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1种群及其动态学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1种群及其动态学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1种群及其动态学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1种群及其动态学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1种群及其动态学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种群和群落1种群及其动态学案选择性必修2,共23页。
    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
    任务1 完善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1)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________,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任务2 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类型:
    (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任务3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结构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eq \x(考向一) 对种群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江苏卷,T9A]( )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江苏卷,T5A]( )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江苏卷,T5B]( )
    (4)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浙江卷,T4A]( )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浙江卷,T4B]( )
    (6)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浙江卷,T4C]( )
    (7)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浙江卷,T4D]( )
    (8)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全国卷,T6D]( )
    (9)某岛屿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的更替及天敌的迁入可发生变化。[全国卷,T6B]( )
    (10)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安徽卷,T30]( )
    eq \x(考向二) 种群密度及数量调查
    2.[经典高考]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4.[经典高考]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eq \x(考向三)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5.[2021·甘肃平凉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蛾类的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B.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6.[经典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7.(多选)图中“*”表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测该地区未来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B.因幼龄人口过少,故该地区的女性多于男性
    C.该地区0~14岁人口的比重约为23%
    D.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该地区的年龄结构可能会变为衰退型
    [题后归纳]
    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
    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
    任务1 “J”形曲线分析
    (1)条件:________。
    (2)公式:Nt=N0λteq \b\lc\{\rc\ (\a\vs4\al\c1(N0: ,t:时间,Nt: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________连续增长。
    任务2 “S”形曲线分析
    (1)条件:__________。
    (2)定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曲线特点eq \b\lc\{\rc\ (\a\vs4\al\c1(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达到 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4)K值:又称________,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
    易错提醒 K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任务3 完成“J”形和“S”形曲线的比较
    任务4 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________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________K值。
    (2)对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__________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__________值处(若达__________值,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任务5 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________、波动、稳定和________等。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________、食物、天敌、________等。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eq \x(考向一)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1.[2021·河北唐山路北区高三入学检测]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
    D.若该种群为某海洋鱼类,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2.[2021·江西新余四中段考试题]下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
    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不会使图甲中的K值改变
    D.图甲中c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
    3.[经典高考]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4.(多选)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eq \x(考向二) 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考查
    5.[经典高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名师点睛
    (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数。
    (2)K值变动的示意图
    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②环境遭受破坏后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又会上升。
    (3)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
    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eq \x(考向三) 种群变化规律的应用
    6.[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是a时期引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治鼠害,在a时间点引入某种生物不是最合适的时期
    B.生物防治既能控制鼠害虫害,又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C.图中DE段鼠群的数量即是鼠群最小的K值
    D.引入的生物与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7.[2021·三亚模拟]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C.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8.(多选)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藓的影响,从某化工厂到居民区每隔80米距离依次设置4个监测点,另在空气清洁的采集地设置了第5号监测点。实验共统计五次,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结果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
    B.除5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芦藓均呈“J”形增长
    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
    任务1 完善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在________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曲线;在________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曲线。
    任务2 完善实验流程
    (1)eq \x(酵母菌培养)eq \(――→,\s\up7(类型、条件))eq \x( 培养基, 条件)

    (2)eq \x(振荡培养基)eq \(――→,\s\up7(目的))eq \x(酵母菌 分布于培养基中)

    (3)eq \x(观察并计数)―→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 , 上,计数 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eq \x(重复2、3步骤)―→eq \x(连续观察 天,统计数目)

    (5)eq \x(绘图分析)―→eq \x(将所得数值用 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任务3 规避与该探究实验有关的5个失分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eq \x(考向一) 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1.[2021·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试题]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可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可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经典模拟]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对酵母菌的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
    eq \x(考向二)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3.[2017·江苏卷]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4.(多选)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5.(多选)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
    [技法指导]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
    (1)血细胞计数板的常见规格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常见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
    (2)计数方法:
    小方格长、宽均为1mm,高度为0.1mm(即规格为1mm×1mm×0.1mm),则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0.1mm3(10-4mL),故1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eq \f(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400×104×稀释倍数。
    eq \x(考向三) 酵母菌计数实验的综合考查
    6.[2020·海南卷]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____________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__________。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络建构提升]
    [长句应答必备]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以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
    4.“S”形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5.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示例]
    渔业捕捞中,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选考研考向]
    1.[2020·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混合培养时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2.[2018·海南卷,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
    [国考真题研规律]
    1.[2019·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2018·全国卷Ⅰ,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3.[2018·全国卷Ⅲ,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4.[2017·全国卷Ⅲ,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5.[2019·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x(温馨提示:请完成课后定时检测案33)
    选择性必修② 生物与环境
    第一单元 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1
    高效课堂 师生互动提考能
    考点一
    【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
    任务1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出率和迁入率 (3)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测 出生率
    任务3 计数 取平均值 重捕、计数 适中 不宜太少 相同 迁入和迁出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1.(1)× (2)√ (3)√
    (4)× 提示:出生率为eq \f(20,100)×100%=20%。
    (5)√ 提示: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且雌雄比例接近1:1;出生率比较高。
    (6)× 提示:性成熟推迟,出生率会降低。
    (7)× 提示: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8)× (9)√ (10)×
    2.解析:估算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答案:C
    3.解析: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N=M·eq \f(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答案:D
    4.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种群数量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1)生产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5.解析:蛾类的分布呈现集群分布,A错误;有些种群的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如蜉蝣和蝉,B正确;动物一般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C正确;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D正确。
    答案:A
    6.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答案:B
    7.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地区0~14岁人口的比例约为23%,15~64岁人口的比例约为30%,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约为47%,故该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推测未来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A、C正确;该地区幼龄人口过少,并不能反映出该地区的性别比例,故不能推测出该地区女性多于男性,B错误;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幼龄人口增多,该地区的年龄结构可能会变为增长型,D错误。
    答案:BD
    考点二
    【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
    任务1 (1)理想环境 (2)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倍数 (3)倍数
    任务2 (1)有限环境 (3)环境容纳量 (4)环境容纳量 最大数量
    任务3 有限 无限 K 无 保持不变 种内 天敌 种内斗争 天敌
    答案:
    任务4 (1)增大 降低 (2)可持续发展 K/2 K/2
    任务5 (1)增长 下降 (2)气候 传染病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1.解析:由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eq \f(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数)=eq \f(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得,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A正确;只要是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故a点、c点时,种群数量都是增长型,B错误;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看图可知,c点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C正确;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D正确。
    答案:B
    2.解析:图甲中ae段鼠群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c点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c点进行鼠害防治,不能将鼠害控制在较低水平,B错误;K值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K值也会随着空间和资源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C错误;图乙中t1时刻鼠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鼠群的数量为K/2,与图甲中c点相对应,D正确。
    答案:D
    3.解析: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A错误;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死亡率更高,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C错误;在此5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D错误。
    答案:B
    4.解析:由图看出,该地东亚飞蝗种群初始阶段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在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A正确;a~b段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但种群密度不断增加,二者不呈正相关,B错误;性引诱剂可以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可用于防治害虫,C正确;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网的稳定,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答案:ACD
    5.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环境中的种群数量有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条件若发生改变,环境容纳量也会改变,而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种群在理想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C错误;自然条件下,冬季植食性动物的食物减少,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D错误。
    答案:B
    6.解析:防治鼠害最好是在K/2前采取合适措施,显然,在a时间点引入某种生物不是最合适的时期,A正确;由图可知,a时刻引入某种动物后,能使田鼠数量控制到一定程度且不会使其灭绝,B正确;由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有两个K值,图中DE段鼠群的数量即是鼠群最大的K值,C错误;由图可知,a时刻引入某种动物后,田鼠的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引入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下降,引入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后,田鼠的种群数量又增加,可见引入动物与鼠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捕食关系,D正确。
    答案:C
    7.解析:6到12月份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答案:C
    8.解析:葫芦藓属于植物,不能活动,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错误;“J”形增长曲线是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规律,而监测点的环境显然不属于理想条件,B错误;从坐标系中横坐标的含义和5条曲线代表的不同监测点离工厂的距离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C正确;从各曲线的不完全规则变化,特别是5号、3号可知,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不是逐渐下降的,D错误。
    答案:ABD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二)
    【任务驱动 探究突破】
    任务1 (1)成分、空间、pH、温度等 (2)理想 有限
    任务2 (1)液体 无菌 (2)均匀 (3)计数板 一个小方格 (4)7 (5)曲线
    【考向分类 对点落实】
    1.解析: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错误;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应采用抽样检测法,B错误;应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不能用普通载玻片,C错误;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
    答案:D
    2.解析:在该实验中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灭菌,A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提供氧气,让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繁殖个体,B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且难以数清,需要先稀释一定的倍数,再进行计数,D正确。
    答案:D
    3.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150 r/min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答案:B
    4.解析: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在接近K值时,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形增长,不适用“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题图知,K值为12×1 000×10=120 000(个),D正确。
    答案:ABC
    5.解析: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的边缘,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
    答案:ACD
    6.解析:(1)由于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所以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 ℃左右。(2)据图分析可知,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营养物质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有: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等。(4)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答案:(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2)营养物质 (3)不换培养液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课堂总结 网络聚焦大概念
    网络建构提升
    ①样方法 ②标记重捕法 ③出生率 ④迁出率 ⑤年龄结构 ⑥性别比例 ⑦“J”形曲线 ⑧“S”形曲线 ⑨气候、食物等
    示例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历届真题 分类集训培素养
    等级选考研考向
    1.解析: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养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养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绝,可知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
    答案:B
    2.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生物,在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的铵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答案:C
    国考真题研规律
    1.解析: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a的变化规律可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均较理想,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D错误。
    答案:D
    2.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答案:D
    3.解析: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 nm的紫外光波,故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
    答案:B
    4.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答案:B
    5.解析:(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
    答案:(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eq \a\vs4\al\c1(选取样方)eq \b\lc\{\rc\(\a\vs4\al\c1(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______

    计算种群密度(计算
    取值为:______)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
    (数量为N1)

    ______eq \b\lc\{\rc\(\a\vs4\al\c1(捕获数N2,标记数N0))

    计算种群数量
    (计算公式为:eq \f(N,N1)=eq \f(N2,N0))

    根据面积或体积
    计算种群密度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______
    ③样方数量______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______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______,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类型
    “S”形增长
    “J”形增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______
    环境资源______
    数量变
    化曲线
    种群增长
    率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K值
    有______值,K/2时有
    最大增长速率
    ______K值,增长
    率________
    曲线形
    成原因
    ______斗争加剧,
    ______数量增多
    无________,缺少______
    时间/天
    1
    2
    3
    4
    5
    6
    ……
    数量/个
    ……

    相关学案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导学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导学案,共10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课种群及其动态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课种群及其动态学案,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方法规律,教材细节命题,归纳总结,命题动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及其动态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种群及其动态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