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26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26张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见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技巧,②甲物当作乙物,把物当作人来写,二比拟分为两类,什么叫借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见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偶、反问、设问、互文、反复、顶针、通感等; 衬托、对比、象征、烘托、比兴、用典、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想象、渲染、白描等; 描写(时空、虚实、动静、感官、点面、色彩等)、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伏笔铺垫等。
常见修辞手法(8种):
比喻 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问 设问
比 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修辞效果: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红玫瑰。
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与本体相对,是比喻的一部分(把花瓣比作蝴蝶,花瓣是主体,蝴蝶就是喻体)。喻体是对本体特征的有效并极形象的修饰。 通常喻体与本体有着各方面的相似之处,这样说能把本体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如“街上 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三)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例题: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 B.那里的蔬菜跟与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像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 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答案:B
比拟是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①把人拟作物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1、拟人:把物当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①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②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①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比拟作用: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借 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借代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借代,借体和本体的关联要力求明显,否则,容易造成费解或误解。借代的本体不在句中出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例: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2、红领巾在招手。?(小学生像红领巾在招手。)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016江苏)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A项,运用比喻手法,“为”是比喻词;B项,“尧舜”代指杰出的人,属于“个别代一般”;C项,“干戈”是武器,代指战争,“玉帛”是丝织品,代指和平,都是“特征代整体”;D项,“西施”代指美女,属于“个别代一般”。
扩大夸张:故意把描写对象说的“大、多、高、深、强……”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夸张:故意把描写对象说的“小、少、低、弱、浅……”例如: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超前夸张: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例如: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过五关,斩六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合语义相关
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 美; 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含义: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特点:用不着回答,答案已包含在问句中。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是首先提出疑问,然后自己回答。特点:有问有答。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详解),共45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设题,散文中考,放在古诗鉴赏中考,放在作文中考有文采,构建知识体系,比喻打比方,比拟变个脸,◆比拟与比喻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课件