬”概括出社会上辗转讹传,相沿失实的普遍情况..
D.针对社会上以讹传讹的情况,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从抽象到具体,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
【解析】 应为“从具体到抽象”..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eq \x(导学号 30994143)
游太和山记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过白云、仙龟诸岩,共二十余里,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涧即竹笆桥下流,两崖蓊葱蔽日,清流延回,桥跨其上,不知流之所云..仰视碧落,宛若瓮口..度桥,直上攒天岭..五里,抵五龙宫,规制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面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注]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升作匹..还过殿左,登榔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面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平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气异..余出嵩、少,始见麦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驿路既平,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希夷:唐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由太子岩历不二庵 历:经过
B.循级直下涧底,则青羊桥也 循:沿着,顺着
C.犹满涧谷,真春风所不度也 度:涉及,达到
D.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寿:寿辰
【解析】 寿:祝寿..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B.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C.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D.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
【解析】 这段话以游踪为线索描写景物,“过坞底岔”“出龙驹寨”很明显要断开,“不胜……悴忧伤情”要断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一路线迂回绕路不方便,被轿夫们否定了..
B.徐霞客经过白云岩、仙龟岩之后,沿着石阶一直走到涧底,见到了青羊桥..山涧两岸山崖上草木繁盛,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其上..
C.太和山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这与华山不同,华山四周都是石壁,山脚没有什么高大奇特的树木..
D.太和山上奇景迭出,有诸多奇异的岩石,还有竹笆桥、榔梅花、青羊桥、攒天岭、五龙宫、自然庵、凌虚岩、传经台、榔梅台、五针松等景物..
【解析】 五针松属于华山景物..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放榔梅花,映耀远近..(5分)
译文: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2)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5分)
译文: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危”“间错”,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抱”“连络”“国禁”..
【参考译文】
从南天门宫往左直奔雷公洞..洞在悬崖中间..我想返回紫霄岩,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抬轿的人说迂回绕路不方便,不如从南岩下竹笆桥,可以观赏滴水岩、仙侣岩等胜景..于是从北天门往下走,一条阴森的小路,滴水岩、仙侣岩都在小路左侧,悬崖向上飞突,泉水滴沥崖中,悬崖中能容下静室,供奉的都是真武帝..下到竹笆桥,开始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但山路没有随着山涧走..于是靠着山走,翻越山岭,一路上多是突起的石头、高高的岩石,杂乱地分布在繁茂的草木丛中,不时有开放的榔梅花,绚丽的色彩映照远近..
经过白云岩、仙龟岩等处,一共走了二十多里,顺石阶一直下到涧底,就是青羊桥..涧水就是竹笆桥水的下游,两岸山崖上草木繁茂,树荫蔽日,长长的清流弯弯曲曲,一座桥横跨在上面,不知道涧水流到什么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形状如同瓮口一般..过了桥,径直登上攒天岭..走五里,抵达五龙宫,宫殿的规模和格式与紫霄宫、南岩相仿..从宫殿背后登山,走一里多,转进山坞,到自然庵..不久返回五龙宫殿右面,转下坞中,走两里,到凌虚岩..凌虚岩背靠重重山峦,面临极深的沟壑,正对桃源洞众山峰,满山嘉树特别茂密,紫色翠色互相辉映,犹如图画,是希夷先生修炼的地方..前面有传经台,孤零零地俯视深壑,可以和飞升台相媲美..返回时经过五龙宫殿左面,攀登榔梅台,于是下山到达草店..
华山四周都是石壁,所以山脚没有高大奇特的树木;一直上到峰顶,松柏大多有三人围抱那么粗;松树全是五针松,松子和莲子一般大小,间或遇到没掉落的松果,摘下来吃,鲜味、香味都特别好..太和山则是四周群山环抱,百里以内茂盛的林木丛密分布,大树遮天蔽日,高耸入云;靠近太和山的数十里范围内,三人围抱粗的奇异杉树和老柏树,连续不断地长满山坞,这大概是因为朝廷禁止砍伐的缘故..嵩山、少室山之间,从平缓的山脚到达绝顶,树木被砍伐得所剩无遗,只有三棵将军树巍然耸立着..山峰、峡谷、河川、平原各种地势,季节相同而天气物象不一样..我从嵩山、少室山出来时,才看到田里麦苗青青;到了陕州,杏树刚刚开花,嫩绿的柳枝随风摇摆,十分动人;进入潼关,大路平坦,高大的杨树立在道路两旁,梨树、李树高低不齐;等到转到泓峪,却是层层的冰冻积雪遍布山谷沟涧,真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啊..经过坞底岔时,又看到杏花开放;从龙驹寨出去,桃红柳绿,所到之处一片春色..忽然想起已到清明时节,不由触景生情..于是从草店启程,经过二十四天,在浴佛节第二天到家..用太和山的榔梅为老母亲祝寿..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根据提示写出《游褒禅山记》中对应内容..(6分,每空1分)eq \x(导学号 30994144)
(1)“有志矣,__不随以止也__,__然力不足者__,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2)有志与力,__而又不随以怠__,__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3)“然力足以至焉,__于人为可讥__,__而在己为有悔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7赤壁赋(1)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eq \x,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13诗三首(1)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练案9离骚(1)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打牢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