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诗味人,总结归纳,课堂演练,结束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教学重点: 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探讨——演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5分钟)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登高——望远——思深(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登临即登高,登高之 “高”, 相对于平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我们今天来学习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二、品诗味人(板书:品诗)(一)读(3分钟) (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学生齐读。(二)品(17分钟)整体感知,并填空。(PPT展示)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那么,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 ,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讨论: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板书:景——胸襟阔大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板书:典——世无知音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象——弃官归隐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三)味人(5分钟)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投影补充黄庭坚的介绍:《宋史·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2.问:那么黄庭坚后来归隐了吗?投影:黄庭坚的漫漫为官路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年(1068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担任了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年)知吉州太和县。元丰七年(1084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绍圣初年(1094年)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后又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而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崇宁二年(1103年),又因赵挺之排挤,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1105年), 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 小结:要想准确了解登临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3.讨论:提到厌倦官场,选择归隐,你想到了谁?(陶渊明)黄庭坚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完全一样吗?明确:黄庭坚——出淤泥而不染三、总结归纳:(投影)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完成板书:登临诗 了解思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懂手法:写景 用典 知人论世四、课堂演练:要求学生根据对登临诗的了解,自己解读杜甫的《登高》。(10分钟)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学生自己思考写作讲解提纲(5分钟),然后指名学生发言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补充讨论:请说说《登快阁》的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五、结束语: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导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人论世,深入研读,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登快阁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