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五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中华文明的浴火重生
一、 课标要求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 教材分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封建化改革,改革在鲜卑拓跋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和中华文明的再兴。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改革的背景,第二、三、四、五为改革的内容,第六部分为改革的影响,逻辑上从改革的背景,分析当时北魏所面临的社会矛盾,由此来讲述改革的措施都是极具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分析改革取得效果。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北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在结合课本与史料的基础上,总结孝文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改革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以及多媒体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过程和内容的学习,了解作为改革者,他具备的坚定的意志力与决心;而大刀阔斧的改革,促进了本民族的汉化,推动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中华文明的浴火重生。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改革促使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难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ppt展示云冈石窟的佛像,引入课题
大概是2013年的冬天,我和舍友苦于囊中羞涩,买了好几十个小时的硬座,浑浑噩噩之中,我们在瑟瑟之风中,去了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那种天苍苍,野茫茫,佛风的震撼,直接迎面而来。在第五窟,有一尊17米高的佛像,据说是以孝文帝的原型,时隔了半年之后,我们一行人去了洛阳的龙门石窟,那又是另外一种震撼,相较于云冈,龙门的佛像不仅在衣冠服饰都有所汉化,连面部的神态都变得温和柔顺,而这一切,和一个王朝的统治者有着莫大的关系,孝文帝,以及他的改革。
(二)、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改革势在必行
1、前提:北魏统一北方
在此,PPT展示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变迁示意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时期,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逐鹿中原、饮马长江,北魏一统北方,他们“马背上得天下”,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同学们参考课本的有关资料进行总结。
2、必要性:
材料一:“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
材料三:“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四:自471到481年,仅十年间,就爆发了18次人民反抗斗争。——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同学们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什么问题?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得出结论: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
鲜卑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3、可能性: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得出结论,是因为冯太后的促成和孝文帝决心改革。
(三)、改革破而不灭
改革主要分三个过程进行:
生产的农业化
制度的封建化
习俗的汉族化
一、 新制的创建
1、 均田制的推行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材料和课本内容,总结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背景以及最终取得的效果
材料一(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多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通过均田制的实施,北魏完成了生产农业化的转变,限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的征收,改革似乎取得了效果,但是,北魏政权怎么知道他们的政策是否实施下去,农民是否能得到土地,而劳役是否又能够征收呢?问题再一次摆在统治者的面前?变!
2、 从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转变
北魏政权在初期实行的宗主督护制,本部分内容在课本上有详细的描述,请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得出结论,北魏决然的废除了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最终在实际上也保证了均田制的实行,效果颇显。
关于土地和财政收入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官员的贪污问题严重,因此引发的阶级矛盾也尚未改善,怎么去做?
3、 整顿吏治
从整顿吏治的原因,措施,以及取得效果方面,采用设问的方式,请同学们根据课本来回答问题。
制度已经完成了封建化了,那么就应该进行下一步的改革,从思想上去改,而这毫无疑问,是困难的。
二、习俗的汉化
1、 迁都洛阳
(1)合作学习:结合材料思考,迁都洛阳毫无疑问是困难的,那为什么孝文帝如此坚决的仍然要迁都,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材料二(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
材料三:“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
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比较洛阳相对于平城,有何优势?
平城:地理上,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发,交通不便
经济上,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不足承载发展的需要
政治上,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军事上,易受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
文化上,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洛阳:地理上,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经济上,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
政治上,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
军事上,利于控制中原,征服较弱的“南齐”
文化上,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2)合作学习
•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孝文帝》
• 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效仿。
• 拓跋宏迁都三十多年后,一位名为陈庆之的南梁将领曾这样描述他亲赴洛阳的切身感受:我以为两京沦陷之后,长江以北变都成了戎狄之乡。这次到洛阳,才知道衣冠人物尽在中原,根本不是我们江东可比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面临着很大的阻力。迁都洛阳都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a.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孝文帝改革深入,利于胡汉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
2、移风易俗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所示,总结出孝文帝都从哪些方面移风易俗?
1)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2)改鲜卑姓为汉姓,并“定汉姓”
3)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4)宣布汉语为正音,禁止说鲜卑语
5)政府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这些方面,改革了鲜卑旧有的落后的风俗习惯,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四)、中华文明的浴火重生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他展现了一个弱小民族谋求发展壮大的勇气、智慧、心酸、艰难、成就亦或是悲哀,又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迁都和全盘汉化政策导致鲜卑许消失和北魏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孝文帝改革之后,北方不再是蛮夷之地,本来极有可能在北方中断的中原文化,奇迹般的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继承,他们进入中原之后,为中原民族注入北方民族特有的粗犷个性和畜牧业生产经验,中原文化并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继续传承下来,我认为拓跋宏最后是成功的,他其实已经是中华皇帝,虽然之后是半壁江山,但他开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由胡汉混血的北方来统一中国,从而创建了新的中华文明,这正是鲜卑人的历史功绩。陈寅恪在《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说道,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化为泥土,化为养分,融入了中华民族,我们时常可以寻找到他们。
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知识梳理,预习自测,重难点拓展,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岳麓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8课 张居正改革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预习提纲,线索勾勒,重点难点,能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岳麓版第7课 忽必烈改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岳麓版第7课 忽必烈改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学习目标,课堂背景,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重点知识思路点拨,重点知识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