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6165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6165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册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试卷习题
第一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复习提升-2022版历史必修2 人教版(新课标)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5页。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土地制度的变化 1.(2021重庆八中高三月考,)西周时期,贵族们土地私有的欲望不断增长,到周幽王时,他们连公田都企图据为己有。周王像原先那样从贵族手里收公田时,贵族们对此发出牢骚:“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上述材料本质上说明了当时 ( )A.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B.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C.土地制度发生深刻变化D.各国之间争霸战争频仍2.(2020陕西咸阳高二期末,)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的所有权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这说明汉代 ( 易错 )A.法律体系完备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政府依法治国3.(2021辽宁普通高中高三联考,)史载,在宋朝的福建尤溪县,“有田主受佃民粪土银,而狡黠佃民遂据为业,不得召耕。或私相授受,田主不得问焉”。这反映了宋代 ( )A.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趋势C.租佃关系的确立与发展D.农村地区出现较为浓厚的逐利风气4.()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写道:“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竟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这一现象导致了 ( )A.商品经济日益萎缩B.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易错点2 不同阶段城市的特点5.(2021湖南郴州高一期末,)都城,往往是古代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它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的重视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D.重农抑商的政策6.()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从中可以得出 ( )A.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市的管理制度废除C.宋朝的市突破时空限制D.新的经济因素出现7.(2021山东济宁高一期末,)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上述记载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走向解体D.市民生活的富足8.()宋代裴湘《浪淘沙·咏汴州》:“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这反映出当时的东京城 ( )A.草市遍布城内各处B.长途贩运贸易兴盛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D.坊市界限已被打破9.(202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据文献记载,元大都的商业行市有30多种,米市、面市、缎子市、帽子市、骆驼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楼、鼓楼一带,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皆停泊在积水潭上。大都的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 )A.元大都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元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比前朝更为松弛C.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消费D.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答案全解全析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C2.B3.B4.D5.A6.C7.B8.D9.D 1.C 据题干可知,周王与贵族在土地控制权问题上存在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的逐步崩溃,C项正确。题干主旨是西周时期贵族要求土地私有,不能体现周天子不再是天下共主,A项错误;题干是周王和贵族之间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B项错误;“各国之间争霸战争频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2.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土地私有的观念深入发展,不仅王侯、官僚侵夺田地,甚至连皇帝也在民间购置私田,因此形成了汉代土地兼并日益盛行的局面。随着侵占田地的纠纷日益增多,占有诉讼日益增加,出现所有权确认文书“契”,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仅是汉代的“契”,不能得出汉代“法律体系完备”的结论,A项错误;中国古代长期重农抑商,文契只是针对土地纠纷问题,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C项错误;汉代政治的核心是君主专制,材料不能说明汉代依法治国,D项错误。易错分析 土地兼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B 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宋代南方田主将土地租给佃户耕种,佃户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向田主缴纳地租,而对于租户的生产活动,田主不多加过问,这表明宋代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了分离的趋势,B项正确。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租佃关系的确立”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D项“逐利风气”在题干信息中无体现,排除。4.D 根据材料“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竟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可知当时人们对土地的重视,这种现象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项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B项错误;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5.A 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商业活动逐渐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项正确。6.C 后周世宗允许在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并且开放夜市,这表明宋朝的市逐渐突破了时空限制,C项正确。宋朝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宋太祖开放夜市,体现了对市的管理,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新的经济因素,D项错误。7.B 材料说明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这突破了宋代以前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的规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中国古代始终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小农经济走向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材料虽涉及市民生活,但看不出生活富足,排除D项。8.D 草市是在乡村和城郊,遍布城内各处的是市,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京城内的繁华,没有涉及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故B项错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表明坊市界限已被打破,故D项正确。9.D 由于南方漕运船停泊在积水潭,因此在积水潭附近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行市,说明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D项正确。元朝时经济重心位于南方,所以大都并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A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元朝政府的商业政策,B项错误;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