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十七讲 作文文体规范 精品学案 (新高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十七讲 作文文体规范 精品学案 (新高考)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好题实练,答案与解析,写作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十七讲 作文文体规范 导学案【知识梳理】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一、记叙文的一般类型(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2)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3)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4)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二、记叙文的构成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文写作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他方式都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三、记叙文的结构顺序写作记叙文,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4)补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少量文字对人物或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四、记叙文的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第二人称(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是以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方作为叙述的主体。运用第三人称,便于超越时空的界限,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指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强烈的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有在记叙、描写中间接抒情。六、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如何将一篇记叙文写好,使之拨动阅卷者的心弦,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供爱好写记叙文的学生借鉴。1.写得深刻记叙文应力避肤浅。这就需要作者对一些事情能够深入挖掘,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我们称之为“深化法”。能在平常的事情上寻出一个不平常的方面,这是写记叙文的高手的本领。比如自己养的一只鸟儿不幸死亡,本来是一件很平凡的小事,有的同学却能极力挖掘出背后的深意——珍爱生命,珍惜自由。2.写得丰富记叙文应力避简单。为了表现一个人物,表达一种思想,抒发一种情感,有时候需要运用多个方面的素材才能完美演绎。这就需要考生对一些问题能立体建构,多重演绎,掌握“复合”之法。所谓“复合”,指对命题者提出的话题或问题,考生能够在一篇记叙文中作出多重诠释。比如“见证”这个题目,我们不妨将个人的“见证”与国家、人类的“见证”结合起来考虑,将多个“见证”构成和声,来表达情感。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文章丰富、厚实,由“单声道”变成“立体声”。3.写得曲折记叙文要力戒平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尤其需要如此。这就需要考生在情节上苦心经营,精心设计。常用的手法有悬念、抑扬、波折、误会、巧合等等,可总称之为“兴波法”。悬念是疑而不答,能够牵着读者的鼻子走,让人欲罢不能;抑扬是褒贬相生,能够造成情感态度上的落差,往往能使我们笔下的人、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误会是误解不断、矛盾丛生,它能增强文章的戏剧性,掀起情节和情感的波澜,让读者为其着急上火;波折即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容易形成“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效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达到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4.写得形象记叙文最忌平泛。这就需要考生对一些人物能鲜活摄像,拟态传神。写人物,要有血有肉,展示个性,立体鲜活;写景物,要形神兼备,感情真挚自然;写事件,要生动活泼,曲折有致。总之,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生硬的道理变成真实可感的形象,简称为“形象法”。这是记叙文高手必备的本领。5.写得灵活记叙文切忌呆板。记叙文强调真实可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记叙文允许虚构,只要来自生活,合情合理即可。有时为了更有创意,更有活力,就需要“无中生有”,就需要编故事。这个故事要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合情合理,特别是细节的处理一定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其次要承载思想,一个故事的主题无外乎三类,或表现一个人物的精神,或渲染一种情感(或人性),或传达一个哲理;再次是一波三折,即一个故事有几个转折的情节,这是为读者的阅读心理所决定的规律;最后是信息陌生,这是编写故事非常重要的原则,故事的主题可能是陈旧的,但情节本身却要“陌生化”,即要有创新性,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编故事既可以超越时空,驰骋想象,也可以点化历史故事,扩容成篇,是为“新编法”。6.写出情感记叙文要力戒乏味,不能像一杯白开水。高明的作者,常常会把平淡无奇、暗淡无光的故事讲得极富魅力,使读者难以忘怀,甚至收获心灵的震撼。为什么?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捕捉动情点,能够在文章中设计令人怦然心动之处,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我们称之为“点睛法”。它往往是文章的高潮,是突出主题、强化立意的最有效的完美手段。它可以是一个情节、一个细节,它在文章中或起解谜的作用,揭示生活真相;或起暴露作用,显示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它是文章的眼睛,当一篇文章的眼睛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会不由得眼前一亮,继而会沉思甚至流泪;在那一刻,文章的立意如破空而来,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7.写出变化记叙文应力避单薄。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能够由此及彼,插叙增容。这是一种穿插回放的叙述手法,类似于影视作品中的“闪回法”,指人物触景生情,由眼下之事联想到过去之事,再由过去之事回到现实中来这一过程。“闪回”,常常使用插叙的手法,在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使得文章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富于变化。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某物象或情感思想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形成一个整体。运用时也要注意选好串起素材的线索,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8.要有文化味近年高考作文,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语言,高扬起文化的大旗。这类文章以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同时也确实展示了考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这种文化作文,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议论文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议论文是考场中最为常见的文体,它最能够体现考生的素材处理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写好议论文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而写好议论文最关键的就是论点的提出、论据的运用和论证的构建三个方面。下面对此进行具体说明。一、论点的确立论点是作者对所论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和旗帜,没有论点或论点含糊,论证也就失去方向,结果是不知所云。1.论点的要求(1)正确——不能偏离题目或所供材料的主旨。(2)鲜明——有明确的褒贬立场。(3)新颖——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4)唯一——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几个分论点。2.论点的提出要使论点明确,就要观点立意准确,构思表达明确。中心论点应该用肯定判断句表述,或者用具有判断意味的陈述句表述。如:“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人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才是真实可靠的”“拒绝平庸方能有所作为”。不能使用问句,也不用短语。论点的位置可在题目、开头、结尾或文中,最好放在开头,清楚明白。一旦确定论点,就要迅速入题,在200字以内将自己的观点亮明,这样可使阅卷老师在第一时间迅速直观地把握文章大意,对作文是否切题有一个总体印象。二、论据的组织议论文的论点确立以后,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叫论据,只有举出足够的事实或说出正确的道理,才能证明论点的正确性。1.论据的类型(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在运用事实论据时,常把对典型论据的剖析和概括性论据的列举结合起来,从而使论据材料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更具说服力。(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是指为论证某个问题或者观点正确或错误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2.论据的要求(1)正确——能紧扣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不能让论点和论据分离。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2)真实——列举的事实、数据等要真实可靠,要经得起考验。要符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只有论据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3)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使用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张三李四说”“有人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4)新颖——选用能打动人且一般人不太熟知的事例做论据,不要总选大家熟悉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新颖与陈旧是相对而言的,要使所摆的论据新鲜一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①别人不常用的。②新近发生的。③旧论据新角度。(5)概括——叙述论据时用较概括的语言,能把与论点有关的主要事例说清楚就行,不要对事例作详细叙述,尤其不能有细节描写,以免写成记叙文。3.论据的使用使用论据不是把论据简单地罗列在论点后面,而是要对论据进行分析,要把它和观点契合起来;作为论据的材料往往有多层内涵,要根据需要进行表述,即选好角度、侧重点;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只要说清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结果即可,有时还可以更加灵活。(1)紧扣论点,合理剪裁一则事实材料不是单一的信息体,而是诸多信息的集合,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写出切合不同立意的议论文。但有些学生在选用事实论据时往往习惯于照搬照抄,让其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于文章中,结果自己选择的材料枝蔓丛生,无法和议论文的主题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此一来,文章不具备说服力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在具体写作中,我们要以立意为标尺、剪刀去丈量、裁剪事实材料,使之合乎行文要求,以实现其最大效力。(原稿)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现实来进行选择。鲁迅先生痛心疾首于国人的麻木不仁,选择做一名文学斗士来医治国人的灵魂,他本可以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改稿)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选择,但最重要的是要依据现实来进行选择。鲁迅先生本可以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但他痛心疾首于国人麻木不仁的现实,认为医治国人的灵魂比医治国人的身体更重要,毅然弃医从文,发出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呼告,拯救了不少麻木不仁的心灵。这段文字的观点是“要依据现实来做出选择”。原稿事例侧重的是鲁迅先生本可以成为医术高明的医生,但他选择了文学。显然不能扣紧论点。(2)剔“肥”拣“瘦”,叙例精要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引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引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比较新颖的论据应详尽点,家喻户晓的事例则尽可能概括。单个论据篇幅要短(少于150字)。如:注重小细节,成就大梦想。李玉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每天不停地倾听、模仿、学习他人。这就是他的胜人之处,能够将小事情做到极致。李玉刚少年时家里很穷,很早便辍学去打工,由于对音乐的热爱,他选择在一家歌厅打工。每天听着歌手们的歌声,他也无比渴望去唱歌。所以他学习,注重歌曲的每一处音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在准备《四美图》这个节目时,他说:“我几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相关资料,包括分析、鉴赏专家的不同观点,并考虑如何诠释它们。”(195字)对细节的注重,成就了他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这个例子存在叙述过细、啰唆赘余的问题,需要我们简明扼要,剔“肥”拣“瘦”。剔除不能突出论点的介绍,如“李玉刚少年时家里很穷,很早便辍学去打工”;剔除不能突出论点的对话或者不能突出论点的转述,如“他说……”可以删除。可做如下修改:注重小细节,成就大梦想。少年时的李玉刚就怀揣着“歌者”的梦想在歌厅打工,他注重歌曲的每一处音调,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每天不停地倾听、模仿、学习他人。(63字)对细节的注重,成就了他在舞台上完美的表现。这样升格之后,剔除了繁杂的内容,论述语言更加简明扼要。(3)多向并举,拓展广度对一篇充实的议论文而言,事实论据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材料,但在构建的过程中若只是一味地堆砌事实论据,而不讲求一定的方法技巧,则可能使文章出现“材料单一,枯燥无味,偏狭不周,漏洞百出”的硬伤。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材料的特点,如从时间上分,有古代事例,也有近现代、当代事例;从地域上分,有本国的事例,也有外国的事例;从性质上分,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从范围上分,有点上的事例,也有面上的事例。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以上区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织,或做到古今结合,或做到中外并举,或做到正反相映,或做到点面互补。如:(古今结合)诸葛亮谨记刘备遗言,尽心辅佐刘禅。他明知敌强我弱,却义无反顾地六出祁山,最终病故于阵前。他本可以弃政治、诺言而去,在山林中逍遥,然而,道德告诉他,只有“鞠躬尽瘁”,方能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当代的一名公交车司机黄志全,也在用生命实践着道德。在心脏病复发之时,他忍着剧痛,刹车、靠边、打开车门。车安全了,乘客安全了,行人安全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中外并举)马克思如果不用他毕生的精力矢志不渝地追求,大英图书馆地板上那两个深陷的脚印又怎能引导通向人类解放的道路?刘翔如果不用矫健的双腿奋力地奔跑,又怎能实现他为亚洲赢得第一枚跨栏金牌的价值?(正反相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文天祥和郑思肖宁死不屈的气节既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最终名垂青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厚颜无耻的慈禧竟然为了一己之私欲而不惜抛弃国家的尊严,倾全国之财物去讨好各帝国,所以留下骂名也就不足为怪了。(点面互补)古有晏子使楚,楚国刻意刁难,开了个小门让晏子钻。晏子据理力争,说:“下等人出使下等国家,小国开小门。”他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负气回国,而是适时弯曲,据理力争,用言辞维护了自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尊严。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刘备三顾茅庐,他们能屈能伸,屈为积蓄力量,伸为博取尊严。(4)叙议结合,深入分析论据后要加上适当的“议”来分析,使论点与论据融为一体,而不是油水分离。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引用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运用论据时,要视野广阔,精心选材,细心加工,用厚重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意识去挖掘论据背后的深层含意。叙议结合的方式主要有:先叙后议,边叙边议,先议后叙再议。如:“留学教父”俞敏洪同样是一位赢在“弯道”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弯道”,虽然没有速度的比拼,但同样需要敢于超越的勇气。当那个被同学们嘲笑发音不准的俞敏洪皱着眉头低着头的时候,他正经受着挫折与痛苦的锤炼。然而,处在深不可测的谷底,他依然在心底刻下“危急之时正是转机之时”的信条,坚信着那句“不放弃,不抛弃”的诺言,苦学英语,自我完善,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超越,成功地创办了国内最权威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俞敏洪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弯道”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赢在弯道》片段)这个片段采用了“先议后叙再议”的方式。作者先提出观点:俞敏洪同样是一位赢在“弯道”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弯道”同样需要敢于超越的勇气。接着叙述了他苦学英语,最终创办了“新东方”的事例。最后以俞敏洪的经历启示人们:要实现人生“弯道”上的超越,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5)舍旧求新,化熟为生旧素材,大多数同学看到的是人们都能看到的,或者是表面上的含意。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做论据进行论述,必定是比较俗套的,没有多大新意。而如果我们能从陈旧的素材中发现人家都没有看到的问题,旧素材就能翻出新见解,老树就能发出新芽,同样是可以运用的。如考场作文《廉蔺嫌隙谁之过》片段:蔺相如大智大勇、胸怀宽广,廉颇知错能改、率直鲁莽;蔺相如鲜花一朵,廉颇似绿叶一片,廉颇的狭隘自私映衬蔺相如的虚怀若谷。何以造成这样一个结果,廉颇、蔺相如嫌隙谁之过?成就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的是“渑池之会”,“渑池之会”谁的功劳大?“渑池之会”上,蔺相如智勇双全不卑不亢呵叱秦王,保全了赵王的面子,击碎了秦王胁迫赵王割地的美梦,挫败了秦国想在外交上挟持赵国的阴谋,抑制了秦国的嚣张气焰,功在赵国,享誉天下。但蔺相如功大,廉颇功更大。第一,廉颇在送赵王出境时,提出了宁肯立太子为王也要维护赵国领土完整的策略,这个被赵王首肯的策略可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行事的指导思想。廉颇是政策的制定者,蔺相如是政策的执行者。第二,蔺相如呵叱秦王,“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其根本原因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统率赵国军队的正是“以勇气闻于诸侯”的“赵之良将”廉颇。秦赵渑池之会,人们看到的是在前台表演的蔺相如,忽视了在后台策划和导演的廉颇。蔺相如靠勇气表演,廉颇凭“经验”导演,分工不同,功劳相同。可以说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一直以来,蔺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眼光独到,从廉颇的角度出发分析,廉颇凭经验、策略比蔺相如的功劳更大,却不为人们所首肯或发现。这样的分析又与文章的观点契合。可以说,作者从旧素材中看出新意来,是取得高分的关键。三、论证方法的运用有了正确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还须借助一定的论证方法才能使论点得以阐明。由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构成了不同的事理,这就要求我们在论证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以便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论证论点,使论点的正确性得到全面、充分和深刻的证明。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事例论证法(例证法)、引用论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喻证法)、正反对照法(对比法)、类比论证法(类比法)等。四、论证结构的构建论证就是用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结构,实际就是作者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思路,而这一过程是跟人们认识一个新事物的一般规律相一致的。因此,选择、安排恰当的议论文的结构,对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好题实练】基础务实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灵与外界的碰撞。读一本好书,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认识一个人,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甚至一次特殊的谈话……都会让我们刻骨铭心,从而得到人生滋养,精神成长。请以“心灵的碰撞”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题材,准确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巩固提升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又是一年毕业季。高考在即,小刘、小李和小陈相约到班主任王老师那里,让王老师给每人写句留言,作为毕业留念。王老师看看他们,思忖片刻,给言必称理想的小刘写下“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送给“拿起书本学习,放下练习吃饭”的小李一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而平时总爱在语文课堂偷偷做数学题的小陈得到一句“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罗曼·罗兰)。请结合王老师送给他们各自留言的用意,选择其一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一下你的观点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素质拓展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从踏入小学校园,到如今走进高三,我们已经有了十余年读书学习经历,其间曾一次次体验过为考试的学习、为升学的学习。可是,即便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面对考试和升学,学习似乎依然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不为考试的学习是怎样的呢?对于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你有怎样的见解和感悟?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作为在学校社团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1.【写作指导】根据材料“人的成长不只是身体的成长,还是心灵的成长”,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心灵的成长需要心灵与外界的碰撞”,而“外界的碰撞”可以是“读一本好书,经历一件特殊的事情,认识一个人,游览一个地方,参加一次活动,甚至一次特殊的谈话”等,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立意即可。2.【写作指导】在材料情境中,要抓住小刘的“言必称理想”,小李的“拿起书本学习,放下练习吃饭”,小陈的“总爱在语文课堂偷偷做数学题”,去领会王老师所赠留言的用意。一个人有理想,有目标,往往为自己注入奋斗的力量。尤其是正处于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志存高远,学习就会有动力,每天过得就很充实。但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逢人便说,则会给人以浮躁之感,让人对其理想产生怀疑。因此,一个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将理想目标藏在心里,全力以赴心中的“梦”。王老师所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意在劝诫小刘摈除浮躁之心,踏踏实实学习,仰望天空固不可少,脚踏实地尤为重要。参考立意:(1)仰望天空固不可少,脚踏实地尤为重要。小李“拿起书本学习,放下练习吃饭”,表面看是非常勤奋的表现,小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了,不可谓不勤奋。但王老师在小李“勤奋”的表象中看到了他的不足,即不善于做计划、定目标,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往往事倍功半,影响学习效率。王老师引用古语意在告诉小李在今后学习中要会做计划。(2)做好规划,事半功倍。“总爱在语文课堂偷偷做数学题”的小陈,也许语文是强项,暂可冷眼以待;也许超常聪明,可一心二用;也许数学偏弱,伺机恶补……不管是哪种“也许”,王老师送给他的罗曼·罗兰的话更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即学习要专注!(3)专注是成功的基石。成文时可先就事论事,然后要有所拓展,如谈“专注”,先剖析小陈的表现,王老师留言的用意,然后由学习中的专注拓展到做事甚至做人上的专注,前后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文章具有了深度。3.【写作指导】为考试的学习和不为考试的学习有着不完全一致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但二者又不是完全分割,而是交织相融。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为考试的学习,重点谈对不为考试、升学的学习的思考。参考立意:①如超越功利,为兴趣而学;②完善自我,为成长而学;③心怀理想,为追寻生命意义而学。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好教育http://www.jtyhjy.com)郑重发表如下声明:一、本网站的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照运营规划,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学科专业老师创作,经由好教育团队严格审核通校,按设计版式统一精细排版,并进行版权登记,本公司拥有著作权;二、本网站刊登的课件、教案、学案、试卷等内容,经著作权人授权,本公司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以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任何方式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0791-83857059),举报内容对查实侵权行为确有帮助的,一经确认,将给予奖励;五、我们将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构,并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严肃清理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十讲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精品教案 (新高考),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教学内容,解题技法,典型例题,解题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十二讲 鉴赏散文艺术技巧 精品学案 (新高考)教案,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常见设问,答题步骤,特别提示,满分答案,典题示例,解题流程,好题实练,答案与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十六讲 作文审题立意 精品教案 (新高考),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三种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